#親子關係

老是不對盤?學會4招甩開負面情緒

老是不對盤?學會4招甩開負面情緒#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負面情緒是媽媽和女兒難以和諧相處的罪魁禍首。見女兒極度悲傷,甚至陷入絕望,這令我們也相當難受,會觸發我們內心的各種情感,勾起回憶,引起恐懼。這裡有一套比較健全的方法幫助妳與女兒保持協調,同時不陷入她的負面情緒陷阱。與女兒保持協調的方法是:在她身邊;耐心傾聽;瞭解女兒經歷過的事;展示妳對她的愛和慈悲;瞭解她的感受,幫助她順利渡過難關。而不是:任憑她攻擊妳;任憑她不尊重你妳,或者對你大喊大叫;不斷驗證妳對她的錯誤看法(如媽媽覺得孩子懶,經常指責孩子說:「妳看看妳,天天想著玩,懶得要命。」);被她的害怕、失望和悲傷情緒吞沒;因為擔憂女兒的人生而失去了自我。陪伴女兒失戀當女兒因為和男朋友分手而難過時,妳要怎麼做?在此為妳提供幾個建議。● 在女兒面前保持鎮靜。別緊張,也不要太過情緒化。妳是她的後盾,妳要為她打氣,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待在她身邊安慰她,就像小時候她還只是個傷心的孩子一樣。妳對女兒的同理和溫柔,可以幫助妳做到這一切。● 不要對女兒的感受置之不理。注意,不要想當然地忽視她的感受!如果妳以成年人的眼光這麼想:「女孩在初經來之前,難免會變得很情緒化。」,妳的女兒很難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她會感覺被背叛和誤解,這對她情緒化的情感猶如火上澆油。● 不要急著給女兒上課。我認為處理女兒的負面情緒最困難之處在於:媽媽總是迫不及待想教女兒「應該怎麼做」。她是如此的傷心、絕望,正如妳所見,她無法想太遠,被當前的狀況沖昏了頭。妳可能想對她說:「好好把握機會,這又不是世界末日。」但千萬不要這樣做。● 幫女兒冷靜下來。面對傷心的女兒,我們很容易會說:「我早就告訴過妳他是一個怪人。」這樣的話只會讓她發怒,像大黃蜂一樣四處螫人。面對這一切,她的腎上腺素飆升,激動的邊緣系統開始掌控一切,大腦皮質的高階腦已經無法正常運作,就跟妳火冒三丈或驚慌失措的時候一樣。在她冷靜下來以前,什麼都聽不進去。之後慢慢地,當她真正冷靜下來時,妳可以再次和她談話,提供一些建議。(本文摘自/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寶瓶文化)

再累也要陪孩子 7條好爸守則記下來

再累也要陪孩子 7條好爸守則記下來#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 不要為了陪小孩玩而玩/不應該抱持著要為了孩子犧牲週末的想法,孩子們也不希望爸爸是因為使命感才陪他們一起玩。孩子們是知道的。若爸爸是背負著責任與使命感和孩子一同玩耍,必定會帶給孩子要配合的壓力。應該要雙方一起沉浸在遊戲中,才能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爸爸們應該要去探索能和孩子們同樂的事物。2 ) 逃離司機這個角色/與家人一起度過的休閒時光中,最輕鬆的莫過於司機這個角色了。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前,爸爸一聲不吭,握著方向盤的背影看來真的很帥氣。但如果就只是這樣的話,似乎有些空虛。能夠帶我們到目的地的,除了爸爸以外還有很多選擇。在休息的時間,還是以孩子朋友的姿態來和孩子一起過生活吧。3 ) 跳脫慣有的框架/休假的真諦在於「嘗試異於日常生活的新鮮事」。生活中充滿了熟悉到無感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時間跳脫框架來思考,才能產生新的體會。能夠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來享受與眾不同的假日,是個很重要的課題。如果每天都是自己開車的話,放假時就搭乘火車去旅行吧。騎乘腳踏車或步行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試試度假村或旅館以外的住宿方式,到野外紮個帳篷吧。孩子們也會覺得很有趣的。與日常生活一模一樣的假日,才不算是休假呢!4 ) 擺脫時間的制約/我們一直被時間支配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不是因為肚子餓了才找東西吃,而是因為到了午餐時間所以才用餐;睡覺也不是因為睏了才去睡,而是因為到了睡覺時間才就寢,肥胖與失眠就是人們在被時間支配下的產物。在休假的時候,肚子餓了就吃點東西,累了就小憩一下,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必須傳承給下一代才是。5 ) 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把那些假日老婆就必須和整個家庭綁在一起的老舊思想拋棄吧!爸爸雖然苦心計畫了很出色的家族旅遊,但對於媽媽這個不曾埋怨的角色卻總是不夠體貼。就因為老公的粗心,有時一個不小心也可能惹得媽媽火冒三丈。即使是在休假,也不要忘記站在老婆的立場想想,有時候也要放老婆幾天假,嘗試看看沒有老婆的陪伴,與孩子共度的時光。6 ) 不要受限於任何角色/父親、兒子、丈夫、學長及科長……這些角色大多是別人無法取代的。我們之所以會承受許多壓力,都是因為必須在這些角色間做轉換。就算是一天也好,我們也該為自己生活。就算只是去擁有優美景色的近郊咖啡店中翻翻書再回來也好,當你在回家的路上,搔著頭思考那些毫無頭緒的詞彙,一定會發現你有了很大的改變。7) 找回年輕時的興趣/投入自己的興趣之中,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彈彈吉他、畫畫圖、寫寫毛筆字、組合模型、打打籃球或是踢踢足球……重新拾回那被遺忘已久的興趣吧。一定會體會到創意及自信倍增的感覺。重新發現生活的樂趣,不只是「休-Tech」而已,同時也是「老-Tech」呢。(本文摘自/有多會玩就有多成功/寶鼎出版)

符合這2樣 我是不是合格的媽媽?

符合這2樣 我是不是合格的媽媽?#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無效媽媽信條1:我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這則信條在每個媽媽的心裡都生了根。我們都曉得,一個好媽媽會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這是很美好的。母親出於愛,為了家庭所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意義重大,儘管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些付出,但是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位全心為家庭奉獻的母親是極大的幸運。妳為了這個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無價的──真的!我對「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沒有任何意見,但我不贊成這句話的另外一部分:「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把自己放在任務清單的最後面,感覺非常實際。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優先考量家庭的需求很合理,不是嗎?但我要告訴妳,這樣做是沒用的,不管對妳或是妳的家庭來說,都是沒有用的。為什麼?因為妳永遠都完成不了這份任務清單!家裡每個人的每件事都需要妳費心,而妳自己的需求總是被擠到最底下。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妳知道情況糟糕透了,連狗都已經刷好牙了,但妳還沒有。這個無效媽媽信條最瘋狂的一點是,不管妳多努力去滿足家人的需求,永遠都會覺得自己讓他們失望,也永遠無法因為做到了某一件事而滿意,就像妳永無休止地在進行一件工作一樣,因為一個家庭的需要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對妳來說,總還會遇到更多的「需要」。這通常也是媽媽對自己不滿之處。妳自責不已,因為妳沒有做好所有的事情,還讓家人失望了。妳不開心,苛刻地對待自己,然後,這份苛責將會如藤蔓叢生爬滿妳整個人生。這個信念的核心就是另一則無效媽媽信條:妳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後。這是妳把自己排到最後面的原因。真的,這就是除了妳之外,家裡每個人都在妳的任務清單上的原因!【無效媽媽信條2:身為媽媽,關注自己是自私的。】「自私一點」──對於一個母親而言,這是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一旦妳不接受,「關注自己」就變成了一種非黑即白的看法。這裡有個例子:「如果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就不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一旦我照顧自己,就照顧不了我的家庭。」這句話看似很符合邏輯,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從那些來找我做諮商的母親們身上,我經常聽見這種全有或全無的二分法。當我建議她們每星期花一個小時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她們立即回應:「我不能,這太自私了。我必須照顧家庭,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否則一切都會失控的。」我知道是有自私的母親,然而,大多數母親都不是。做媽媽的通常會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甚至大部分媽媽對自己需求的忽視,就像厭食症患者對食物的厭棄與排斥一樣。請相信我,每週花一小時照顧自己一下,並不會讓妳變成一個自私的母親。事實上,這可以帶給妳能量。為了照顧女兒和家庭,這些能量是妳告別當「機器媽媽」,成為一個功能完備的正常人所必需的。如果堅信「關注自己是自私的」,那麼,妳難免會陷入「媽媽現象」的深淵中,過於關注子女,而忽視了自己。(本文摘自/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寶瓶文化)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唯有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Q尹老師:我兒子自從出生幾個月後,就讓婆婆帶回了老家。看了您的書,覺得自己做得太差了。現在孩子要上幼稚園,回來了。由於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而且我婆婆是那種包辦溺愛型的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即使我和孩子在一起,婆婆也總是在旁邊跟著。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和奶奶特別親,去哪兒都找奶奶。因為我工作比較忙,孩子每天去幼稚園還是婆婆接送。回家後我幾乎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卻總是不願意和我親近。只要順著他就沒事,一感覺和我在一起沒意思就要去找奶奶。而且他上幼稚園已經有一個月了,每天去了都要哭半天,哭的時候也是一直要找奶奶,從不說找媽媽。一開始我都是好言安慰他、陪著他,可是他也沒有好轉,所以我現在態度就比較強硬,想把他「搶」過來,但我又擔心,這樣會不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請尹老師指點!A尹建莉這位年輕媽媽,你好:恕我直言,見過強盜,也沒見過你這麼強盜的。一個小孩子從混沌中來到世界上,從他記事起,就只有奶奶天天在他身邊,他當然和奶奶親近,別的人,他知道誰是誰呀!算一算從孩子來到世界上,你和奶奶各自在他生命中的陪伴時間。如果你在孩子的世界中出現的頻率只是一個「路人甲」的概率,那麼你於孩子來說就只是一個過客,憑什麼現在孩子一回到身邊,不過1、2個月,就要求孩子對你這個只見過幾面的「陌生人」有親近和依戀?你自己不帶孩子,生了孩子跟沒孩子似的,當別的年輕媽媽親自帶孩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時,你當時一定對自己的「輕鬆自在」很滿意吧,那時你有過抱怨嗎?現在,你已意識到把孩子送回老家不對,但你僅僅止步於後悔,卻沒有想著自己去做點什麼,稍微對孩子用點心,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當孩子沒達到你的預期時,就再次把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的本能反應看作是一個錯誤,居高臨下地等著他自己「好轉」,一旦孩子「好轉」不了,你就「態度強硬」——你憑什麼這樣呢?就憑你生了他一下,就變成了「有理」?你既不需要為他付出時間和精力,又要享受他對你的依戀和親密,有了問題還去怪他——孩子天生就欠你的啊?無法逼迫別人喜歡自己用傷害性的辦法逼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連成年人都做不到,有誰會喜歡一個對自己不友好的人呢!你卻對一個小孩子採用「態度強硬」的辦法,逼他討好你。如果不是擔心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難道你會一直做下去,甚至更強硬?容我有些不道德地猜想,你可能還暗暗「嫉妒」奶奶吧,孩子對奶奶的依戀讓你不舒服,讓你心理失衡了,是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更希望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奶奶過度溺愛固然不對,但這不是你目前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你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你如何儘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恐怕你和婆婆的關係也難處理好,而這可能又會影響到你們的夫妻關係。總之,這不是個孤立問題,可能會牽扯出更多關聯。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 才會釋放依戀母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建立的第一種關係,也是一個母親最能從中獲得至真至純、無私母愛的深刻關係。我理解你想要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哪個母親不想得到這份享受呢?但你一定要明白,親子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不在孩子那裡。雖然幼兒對關係中的愛與不愛有著最靈敏、最直接的感知力,但他對關係的把握卻無能為力——雖然他心底深處渴望著母愛,卻不能有意識地去被動自己對母親親近。唯有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去怪孩子,不要對奶奶心存芥蒂,也不要再糾結自己前面做得不夠好。你要把一切怨氣和負面情緒消解得乾乾淨淨,心地單純地善待每個人、感恩每個人,包括自己。尤其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一定要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愛和自由這幾個字很簡單,做到了卻不簡單。這是你面臨的最大功課,可能需要你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去做。當孩子覺得他不再需要刻意討好媽媽,確信無論他如何表現,媽媽的愛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有絲毫減損,哪怕他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責怪他,那麼他才能真正放鬆下來,放下戒備,和媽媽親密起來。這樣,你才能從孩子世界中的「路人甲」晉升為主角,真正品嘗到做媽媽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祝福你。(本文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遠流出版)

理性感性 每個媽媽還需要6個角色

理性感性 每個媽媽還需要6個角色#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孩子都需要六個媽媽。朋友不可置信地看著我:「怎麼可能?六個媽媽耶!你怎麼那麼狠心呢,孩子們能受得了嗎?」朋友點頭:「那當然。」她此時開了竅,看著我問:「你所說的媽媽,也是同一個人?」 嬰孩以胚胎進入母體的時候,她需要一個樂觀愛笑的媽媽,因為她的快樂可以感染給孩子,以笑聲和輕鬆心態做為羊水的最大養分餵養給孩子,那是再幸福不過的幸福;我在懷大女兒的時候,雖然閱讀,也聽胎教的音樂,但同時也正在創作我的第二本長篇小說,故事的兩位女主角擁有不同的人格特性,也因此讓我的脾氣變得任性古怪,女孩出生後不斷哭泣讓我陷入了人生的灰暗期,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胎教的重要性,當另一枚幸運的精子賽跑得勝進入我的身體時,我就暗自發誓,不管遭遇多少的委屈,我都要樂觀面對。 果真,在那段懷孕的期間,我吃足了苦頭,前三個月吐得進了急診住院長達一個月,隨後亦分別在懷孕五個月及七個月的時候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安胎,生活如此辛苦,我卻陪同大女兒一起不斷地讀書給肚子裡的孩子聽,鼓勵她,讚美她,果真,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乖巧聽話,特別愛笑,貼心懂事,成長至今,她是我快樂的開心果,有段時間,我一直處於趕稿的階段,小女孩竟拿了一只沙漏往我的書桌前一擺:「媽媽,你看著它,等它漏完了,你也要寫完嘍。」我剛心灰她怎麼這麼嚴格對待我,不消片刻她又悄悄躲在我身後:「寫完才能好好休息,我等不及要幫你捶背呢。」 第二個媽媽,在女孩們出生之後,她必須是個精力十足的媽媽,在未來的三年或是更長的時間裡,她都要隨時候命,等著她的孩子一聲令下─喝奶、換尿布、哼歌給她聽、不管黑夜白天隨時都要抱著她....我們忙得焦頭爛額,卻在看著孩子天使般的笑容時又立刻補滿了血,精神抖擻地繼續戰鬥。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婆婆不讓兒媳婦出去上班,理由是─上班輕鬆,在家帶孩子太累。我雖然心疼這個兒媳婦,卻又不得不真心想對那個初為人母的媽媽說幾句:「這幾年的辛勞不算什麼,自己的孩子從小教育,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彼此影響,不管對於家長或孩子,都是具備正能量的成長,要捨才有得,而你得到的,是將你的孩子教育成為獨立的他。」 第三個媽媽呢,需要感性和理性兼備,感性地跟孩子們分享生命周遭的感受、感性地跟孩子們聊聊書籍中令人動容的小故事、感性地陪伴她們歌唱舞蹈、感性地告訴孩子,身為母親是多麼開心擁有他們;而理性所負責的,讓她們愛上學習、喜歡閱讀、擁有同理心.... 朋友對這個問題頗有疑義:「為什麼要把感性和理性分得那麼開呢?為何有些事情,理性的人不能去做?」 如果想問孩子們明天的早餐需要準備些什麼,理性的說法是:「沒有選擇,我準備什麼你們就要吃什麼。」而感性則是開心詢問:「寶貝,明天吃什麼?來個粥怎麼樣?不好?那烤吐司呢,讓媽媽來好好想一想,我要怎麼把早餐搭配得好看又好吃呢?我用黃瓜做一棵椰子樹好不好?不管怎樣,我煮什麼你們就吃什麼好不好?」 孩子們義不容辭地選擇感性的問話,但理性又在何時登場呢?如果你發現孩子撒謊了,感性的我可能會滿臉疑惑,覺得自己被傷害,內心歇斯底里,表情也帶著幾分猙獰地問:「寶貝,你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說謊呢?是不是你怕媽媽生氣呀?我跟你講呀寶貝兒,媽媽不會生氣的,媽媽覺得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但如果讓理性登場,理性會說:「你想好了來找我聊聊,行嗎?我們一起找看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感性和理性同時存在,該誰出手就誰粉墨登場,只有一大原則,別以自己的情感或是愛綁架了孩子的思想。 第四個媽媽,必須要具備一顆不計較的佛心,及時糾正孩子的言行,兒時的我曾目睹父母吵架,我關心地問母親怎麼了,有什麼事情可以跟我說說,母親卻低頭不語,事情隔了大半天,她特別把我拉進牆角叮囑我:「我們大人的事情會處理好,你不要管那麼多,乖。」 在成長的路上,我屢屢受挫,都會尋求父母相助,而他們也非常願意為不同時期的我解決任何問題,他們教會我在人生的路途上不要計較,要學習感恩和尊重別人的想法。 我相信,擁有佛心的媽媽,願意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將自己畢生所修來的修行,加上她自己的新想法傳遞給下一代的孩子,雖是任重道遠,卻是甘之如飴蜜。 第五個媽媽,擁有勇敢和強大的心,想盡各種方法安撫受傷的孩子。這是我的親身經驗,我跟初戀分手的時候,因為失戀而大哭,每天都覺得生活特別無趣,一心只想離家,某天睡覺前,母親突然問我:「要不要喝杯酒?天大的事情,喝杯酒,醉了,醒了,所有的事情都過去了。」 那一次,我真是醉慘了,母親喝完回到二樓臥室,我在一樓的客廳裡吐得一踏糊塗,只記得那一晚又哭又笑,打電話給一堆的朋友訴苦,最後都忘記是如何爬回母親身邊抱著她的腳安然入睡的,隔天清晨醒來,母親見我雙眼紅腫竟什麼也沒說,只問我:「睡得好嗎?還好嗎?」 那之後,所有情仇都忘得乾淨,酒呢,也好幾年都不敢再去碰它,像是擔心酒精會沖走母親送給我的那股暖流,但事實證明,那些溫暖的記憶任憑歲月再怎麼沖刷,都是帶不走的。心正狠狠用心地抓住那些溫暖的記憶呢。 這件事情,我尚未能跟我幼小的女孩們分享,但是我相信,當她們長大,當她們人生遭遇挫敗,我願意拉著她的手,遞上斟滿酒的酒杯,灑脫地跟她說:「來,陪媽乾一杯。」 人生苦痛,在所有的「乾一杯」之後就結束,喝完這杯酒,只留快樂在心頭。 而最後一個媽媽,是願意將子女的心疼關愛皆化成祝福,在他們的幸福時刻,願意放手,讓他們去享受自己的新生活,去追逐迷茫青春裡製造的夢,讓他們去發展各自生命的意義.... 這個過程漫長且艱難,我無法想像我的母親在午夜夢迴時,在她思念我的時候,是否也跟我一樣在深夜中看著同樣的夜空裡的同一輪月亮而哭泣,而在這哭泣的情緒裡,滿滿都是對於彼此的祝福。 我跟好友分享完六個媽媽之後,我們倆都紅了眼眶,我忍住淚意起身:「我想打個電話給我媽媽。」等待電話接通的時候,我看向朋友說:「不,不是哎,六個媽媽遠遠不夠,她們給予我們的,太多太多了。」有一次,朋友來家裡做客,她把我跟她分享的「六個媽媽」的事情告訴了女孩們,兩個女孩都紅了眼眶,小女兒更是感動得流下眼淚,她上前緊緊地抱住我的脖子,一行溫熱的淚溼了我的頸,她帶著哭腔說:「我不要那麼多的媽媽,我只要你這個媽媽。」 我緊緊地抱抱她,我想說的話太多太多,但我只是笑中帶著淚說了一句:「小傻瓜。」 (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唯有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Q尹老師:我兒子自從出生幾個月後,就讓婆婆帶回了老家。看了您的書,覺得自己做得太差了。現在孩子要上幼稚園,回來了。由於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而且我婆婆是那種包辦溺愛型的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即使我和孩子在一起,婆婆也總是在旁邊跟著。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和奶奶特別親,去哪兒都找奶奶。因為我工作比較忙,孩子每天去幼稚園還是婆婆接送。回家後我幾乎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卻總是不願意和我親近。只要順著他就沒事,一感覺和我在一起沒意思就要去找奶奶。而且他上幼稚園已經有一個月了,每天去了都要哭半天,哭的時候也是一直要找奶奶,從不說找媽媽。一開始我都是好言安慰他、陪著他,可是他也沒有好轉,所以我現在態度就比較強硬,想把他「搶」過來,但我又擔心,這樣會不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請尹老師指點!A尹建莉這位年輕媽媽,你好:恕我直言,見過強盜,也沒見過你這麼強盜的。一個小孩子從混沌中來到世界上,從他記事起,就只有奶奶天天在他身邊,他當然和奶奶親近,別的人,他知道誰是誰呀!算一算從孩子來到世界上,你和奶奶各自在他生命中的陪伴時間。如果你在孩子的世界中出現的頻率只是一個「路人甲」的概率,那麼你於孩子來說就只是一個過客,憑什麼現在孩子一回到身邊,不過一兩個月,就要求孩子對你這個只見過幾面的「陌生人」有親近和依戀?你自己不帶孩子,生了孩子跟沒孩子似的,當別的年輕媽媽親自帶孩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時,你當時一定對自己的「輕鬆自在」很滿意吧,那時你有過抱怨嗎?現在,你已意識到把孩子送回老家不對,但你僅僅止步於後悔,卻沒有想著自己去做點什麼,稍微對孩子用點心,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當孩子沒達到你的預期時,就再次把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的本能反應看作是一個錯誤,居高臨下地等著他自己「好轉」,一旦孩子「好轉」不了,你就「態度強硬」——你憑什麼這樣呢?就憑你生了他一下,就變成了「有理」?你既不需要為他付出時間和精力,又要享受他對你的依戀和親密,有了問題還去怪他——孩子天生就欠你的啊?無法逼迫別人喜歡自己用傷害性的辦法逼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連成年人都做不到,有誰會喜歡一個對自己不友好的人呢!你卻對一個小孩子採用「態度強硬」的辦法,逼他討好你。如果不是擔心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難道你會一直做下去,甚至更強硬?容我有些不道德地猜想,你可能還暗暗「嫉妒」奶奶吧,孩子對奶奶的依戀讓你不舒服,讓你心理失衡了,是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更希望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奶奶過度溺愛固然不對,但這不是你目前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你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你如何儘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恐怕你和婆婆的關係也難處理好,而這可能又會影響到你們的夫妻關係。總之,這不是個孤立問題,可能會牽扯出更多關聯。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 才會釋放依戀母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建立的第一種關係,也是一個母親最能從中獲得至真至純、無私母愛的深刻關係。我理解你想要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哪個母親不想得到這份享受呢?但你一定要明白,親子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不在孩子那裡。雖然幼兒對關係中的愛與不愛有著最靈敏、最直接的感知力,但他對關係的把握卻無能為力——雖然他心底深處渴望著母愛,卻不能有意識地去被動自己對母親親近。唯有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去怪孩子,不要對奶奶心存芥蒂,也不要再糾結自己前面做得不夠好。你要把一切怨氣和負面情緒消解得乾乾淨淨,心地單純地善待每個人、感恩每個人,包括自己。尤其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一定要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愛和自由這幾個字很簡單,做到了卻不簡單。這是你面臨的最大功課,可能需要你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去做。當孩子覺得他不再需要刻意討好媽媽,確信無論他如何表現,媽媽的愛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有絲毫減損,哪怕他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責怪他,那麼他才能真正放鬆下來,放下戒備,和媽媽親密起來。這樣,你才能從孩子世界中的「路人甲」晉升為主角,真正品嘗到做媽媽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祝福你。(本文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遠流出版)

別在心裡打架 親子溝通大聲說!

別在心裡打架 親子溝通大聲說!#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著名的CNN創辦人泰德.透納是美國最有錢的人之一,他為人寬厚,頭腦敏捷,是新聞界和娛樂圈的焦點人物,然而如此成功的他,每當被問及最遺憾的事,他總是難過地回答:「沒能做一個像樣的兒子。」泰德的父親是知名廣告商,與兒子在想法上有許多隔閡,兩人很難有意見一致的時候,知情者說,這對父子只要單獨在一起超過10分鐘,便會吵得不可開交,每次都搞得不歡而散。年輕氣盛 有個性的人必須堅持那時年輕氣盛的泰德認為,有個性的人必須堅持自己的主張,即使面對親生父親也不例外,直到後來,雙方為了是否賣出一部分名下產業而徹底對立,正當人們觀望這對父子誰會占上風時,泰德的父親突然引彈自盡,雖說此舉並非完全與此事有關,至少也是因素之一。泰德為此深受刺激,後悔不已。他深信如果沒有那麼激烈地爭論,以至於傷了父親的自尊,而是先把觀點放在一旁,慢慢用事實說服父親,也許他就不會死,自己能與商場的對手求同存異,為什麼對父親卻做不到?求同存異 可以溝通心理情感求同存異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好辦法,可以溝通心理情感,對彼此有更多的了解,進而將心比心,願意為對方著想,它不僅可以保有子女自以為是的一些優點,也能在兩者之間找到對雙方有利的地方。父母任何決定都是為你好英國劇作家蕭伯納說:「家是世界唯一的地方,在那裡人們的缺點與失敗被隱藏,但同時它也藏著甜蜜的愛。」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期盼,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千萬別怨恨你的父母,他們做任何決定的出發點都是為你好,如果你暫時無法化解心結,只要不放棄愛,未來就有希望。作家菲爾說:「家是情感的中心,我們心靈中最好的願望,都圍繞這個中心。」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如果你仍矛盾、焦慮、恐懼、怨恨或罪惡,表示你沒有面對真正的自己,人世間的一切,都因親情而溫暖。(本文摘自/你有什麼好煩的?/哈林文化出版) 

暑假親職負荷重 親子關係拉警報

暑假親職負荷重 親子關係拉警報#親子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孩子們最期待的暑假時光也到來,孩子們興奮的期待暑期長假,卻可能是父母壓力增加的來源,根據調查,有近8成的家長認為長假期間親職負荷增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孩子狀況,且有4成的家長表示寒暑假期間較常對孩子發脾氣,顯示在孩子放長假的期間,負向親子互動可能有增加的現象,成為長假期間兒保事件發生的隱憂。寒暑假親職工作時間 增約3.29小時長假期間親職工作量及時間增加,家長休息時間變少,不知如何舒解壓力,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已婚女性平均每日親職工作時間約為4.22小時,根據本次調查資料顯示,有6成8家長認為寒暑假期間親職工作時間,平均增加時間約3.29小時,親職工作增加內容又以孩子的餐食準備為冠,其次是孩子的行為指導;課業指導及家務清理則分別為第三第四名。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恐影響親子相處品質增加的親職工作量,讓家長感到壓力倍增,近6成的家長表示壓力比平常還要大,休息時間變少較無法照顧到自我身心,也有3成7的家長不知道該如何紓解親職壓力,家長若長期處於高壓及精神緊繃的狀態,可能也會影響到親子相處品質,導致親子關係緊張,進而引爆親子衝突。孩子放長假期間,原本學校系統性的管理和照顧工作落在父母親身上,增加父母的親職工作量,導致家長的壓力倍增,從許多新聞事件也發現,許多因為生活壓力而產生情緒問題,甚至是自殺行為,因此要提醒家長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學習紓解壓力,調適身心來因應孩子放假期間的親職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