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

三成兒童確診後久咳不停、易疲倦,醫:不可輕忽新冠肺炎的長遠影響

三成兒童確診後久咳不停、易疲倦,醫:不可輕忽新冠肺炎的長遠影響#莫德納

新冠肺炎在進入3月後一直處於高原期,確診與死亡人數仍起伏不穩,疾管署在3月12日公布上一週新增了408例確定病例與60例死亡病例,死亡個案當中有一名1歲沒有接種XBB疫苗的孩童,發病到不治的病程僅有短短5天。疾管局持續呼籲民眾盡快接種XBB疫苗做好防護,另一方面,兒科門診感染人數同樣也有增加趨勢,更有住院個案,醫師也呼籲家長務必留心孩子狀況。 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主任紀鑫醫師表示,門診觀察到孩童感染新冠肺炎的數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明顯增長,兒童一旦染疫,比較嚴重的表現會有像是咳嗽出現哮吼聲、聲帶發炎(燒聲)、呼吸急促等,如果孩子有上呼吸道症狀千萬不可輕忽。另外,急診病患也有增加情形,以馬偕醫院來說,從去年秋冬至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一直很多,進一步檢驗後,約有5~10%是新冠肺炎患者,如果發現是新冠肺炎患者就會集中照護,避免發展成重症的風險。 不可忽視新冠肺炎對兒童的長遠影響 接種疫苗仍舊是降低感染、重症風險的最好方法,隨著疫情再度升溫,疫苗保護刻不容緩,紀鑫醫師指出,以門診中年滿六個月至十二歲的孩童來看,打疫苗的孩童數量確實有微幅增長,但疫苗覆蓋率仍不足。 3月初有2名分別為1歲及6歲兒童的新冠肺炎死亡案例,都沒有接種XBB疫苗,為今年首見,疾管署特別提醒,雖目前沒有證據顯示JN.1比其他變異株更具殺傷力,但家長仍不能忽略新冠肺炎這個難纏的「兒童隱形殺手」。 有不少民眾以為即便確診新冠也只像小感冒一樣,而輕忽了長期影響力,紀鑫醫師提醒,以兒童來說,從臨床觀察確診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出現長期咳嗽、明顯疲倦感的狀況。除臨床發現之外,根據國際研究統計數據來看,確診後的個案中有30%在三十天甚至延續到九十天都還存在咳嗽與疲勞的症狀,因此,絕不可小看新冠肺炎的病毒的長遠影響。「長新冠的症狀在沒有施打疫苗的個案身上更明顯,有打疫苗者確實發生長期症狀的機率較低。」 學生群聚確診風險高,籲配合校園接種計畫 紀鑫醫師強調,即便已確診過或是先前有施打舊版疫苗的民眾,當超過三個月,體內中和抗體濃度就會慢慢降低,因此需要再接種XBB疫苗才能延續保護力。XBB疫苗已被證實保護力達50至70%,預防重症、住院風險更達70%。如果不滿12歲的孩童想要接種疫苗,則需依照疫苗的適應症核准規定接種疫苗。 紀鑫醫師也提醒,如果身邊有發燒狀況者,就可能發生群聚感染。為提升學童群體免疫力,目前一些縣市都有結合教育處調查,持續提供民眾便利接種服務,媒合疫苗合約院所入校接種,疾管署也鼓勵家長讓孩童接種XBB新冠疫苗來提供保護。 (圖/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主任 紀鑫醫師)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

天轉涼兒童門診病患增2成,黃立民教授籲:年長與共病的重症者恐增,秋冬3疫苗必打#莫德納

天氣轉涼,除了呼吸道感染疾病逐漸升溫,COVID-19疫情其實也並未減弱,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教授提醒,近期門診因呼吸道問題就診的孩童增加2成,當中不乏COVID-19確診者,內科處理吸呼道疾病患者也同樣變多,民眾對疫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開始進入秋冬後,黃立民教授表示,民眾在室內機會增多,隨著病毒量變多傳染力也會增加,加上秋冬感冒人數增加,勢必可能因為共病的狀況加重病情。過去年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一直都是高風險族群,他表示屆時感染者一定會變多,呼籲年長者在秋冬季節有3支疫苗一定要打,即COVID-19、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本土病毒株99%為XBB,免疫逃脫反應強 根據疾管署消息指出,近期統計本土檢出病毒株99%為XBB,黃立民教授提醒,從民眾確診狀況觀察,症狀的嚴重度是穩定但也沒有變輕微,病毒致病力是差不多的;從持續感染情形來看,XBB的特點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隨著病毒不斷演進,之前打的疫苗已經沒有效果。 黃立民教授說明,食藥署日前已核准莫德納XBB.1.5疫苗的輸入,建議年長或慢性病患第一次回診就與流感一起施打,如果是有在服用免疫調節藥物者如關節炎、濕疹等患者,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藥量以免干擾免疫反應。他也提醒,COVID-19並未降溫,以兒童門診來說,仍舊有確診孩童併發嚴重肺炎甚至要進加護病房的案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併發腦炎的案例降低,這與病毒株特性有相當大的關係。 積極接種疫苗6月內防重症達9成 黃立民教授說明,積極接種COVID-19疫苗,在6個月內預防重症可高達8~9成。XBB病毒演進方向是有明顯的免疫逃脫反應,這表示再次感染機率提高,這也是為何要繼續打疫苗的原因。 他特別提醒年長者、慢性病患或身體較為虛弱的族群,盡量能夠維持6個月內有施打疫苗,以這次COVID-19疫苗來說,離上次施打若已經超過半年,今年冬天就要再補充。由於年長者免疫反應較為耗能,平時要先多補充足夠營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就可促使免疫力的正常反應,另外更要規律作息、培養運動,更要戒除菸酒。 黃立民教授呼籲民眾,門診治療感染COVID-19的情形仍舊持續,只要是到陌生環境或者人多的地方,不管是戴口罩或者勤洗手的習慣千萬不要鬆懈。 (圖/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黃立民教授)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

賦能在地產研團隊 簽署合作意向書加速mRNA研究 共創嶄新生醫未來#莫德納

為加速mRNA研究,賦能在地研發團隊,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莫德納基因(Moderna Genomics)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以及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於1日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策略合作關係,同時宣告共同發起「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廣邀台灣優秀研究團隊參與評選,期望藉由台灣豐富的生物技術資源與新創能量,結合莫德納mRNA技術與及全球經驗,共創台灣生醫產業未來! 莫德納十年磨一劍 mRNA疫勢崛起 莫德納與中研院的合作意向主要為以下三個面向:一、建立臺灣mRNA創新研發平台,提供新創公司展示及交流機會;二、選定mRNA技術的前瞻性主題,共同提供資源以加速研發進程;三、提供團隊參與國際交流的機會,增加其國際化的機會。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表示台灣以完善醫療體制,多元產業人才、科學家與研究機構,以及生技創新能量舉世聞名。與中研院的合作將有助發掘mRNA更多的應用可能,尋找解決全球面臨的醫療照護挑戰的創新解方,突破目前疾病預防及臨床治療疆界。 莫德納m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要推手─莫德納基因黃翊群總經理暨科學長特地代表莫德納總部來台參與簽署儀式。黃翊群指出,生醫產業的培植需要長期投資,期待透過產研合作畫拋磚引玉,鼓勵更多台灣科研先進加入mRNA 研究領域、開發其無限應用潛力。 中研院mRNA研發能量看漲 中央研究院唐堂副院長分享,中研院在2020年底即組成首支mRNA疫苗研發團隊,並以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GMP)的精神規劃建置核心設施─「mRNA先導研究設施」,以供應早期臨床試驗所需的mRNA疫苗,同時也積極延攬研發與技術的人才,加速發展mRNA技術,來應對已知及未知的疾病,「mRNA先導研究設施」預計今(2023)年底完成場域驗證,2024年開始接受產業及學研界小型試量產。 作為合作的第一步,且為了加速mRNA技術的發展、培植台灣生醫研究人才,莫德納台灣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共同舉辦「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計畫,徵案領域將針對以下五大治療領域: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免疫腫瘤(Immuno-oncology)、罕見疾病(Rare diseas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每組獲選團體/個人可以獲得新台幣50萬元整研究支持獎金,並能夠獲得莫德納台灣的一對一業師輔導機會。 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吳漢忠主任表示,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作為台灣生醫新創的搖籃,致力於協助研發團隊串接國內外資源。mRNA技術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考驗以及其他多個疾病領域的實驗後,本院與莫德納的mRNA技術日益成熟。這次的合作意向書將促進雙方相關研究領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研究人才與國際上最新的生物醫學技術接軌,創造更多接軌世界舞台的機會。 2023年首屆計畫將於6月9日起正式展開,歡迎全國科研團隊踴躍參與提案,徵件活動將從活動公告日至7月31日下午5時整止。詳細競賽相關資訊會公布於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官方網站,歡迎有意願報名者上網查詢。

兒童疫苗第2劑開打!如何預約?可混打嗎?爸媽必知「5大QA」

兒童疫苗第2劑開打!如何預約?可混打嗎?爸媽必知「5大QA」#莫德納

兒童疫苗第2劑即將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5到11歲兒童疫苗第2劑,將在6月18日開放施打;兒童接種2劑新冠肺炎疫苗間隔,從原先的12週縮短為4週。但眼看暑假即將到來,家長擔心若孩子暑假想打疫苗,該去哪裡預約?兒童打第2劑疫苗又有哪些條件和限制?《優活健康網》整理5大QA讓您一次看懂。

台灣首份第3劑疫苗研究!「這款」抗體、副作用皆最強

台灣首份第3劑疫苗研究!「這款」抗體、副作用皆最強#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台灣COVID-19疫苗第3劑追加劑接種率已突破4成,朝5成邁進。究竟追加劑的效果如何呢?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台灣第1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總計招募340位受試者,發現不論是使用哪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體內抗體生成效果,也更能有效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而施打後的副作用,則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延伸閱讀:接種後胸悶、心悸久未好轉?醫教3招解「疫苗焦慮症」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此項試驗計畫主持人邱政洵表示,希望這項結果有助於台灣進一步推動COVID-19疫苗的施打,並建議民眾在接種完前2劑疫苗後,都應在間隔3~6個月接受第3劑追加接種,以提升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疫苗最新研究出爐!各廠牌追加劑皆有效增強抗體邱政洵指出,林口長庚醫院自去年12月起,執行醫療照護人員施打2劑腺病毒載體AZ疫苗 (AZ+AZ)後,以mRNA疫苗(莫德納、輝瑞)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做第3劑追加接種之臨床試驗,進行受試者施打完第3劑1個月後免疫生成性分析與不良反應。此研究共招募340位已施打2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為受試者,隨機分派接受莫德納(Moderna)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輝瑞(BNT)或高端疫苗接種為第3劑追加劑,並分析時排除了2位不符收案條件者。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3劑後的第28天,追加劑不論使用哪種廠牌疫苗,皆可有效提升受試者血中之中和抗體濃度,達到體內抗體生成效果,而上升倍數分別是: 莫德納全量,47.7倍 莫德納半量,39.8倍 BNT,32.2倍 高端,12.7倍新冠疫苗第3劑副作用比例:莫德納最高,高端最低針對現今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研究也顯示施打第3劑之後產生的中和抗體能力,和接種前相比,可以更有效對抗Omicron。而和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4組都有顯著上升,上升倍數分別為: 莫德納全量,4.2倍 莫德納半量,3.9倍 BNT,3.1倍 高端,3.3倍至於接種完第3劑的疫苗副作用,則是以莫德納副作用比例最高,為局部疼痛約97~100%、發燒約15.3~29.5%,高端疫苗施打後的副作用比例最低,為局部疼痛76.5%、發燒4.8%。 邱政洵表示,由實驗結果可看出,針對施打2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是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1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以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是在不同疫苗追加劑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延伸閱讀:「數位疫苗證明」如何申請、怎麼使用?6大QA一次看

12至17歲擬開放打莫德納 陳時中曝時程

12至17歲擬開放打莫德納 陳時中曝時程#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美國研究顯示,莫德納疫苗可供12到17歲青少年施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露,已向食藥署提出申請,將提供除了BNT疫苗外另一個選擇,並透露預計在開學後提供青少年接種,屆時視到貨量進行安排。今增6例本土、無死亡病例此外,指揮中心公布今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新增6例本土病例,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例8月14日發病,餘均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台北市4例、新北市2例;其中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6日累計公布1萬4663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214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0.1%。今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名男性、4名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自美國(案15996、案15998)、沙烏地阿拉伯(案15997)、印度(案15999)、法國(案16000)入境,入境日介於5月17日至8月15日,均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