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

放任聽力退化不處理 當心引失智問題

放任聽力退化不處理 當心引失智問題#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社會噪音汙染嚴重且3C產品過度氾濫,不僅對視力造成影響,就連聽力的危害也日益嚴重。在使用手機、平板追劇或聽音樂時,為了讓自己更有臨場感,配戴耳機成為近年來最普遍的方式,但很多人會不自覺將耳機音量放大,尤其是身處吵雜的公共場所,如此一來,過大的音量將導致聽覺系統受到影響,不得不慎。聽力會隨年紀衰退 50歲耳蝸毛細胞減少一半以上專業聽力師林宜鋒表示,耳朵生理構造分為外耳及中耳,而耳蝸則負責將聲音上傳至聽神經,耳蝸毛細胞約有數萬個,神經纖維則約35000條;據研究顯示,耳蝸毛細胞每10年會減少10%。林宜鋒聽力師指出,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遺傳、疾病或先天缺陷、聽覺器官自然老化、意外或外力傷害,以及藥物傷害等皆可能造成聽損。而聽覺系統最常隨著年紀而衰退,ㄧ般從50歲後聽力便會開始下降,65-75歲則有30%以上的人有聽力退化情況發生,85歲時更有一半以上的長者有聽力退化困擾。出現聽力受損跡象 配戴助聽器增加生活品質林宜鋒聽力師指出,若是時常聽不清楚某些人說話、經常要求對方「再說ㄧ次」、在聽音樂或看電視時,旁人表示太大聲、必須看到說話者的嘴型才比較能知道對方說了什麼,如分不清數字1、4、7、注音ㄐ、ㄑ、ㄒ等,或在吵雜環境聽不清楚,甚至對大的聲音,如物品掉落、鞭炮聲等沒有反應,皆可能是聽力受損的跡象。雖然聽力退化多屬人體自然老化現象,不過,林宜鋒聽力師說,但若放任聽損狀況不處理,將影響到人與人間的溝通交流、社會心理、家庭問題,以及安全問題,嚴重還可能影響整體機能退化,如失智。因此,建議ㄧ旦有聽損時,應及早配戴助聽器,避免聽力狀況持續惡化,,同時因為聽得輕鬆、清楚,所以能夠改善人際關係,對於身心的健康大有幫助。助聽器如何選?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是重點林宜鋒聽力師分享,聽損者應根據其聽損狀況,選擇適合自己配戴的助聽器,因助聽器需依個人差異性做循序漸進的適時調整,為方便使用上有問題能就近詢問、即時處理,建議選配的地點一定要離家近或服務據點多;接著依產品功能、配戴舒適度、外觀、價格等條件進行選購。而針對目前多數人在意的外觀,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目前就有迷你耳掛式的助聽器,讓外在與功能兩者兼顧。預防重於治療 保護聽覺從日常做起若要維持聽力,林宜鋒聽力師強調,不要長期戴耳機,每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且耳機音量不宜過大,最好是全音量的一半或一半以下就好,而電視、收音機的音量也勿太大聲,同時應盡量不要去高噪音的地方,如音樂演唱會、夜店、政見發表會等;此外,若工作環境很吵雜,則可戴防噪耳罩保護聽力,並適時至安靜處休息。林宜鋒聽力師也提醒,除飲食均衡、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搭配每年定期檢查外,不要擅自服用藥物或任由他人、自己掏耳朵,避免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ㄧ旦耳朵痛、外耳流水、流膿,或者聽力突然變差,就應立即就醫診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者聽力退化 教你保養助聽器3要點

長者聽力退化 教你保養助聽器3要點#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是否覺察到家中長者最近問「蛤」的次數越來越多,說話也越來越大聲?當心長輩們的聽力可能受損,最好儘快就醫,進行精密聽力檢查。如果需要配戴助聽器,要注意每日清潔並檢查電池是否充足。助聽器保養3要點 維持最佳狀態食品藥物管制署表示,助聽器是一種幫助聽力損失者改善聽力問題的醫療器材,可將聲音放大,方便聽力損失者容易聽到聲音,但是無法將使用者的聽力恢復正常。經醫師評估需配戴助聽器者,應選擇從安靜環境開始,早期先短時間配戴,適應習慣後再逐漸加長配戴時間。食藥署提供以下3要點,讓您助聽器隨時維持在最佳狀態:1)適時保養/由於助聽器需塞入外耳道,可能會發生因耳垢而堵塞助聽器的聲音輸出口或排氣孔,因此建議每日清潔,並於睡前檢查電池電力是否足夠。2)保持乾燥/助聽器內有精密電路,若受潮易導致助聽器功能異常,甚至損壞。因此在從事水上相關的活動時,一定要將助聽器取下,並存放於乾燥的環境。3)定期維護/定期將助聽器送回廠商進行維護,並根據使用者聽力進行調整。認明助聽器許可、詳閱說明 買得更安心食藥署提醒,購買助聽器時可參考「一認、二看、三會用」步驟:(1)先「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2)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3)使用前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掌握以上3個小撇步,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經食藥署核准的醫療器材,可於食藥署官網設置的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系統,以中英文或製造廠名稱等關鍵字查詢得知。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醫療器材前,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並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如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立即向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tcbw/,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通報。(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0期資料)

人工電子耳通了 周歲寶寶受惠

人工電子耳通了 周歲寶寶受惠#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剛滿1歲的李小弟因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詳細檢查診斷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左耳幾乎聽不見。出生4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但對聲音反應仍然不佳,使用助聽器3個月後還是只能發出「咿咿啊啊」的單音。父母擔心孩子成長受到影響,積極把握寶寶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上周讓李小弟同時接受兩隻耳朵的人工電子耳手術。聽力篩檢未過、對超過100分貝的聲音才有反應另一位楊小弟弟目前1歲9個月大,出生時聽力篩檢未通過,檢測時甚至需要超過100分貝的聲音才有反應。出生4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由於對聲音反應不佳,高頻的地方不足,只會發出咿咿啊阿的單音,也在上周接受單耳健保的人工電子耳手術。為使小朋友的整體發展不會因為聽力關係而受到影響,因此決定盡早讓小朋友植入人工耳蝸手術隔天開通電子耳寶寶就有反應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醫師陳冠華皆表示,上周完成的台灣第一和第二例健保給付人工電子耳手術對向都是1歲多的寶寶,於手術隔天開通電子耳時均已對聲音有反應。李小弟弟的爸爸媽媽更呼籲聽損兒的家長不要放棄,檢查出孩子有異狀應及早帶孩子接受治療,不要錯過黃金成長期。18歲以下聽損兒每天新增60~100人醫師表示,台灣18歲以下的先天性聽損兒每年新增約60到100人,當聽損嚴重時則需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單耳人工電子耳費用約落在90萬至110萬元間,容易造成大部分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期。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7月正式通過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對象為18歲以下、雙耳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家長只要負擔健保,預計第一年將有150人受惠。

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

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單耳失聰,小心恐致雙耳全聾!56歲的陳姓婦人40年前高燒導致左耳失聰,因害怕醫療負擔一直沒有就醫,原本還能藉由右耳聽力跟外界溝通,最近4個多月右耳開始出現漸進性聽損,雖然曾佩戴助聽器,但因雙耳全聾,助聽器無法發揮效用,之後在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下,成功植入人工電子耳,婦人現在已能重新聽見兒子的聲音。人工電子耳傷口小陳姓婦人右耳出現漸進性聽損,到醫院檢查評估後,確定為重度聽覺機能障礙。雖然曾試著載助聽器但效果不佳,4個多月以來陳女士活在無聲世界,喪失聽覺讓她即使在家也經常受到驚嚇。經詳細檢查與評估後,建議植入人工電子耳,但患者擔心器材費用高恐造成家庭負擔,醫師協同社工人員啟動申請醫院專案補助,順利植入人工電子耳。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何旭爵指出,隨著微創手術進步,人工電子耳至今已相當純熟,以往要開到20公分大的傷口,但現在只要於耳後方開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耳蝸,外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轉為電刺激,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病患便能聽到聲音。語言認知細胞失去記憶、辨識度差何旭爵主任指出,成年人若全聾超過5年以上,即使裝了人工電子耳,但因聽力逐漸被其他的感官知覺取代,使得大腦的語言認知細胞已經失去記憶,就算是聽得到,語言的辨識度也會變得比較差。當聽力出現問題時,就應趕緊找專科醫師檢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段。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助聽器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耳朵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 易造成損傷聽力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改善與恢復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就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耳機選覆耳式較好 處在吵雜環境不宜戴耳機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2點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5點遠離聽損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請醫師檢查一下耳朵。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