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小孩太調皮非管教不好 都是ADHD在搞鬼

小孩太調皮非管教不好 都是ADHD在搞鬼#ADHD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家也有常常坐不住、愛亂跑亂跳的小孩嗎?許多人看見這種特別「活潑」的兒童,都會認為是家長管不好、沒在教;但其實,他們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容易分心、犯錯、忘東望西。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已有將近5~7成的小孩飽受困擾,卻只有2成接受治療。大腦前額葉皮質發展遲緩 影響專注力對此,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淑芬表示,許多家長因為不知道孩童過度「活潑」就是所謂的ADHD;甚至有人認為長大會自然好、只要好好管教就能改善,因此不願帶孩童就醫,以致錯失黃金治療期,讓症狀持續復雜、合併其他精神病症。事實上,ADHD是一種腦部生理疾病,由於腦內分泌的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濃度功能異常,導致大腦前額葉皮質部分比他人發展遲緩;研究證實,罹患ADHD的孩童,大腦神經纖維束完整性不足於一般正常人,因而影響專注力、計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造成學業表現、人際及行為困難,讓其他人覺得他們「很奇怪」。把握國小黃金治療期 避免病情複雜化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說,罹患ADHD的小朋友通常在3歲時就會特別好動,到了5、6歲便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等情況;一般來說最容易發生在7~12歲的國小時期。此時父母就必須要特別有耐心、細心的與孩童溝通,告知行為對錯。並且避免「原則不一致」教導,應是雙方與孩童灌輸的道理相同,以免讓孩子錯亂、搞不清楚。而目前ADHD的治療方式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效果最好,分為「中樞神經興奮劑」及「非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促進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及抑制回收,幫助孩童提升專注力、穩定度及認知功能。且應掌握就讀小三前的黃金治療期;由於此時還只是單純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若及時協助孩子,也能避免病情複雜化。 

孩童患過動症!7成家長不願意面對

孩童患過動症!7成家長不願意面對#ADHD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根據資料顯示,國內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盛行率約7.5%,而健保資料分析卻僅有2%學童就醫,換言之,有7成的家長不知道或不願意去面對ADHD。新北市衛生局提醒,小學1~3年級是ADHD的黃金治療期,若未經輔導治療,可能衍生學習挫折、人際互動或行為規範障礙,家長可別再以為只是「孩子不乖」的問題。事實上,ADHD是兒童最常見的心智疾病之一,包含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其中,75%合併學習障礙、70%有情緒症狀、25%有強迫及焦慮,甚至高達60~80%出現對立反抗,及30%有行為規範症狀等問題。但臨床上卻常見家長因錯誤迷思而不願意面對孩童過動症的問題,以下也整理ADHD常見的5大迷思。迷思一、過動症長大會自己好? 「ADHD通常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陳牧宏醫師表示,臨床發現,過動症狀確實隨著成長會逐漸緩和,但衝動及注意力不足此兩個症狀改善的幅度則相對較小,尤其是注意力不足。若沒有適當介入治療,影響的不僅是孩童的學習表現、人際關係或自信心,甚至是未來的成就。迷思二、過動症只需要經過導正就會改善?陳牧宏醫師說明,以目前來說,適當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被認為是相當有效的治療方式。當孩童經過妥善評估,若症狀輕微(例如:嚴重度與頻率不高)或年紀小於6歲,則建議先以行為訓練為主,從教養方式、生活習慣、飲食調整、與規律運動著手。當症狀仍無法改善、或進步有限、甚至更惡化時,則需考慮藥物幫助。迷思三、過動症藥物副作用對孩童身心發展有不良的影響?事實上,所有治療都有其副作用,當中也包含非藥物治療,與家長溝通上,要明白每種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優點與缺點,才是治療重點。陳牧宏醫師也強調,ADHD藥物(利他能)已被使用超過半世紀,安全性已經過諸多大規模研究確立,常見的副作用是影響胃口和睡眠。但並非每個孩童都有這些狀況,通常只要經過醫師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及服用時間,大多能夠改善。迷思四:藥物治療時間要多久?可以自行停藥嗎? 「治療目的是希望孩童能夠克服生活上的困難,而逐漸進步;藥物亦然,因此穩定的治療對孩童的幫助相當重要。」陳醫師強調,ADHD的孩童們一旦經過妥善評估和適當的非藥物治療介入後,仍被評估需要藥物治療時,呼籲應規律藥物治療,不建議貿然停藥。此外,家長需要定期就孩童們的症狀和行為狀況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藥物劑量,其中當然包括減低劑量甚至停藥的時機。迷思五:要怎麼知道小孩是過動還是好動? 舉例來說,孩童在遊樂園吵鬧、好動是很正常的,但若在教室還是一樣坐不住、喜歡與同學講話、頂撞老師,這些行為就不合宜。所以,分辨孩童是好動還是過動,應考慮行為與外在環境是否合宜,若合宜可以解讀為好動;不合宜,也許就應該考慮孩童有過動衝動的問題。面對孩童患ADHD時,家長應有的4大正確觀念1)看見/看見孩童可能衝動、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的問題。2)理解/共同討論,理解孩童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和孩童所面臨的困難,及其背後的原因。3)面對/陪伴孩童一起面對、嘗試解決和克服困難,亦可與老師討論,並決定是否需要尋求醫療幫助。4)陪伴和成長/與孩童一起努力,一同克服,共同成長。當然,在面對ADHD孩童不合宜的行為時,也建議家長及早協尋兒童心智科,做適當且妥善的評估和治療,同時建議減少責備與處罰,應多溝通、多同理,降低孩童的挫折感。最後呼籲家長,跟著孩童一起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讓孩童有改善行為與進步的動機,當有了動機,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才會逐漸出現效果。

「願用所有時間陪伴他」 一位家有過動兒母親的告白

「願用所有時間陪伴他」 一位家有過動兒母親的告白#ADHD

(採訪撰文/陳詩婷)(專業諮詢/馬偕精神科吳俊漢醫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我的孩子多多從幼稚園開始就很好動,常常跑來跑去,坐也坐不住,原本以為是小朋友愛玩,也沒多加理會,一直到國小開始,多多開始會在課堂上打斷老師說話、容易和同學起衝突,也時常接到老師的關心電話,真的好煩惱…」單親媽媽小萍(化名)分享著6歲的多多過動症情況。經過朋友建議,帶多多到醫院評估,才發現居然罹患過動症!過動不是孩子的錯!「聽到醫師宣布的當下,簡直晴天霹靂,內心很難接受,但還是決定要辭掉工作陪伴多多治療。一開始多多很排斥治療,甚至還會大哭抱怨自己很努力了,卻還是無法專心,讓我好心疼。」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加上小萍耐心溝通,以及利用輔助器材教導多多課業,現在多多已經進步到在學校可以專心上完一堂課,並且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連班導也感到欣慰。小萍說:「除了耐心,還是耐心,自己的小孩總不能放棄,而且他也沒辦法控制自己搗蛋的狀況,我不怪老天給我這樣的考驗,看到多多的進步,我也學到很多,也希望可以花更多時間陪伴他。」小萍眼泛淚光地看著一旁寫著作業的多多,微笑著。 圖說:過動症孩童需要家長耐心陪伴你的孩子有同樣問題嗎?其實像多多這樣的狀況,一般家長或老師都會先責怪是孩子沒有用心的問題,殊不知有可能是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影響,導致沒有辦法專心。馬偕精神科吳俊漢醫師解釋,ADHD其實是一種腦部發育不夠成熟的疾病,根據台灣的研究顯示,約有7~8%的孩子有過動症狀,且最容易在升上小學後被發現,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5種症狀,就有可能有過動症的問題,建議應趁早就醫確認診斷:1)無法持續注意做事,譬如作業寫很久卻還是寫不完。2)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3)上課坐不住,喜歡東張西望或自行離座。4)容易打斷別人的話。5)容易有人際關係的衝突。 不只是課業問題 連帶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及人際關係很常看到的是,ADHD的孩子會出現上課無法專心,課業表現不好,又與同學們處不好,導致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吳俊漢醫師接著說明,所以這些孩子在學校不被老師了解,常被標籤化或經常受到處罰,甚至會被同學霸凌等,若再加上孩子本性都有點衝動,一生起氣來便出手打架等,如此惡性循環造成有可能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低落及人際困難,久而久之還可能衍生出更大的問題。 圖說: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達不到大家的要求?行為+藥物治療 雙管齊下在過動症的治療上,吳俊漢醫師也分享幾種治療方式:根據美國研究顯示,過動症的孩子利用單純的行為治療成效最低;單純的藥物治療排名第二;利用行為治療輔以藥物治療,孩子的進步成效最明顯。然而,許多家長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其實家長多慮了。吳醫師說明,的確少數孩子服用ADHD藥物可能會有胃口不佳的問題,其實只要調整劑量,並在對的時間服用藥物,一般就能克服胃口不佳的問題。此外,吳醫師也提到,若孩子平常有持續性的運動,比如慢跑、快走或登山等等,也有助於孩子的神經發展。高職男積極治療1年 成績名列前茅吳俊漢醫師就分享一位16歲的高職男生,他在幼稚園時就有過動症的狀況,上課期間常常一直打斷老師或同學的對話,也不守秩序,甚至被同學霸凌,原本成績中等的他,變得越來越不喜歡上課,成績也跟著一落千丈,與父母的關係也變得緊張。一年前在吳醫師的積極治療,同時透過行為及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他的過動狀況有逐漸獲得改善,人際與家庭關係越來越好,成績也開始名列前茅。 圖說:男學生因過動從小被排擠(圖片非當事人)因此提醒家長,一旦察覺孩子有過動症的症狀,除了盡早診斷與積極治療外,同時也呼籲,在治療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及參與尤其重要,應體認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故意的,並給予耐心及關愛,才是幫助過動兒最好的方式。

看不懂應用題、沒看完就搶答 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看不懂應用題、沒看完就搶答 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果果平時在班上內向安靜、課業表現平平,但在升上小三後,功課複雜度變高,尤其是數學課明顯跟不上其他人的進度;某次數學段考,果果的成績突然一落千丈,詢問原因後,才發現果果難以讀懂應用題、也容易看錯題目、甚至還沒看完題目就搶著回答,經由老師提醒後,就醫發現果果患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過一學期的治療,果果期中考成績慢慢進步,忘記抄連絡簿、丟三落四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不專心、注意力不足最容易被忽略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王宗熙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異常的疾病,主要分為3大核心症狀,分別是: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其中,注意力不足常見的症狀如:無法靜下心看考試題目、忘東忘西、功課拖延等,但因這些行為比較偏內隱性,因此通常只有在學習結構較複雜時,孩子注意力不足狀況才容易被家長發現。再者,過動的表現像是上課愛講話、坐不住、扭來扭去,甚至會在老師上課時起來走動;而衝動的表現則包含:無法好好排隊、愛插隊、愛插話、動作魯莽等。至於如何確診ADHD,在醫學上有一套嚴謹的評估方式,但大致上來講,如果孩子的過動、衝動、不專心的症狀已經持續6個月以上,並且發生在2個以上的場合(如學校、安親班都有同樣的狀況),除了醫師的問診及診間觀察外,還要加上家長、老師的問卷評估,才可以懷疑孩子是否罹患ADHD。但王宗熙醫師也提到,如果ADHD的孩子一直忽略治療,所衍生的問題不僅是課業問題,嚴重恐怕造成孩子的人格發展、自信心,甚至是成年後的角色及功能都可能被影響。藥物治療改變孩子體質 行為治療改變周遭環境「患有ADHD孩子的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合併行為治療效果最明顯」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藥物治療可以刺激孩子的中樞神經,有效改善孩子的核心症狀。然而,好的行為鞏固,還需要良好的行為及情緒的治療,同時藉著周遭環境的改變、孩子、家長及師長的努力,才能讓孩子記得什麼是好的行為,並內化在腦袋裡,其效果可能足以讓一個孩子由自我放棄,進步到有信心願意接受訓練與控制,這也是幫助ADHD孩子重要的一環。醫:不必過分擔心藥物副作用 ADHD藥物不會成癮許多家長都會擔心藥物會有不良副作用、依賴等疑慮,王宗熙醫師解釋,目前研究指出,大約有30%的孩子會有胃口不佳的問題;至於藥物會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等問題,其實只要與醫師充分討論,透過劑量的調整,並在對的時間服藥,多半都能改善此問題。同時提醒,ADHD的藥物不會成癮,所以不會有依賴藥物或上癮的問題,而且一般藥物治療會隨著孩子的進步程度做調整,如果孩子可以不必用藥也能夠控制行為的時候,就不需要繼續用藥了。 「是否有不需藥物也能控制孩子行為的方式?」王醫師說明,的確有研究指出孩子的活動量增加有助於減緩ADHD的症狀,但這並不代表就不需要專業的藥物及行為治療,呼籲家長帶孩子治療時,應充分與醫師做溝通,千萬別等到孩子學習結構複雜、ADHD的症狀已經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人際關係的發展時才介入治療,其效果反而會大打折扣。

ADHD≠智能問題 積極治療提升學業能力

ADHD≠智能問題 積極治療提升學業能力#ADHD

(優活健康網記者吳美瑤/採訪報導)阿彥(化名)今年15歲,從小就有情緒上的問題,不僅經常對同學惡作劇,還會與老師發生衝突,課業成績更是吊車尾。就醫診斷發現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治療後,衝動行為明顯改善,不僅學會專心,課業表現也開始逐漸進步。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四維表示,ADHD並非是智能問題,而是因為注意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管理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學習能力、人際關係與自信心,但只要及早發現,透過適當治療,ADHD孩子的學業與行為表現也可以很優秀。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 影響學業表現ADHD的主要症狀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其中,注意力不足使孩子很容易分心,難以維持注意力;過動症狀則是愛講話,身體總是動個不停,上課時常離開座位,或碰每樣東西;而衝動則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法等待或總是打斷別人的談話。這些症狀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與造成行為問題,造成求學路途上的困難。「ADHD跟智商有直接關係嗎?」這是家長時常會提出的疑慮。吳四維醫師解釋,大部分ADHD孩子的智能都沒有問題,有的甚至有很好的智能。事實上,ADHD主要是因腦部的傳遞物質分泌失衡,使孩子出現缺乏專注力、容易分心的行為,才導致學習能力表現不佳。因此,若能接受適當治療,讓大腦功能恢復正常運作,讓其注意力與自制力恢復正常,ADHD孩子的課業也能有卓越表現,能避免孩子因求學過程的挫折導致缺乏自信心,甚至衍生出品行與犯罪問題,因此早期治療也變得相對重要。藥物治療幫助孩子穩定、專注 隨著年齡增加,可考量慢慢減少用藥目前ADHD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可增進腦部的執行功能,幫助孩子專心、增進其學習能力與效率,但有些家長擔心,「孩子需要一直靠藥物才能有好的表現?」對此,吳四維醫師解釋,許多研究顯示ADHD的成因是前額葉皮質層發展較為遲緩,大約要到18歲左右才會發展成熟,初期藉著藥物治療,讓孩子在學習初期打好基礎,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懂得遵守生活常規與管理自己生活,當孩子接近青少年期時,確實可以依照孩子的狀況,逐漸較少用藥。當孩子被診斷為ADHD時,除了尋求正確醫療外,也可藉由讓孩子多接觸運動(如:游泳、柔道、球類運動),大量運動有助於刺激皮質層的發展;同時,也建議家長應避免孩子攝取過量的人工色素及甜食,這些都有助減緩ADHD症狀,幫助孩子不論在生活與課業上有更好的表現。

自覺過動主動就醫 16歲女從吊車尾進步到名列前茅

自覺過動主動就醫 16歲女從吊車尾進步到名列前茅#ADHD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安安(化名)是一名16歲女高中生,個性非常乖巧,每天花很多時間念書,但成績總是吊車尾,從小被老師跟家長誤認為智力不足,某天,安安在報紙讀到有關過動症的資訊,發現與自己的情況相當類似,要求家長帶至精神科檢查,積極治療一學期後,安安從過去吊車尾,晉升為名列前茅,讓家長及老師直呼不可思議!3大ADHD核心症狀: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台北榮總醫院精神部黃凱琳醫師表示,案例中的女高中生,從小有注意力不足的情況,常常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她就不由自主的神遊,又或者是閱讀考試卷題目,一直無法靜下心,雖然她很有學習動機,但成績總是落在倒數三名,就診後才發現這位女學生從小就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積極治療一學期後情況大幅改善。不少人以為ADHD的孩子都必須是活動量過高、容易衝動,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只有注意力不足,有些孩子可能合併以下2~3種症狀不一定:1)注意力不足/忘東忘西、忘記抄連絡簿、上課容易神遊。2)活動力過高/上課難以坐好、靜不下來。3)衝動/耐不住等待、難以排隊、容易介入人家談話。好動與過動傻傻分不清楚?可從年齡階段性任務著手臨床上發現,有些家長無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好動還是衝動,黃凱琳醫師表示,分辨好動及過動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家長可由每個孩子都有「年齡的階段性任務」的指標著手,比如1~2歲的孩子本來就很難坐好,但到3歲後,孩子會慢慢聽懂家長要求的規矩,並開始實踐;但若孩子到了6、7歲時還是不坐好,那家長就應提高警覺,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過動、衝動的狀況。又或者,家長可以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觀察孩子與同儕相處的狀況是否會有不同,如果動作習慣都相差不遠,那孩子應該沒有問題;但如果相處起來有落差,比如同儕都可以乖乖坐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沒辦法,類似這種觀察,就建議就醫檢查。懷疑孩子可能患有ADHD?醫:先至精神科、兒童心智科就診「不知道找什麼科別的醫師?」黃凱琳醫師分享,如果發現孩子過動症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並發生在2個不同的場所時,建議家長可先帶至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檢查。至於有些媒體曾報導,台灣ADHD有過度診斷的狀況,黃凱琳醫師表示,確診孩子是否為過動症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判斷與觀察,當然一方面必須依照醫學上的診斷指標,但另一方面,還是要回到與孩子的相處及觀察中,才能確定孩子是否有過動症,若家長仍然擔心有過度診斷的情況,建議可多尋求不同意見。

家長勿輕忽!平均每10個小孩就有1個罹患ADHD

家長勿輕忽!平均每10個小孩就有1個罹患ADHD#ADHD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我家孩子總是被老師在聯絡簿上提醒今天上課又在胡鬧、要不然就是和同學打架,又講又罵還是沒用,真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別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別人調皮搗蛋一些,當心孩子其實是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個小孩,大約就有1個罹患ADHD,若延誤治療,可能容易併發其他精神疾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倪信章醫師根據醫學文獻指出,長期為ADHD所苦的孩子,容易累積許多情緒,而會有焦慮、憂鬱的症狀;外在表現則易出現反抗、拒絕,甚至是反社會的問題,家長可輕忽不得。症狀長達6個月 父母要有警覺心根據研究指出,ADHD是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以及「正腎上腺素」)的表現量相較於一般人低,導致無法有效篩選進入大腦中的訊息,以及難以持續專注眼前該做的事物,因此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缺乏行為控制的能力,進而產生不專心、過動及衝動的症狀。倪信章醫師提醒,若孩子持續出現以上症狀並長達6個月以上,父母與老師就必須有警覺心,最好能帶至兒童精神科進行診斷。過動症4大方向治療建議一般來說,ADHD的診斷會先依據孩子的狀況進行評估,並以臨床問診為主、症狀評估問卷為輔,就診時,可攜帶孩子在校的聯絡簿、考卷及作業等,以利醫師判斷病症。若當孩童確診為ADHD後,也會對孩子進行4大方向的治療與建議: 1) 藥物治療/若孩子年紀還小,可先至精神科確診,再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實行藥物治療;若孩子是在國中時期才被診斷出來,此時,因孩子受症狀所苦的時間較長,則必須考慮更為積極的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孩子服藥後,注意力會明顯的提升,也可以幫助讓不專心或粗心的情況改善。2) 行為治療/在學校,醫師建議可以安排ADHD的孩子坐在第一排,讓老師就近照顧就近提醒,能有效減少專注力不足的發生;在家中,家長可在孩子做功課時保持桌面清空,讀書則以20分鐘為限,並且用獎勵、誇讚的方式,進行心靈上的鼓勵,畢竟過動症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症狀的表現,顯得自信心低落。3) 避免食用人工色素/多份研究表示,人工色素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動症症狀更加嚴重。4) 適量補充深海魚油/國外文獻上曾提過,魚油可能減輕過動症狀,倪信章醫師建議,可適量補充深海魚油3個月,若沒有效果,則不必再持續服用。有些家長會忌諱帶孩子到精神科看診,認為「孩子那麼小,幹嘛帶去精神科」或是「不願去面對孩子有過動症」的情況下,反而延誤孩子就診的時間。對此,倪信章醫師呼籲,若發現家中小孩有注意力不足、過動或衝動的症狀,建議先讓孩子到精神科接受完整的臨床評估,也可以及早獲得協助!

別再打小孩了!孩子調皮可能是過動症纏身!

別再打小孩了!孩子調皮可能是過動症纏身!#ADHD

(撰文/陳承璋)(專業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倪信章醫師)(圖說:別再打小孩了!孩子調皮可能是過動症纏身!)「為什麼老師又說你上課不專心?」、「為什麼你又動手去打別人?」、「為什麼今天上課你又一直吵旁邊的同學?」作為媽媽的妳,若時常用萬分責備的語氣,宛如把自己的孩子當作犯人一樣質問的話,也許,妳應該暫停一下,並且發揮偵查老公是否外遇的警覺心,考慮自己的小孩是否罹患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家長勿輕忽!平均每10個小孩就有1個罹患ADHD別以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別人調皮搗蛋一些,因為ADHD可是台灣孩子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10個小孩,大約就有1個罹患ADHD,若延誤治療,可能容易併發其他精神疾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倪信章醫師根據醫學文獻指出,長期為ADHD所苦的孩子,容易累積許多情緒,而會有焦慮、憂鬱的症狀;外在表現則易出現反抗、拒絕,甚至是反社會的問題,家長可輕忽不得。其實,過動不是孩子的錯!國小4年級的陳小弟,長相頗有人緣,老師也時常誇讚他很聰明,但誇讚之後,老師總會加一句「只可惜他很調皮,聰明用在錯的地方。」原來陳小弟聰明歸聰明,上課時卻常吵同學,有一天竟然還出手掌摑班上女同學,被老師訓斥一頓,帶回家由家長教訓,而他的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只要聽到老師打電話或寫聯絡簿告狀,便處處責備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並且賞他一頓竹筍炒肉絲。(圖說:家長過度訓斥 恐造成孩童其他精神疾病)雖陳小弟有時考試能考第一名,但因注意力無法集中,導致成績起伏劇烈,因此招來一頓臭罵「你知不知道,這些都只是粗心大意?」而日積月累的責罵與挫敗之後,他逐漸喪失自信心,情緒開始不穩定;一直到上了國中後,無意間被媽媽帶到兒童精神科看診,才確診罹患ADHD。原來他不是個壞小孩,只是與別人不一樣而已!經過治療後,陳小弟成績開始維持穩定表現,並有了新的生活面貌。ADHD的3大症狀倪信章醫師解釋,ADHD在字面上的解釋,很容易讓人誤解為「只是坐不住,愛亂跑」而已,但事實上,ADHD比許多家長或老師的想像與認知來得複雜許多。根據研究指出,ADHD是因其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以及「正腎上腺素」)的表現量相較於一般人低,導致無法有效篩選進入大腦中的訊息,以及難以持續專注眼前該做的事物,因此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缺乏行為控制的能力,進而產生不專心、過動及衝動的症狀。翻閱過去曾經提及到過動症的研究,影響ADHD的相關因素,包括了重金屬、早產、腸病毒、人工色素、遺傳等。倪信章醫師也針對其症狀整理3大判斷方式: 1) 過動/意即會坐不住、愛到處跑、彷彿有消耗不完的精力、說不完的話。2) 衝動/大人講話愛插嘴、難以等待排隊。3) 注意力不足/看書看不到20分鐘就容易分心、考試成績起伏很大、容易忘東忘西、做事情容易粗心大意、看考卷容易落字。症狀長達6個月 父母要有警覺心這些症狀,若持續出現在孩子身上,並長達6個月以上,父母與老師就必須有警覺心,最好能帶至兒童精神科進行診斷。倪醫師說明,看診進行的評估,大致上會以臨床問診為主、症狀評估問卷為輔,並且希望家長帶孩子看診時,連同學校的聯絡簿、考卷及作業等相關資料一併帶齊,以利於醫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才能評估孩子有沒有罹患ADHD。事實上,礙於有些家長會忌諱帶孩子到精神科看診,認為「孩子那麼小,幹嘛帶去精神科」或是「不願去面對孩子有過動症」的情況下,反而延誤孩子就診的時間。對此,醫師呼籲,讓孩子到精神科接受完整的臨床評估,不須忌諱,若是真有問題,也可以及早獲得協助!此外,若當孩童確診為ADHD後,醫師也會對孩子進行4大方向的治療與治療建議: 1) 藥物治療/若孩子年紀還小,確診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實行藥物治療;若孩子是在國小即將畢業,或到了國中時期才被診斷出來,由於孩子受症狀所苦的時間較長,則必須考慮更為積極的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孩子服藥後,注意力會明顯的提升,也可以幫助讓不專心或粗心的情況改善。2) 行為治療/ADHD的孩子容易因為其症狀的表現,被老師標識為壞孩子,安排的座位通常會被「驅逐至邊境」發配到最後一排,以免影響其他孩子的上課權益;但醫師反而會建議讓孩子坐在第一排,老師就近照顧就近提醒,能有效減少專注力不足的發生。另外,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保持桌面清空,讀書則以20分鐘為限,並且用獎勵、誇讚的方式,進行心靈上的鼓勵,畢竟過動症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症狀的表現,顯得自信心低落。3) 避免食用人工色素/多份研究表示,人工色素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動症症狀更加嚴重。4) 適量補充深海魚油/國外文獻上指出,魚油可能減輕孩童過動症狀,倪信章醫師建議,可適量補充深海魚油3個月,若沒有效果,則不必再持續服用。(圖說:ADHD孩童確診後,醫師建議4大方向治療)台灣治療過動症的方式及效果已趨於成熟,然而,目前並沒有研究指出,孩子的治療需要多久時間才會能停止用藥,倪信章醫師也分享,診間有一名持續治療長達5年的男孩,目前透過服藥與行為治療,並且建立運動習慣,症狀控制良好,提醒家長若發現家中孩子有過動、好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還是希望家長能趕緊帶孩子到兒童精神科進行診斷,以免症狀久拖,進而併發其他的情緒行為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