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秋季易發「面癱」 中醫教按摩促血循

秋季易發「面癱」 中醫教按摩促血循#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民眾突然發現自己半邊臉癱掉,眼歪嘴斜,擔心中風了,嚇得趕緊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排除了中風的可能性,檢查後診斷為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容易好發的「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 以春、秋兩季最好發衛福部南投醫院賴卉蓮醫師說明,「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2種類型。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腦中風、腦腫瘤或是頭部外傷等腦部傷患引起,症狀為單側歪嘴而眉眼不受影響,伴隨單側肢體麻木無力的情形。而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病原因尚不明,推測可能為病毒感染、自體免疫失調或生活壓力等原因引起,症狀為單側面癱、歪嘴、眼睛無法閉合、無法皺眉等症狀。據統計每年在台灣平均每十萬人當中,就有15至40個病例,從小孩到老人都可能發生,沒有性別與年齡的差別,而且有復發機會;以每年季節變化時期最多,尤其春、秋二季節,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間。臉部按摩、臉部肌肉運動促血液循環賴卉蓮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屬於「面癱、口眼喎斜、吊線風、歪嘴風」等範疇,又名面癱。指一側面部肌肉麻木、口眼歪斜、而無半身不遂,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多由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調,筋肌縱緩不收而發病,部分患者癒後可能復發。臨床上可以中藥調理或針灸治療。臨床常用穴位如風池、陽白、攢竹、四白、迎香、地倉、頰車、顴顟、下關、翳風、合谷、足三里等穴。除了尋求醫師協助,平時在家也要做好自我照護,保持正常作息,勿熬夜。賴卉蓮醫師表示病人可自行作臉部按摩及臉部肌肉運動(做鬼臉、吹口哨等),刺激局部血液循環,維持肌肉張力。進食後馬上刷牙、漱口,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維持口腔清潔。另外顏面神經麻痺會造成眼睛閉不起來的情形,容易導致眼睛乾澀的情形,必要時可使用人工淚液,睡覺時可以用眼罩保護,改善症狀。

面癱是中風?從症狀分辨顏面神經麻痺

面癱是中風?從症狀分辨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季節交替之際,感冒早上起床後一邊的臉不能動,眼睛閉不起來,嘴巴也不能動,一直流口水,是不是中風了?其實這是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疾病。中風通常合併同側手、腳的癱瘓 甚至意識改變發炎的神經是支配臉部表情的顏面神經,症狀表現會出現臉部單側抬頭紋減少、眼瞼閉合不全、法令紋減少、嘴角歪斜等為主的症狀,甚至有可能伴隨味覺、聽覺、淚水異常及耳後疼痛感。有些患者會誤以為是中風,分辨方式為中風通常會合併同側手、腳的癱瘓,甚至是意識改變,與只有單側臉部麻痺的顏面神經麻痺不同。衛福部桃園醫院中醫科醫師廖述禮說明,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中樞型常見於中風、腦部外傷、腦部腫瘤等腦部疾病;周邊型則常見於病毒感染,其中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約80%患者可在發病後3個月恢復。按摩臉部4要點 刺激穴位助恢復治療上,除了西醫常規治療外,中醫針灸治療也有顯著效果。籍由針刺的刺激,急性期可以減緩神經發炎及顏面部脹痛、不適;恢復期則可幫助臉部神經、肌肉功能恢復。儘早介入治療,縮短恢復時間及減少後遺症發生。廖述禮醫師表示,希望有面癱問題的患者治療後,都可以早日擺脫口眼歪斜的困擾。也可以配合臉部按摩幫助恢復面部肌肉動作,藉由面部穴位刺激來達到治療效果。以食指及中指指腹,操作方式如下:1)由眉頭沿眼眶上緣向外推到眼尾,再由眉頭沿眼眶下緣向外推到眼尾。可刺激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四白穴。2)由鼻翼外側沿顴骨下緣順推至耳前。可刺激迎香穴、顴髎穴、下關穴、聽會穴。3)由唇上下緣外推至嘴角,再向外至耳朵下緣。可刺激水溝穴、口禾髎穴、地倉穴、頰車穴。4)每個動作可重複操作3-5次,每日做2-3次。

神經搭錯線 顏面神經麻痺邊吃飯邊流淚

神經搭錯線 顏面神經麻痺邊吃飯邊流淚#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了以後吃飯都會卡飯粒,口水也不自主流下來,算不算是中風症狀?醫師表示,許多病患都會針對上述問題憂心忡忡,但經過檢查,這些患者手足都有力,說話清楚,食物也可以吞嚥,並非一般腦中風,綜合上述症狀,判斷是顏面神經麻痺,建議中西醫搭配治療,把握黃金治療期。年紀大、高血壓、糖尿病復原情況較差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楊俊奎表示,根據統計,年紀較大、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恢復情況較不理想。有些恢復不完全的病人甚至會出現「鱷魚流淚」的現象,邊吃東西時流下淚來。這些後遺症都源於神經「搭錯線」。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會到第2到第3週開始恢復,約8成的病人在3個月內可恢復。實證顯示愈早治療效果愈佳。但仍有因神經破壞嚴重,造成臉部肌肉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等永久性殘障,切勿輕忽。臉部表情癱瘓 口眼歪斜、味覺減低楊俊奎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造成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癱瘓,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毛、閉眼睛、鼓腮、嘟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有時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西醫治療主要是短期高劑量類固醇及復健電療,降低局部發炎及腫脹、保護神經減少傷害。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是人在極度勞累、免疫力低下時,病毒乘虛入侵引起發炎的疾病。臨床針灸治療常用穴位如百會、翳風、風池、攢竹、魚腰、睛明、四白、陽白、地倉透頰車、顴髎、迎香、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春、冬二季避免吃冰、刺激性食物楊俊奎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以春、冬二季最多,抵抗力較差時,民眾應避免飲食冰冷之物,儘量避免吃過硬或太過辛辣、燒、烤、炸的食物,以提升抵抗力。作息方面應該11點前入睡好,睡眠充足,適度運動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引起復發。 

講座/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

講座/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顏面神經麻痺會伴隨突如其來的眼歪嘴斜、流口水,許多民眾會誤認為是中風,然而與中風不同的是,顏面神經麻痺只表現在臉上,中風則是全身性的,要如何預防顏面神經麻痺?本月照護講座邀請醫務長葉裕祥分享「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以及深入介紹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及療法,講座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時間:106年3月22日(三)上午8:30-9:00地點: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中心)1樓寬心堂(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洽詢:02 2591-6681

臉歪嘴斜?學8招自我防護

臉歪嘴斜?學8招自我防護#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喝水喝到一半水直接就漏出來了,照鏡子一看才發現原來臉歪一邊,醫生,我是不是中風了?」臉部半邊肌肉突然失去功能,包括歪嘴、喝水會漏、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麻木感覺變遲鈍,這些情形有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症狀,醫師表示,針對顏面神經麻痺提供中醫治療,可改善後遺症、預防再復發。常發生在成年人,糖尿病患、免疫功能異常患者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表示,週邊性神經傷害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每10萬人就有15至30人會發生,通常發生在成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異常患者及孕婦。貝爾氏麻痺發生後,有將近90%的患者會自行痊癒。一般來說週邊顏面神經麻痺在第2到第3週開始恢復,80%左右的病人在3個月內可自行恢復,愈早治療效果愈佳。中醫稱顏面神經麻痺為面癱,曾裕芳醫師表示,中醫針灸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治療有獨到的效果,現代的研究更指出,針灸越早介入治療有助於神經的恢復。85%患者可自然復原 會產生顏面肌肉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發病後6星期,約有85%患者可自然復原,15%患者會出現顏面神經變性退化,直到第3~4個月才恢復功能,但會產生顏面肌肉無力、顏面肌肉收縮、顏面抽搐的後遺症。如果一發病即馬上結合中醫針灸治療,大多數皆可提早痊癒。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可從8種方式來自我照顧:1) 按摩臉部/每日以手輕柔向上按摩臉部數次,可以增加臉部的血液循環,減少麻痺肌肉的僵硬感。2) 臉部運動/皺眉、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臉部肌肉運動,有助防止肌肉萎縮。3) 飲食建議/避免食用堅硬的食物,例如:堅果、花生、瓜子等,並盡量食用黏稠度高的食物,例如濃稠的粥類。4) 保護眼睛:因為眼皮閉合不良,所以要預防眼角膜破損、乾燥、發炎,白天要帶太陽眼鏡,晚上睡覺要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紗布後敷蓋眼睛,以維持濕潤。5) 口腔衛生/進食後馬上刷牙漱口以清除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維持口腔清潔。6) 多食水果/水果富含維生素可多吃,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蔥、蒜、海鮮、麻辣火鍋等。7) 避免吹風/減少冷氣直吹向麻痺的臉側的機會,可帶帽子保護。8) 心情放鬆/避免過度疲勞及情緒緊張。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

兒童聽力減弱 恐為中耳炎!#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力減弱、偶爾會有分泌物從耳朵流出來,小心可能是慢性中耳炎!中耳炎是小朋友常見引起發燒症狀的疾病之一,患者會有耳腔發炎、感染現象,孩童的發生率高達80%且急性中耳炎可能進展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分泌物可能會導致聽力喪失,若不及時處理,也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產生腦膜炎。耳朵局部治療、清潔可緩解成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呂宇城表示,沒有併發症的情形下,一般慢性中耳炎可採保守性治療,為耳朵之局部治療、清潔,配合局部耳抗生素滴劑或全身性抗生素之使用。在持續性膿瘍而有併發症產生時,就需外科治療,施行乳突鑿開術,以有效改善膿瘍蓄積的情形,膿瘍及感染緩解後,部分耳膜若無法自行修復,則應考慮進行手術修補耳膜,當耳膜長好後可隔絕外耳道表皮的細菌,避免感染源經由穿孔進入中耳腔導致發炎。減少疼痛、耳殼變形、提供更佳視野呂宇城醫師表示,使用內視鏡則可避免在耳後開口或耳道前開口,直接利用經由外耳道的內視鏡輔助,直接翻開殘存耳膜進行修補,其相對於傳統的顯微手術,較小的傷口可減少傷口疼痛與耳殼的變形、麻木,並提供更好的視野及角度,可減少中耳腔正常結構的破壞,但需要更細的內視鏡,及較低的熱強度,以避免熱傷害。病患耳膜如破損太大或其他特殊因素如耳道狹窄等,仍須由主治醫師仔細評估,並經討論後,再決定治療的方式。只要出現聽力不佳、耳朵流出難聞的分泌物時,就應尋求專業協助。

顧好面子!小心秋冬眼歪嘴斜

顧好面子!小心秋冬眼歪嘴斜#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5歲林姓男子一覺起床,覺得右眼閉不起來不斷流淚、口齒不清,照鏡子發現自己臉部不對稱,右半邊臉僵僵麻麻的、嘴巴歪斜,他感覺臉部就像是至牙科進行根管治療後麻藥遲遲未退的感覺,擔心自己中風,趕緊至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醫師診察後發現是秋冬易好發的顏面神經麻痺。容易流淚、嘴巴歪斜、耳後疼痛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秋冬季節,不分性別年齡,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大部分是突然發生臉部單側的動作失去功能,像是抬頭紋不見、眉毛一高一低、眼睛無法閉合、臉部不對稱、容易流淚、嘴巴歪斜、耳後疼痛、味覺出現異常等症狀。調整生活作息、補充綜合維他命由於病患眼睛無法正常閉合,可能導致結膜發炎,建議使用人工淚液來保護眼睛,並安排至眼科看診,而顏面神經麻痺的藥物治療的部分,醫師會開立口服類固醇,張嘉為主任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不錯,患者應調整生活作息、補充綜合維他命,大部分的病患會在幾個月後慢慢的恢復、改善。    適當的保暖、足夠的睡眠顏面神經麻痺是一種急性神經發炎,與中風的部分特徵相似,但是造成的原因不同,病患須經過醫師安排詳細檢查、鑑別診斷之後,排除中風,對症下藥、安排適當的治療,日常保健方面,要多注意作息,適當的保暖避免血管過度收縮,另外,補充足夠的睡眠,不讓免疫力低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半夜洗頭沒吹乾 青年竟顏面神經麻痺

半夜洗頭沒吹乾 青年竟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洗完頭髮不吹乾原來除了怕受寒頭痛之外,還恐面臨口歪眼斜的窘境!中國有一名16歲高中生,有次睡前洗澡頭髮未乾就上床,一早起來發現,右半邊臉完全僵了,嘴巴和眼睛都無法閉合,當地醫師分析,是沒吹乾的頭髮誘發顏面神經麻痺。當地醫師進一步解釋,主要是因為顏面神經受寒,或者病毒侵襲而引發水腫所致,人體的顏面神經是從耳後乳突處發出,洗頭不吹乾,天氣暖和可能沒事,但最近突然變冷,加上人體在半夜抵抗力下降,濕頭髮持續刺激,造成耳後神經痙攣導致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現水腫而罷工的情形。顏面神經也夯「避冬」 流汗洗頭要弄乾冬天是面癱高峰期,若睡前洗頭不吹乾、運動完流汗後沒擦、車裡開暖氣探出頭吹冷風等情況,都很容易著涼,所以當地醫師提醒,晚上臨睡前非必要最好別洗頭,否則一定要吹乾,另外,有些人喜歡早上一起床就洗澡,這樣對身體也不好,建議吃過早餐後休息一下再洗,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異狀,要在第一時間趕到醫院確診,過了黃金治療期,就很難完全恢復。日常保養要注意!3大招避免再歪嘴顏面神經麻痺若疏於保養再復發的機率很高,因此根據過去《優活》報導,有3大招避免再度臉麻嘴歪。1)不熬夜、過勞/保持愉快心情與規律作息2)臉部肌肉運動/站在鏡前施行皺眉頭、用力鼓起雙頰、吹口哨等運動,以防止肌肉萎縮。3)臉部適當保暖/避免暴露於寒冷環境,以防止血管收縮,血液供應不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