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隊體操選手唐嘉鴻在賽中表現搶眼,替中華隊拿下一面銅牌,也因高難度貓跳被稱作「亞洲貓王」。但你知道嗎?在成為貓王之前,小時候的唐嘉鴻飽受過動症所苦,父母為此送他去學體操,這才開啟他的體操之路。一般人提到過動症,常會聯想到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等症狀,真的是如此嗎?快跟著Podcast《優活問問》一起認識過動症!
2024巴黎奧運如火如荼展開,中華隊體操選手唐嘉鴻在賽中表現搶眼,替中華隊拿下一面銅牌,也因高難度貓跳被稱作「亞洲貓王」。但你知道嗎?在成為貓王之前,小時候的唐嘉鴻飽受過動症所苦,父母為此送他去學體操,這才開啟他的體操之路。一般人提到過動症,常會聯想到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等症狀,真的是如此嗎?快跟著Podcast《優活問問》一起認識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情緒調節能力較弱,容易產生學校適應、家庭互動等問題,使得父母常介入孩子的行為,讓親子間關係緊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家有過動兒的父母要更有耐心,適當的教導他們學習「控制和處理情緒」,因此協助父母學習無條件的愛、包容和溝通等教養策略,讓過動兒也可以在愛與被了解的環境下成長、自由揮灑,進而改善親子關係,促進家庭生活品質。 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創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過動兒的母親何善欣表示,民眾對過動兒及其家庭仍存有許多錯誤認知,例如過動是因後天教養和家庭教養導致的、過動兒長大就會好等迷思,事實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與腦部神經發展異常有關,而治療方式需持續經由醫療、家庭及學校三方共同攜手合作,能有效改善症狀與障礙。陪伴過動兒成長大不易,何善欣以親身照護的經驗,分享給家長們6大招教養策略: 第1招:充實相關知識、真正認識ADHD,審慎判斷資訊正確或有效性,判斷如何運用資源,才能有效地協助過動兒。 第2招:成為爭取孩子資源的守門人,涉獵可信的資訊來源,為孩子做最佳的判斷選擇和資源配置。 第3招:建立孩子生活秩序感,結構化的環境和可預期的生活節奏可幫助安定孩子的心和行為。 第4招:幫助孩子累積成功經驗,過動兒需要更多的輔導、協助和紀律,建立自信心和成功經驗的累積很重要。 第5招:建構健康的生活習慣,ADHD患者傾向有不良的健康習慣或生活方式,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不良飲食習慣、睡眠障礙、意外腦部外傷、抽菸或喝酒等健康風險。 第6招:照顧自己、適當休息,身為父母,要將距離拉遠,從更高、長遠的角度看ADHD和孩子的未來,什麼最重要、什麼才是我們期望的人生藍圖。建置支持網絡,讓身體、心理、精神及社會各方面保持平衡,才能陪伴過動兒走長遠的路。 衛生局表示,教養過動兒是極大的壓力和挑戰,需要給予主要照顧者更多的關懷與支持,除了醫療及學校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諮詢及相關照護資訊,亦需要社會大眾多加理解與包容,共同營造友善環境,以降低主要照顧者向外尋求幫助的疑慮。
你家孩子有過動症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過動症或ADHD,包含「注意力不足」跟「過動」2個主要的面向,同時也會影響到情緒控制、記憶力、行動力等。然而,不少家長會對過動症產生迷思,對兒童有過高的期望及錯誤的對待。建議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與家庭關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開學了,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的家長都在煩惱開學後如何幫小朋友收心。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蔡景淑建議,家長應幫助孩童於開學前調整作息,從固定起床時間開始,中午過後避免含咖啡因飲料,白天至少運動1小時,睡眠時間維持9~10小時,且每天螢幕使用時間以不超過2小時為限,平常可增加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且配合醫囑規律服藥。蔡景淑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因為大腦活化程度不足,影響了專注力和抑制衝動的功能,其有三大核心症狀:注意力缺失、過動和衝動,並因此分成三種表現型:注意力缺失型、過動-衝動型、混合型。注意力缺失主要影響自我學習,容易恍神、放空,常常狀況外,如果是過動和衝動,則容易有人際衝突,尤其衝動的表現關係到情緒調控與行為舉止,常常「明知不可為卻為之」。為什麼ADHD孩童容易有開學症候群?蔡景淑解釋,放了一個長假,生活作息混亂,一般孩童都難收心了。況且ADHD孩童的大腦活化不佳造成執行功能上的困難,按表操課本來就有度難,做事情容易拖拉,上課也常恍神、分心,需外界提醒和叮嚀,回歸學校後的磨合期可能更久。開學幾點起床 開學前就要先訓練針對開學前,蔡景淑建議,家長協助ADHD孩童調整生活作息,「開學幾點起床,開學前就要先訓練。」起床後一天的行程也要預先規劃,尤其疫情線上學習,3C螢幕使用時間大增,鼓勵斟酌安排戶外活動,增加現實人際互動,並至少每天運動一小時,研究顯示每日運動有助提升專注力和情緒行為的控制。ADHD分為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假使放假時仍有規律服藥,但開學後症狀變明顯,會先考量是開學症候群,建議先照針對一般孩子該有的處置策略進行處理,給孩子一個月的時間,不行才會調整用藥。至於放假時沒有用藥,開學後有問題應馬上回診,與醫師討論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另外,藥物劑量與孩子體重相關,「如果長假後服藥後效果不明顯,可能是孩子放假期間體重增加幅度較大,需要回診調整。」蔡景淑強調行為治療的重要性,鼓勵參加注意力、情緒調控的訓練課程,家長也可以學習協助孩子的技巧。藥物輔助行為治療 首選長效緩釋型ADHD孩童常常是「有聽沒到,有看沒到」,結果就是「不知道,沒學到」,行為訓練時也可能是如此情況。因為經常表現未達到預期,感覺師長靠近就是要來告訴他哪裡表現不好需要加強,「久了之後,孩子怎麼看待自己?」如果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不佳,容易憂慮、焦慮,甚至出現行為問題,例如逃學、翹家。ADHD藥物多是中樞神經活化劑,可以活化孩子大腦,發揮孩童應有的才能,整體學習效果變好,人際衝突的機率降低,「原來我做得到,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好,對孩子身心發展有正向助益。蔡景淑表示,新型長效緩釋型藥物大多是ADHD治療首選,對服藥順從性幫助很大,如果每天要服藥2~3次,孩童常常會忘記,尤其在學校中午容易漏吃,下午後的症狀可能控制不理想。此外,孩子需要同儕認同和接納,有些人會排斥在學校吃藥,擔心別人眼光。新型長效緩釋型藥物早上服藥後,上學後可以發揮藥效,也可避免孩子在學校吃藥給同學看,環境和學習都會提升,產生漣漪效應。排除環境因子干擾 才會推測是ADHD協助ADHD孩童需仰賴家長、老師、醫師配合,蔡景淑提醒,ADHD診斷條件之一,是症狀要發生在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學校、家裡等),如果孩童在學校OK,在家不OK,必須評估家庭氣氛等影響;反之,在家OK,學校不OK,則先考慮環境因子干擾,排除後才會推測是ADHD。「必須了解每個情境場合,孩子的模樣,孩子的反應,也要評估師長的協助技巧。」蔡景淑說,師長對孩童的觀察很關鍵,可以了解孩子的問題癥結點,甚至有些ADHD孩子易有共病,常見對立反抗症、妥瑞症和行為規範障礙症,這些都必須仰賴師長提供的資訊判斷,治療上才能採取共病相對應的處置,給予最適當協助。(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杰是小一學生,一入學就讓老師頭痛不已,因為他無法在座位上安靜1分鐘,不是四處走動就是雙腳不停抖動,下課時一下爬樹抓蟬,一下又和同學打架。小杰的父母帶他到兒童心智科就診,經過評估後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接受藥物、行為、心理、感覺統合治療,加上父母親的配合下,經過一學期之後,小杰上課時可以安靜坐在位子上,下課後也能和同學正常互動。行為治療 需要家長耐心支持與陪伴大千醫院公館診所復健科醫師董莉貞表示,過動兒不是不想聽話或被寵壞的孩子,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過動行為、衝動控制及專注力。家長須先了解孩子問題的本質,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包括兒童復健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兒童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教老師等,共同擬定最適合孩子的療育計畫,才能給予他們有效的幫助。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父母的支持與陪伴非常重要,像是行為治療雖然原理簡單,但卻需要耐心及時間,而且過程中變數多而複雜,需要多與醫師或治療師討論,才能發揮效果。當孩子配合治療有成果時,適時的讚美與鼓勵,都能幫助孩子增加學習的動力與自信心。學習或社交常有挫折感 伴隨情緒障礙另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小朋友因受症狀影響,對學習或人際關係常會有挫折感,甚至伴隨情緒障礙,這時需要適時地給予安慰和鼓勵,使他們了解疾病對自身的影響,並建立良好的關係,讓他們願意接受、配合且積極參與治療。董莉貞醫師提醒家長,若能積極配合專業醫療團隊的治療,並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陪伴與耐心,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智是名聰明活潑的小三生,上課喜歡跟同學講話,老師把他換到前面座位,小智仍然很難專心上課,下課時也會因玩得過火而受傷,某天小智休息時去盪鞦韆,頭部著地落下癲癇的後遺症,得長期在神經科服藥控制,經過評估,小智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藥物協助下,小智上課開始可以專心,成績進步了,衝動性也下降。學齡兒童約有3%~9%的發生率成大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謝依婷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不罕見,學齡兒童當中約有3%~9%的發生率,平均1個班級可能會有2到3位,許多家長受網路言論或親朋好友的影響,認為ADHD不需要就醫,更排斥孩子服藥,導致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甚至造成如上述案例般讓人痛心的結果。調整大腦多巴胺 回到專心狀態謝依婷醫師表示,科學證據顯示,ADHD主要與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調控不良有關,導致患者想專心卻無法專心,靜不下來,衝動控制不佳,容易嘗試危險刺激的行為,用藥是在調整大腦多巴胺的濃度,讓孩子回到可以專心狀態,思考眼前要做的事情,不再衝動行事。不接受藥物治療 頭部受傷危險高34%在2015年一篇德國的研究文獻中提到,確診為ADHD的兒童與青少年,如果不接受藥物治療,頭部受傷的危險,比接受適當藥物治療的一群高出了34%,另一篇2015年丹麥的研究中提到,適當的藥物治療,可降低ADHD孩子意外傷害43%的危險性,適當的藥物治療,可讓ADHD患者減少自我傷害、憂鬱以及物質濫用的可能性。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尋求專業協助謝依婷醫師表示,藥物自然有其副作用,部分孩子會出現腸胃不適、食慾不振等,但也有孩子並未出現任何副作用,受益於藥物的幫忙,可以幫助患者找回專心及自信,因此,她特別提醒,如果孩子疑似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應尋求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勿輕信網路謠言,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採訪撰文/陳詩婷)(專業諮詢/馬偕精神科吳俊漢醫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我的孩子多多從幼稚園開始就很好動,常常跑來跑去,坐也坐不住,原本以為是小朋友愛玩,也沒多加理會,一直到國小開始,多多開始會在課堂上打斷老師說話、容易和同學起衝突,也時常接到老師的關心電話,真的好煩惱…」單親媽媽小萍(化名)分享著6歲的多多過動症情況。經過朋友建議,帶多多到醫院評估,才發現居然罹患過動症!過動不是孩子的錯!「聽到醫師宣布的當下,簡直晴天霹靂,內心很難接受,但還是決定要辭掉工作陪伴多多治療。一開始多多很排斥治療,甚至還會大哭抱怨自己很努力了,卻還是無法專心,讓我好心疼。」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加上小萍耐心溝通,以及利用輔助器材教導多多課業,現在多多已經進步到在學校可以專心上完一堂課,並且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連班導也感到欣慰。小萍說:「除了耐心,還是耐心,自己的小孩總不能放棄,而且他也沒辦法控制自己搗蛋的狀況,我不怪老天給我這樣的考驗,看到多多的進步,我也學到很多,也希望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小萍眼泛淚光地看著一旁寫著作業的多多,微笑著。 圖說:過動症孩童需要家長耐心陪伴你的孩子有同樣問題嗎?其實像多多這樣的狀況,一般家長或老師都會先責怪是孩子沒有用心的問題,殊不知有可能是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影響,導致沒有辦法專心。馬偕精神科吳俊漢醫師解釋,ADHD其實是一種腦部發育不夠成熟的疾病,根據台灣的研究顯示,約有7~8%的孩子有過動症狀,且最容易在升上小學後被發現,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5種症狀,就有可能有過動症的問題,建議應趁早就醫確認診斷:1)無法持續注意做事,譬如作業寫很久卻還是寫不完。2)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3)上課坐不住,喜歡東張西望或自行離座。4)容易打斷別人的話。5)容易有人際關係的衝突。 不只是課業問題 連帶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及人際關係很常看到的是,ADHD的孩子會出現上課無法專心,課業表現不好,又與同學們處不好,導致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吳俊漢醫師接著說明,所以這些孩子在學校不被老師了解,常被標籤化或經常受到處罰,甚至會被同學霸凌等,若再加上孩子本性都有點衝動,一生起氣來便出手打架等,如此惡性循環造成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低落及人際困難,久而久之還可能衍生出更大的問題。 圖說: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達不到大家的要求?行為+藥物治療 雙管齊下在過動症的治療上,吳俊漢醫師也分享幾種治療方式: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過動症的孩子利用單純的行為治療成效最低;單純的藥物治療排名第二;利用行為治療輔以藥物治療,孩子的進步成效最明顯。然而,許多家長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其實家長多慮了。吳醫師說明,的確少數孩子服用ADHD藥物可能會有胃口不佳的問題,其實只要調整劑量,並在對的時間服用藥物,一般就能克服胃口不佳的問題。此外,吳醫師也提到,若孩子平常有持續性的運動,比如慢跑、快走或登山等等,也有助於孩子的神經發展。高職男積極治療1年 成績名列前茅吳俊漢醫師就分享一位16歲的高職男生,他在幼稚園時就有過動症的狀況,上課期間常常一直打斷老師或同學的對話,也不守秩序,甚至被同學霸凌,原本成績中等的他,變得越來越不喜歡上課,成績也跟著一落千丈,與父母的關係也變得緊張。一年前在吳醫師的積極治療,同時透過行為及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他的過動狀況有逐漸獲得改善,人際與家庭關係越來越好,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 圖說:男學生因過動從小被排擠(圖片非當事人)因此提醒家長,一旦察覺孩子有過動症的症狀,除了盡早診斷與積極治療外,同時也呼籲,在治療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及參與尤其重要,應體認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故意的,並給予耐心及關愛,才是幫助過動兒最好的方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ADHD孩子雖然是大人眼中的麻煩製造者,卻也可能是小小藝術家。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許正典主任表示,繪畫、拼圖、積木等活動是注意力的靜態訓練,對ADHD孩子有相當大的幫助。而輔導ADHD兒童最重要的是發掘他們有「興趣」的活動,不僅能穩定情緒還能幫助他們發揮長處,獲得成就感。這次「異想世界,發現明星」畫展中主視覺之一「彩虹腕龍」的作者阿煒就是一例。阿煒今年十歲,小一開學第三天起開始出現上課不專心、情緒暴怒甚至和同學衝突爭執的行為,不僅影響班上秩序,被同學和家長貼上不聽話小孩的標籤,阿煒媽媽說,他寫功課從來無法持續10分鐘,但從他四歲時就發現他很愛畫圖,可以連畫2小時。阿煒的爸媽從他就學的反常現象,察覺有異便帶阿煒就醫診斷為ADHD,開始接受藥物、認知心理、學校教育、及家長效能訓練的整合多重矯治,目前已有兩年多,媽媽欣慰的說,阿煒最明顯的改善就是情緒問題,以前往往坐不住且會有暴怒失控的情形;幸好在家長的陪伴接受治療下,阿煒提升了專注力與各項學習功能,更改善在校的人際關係,在團體生活中找回認同感。透過繪畫找回自信與笑容阿煒出席畫展開幕儀式分享他最滿意的創作「彩虹腕龍」,這幅畫的主角是色彩豐富、栩栩如生的大恐龍,在所有畫作中相當搶眼。阿煒說,創作當時的他非常喜歡恐龍,五分鐘就一氣呵成完成構圖,恐龍後方的車子則是結合他最愛的家人和他喜歡的車子,透過不同的車型和每位家人不同生日月份的數字,將所有家人一起融入在畫作中。阿煒的媽媽表示,孩子的創意潛能徹底發揮在圖畫的創作上,只要給他空白的紙張,就可以專注地投入在繪畫中。透過繪畫,她看見孩子的成就感,以及重新在同儕之間建立起的笑容和自信心。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在22日於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開為期6天的ADHD兒童畫展,盼社會大眾透過畫作看見ADHD孩子的正向異想世界,發現畫壇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