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飲

手搖飲怎喝不胖?炸物怎吃才有飽足感

手搖飲怎喝不胖?炸物怎吃才有飽足感#手搖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在人手一杯手搖飲已是常態,看似下午茶的小確幸,卻會造成肥胖、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困擾。我們曾聽過有些人外表纖瘦卻有脂肪肝,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大多和吃太多糖有關。甚至有些人肝指數過高,也與脂肪肝造成的發炎有關,故提供以下的飲料準則作為參考:糖量每家店的甜度標準不一,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喝「無糖」哦!綠燈區:無糖的茶飲、咖啡,想添加鮮奶也沒問題,像是鮮奶紅茶、鮮奶烏龍茶、咖啡拿鐵;養生茶類的黑糖薑母茶、桂圓紅棗茶等不用調整甜度。黃燈區:無糖的可可拿鐵、多多綠茶、多多檸檬等,或者選擇果汁類的無糖特調茶飲。配料綠燈區:小紫蘇、山粉圓、奇亞籽、寒天凍、仙草、愛玉等。黃燈區:蘆薈、寒天晶球、椰果、盒裝愛玉等。紅燈區:珍珠、粉條、米苔目、布丁等。份量相同,但有較持久的飽足感 雞軟骨VS. 雞肉塊食欲和大腦中的飽食和飢餓中樞息息相關,當用餐過快時,對大腦的飽食中樞刺激不足,來不及接收飽足的訊息,所以會出現明明已經吃飽、卻還想再吃的狀況,並導致肥胖、胃食道逆流等問題。雞脖子、雞翅膀等帶有骨頭的「帶骨肉」,因為啃食時要多花些時間,對於飽食中樞有較長的刺激,幫助我們感受到持續的滿足感;加上這些部位的油脂含量豐富,能延緩胃部排空,維持飽足感。減重者耳熟能詳的「吃飯要咬15 ∼ 20 下」的慢食法則,目的都是為了讓大腦正確接收訊息。我建議理想的時間長度是 20 ∼ 30分鐘,充分咀嚼過食物,不僅能穩定飯後飢餓感,也能幫助消化,減少腸胃道的負擔!而三角骨、雞軟骨、雞脆骨等,這些從胸軟骨、膝蓋軟骨等處來的部位,也同樣因為需要仔細咀嚼,所以也能為大腦帶來較充裕的刺激。綜合以上,試著選雞脖子、雞翅膀、三角骨、雞軟骨、雞脆骨等帶骨肉,把吃鹹酥雞的感受好好印入腦中,才不會連自己吃過什麼都不記得啦!答案是:雞軟骨!營養師悄悄話我有位中廣身形的工程師學生,因為午休只有30 分鐘,所以吃一個飯盒不需要5 分鐘。每次我請他回憶前天中午吃了什麼,他都幾乎無法想起來,甚至還會懷疑自己用過餐嗎?之後,我請他故意在午餐選擇帶骨肉,且吃第一口時要用手去啃食。後續我們討論飲食紀錄時,他說吃飯時間只延長十五分鐘而已,但同樣的便當,飽足感卻增加許多喔!(本文摘自/帶你爽吃美食又能瘦,才是營養師!:鹹酥雞?手搖飲?下午茶?2.5秒選對吃!/如何出版 )

消暑反而越喝越渴?3步遠離健康危機

消暑反而越喝越渴?3步遠離健康危機#手搖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飯後來杯手搖飲幾乎是酷夏的必備消暑「涼」方,但含糖飲料不但無法解渴,小小一杯飲料更隱藏巨大的健康危機。國民健康署發布的新版國民飲食指標草案,增列「每日飲食中外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之上限」的建議,以手搖飲為例,大杯全糖烏龍茶(約700毫升),外加糖量約57.4公克(熱量約230大卡),飲用一杯即超過每日上限,徒增健康負擔。原料營養密度低 攝取過量恐增疾病風險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高達93.9%的國中生及88.9%的高中學生、83.6%的19-44歲成人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另外市售含糖飲料原料營養密度低,不但無法解渴,反而會因攝取過多的熱量及外加糖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無糖生活三技巧 省錢消暑又解渴鑑於我國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的上升趨勢明顯,科學實證已充分指出「糖」對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新版國民飲食指標草案顯示,若以健康體重50-60公斤的成人、輕度工作者,每日所需熱量約1500-1800大卡,外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150-180大卡,即37.5-45公克的糖。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實踐無糖生活三技巧:不但省錢、消暑,又能解渴、健康,讓全民一起來減糖、增健康:1) 喝開水/建議國人養成每天至少喝6-8杯的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可避免過多熱量攝取,並應分次喝、慢慢喝。為豐富白開水的口感,可在白開水中加入少量檸檬片簡單提味,或加入花草、茶葉泡製成冷泡茶、花果茶等無糖風味飲,增添喝水的樂趣。2) 看標示/建議消費者購買現調飲料時,可參考店家提供資訊,選擇低熱量、少加料、無糖等飲料為宜。3) 原味乳/我國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攝取1.5-2杯(每杯240ml)為宜,目前無證據顯示原味乳品中的乳糖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故原味乳品為較優質的乳品選擇。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手搖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蔡爸爸17年罹患糖尿病,長年血糖過高,導致網膜病變而失明,親眼見證蔡爸爸失明的三姊弟,就算都被確診為糖尿病,依然自恃年輕,沒有規律用藥及控制血糖,每餐都要搭配手搖飲料,甚至血糖都飆高到200多以上也不以為然,最後陸續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問題,險導致失明。眼睛飄黑影 持續3月一片漆黑兩姊妹中妹妹的眼睛在5年前竟飄出黑影,當時認為只是工作用眼過度,黑影持續2~3個月後,沒想到逐漸擴大到一片漆黑,緊急就醫後,被醫師確診為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透過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後,黑影已消失且視力也慢慢恢復。在妹妹治療期間,國中即確診糖尿病的蔡姊姊眼睛也出現黑影,從國中就有視力模糊問題的她,認為視力模糊並不影響生活而輕忽,直到眼睛一度看不見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兩人差點年紀輕輕就失明,現不敢輕忽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除了控制血糖外,每年更不忘進行1年1次的眼底檢測。高血壓、高血脂 增視網膜病變機率林醫師指出,觀察罹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輕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當罹病高達15年以上,有8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尤其年長的糖尿病患者,若同時合併多種併發症,如: 高血壓、高血脂、腎病變,更增加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且視力影響的病情也會較為嚴重。罹病2年未治 9成視力惡化至0.1治療應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罹病2年未治療,9成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1以下,這時恢復視力的機率渺茫,甚至影響平日生活,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臨床上方便性較高的療法,主要透過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阻止不正常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改善問題,安全性高,健保已給付此項治療,已有不少患者得到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