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

孩子偏食,都是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偏食,都是父母教出來的?#偏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家的小孩什麼都吃嗎?還是只愛吃肉不愛吃青菜?而且苦的不吃、醜的不吃、沒看過的不吃?根據統計,「在台灣,每三個小孩就有一個偏食!」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偏食不是問題,就像孩子學習刷牙一樣,是成長中必然學習的事情,它也需要時間跟耐心,才學得會。「為什麼孩子都不愛吃青菜?」千萬不要一竿子打翻整船青菜阿!許皓宜說,孩子並不是所有青菜都不吃,而是不吃特定的蔬菜,所以應該要改口:「為什麼孩子不喜歡XX菜…」家長應將所有蔬菜切開來談,否則,潛移默化下,孩子會自動將所有蔬菜連結起來,變得更不愛吃青菜。許皓宜建議,要養出不偏食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從小建立孩子對食物的熟悉感,比如告訴孩子紅蘿蔔的由來?種在哪邊?顏色是什麼?吃紅蘿蔔對身體的好處?像皓宜老師從小會告訴孩子:「吃魚會聰明、吃飯長肌肉、吃菜排便便…」等,讓食物從小就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連,孩子對食物的接受度就會高。「如果孩子不吃特定青菜,要勉強他嗎?」許皓宜說,某些情況不是孩子不願意吃青菜,是因為小朋友生理結構的關係,對於某些有梗、纖維比較多的青菜比較不容易下嚥,所以吃飯時間就會拉長,於是乎,就被媽媽念不好好吃飯,孩子因而興起對這類的青菜的排斥。許皓宜建議,為了避免孩子對青菜產生排斥,建議初期讓孩子食用比較軟、好下嚥的青菜,比如:花椰菜、波菜等較軟爛蔬菜,孩子進食的成就感自然更高。想知道更多如何處理孩子情緒表達的訣竅嗎?快來報名「許皓宜博士~小英雄領袖情緒表達夏令營」,趁早報名,以免向隅。

孩子吃飯好頭痛!家長多管齊下餵飽飽

孩子吃飯好頭痛!家長多管齊下餵飽飽#偏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偏食的問題一直都令父母非常頭疼,一頓飯時常吃超過一小時,不是水果不吃就是蔬菜不吃;而根據2010 年台灣兒童福利聯盟調查,台灣每三名兒童就有一名挑食,但是高糖、油炸、零食、糖果等食物卻是來者不拒。營養師程涵宇說,如果孩童嚴重偏食,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而造成多種疾病。 程涵宇說,孩子不偏食的問題歸類為五大項,包括,「不喜歡食物的味道、外觀、口感」、「不愉快的飲食經驗」、「菜色缺乏變化」、「大人不當的影響」、「吃飯時做別的事」等,而尤其是當父母在旁邊施壓孩子吃下不喜歡的食物時,雖然目的達成,但是這其實會讓小孩對吃飯這件事情留下陰影,反而更糟! 因此程涵宇建議幾種方式能夠讓小孩也能吃得輕鬆且快樂!如愉快的用餐氣氛與環境,可使用漂亮的餐具或是碗盤,或是帶出門吃飯,營造豐富的用餐環境均可提高小孩對用餐的興趣。餐餐富有變化,父母可花多點心思在餐點的設計上面,可以把菜弄得更好看,讓菜色每天都變化,使得小孩子能驚奇不斷。另外,吃不出討厭的食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破壞食物的原形,將孩子討厭的食物弄成手卷,炒飯等食物,讓孩子吃不出討厭的食物。機會教導食物的營養知識平日可教導健康食物與壞食物的差別,讓孩子能夠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一昧的限制他吃東西。多鼓勵不責備,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討厭的食物,而不是對食物留下陰影,獎勵是不錯的選擇。 6.增加活動量提升飢餓感,帶孩子到處走動玩遊戲,有助於消耗體力提升孩子食量;程涵宇提醒,均衡的飲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因子,父母應多觀察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了解偏食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修正,而不是利用責備的方式逼孩子吃飯,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孩子偏食 恐致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

孩子偏食 恐致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偏食

營養諮詢門診中,常會有許多家長詢問;「營養師,我的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怎麼辦?」、「我的孩子正餐吃不多,但是零食卻可以吃很多,甚至不吃飯只吃零食」、「我的小孩一頓飯常要吃三個小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詹雅涵說,以上都是偏食表現。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研究發現,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有4成9的父母以為自己孩子飲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情況出現。因此,如何讓家中偏食的孩子輕鬆吃完一頓飯,已成為父母必修課程。詹雅涵解釋,「偏食」是指孩子的飲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類食物,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嚴重的偏食常會有食慾不振的情形,易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長遲滯、學習發展障礙,進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緒不穩定等現象。「挑食」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樣食物,但可利用同類中其他食物取代,對孩子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如果硬強迫孩子吃下去,反而會造成孩子對食物反感,可以漸進式增加不喜歡食物的份量,或變更烹調習慣,逐步改善飲食習慣。詹雅涵強調,均衡飲食和規律活動是幫助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所以父母應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狀況,了解孩子偏食原因,對症下藥,並鼓勵孩子多嘗試,只要多付出一些關懷,多運用一點技巧,孩子必然會感受到父母的真心,讓用餐變成一個好吃又好玩的事情。

飲食太精緻又不喝水 小心結石找上你

飲食太精緻又不喝水 小心結石找上你#偏食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陸兆明醫師說,觀察近10年來因泌尿道結石而接受治療的病患,其年齡有逐漸下降之趨勢,分析結石之成分,雖仍是草酸鈣、磷酸鈣結石最多,但原本佔有率約5%~10%的尿酸結石已越來越常見(此乃指發生率,並非真的經由X光片『看見』,因為尿酸結石於X光片是無法看清楚,甚至完全看不見的)。陸兆明醫師表示,探究其原因,不外乎飲食型態的轉變,包括有偏食習慣的年輕族群、過量的高營養精緻食物、以及各式瓶裝飲料盛行,使大家反而很少喝白開水,無形中食入過量之草酸、磷酸化合物以及含鈣、普林的食物,使尿中該類成分之濃度升高,在加上水分不夠用以稀釋,便引發尿中形成結晶,逐漸日積月累再凝聚形成結石。結石凝聚形成的地點,主要在腎臟,因為腎臟的構造上有很多小房間(腎盂上、中、下腎盞集尿系統,且越來越細),凡是尿液流動性不佳之局部(例如下腎盞),即易形成結石沉澱,或是合併有腫瘤、舊的創傷或發炎結疤造成排尿通道之狹窄等,皆會促進結石形成。陸兆明醫師指出,另外關於個人體質、家族遺傳,例如高尿鈣症、高尿酸血症等等,也會使同一家族的人同病相憐,但幸運的是,結石之診斷、治療並不複雜、困難,可迅速經由內科或外科方式解除病人的痛苦。且若心存警覺、多喝開水,結石復發的機會是可明顯減少的。

吃全素導致雙眼角膜潰瘍 原來缺乏維他命A

吃全素導致雙眼角膜潰瘍 原來缺乏維他命A#偏食

一位56歲中年婦女,因為右眼流淚疼痛及視力模糊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就診。檢查之後發現右眼角膜中心有大片上皮缺損約5x5mm,基質呈現環狀水腫,前房混濁,同時兩眼結膜非常乾燥且有角質化現象。經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宜倫診斷表示,為右眼皰疹性角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維他命A缺乏症。當時即立刻投予抗病毒藥物、預防性抗生素及潤滑劑,用以緩解嚴重乾眼症,並請患者服用維他命A製劑。但不幸在三天之後併發雙眼綠膿桿菌感染,雙眼視力皆不到0.01。於是安排全身性檢查,發現患者血液中白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濃度非常低,還有貧血現象,顯示出她有嚴重營養不良。蔡宜倫指出,患者自訴吃全素,不喝牛奶,因為喝牛奶會拉肚子,不敢吃紅蘿蔔、木瓜、南瓜等食物,加上最近半年因為牙齒疼痛,只吃稀飯配醬菜、豆皮等軟性食物,可能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從她的角結膜乾燥及角質化情形診斷出,她有維他命A缺乏症,在知道飲食狀況跟偏食之後,更證實了醫師的診斷。在控制感染的同時,也請營養師幫她調配高蛋白飲食,並每天服用含有維他命A 5000單位的綜合維他命。三個月後傷口完全癒合,結膜乾燥角質化的部分也回復到幾乎正常。蔡宜倫解釋,維他命A缺乏症在一些開發中國家是小孩子失明的最大原因,因為缺乏食物,小孩普遍營養不良。在臺灣則比較少見,多半是續發於吸收不良症候群,例如:膽管及胰臟疾病、腸胃繞道手術之後及酗酒酒精中毒者。一般素食者,飲食注意全方位營養的話,是不會缺乏維他命。對於不吃蛋和牛奶的嚴格素食者,若沒有注意蛋白質攝取,再加上偏食,則容易出現維他命A缺乏。因為維他命A在體內的代謝利用,需要蛋白質媒介,因此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維他命A缺乏症。蔡宜倫強調,維他命A在眼睛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養成分,如果缺乏的話,在視網膜會影響視覺機能,產生夜盲症。在外眼方面會有乾眼症、角結膜乾燥角質化,嚴重時還會產生角膜潰瘍及角膜軟化症,進而喪失整個眼球,主要影響角膜上皮細胞的再生能力及抵抗力。她説,除了眼睛之外,皮膚及其他黏膜組織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也會出現病變,還會降低身體免疫力。該名患者雖不是嚴格素食者,但因為偏食加上長期營養不良,眼睛及身體的抵抗力下降,才會併發兩眼細菌感染。在治療一個月將感染控制下來之後,角膜的上皮還是沒辦法癒合,後來兩眼皆接受羊膜移植手術才痊癒。不過,因為角膜受傷嚴重產生瘢痕,未來兩眼皆需接受角膜移植手術才能恢復視力。對於乾眼症的患者,蔡宜倫建議多攝取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若出現角結膜乾燥及角質化,則是長期且比較嚴重的維他命A缺乏,必須口服維他命A製劑才能有效補充,以避免進一步併發症發生。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雅惠也說,依據衛生署建議,民眾每日攝取量維生素A為500ug RE,上限攝取量為3,000ug RE。富含維他命A的動物性食物有蛋黃、動物肝臟等,植物性食物來源有深綠色蔬菜、深橙黃色蔬果、深橙黃色根莖類,例如:胡蘿蔔、深綠色蔬菜、芒果、木瓜、南瓜、地瓜、玉米等。因為維生素A是脂溶性維生素,因此她建議在攝食富含維生素A食物的同時,也需適當攝取脂肪,以利維生素A吸收,例如:木瓜牛奶、胡蘿蔔牛奶,或是在處理蔬果時,適當添加油脂做烹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特別提供一道蔬果汁,讓民眾可以在家方便製作,輕輕鬆鬆就攝取到豐富維他命A,每一份蔬果汁可提供2265 ug RE的維他命A。此外,更在蔬果汁中添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亞麻仁,幫助維生素A吸收。延伸閱讀「蔬果汁製作方法」: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10076

偏食兒童 小心影響腦部發育

偏食兒童 小心影響腦部發育#偏食

您是以速食取代孩子的正餐嗎?孩子飯肉吃光光,青菜晾一旁,上演親子吃飯大戰嗎?抵抗力差常感冒,也常腹瀉或便秘嗎?長庚兒童醫院研究發現,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的問題,有4成9的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飲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的情況。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宏恩醫院營養師及大安工研醋烹飪師幫您變魔法,99年3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12時於該中心(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5號2樓)舉辦「小小主人翁魔法餐」活動,健康飲食從小紮根,邀請全家人輕鬆製做。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表示,近年兒童肥胖與慢性病發生年齡逐年下降,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資料顯示,現代兒童偏愛吃高糖、高油的食物,如糖果、汽水、速食、炸雞、西點等,而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明顯偏低或不吃,對高油糖鹽等空熱量的點心卻來者不拒,造成學習能力及在校整體表現不良狀況會越顯著,反之,學童飲食習慣越好,學習表現越好,體位也越不會兩極化,營養就是讓小孩成長茁壯的最好基礎,也會讓小朋友在起跑線上高人一等。宏恩醫院劉怡君營養師指出,最新調查發現,國內2至4歲幼兒偏食率高達六成多,其中二成四已是偏食瘦小兒,身高比同齡矮約6公分,體重也約輕2公斤,若偏食行為仍不改善,除影響兒童腦部與身體肌肉的成長與發育,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矯正偏食習慣4歲是關鍵,利用蔬果五彩繽紛的顏色,變化樣式及烹調方式,例如切丁、塊、片、絲、動物圖形,創造全新的口感及多樣的風味,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讓準備寶貝的食物輕鬆上手。關心臺灣之子及其家庭的健康,我們把「家鄉味」與「臺灣味」融合了,讓生活的樂趣從選擇「天天五蔬果、食在健康」開始,在飲食中增加了蔬果的攝取量,多膳食纖維有了飽足感,間接減少肉類、零食或點心的攝取量,連帶減少脂肪及熱量的攝取,就能使您的孩子免於提早發生成人慢性病!洽詢電話:2733-5831轉225。活動報名請上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址tpp://dan-tpc.doh.gov.tw查詢。延伸閱讀「天天五蔬果,低脂高纖菜單」: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27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