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老祖宗有智慧 簡單方法增加營養吸收

老祖宗有智慧 簡單方法增加營養吸收#冠心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時再怎麼先進的科技都無法奏效的時候,不妨可以試試看老祖先留下的智慧,說不定什麼樣難醫的病痛,都可能迎刃而解。中醫師朱曉平說,日前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因為罹患嚴重冠心病,必須做冠狀動脈支架手術,但術後一年之後又開始心痛復發,可能必須再開一次刀,因此他建議老太太能夠循古法改善情況。朱曉平指出,這位86歲的老奶奶,在20年前被診斷罹患冠心病,且已嚴重到要做冠狀動脈支架手術。術後1年,她又因反覆胸悶、胸痛住進醫院。用藥後,症狀依然沒有緩解,胸悶、胸痛時常發作。心臟科醫師打算做第2次心臟支架手術,老奶奶擔心自己年紀大,身體無法承受。瞭解老太太病情後,得知老奶奶的心絞痛發作很有規律,主要是在每次吃完飯後出現。她的胃口本來就差,食量也不大,但每次吃完就有胸悶、胸痛的情況,如果不吃藥,得須1個多小時才能慢慢緩解。因此得知她的冠心病很有可能是因為脾胃差,營養不良而導致。而由於老人對於營養的吸收本身比較差,另一方面,從中醫理論來說,脾胃還負責體水液的運化,脾胃虛弱就會使水液聚而成痰,痰阻則氣滯,氣滯則血瘀,最後阻塞心臟脈絡,導致「不通則痛」。總之,脾胃和心臟有密切關係,中醫有一句話:「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更說明脾胃的重要性。 因此,朱曉平建議老太太每次飯前飯後,可將手放在肚子上,以肚臍為中心,沿順時針轉圈,一圈一圈向外搓揉,整個肚子揉完為1次。每天三餐前反覆做50次,飯後也要再揉至少10次。能刺激肚子上的穴道,進而加快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由根源改善,而解決冠心病的問題。

扁心血管功能惡化 今動心導管手術

扁心血管功能惡化 今動心導管手術#冠心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昨天(7日)清晨,前總統陳水扁因身體不適,由北監三名管理員及警方至衛生署桃園醫院戒護就醫,院方則全力做好檢查作業,更由肝膽腸胃科、腎臟科、泌尿科、心臟內科及檢驗科主治醫師組成醫療小組,為扁進行各項健康檢查,包括無痛大腸鏡、肝膽腸胃及腎臟超音波等,檢查過程中醫療小組發現陳水扁患有冠心症,可能出現心肌梗塞問題,須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院方也安排今日8點進行手術。根據署立桃院醫療小組表示,冠心症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所引發的疾病,嚴重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死亡,院方今天緊急施行心導管膨脹氣球手術,視手術情況,如有必要還需再考慮支架置放術,由於術後易引發心律不整問題,未來也將住院一周觀察。立委許添財昨天下午至署立桃園醫院探望陳水扁,並向院方了解病況後表示,陳水扁攝護腺有腫瘤,目前還不知道良性還惡性,要進一步檢查,他也說,陳水扁在進行核子醫學檢查後,發現心血管病況惡化,因此必須緊急安排做心導管手術。署立桃園醫院表示,至於陳水扁本身還有其他健康問題,因此出院日期則尚未訂定。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

陳水扁罹冠心症 將進行心導管手術#冠心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前總統陳水扁7日戒護就醫,衛生署桃園醫院表示,經過檢查後,發現陳水扁罹患冠心症,預計將在8日進行心導管手術,並須住院一周診療觀察。(圖取自總統府網站)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冠心症)是心臟疾病中發病率最高者。隨著現代化的腳步逼近,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再加上肥胖缺乏運動、抽煙及偏好高熱量飲食的結果,都使心臟病的好發率往上提升,而發作年齡也有愈來愈年輕的傾向,使得心臟病的預防,變得日益迫切且重要。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性別(男性大於女性)、年齡(年老大於年輕)及家族史、抽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生活壓力過重及缺乏運動等,對於這些危險因子,必須了解它並及早警覺其危險性,進而控制。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冠心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近來聽聞名人或其親戚因猝死而英年早逝,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門診中常有人問「我會猝死嗎?」,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後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的死亡,令家人無法接受、朋友震驚。江碩儒指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民眾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這會造成心臟停止和心臟的血打不出去,若沒有在四到六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急性心室心律不整會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二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但其他20%或者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更多了,包括先天或後天的,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有些研究顯示,劇烈體力運動中分泌的「adrenaline腎上腺因子」會誘發這些已存在的先天心臟異常產生急性心律不整而造成死亡,但另外有些研究顯示,這牽涉更複雜的原因。民眾有哪些不舒服時,要特別警覺是不是心臟有問題?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自已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噁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當然,怎麼預防治療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江碩儒建議民眾,要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戒菸酒。避免長時期緊張和情緒激動,培養樂觀態度。有症狀要趕快就醫。家族是否有猝死、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直系或旁系血親,這些可以使自己更警覺。一般可進行理學檢查,即量血壓、心臟聽診,或其他檢驗檢查,例如檢查血脂肪濃度、安靜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冠心病

名列國人第四大死因的糖尿病治療有重大突破!即日起開始健保給付的第二型糖尿病口服治療用藥DPP-4抑制劑,根據國際糖尿病臨床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可顯著提升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達成率,不僅提供顯著降血糖效果,且大幅減少傳統口服治療用藥的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新藥的特性及健保的治療給付,可同時減輕病患面對治療時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為台灣超過百萬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中、近七成未達血糖控制治療目標、受低血糖困擾已久的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不僅國際研究,由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醫師針對111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進行的臨床治療研究,也同時證實DPP-4抑制劑能提供治療效益。這份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96名原先用藥控制不佳的第2型糖尿病患,在採用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達1.4%,另一組15名原先口服用藥無法耐受者,在替換成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2.0%。而且病患的飯前、飯後血糖皆有明顯的改善與穩定的控制,同時發現病患不會像傳統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顯示DPP-4抑制劑對於國內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能提供顯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優異的耐受性。簡銘男醫師強調:「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控制的指標數值,也是臨床醫師評估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反映2至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糖化血色素降低,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併發症的機率也會降低,因此糖尿病患除了固定追蹤血糖值之外,也不可忽視同步監測糖化血色素的重要性。」通過衛生署核准使用的DPP-4抑制劑,獲納入健保給付,在民眾緊守荷包之際,此舉不但為國內第2型糖尿病患減輕經濟負擔,更帶來治療新曙光,是國內超過百萬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提醒民眾飯前後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仍應並重。同時把握「血糖控制三步驟」,包括健康少糖飲食、規律運動與按時、正確用藥,即可輕鬆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冠心病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1995~2025年間,第二型糖尿病在全球發病率將由4%升高至5.4%,糖尿病發生微小血管、大血管及早期死亡率皆較高。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2007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約佔30.9%,已超越癌症的死亡率(28.9%)。因此早起篩選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是很重要的。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 張永青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之診斷標準。可分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及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有人兩者會併存。糖尿病前期其致病機轉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及醣質新生作用增加有關,且此時的βcell 逐漸造受破壞使血糖值上升,上升的血糖值只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但不論是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兩者皆會增加得到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機會。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對於血糖異常的高危險群之篩檢建議為,年齡大於45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 kg/m2者,強烈建議要做檢查,若年齡小於45歲,BMI大於25 kg/m2且有其他危險因子(其危險因子與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沒有差別)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平常缺乏運動及妊娠糖尿病等也建議篩檢,對於亞洲人則建議BMI改以23 kg/m2為基準。篩檢的方法則建議檢驗空腹血糖或是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皆可,若有異常,則需於另外一天再確認一次。張永青醫師表示,糖尿病前期,是預防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時期。但糖尿病前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上述的高危險群早期接受篩檢,並及早接受適當及有效的介入與治療,將會對自己未來的健康給予更多的保障。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冠心病

隨著人口的老化,過量及精緻化飲食和缺少運動的生活型態的盛行,近年來糖尿病的盛行率不斷地攀升,為現代人重大文明病之一。目前糖尿病人估計佔全台人口5%,即全台灣約有100萬人罹患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並不僅是尿中帶糖而已,它會造成全身血管和神經病變,嚴重威脅個人、家庭健康和幸福,也對健保財務造成雪上加霜效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家庭醫學科 - 許維邦主任指出,糖尿病的診斷絶不是靠驗尿,而是必須抽血檢驗。若空腹血糖≧126毫克/百毫升,或任何時間血糖≧200毫克/百毫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順便提醒大家,尿酸的檢驗也是抽血而不是驗尿。以下幾個是糖尿病友常見問題,許主任也藉此提出解答!Q1.糖尿病最好不要吃西藥或注射胰島素,否則容易需要洗腎﹖許維邦主任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糖尿病本身會造成腎病變,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更是尿毒症元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檢驗尿蛋白,以儘早發現腎病變並提早因應。台灣洗腎病患高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患就佔了其中1/3。Q2.山藥是藥,糖尿病患無妨多多食用﹖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許維邦主任說,山藥、玉米、馬鈴薯、蕃薯和芋頭其主要成分皆為澱粉,並非藥物,因此不鼔勵毫無節制,大量食用。但仍可按照營養師建議,參考食物代換表,適量食用。Q3.糖尿病治療以藥物為主,飲食、運動應付應付即可﹖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飲食控制學習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和衛教營養師真誠溝通虛心請益,結合理論和實務,並獲得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一定有辦法理出客制化的個人飲食模式,而且幾乎可以按照份量合理進食大多數水果,更可參加宴席。Q4.有偏方可治癒糖尿病嗎?除了少數因為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所誘發糖尿病,有可能因為減重和適當運動而回歸不須使用藥物治療之外,許維邦主任指出,目前絶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癒糖尿病。糖尿病是21世紀的文明病,嚴重地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雖然無法痊癒,但只要我們能夠早期診斷、勇於面對,並接受專業的現代醫療照護和家人的協助,則你的人生依然是彩色的。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冠心病

糖尿病治療目的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防止急性及慢性併發症、治療或改善併存疾病、及減少死亡率等。因此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藥物選擇應因人、因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例如第1型糖尿病病人如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則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讓民眾更了解胰島素治療,於98年2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該院陽明院區九樓大禮堂舉辦「專題社區講座-胰島素使我重生與病友經驗分享」,洪建德並於會中分享20餘年臨床使用經驗,及邀請個案江小姐於會中分享為了懷孕生子,以及胰島素安全使用下,如何將血糖控制穩定,並如願生下一男一女經驗甘苦談;個案洪小姐在懷孕末期發現高滲透壓高血糖症危險性妊娠,也經過胰島素注射而安全分娩;個案黃小姐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她懷孕心得,讓民眾藉此更了解胰島素使用好處,以破除傳統使用胰島素迷思。活動中將有陽明志工黑貓歌舞團精采表演,當天現場有免費驗血糖,並有營養師及個管師備詢,前180名贈送便當一盒,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活動辦法請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或洽詢柯小姐電話:28353456轉6653。交通方式:可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芝山站下車,再搭陽明院區接駁車,每隔10分鐘一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