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揪早期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 揪早期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約60歲的民眾發現最近答應別人要處理的事情,馬上就忘,加上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擔心自己也會步上母親後塵,就醫檢查,醫師評估,他有家族史屬於高風險族群,因此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經過檢查判讀,一切正常,評估他記憶力變差是因為近期壓力太大睡眠不足導致,經適當治療改善睡眠後記憶力改善,患者也鬆了一口氣。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指出,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統計資料,失智人口成長快速,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近30萬家庭中即有1名失智者。腦中沒有類澱粉斑塊堆積 可能是血管性失智症、內分泌問題等另外一名70歲女性患者被家人帶來就醫,家人表示她一年來記憶力衰退,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求診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經過核醫科主任張宇捷判讀,加上陳睿正臨床經驗,確診為阿茲海默症。陳睿正指出,造影結果如果是陰性,代表腦中沒有看到明顯的類澱粉斑塊堆積,應該不是阿茲海默症,醫師可能會考慮其他病因如血管性失智症、路易士體失智症或其他內分泌問題等。如果造影結果是陽性,表示腦中類澱粉斑塊堆積,這些斑塊通常會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醫師必須依照病史、臨床分數與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但仍需注意,並非有類澱粉蛋白沉就一定是阿茲海默氏症。張宇捷表示,β-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最早能夠經由腦影像偵測到的病理特徵,甚至在患者出現記憶力退化時即可發現它的存在,病患腦中會出現此斑塊堆積,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能「看見」腦中斑塊的分布情形,協助醫師診斷病患腦部否有早期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理變化。阿茲海默症10大早期警訊陳睿正表示,阿茲海默症有十大早期警訊,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5理解視覺影響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如果有以上症狀,可以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揪出是不是阿茲海默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別讓記憶按下暫停鍵 醫傳授3個防失智祕訣

別讓記憶按下暫停鍵 醫傳授3個防失智祕訣#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日歌手鼓鼓於社群發文分享得知母親罹患失智症後的心情與不捨,其「就算忘記所有事,也不會忘了愛我」的話語,令人為之動容。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有超過5千萬人失智、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此症,而學者推估台灣失智症盛行率,佔全國人口1.24%,即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約50%失智症者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卻常被忽略而延誤診斷,造成個人、家庭及社會負擔,民眾應提早認識及預防。衛福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類,鼓鼓的母親就是罹患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另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的血管性失智症,則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至於續發性失智症(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人類後天免疫不全 病毒、庫賈氏症、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硬腦膜下出血、腦部慢性生長的腫瘤、轉移的腫瘤、放射線治療、一氧化碳或重金屬中毒所引起)比例並不高。有研究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或憂鬱症等慢性疾病,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遠離失智3大方法1. 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每周2次以上規律運動,如走路、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健身、瑜伽等。*保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發生失智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盡可能維持在健康體位(18.5≦BMI<24)。*不抽菸:抽菸是失智症危險因子,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且戒菸可降低疾病發生率。*預防跌倒、撞擊:應檢視家中物品擺放位置及環境,避免頭部受傷機會。2. 均衡攝取健康飲食建議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採用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油脂方面則選用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例如橄欖油,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3. 保持愉悅好心情*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失智風險,如公益社團、社區活動、當志工、打牌等。*多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專長、參加課程、閱讀書報雜誌等。*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也會增加,宜定期接受治療。賴軍皓提醒,一旦發現家人不單是因老化而造成記憶力衰減,連語言能力、認知功能(注意力、判斷力、時間及空間概念)皆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時,應尋求神經內科或身心科診斷及治療。

「不怕人知道我失智」失智者為己發聲

「不怕人知道我失智」失智者為己發聲#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72歲的蘇惠美8年前發現自己常搭錯車,煮麵時甚至把手升進熱鍋裡撈麵條,警覺性高的丈夫帶她就醫,立即確診為阿茲海默症,「父母失智、曾受外傷及心血管疾病者,是罹患失智症的高危族群,很不幸我三種都有。」她坦言當時心情非常沮喪,所幸在家人鼓勵下,她積極參與歌唱班、繪畫班等活動,延緩大腦退化,當她得知台灣失智症協會首創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邀輕度失智者擔任顧問,並參加失智症宣導活動,她二話不說加入,如今她仍維持輕度症狀,保有精采活躍人生。鼓勵輕度患者多參與活動 可延緩大腦退化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成員都是輕度失智者,過去這一年多來,他們討論了失智友善捷運、友善公車及財務安全等議題,並把意見反映給捷運局、衛福部等單位。成員也全台跑透透,與民眾分享失智的心路歷程,鼓勵更多失智者走出來。蘇惠美表示:「失智只是頭腦生病了,我願意讓別人知道,有人希望改好聽一點的名稱,我覺得不用改,這樣清楚明瞭,大家才知道怎麼幫我們!」目前全台超過29萬名失智者,其中七成五屬於輕度和極輕度,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如果在這個階段鼓勵失智者多參與活動,不僅能延緩退化、更能幫助社會聆聽失智者的聲音。若家屬認為「他還好」、「他還可以」,就這麼放著不管,等進展到中重度就為時已晚。 近年全球積極倡議失智者人權,包括為自己發聲的權利、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全球已有17個國家或區域成立了由失智者組成的諮詢顧問小組,參與失智症的服務宣導和政策倡議,台灣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成立的國家。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台灣重視失智者人權雖才起步,但這一年來顧問小組證明「輕度失智者可以很有貢獻」,只要透過適當協助,失智者可成為失智症服務、宣導與政策倡議的顧問。 抹布常忘在冰箱確診 小學老師創友善月曆助病友另一名72歲的顧問白婉芝,過去是小學老師,因為發現自己常把抹布忘在冰箱,於4年前確診失智症,日常生活中最困擾她的是認數字及換搭公車捷運,她會勇敢在車廂上求助「有沒有人要到士林天主堂?」每次都有好心人幫忙。她發現市面沒有符合輕度失智者需求的月曆,大部分月曆紙太滑、格子太小,不夠失智者記事,於是集結小組智慧推出專為失智者設計的「珍愛記憶月曆」。她表示,這是市面上最友善的月曆,有比較大的記事空間、字體粗大清楚、不反光、容易閱讀及書寫,更透過季節圖片幫助大家知道對應的月份。湯麗玉秘書長表示,近年親自打電話到協會諮詢的失智者增加,顯示失智者也迫切尋求資源,希望更多人加入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共創友善環境。專線:0800-474580

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

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A小姐接收到不少衛教及新聞訊息,引發疑惑與恐懼,因為家中已有三名失智症患者,她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得到失智症……有家族史、頭部外傷為高危族群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指出,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失智症種類主要分為:退化型(阿茲海默症屬於其中一種)、血管型、混和型與其他原因造成。 李建欣為 A女做腦部掃描檢驗腦血管狀況,結果無異常,排除腦血管病變導致的失智症後,A女又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自費檢測,造影結果為陰性,暫時排除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由於短期內不會有惡化的危險,她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擔心。李建欣指出,醫學上失智症的定義為「具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且其嚴重程度需足以影響其社會及職業功能」。認知功能障礙包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世間與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和個性改變等現象。若出現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一般老化現象。 失智初期接受治療 可延緩病情惡化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徵,而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中最大宗,患者大腦中會有此斑塊堆積,過往只能在患者過逝後進行解剖確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可藉由特殊示蹤劑及正子造影「點亮」並辨識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神經炎斑塊分布情形。 李建欣表示,不論造影結果如何,都可以做為診斷性評估的輔助,以利進一步治療或照護。造影結果陽性以建議往阿茲海默症藥物治療的方向進行;造影結果陰性,可以初步排除阿茲海默症可能性,朝其他種類失智症病因評估。   李建欣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如出現初期失智現象要趕快就醫,在症狀急劇惡化前接受適當治療,除可更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外,病患及家屬更能提早規劃照護計畫。

失智症年輕化 有這些症狀速就醫

失智症年輕化 有這些症狀速就醫#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4歲的張先生常弄丟手機、錢包,幾度懷疑是被人偷竊,後來發現自己很容易忘記近期發生的事,變得不會算數,煮開水時到客廳拿東西,到了客廳忘記要拿什麼,也忘記還在煮開水,經檢查發現是罹患阿茲海默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推估2018年全球新增1千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有27萬人罹患失智症,其中65歲以上每12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則是每5人有1人失智,而失智症患者人數還在不斷上升。花蓮慈濟醫院高齡精神科主任蔡欣記表示,除了失智症人口上升之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失智症年輕化!失智症不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其中最常見的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蔡欣記醫師表示,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腦神經退化疾病,因為注意力不容易維持,導致短期記憶不佳,新的記不住、舊的一直講,常見的症狀包含有重複性的問話、忘東忘西、情緒易怒暴躁、規劃能力下降、記憶力不好、迷路,上個廁所就回不來。年輕患者不自覺亂跑 對家庭影響大現行治療方式以藥物合併職能治療為主,來減緩退化速度,但是藥物吃二、三年效益就會降低,蔡欣記醫師表示,醫療團隊研究利用「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進行治療阿茲海默失智症,目前研究已經進入第二期的臨床試驗。蔡欣記醫師表示,像張先生這樣65歲前就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年輕型患者,全台約有15000人,有時因為忽略症狀,導致退化速度加快,對家庭影響很大,而且因為身體狀況好,沒有自覺性的亂跑,往往也造成更大的問題,他呼籲,不要輕忽生活中突然改變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不明原因的改變,有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找醫師尋求協助,了解狀況才能解決問題。

別故意熬夜 撐著不睡要人命!

別故意熬夜 撐著不睡要人命!#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今環境普遍認為,睡覺是個麻煩,會防礙我們進行其他活動,因此人類需要睡眠,才能有助高效思考,能夠忍受睡眠不足,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榮譽的象徵,而這種榮譽感正悄悄的在辦公室文化中蔓延,對那些為了能多睡5分鐘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長期失眠者來說,這情何以堪,為什麼?彷彿人刻意睡得少,就表示較能恪守紀律,而且是一件有點優越的事。人類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45分鐘有些政治人物每晚只睡4小時而為人津津樂道,例如:溫斯頓‧邱吉爾和瑪格莉特‧柴契爾。但是,睡得少又能正常工作的人,畢竟少之又少,不過,邱吉爾白天都會小睡片刻。睡多少才能讓身體正常運作,取決於諸多因素,其中一個便是看你屬於哪種動物,人類一般的睡眠時間約5~11小時不等,平均7小時又45分鐘,貓則會睡超過12小時,長頸鹿卻睡不到2小時,海豚睡眠方式更妙,他們可以只關閉其中一個半腦,如此就能保持警覺,防範掠食者的襲擊。腦的新陳代謝在睡眠時會快10倍通常,人需要7~8小時不受干擾的睡眠,才能讓體力與精神恢復到最佳狀態,我們每天晚上會經歷4~6次的睡眠周期,而每一次週期約持續90分鐘。腦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所以會累積許多需要待清除的廢物,清除廢物的工作通常在睡眠期間進行,神經原會縮小,以利腦部類淋巴系統將廢物排出,此程序在睡眠中的直行速度會比我們醒著時快10倍。失眠一晚 要花6周才能恢復關於睡眠不足,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缺乏睡眠會使腦得不到應有的時間來清除廢棄物,進而有可能造成與年齡相關的認知力減退症狀,並引起神經退化疾病,例如阿茲海默與帕金森氏症。失眠一個晚上,最多可能要花上6周時間才能會恢復,晚上的睡眠若減少4或5小時、且連續至少一周的話,人的認知能力表現就跟血液中的酒精濃度0.01毫克時相當。大家常說自己「頭昏眼花」,這就是一種針對缺乏睡眠產生的暈眩和茫然所下的文字定義。缺乏睡眠引發幻想、妄想症、視力模糊沒錯,缺乏睡眠會要人命,致死性家族失眠症(全世界已知僅有40個家庭受此疾病影響)是一種遺傳性普里昂疾病,幸好這是急為罕見的疾病,這種疾病發生在中午,患者護逐漸失去睡眠能力,導致他們在數月或數年之內死亡。故意撐著不睡常被當作遊戲看待,而青少年也是最常熬夜或通宵達旦開派對的族群,不睡覺絕對不是可以在家輕易嘗試的活動,它會引發幻想、妄想症、視力模糊、口齒不清、記憶衰退和專注力缺乏等副作用。(本文摘自/啟動未來式頭腦:關鍵12密碼,職場潛力X競爭力翻倍/寶鼎出版)

醫訊/失智症影城及講座

醫訊/失智症影城及講座#阿茲海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際阿茲海默氏症協會研究顯示,2010年全世界大約有3560萬人口患有失智症,估計每年新增770 萬人,相當於每4秒鐘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推估2050年全球將有1億1540萬失智患者。有鑑於此,台北衛生局及圖書館合辦失智症主題電影「昨日的記憶」電影賞析,希望透過與失智症主題電影的播映及座談,提高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及認識其真實面貌,並期待用正確的態度來面對與接納,場次有7/28、8/11、8/17、8/25、9/1、9/6、9/8、9/15、9/22、9/29、10/5、10/13、10/20、10/27、11/23,時間地點片名等詳情請參考http://www.wshc.taipei.gov.tw/ct.asp?xItem=53298924&ctNode=22181&mp=109121。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昨日的記憶~失智症主題電影賞析時間:102年7月28日(日)~11月23日(六)地點:台北圖書館總館及各分館洽詢:02-2755 2823轉2801或洽各播送分館

你知道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嗎?

你知道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嗎?#阿茲海默

失智症可根據不同病因而分類:老年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頭部創傷造成的失智症、Parkinson氏病造成的失智症、愛滋病造成的失智症等。雖然類別很多,成因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特徵皆相似。在這當中以老年失智症最常見。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  湯夢彬醫師表示,老年失智症又名老年癡呆症或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腦部疾病,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逐漸喪失。由於最早的病變位置與日常記憶功能有關,所以熟為人知的記憶障礙或失憶症狀便很早出現,並被察覺。阿茲海默氏症的病人除了失憶症狀外,也可能用妄想、迷路、失用及人格改變來表現初發症狀,不過,這些症狀的被察覺確與家屬的敏感度有關。湯夢彬解釋,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美國神經學雜誌有一篇關於失智老人的研究顯示,一百歲以上的人口約89%有失智症。大多數研究顯示高血壓為阿茲海默症以及其他失智症的危險因子。治療高血壓可減低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但是否能預防失智症,各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老年失智症的病程是漸進的,初期可能只有短期記憶喪失,也就是只記得過去的事而忘記了眼前的事,漸漸地才喪失思考及判斷能力,無法自理日常生活。對於懷疑患有失智症病人應送醫院尋求老年醫學、神經內科、精神科或家庭醫學科等做集中病史與身體檢查,不過,家人還是可以從日常生活功能與行為來判斷。其實失智者希望被接受、被喜歡,故其群帶家庭勿給予孤立感和分離不安感;當然照顧者也有疲勞與無奈感,可尋找社會支持資源。湯夢彬提醒民眾,居家照顧失智老人對整個家庭系統造成衝擊,照顧者缺乏疾病及照顧的知識,又面臨多重角色之衝突、家人照顧責任分擔之糾葛,終致身心俱疲。照顧者迫切需要各種社會支持,而提供照顧者疾病知識、照顧方法、調適方式的最好方法是經由家屬支持團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