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液循環

銀杏葉別亂吃 當心發生藥品交互作用

銀杏葉別亂吃 當心發生藥品交互作用#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苦於手腳冰冷於是口服銀杏葉藥品,希望改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銀杏葉藥品若與抗凝血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品等一起服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民眾使用口服銀杏葉藥品前,應向醫師或藥師諮詢,並詳實告知正在服用的藥品,以免身體出現不良反應。銀杏葉萃取物屬藥物 注意交互作用、手術前停用及不良反應銀杏葉和俗稱「白果」的銀杏果不同,銀杏果只是一般食品,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而銀杏葉的萃取物則屬於藥物,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功效。我國核准含銀杏葉口服處方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指示藥品適應症為「末梢血行障礙之輔助治療」。為維護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提醒口服銀杏葉藥品3要點:1) 注意藥品交互作用/銀杏葉藥品會抑制血液凝集,與抗凝血劑(如warfarin)、抗血小板藥品(如aspirin、clopidogrel)和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品(如diclofenac、ibuprofen)併用,可能會出現交互作用。2) 手術前7天應停止使用/由於該類藥品會抑制血液凝集,容易增加手術期間的出血風險,如果近期必須進行手術(包含牙科手術),請務必告訴醫師正在服用該藥品,由醫師進行評估是否停藥;重大手術則務必於手術前7天停止使用。3) 注意藥品不良反應/該藥品可能會造成出血的不良反應,用藥期間如有眼睛出血、流鼻血、劇烈頭痛、噁心、嘔吐、意識變差或胃腸道出血(如黑便、血便、吐血)等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5期資料)

手腳冰冷練「顫掌功」 促進微循環

手腳冰冷練「顫掌功」 促進微循環#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顫動的幅度,只表現在手掌的末端。如果發現整個手臂都在上下拍動的話,那就做錯了喔!我們先來學習顫掌基礎動作。首先,把手抬起與胸同高,手臂伸直,開始微微顫掌。注意,「顫」是侷限在雙手末梢配合手腕的微幅動作。手臂可以微微出力,但是顫動的幅度,只表現在手掌的末端。如果發現整個手臂都在上下拍動,那就做錯了。教學影片:https://youtu.be/FCRhJOwgC4A。5大錯誤顫掌我們先來看看顫掌的幾個錯誤動作:1. 手左右擺動:像跟人家說再見的左右擺動手。2. 上下攢動:用到過多肩膀或者手肘的上下動作。3. 波浪鼓搖動:手像波浪鼓一樣搖來搖去。4. 勾動手指:手掌手腕沒有動,只是勾動手指的開張。5. 甩動手腕:手臂沒動,只是在甩動手腕。看似簡單的顫掌,一開始會讓很多人看不起。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微小動作,能有多難。凡是無法順利做好顫掌的學員,其實已經有微循環障礙的問題了。正是因為身體循環不好,末梢動作才不聽使喚。很多人,從學習顫掌的第一天,就發現真的不應該輕視微循環的重要性,從此決定好好練功,不能讓自己的健康再惡化下去。初期顫掌,會遇到幾個狀況,請特別留意:1)左右兩手顫掌的幅度、速度、力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代表脊椎兩邊肌肉不平衡。脊椎兩邊氣血運行的速度和通暢度不一樣,是慢性病不能根治的原因之一。人體後背脊椎氣血的運行通道,稱作督脈;配合兩旁的膀胱經運行,共同影響了人體小周天。小周天是精氣運行的關鍵,出現了障礙,人就容易提前老化,並且自癒能力下降。2)練習時手發熱、發脹或手冷、出手汗/練習顫掌時,有人會覺得手發熱、發脹、發麻,但也有人覺得手冷,出手汗,甚至有點抽筋。末梢循環變好,手會有麻、脹、熱的感覺,這是非常好的。但手變冷則是末梢循環不好的特徵。建議認真練習,提早預防三高等病變。3)練習顫掌初期,前30秒是非常大的挑戰/當覺得手臂痠痛、手無力時,不要放棄,再堅持30秒,痠痛感就會過去,後面反而比較輕鬆。這表示氣堵塞的問題改善了,循環到達末梢,微循環變好,手也不再痠痛和疲累。4)體寒者出現排寒氣反應/不過也有一種特殊狀況,很多體寒的學員,一開始練習顫掌也會手冷、出手汗,這是身體排寒氣的反應,一開始練習的1至2週比較會出現,之後手就會變溫暖。5)出現不適請至醫院專科檢查/如果每次練習顫掌手都冰冷或喘氣急促,胸口悶脹,頭暈、頭痛,建議提早到心血管專科詳細檢查。很多人身上都有不自知的靜脈小血栓,不論是練功時間與否,只要覺得頭痛、頭暈、胸悶、後背特別是左肩胛刺痛,都要立即停止任何體力活動,靜躺休息,並且及早就醫。心血管疾病很多沒有明顯徵兆,認真辨識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是良策。(本文摘自/神奇顫掌功/三采文化)

預防血管「幽靈化」 改善末梢靠3招

預防血管「幽靈化」 改善末梢靠3招#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血液除了運送氧氣和養分,還有把熱能運送到全身的功能。血液循環不好,血就到達不了手、腳等末梢的神經,是造成體寒的主因。要祛寒,首先得解決血管、血流的問題。要促進血液循環,最有效的就是按摩,特別是容易冰冷的手腳末梢、微血管通過的耳垂、淋巴聚集的胸部周圍等,只要按摩這些重點部位,便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讓全身溫暖起來。體寒與血流阻滯的惡性循環 可透過按摩、泡澡改善當身體某部位感到寒冷時,血管為了不讓熱消散會自動收縮,這也是血流阻滯的原因之一。熱沒辦法運送到全身,身體變得更冷,血管更加收縮,就此陷入惡性循環。因體寒引發的血流阻滯,只要讓身體溫暖、血管舒張便可解決,泡澡,添加入浴劑,做足浴與腰浴,都能達到良好效果。用熱毛巾濕敷脖子周圍,或是留意暖暖包貼的位置,也都是簡單快速的方法。若想迅速見效,不妨試試溫「灸」!參考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療法,在促進血行的穴位上燒艾,或用寶特瓶和熱水自製簡單溫灸,對穴位施以熱刺激,都有助於調和氣血,改善體寒引起的不適。仔細按摩血流受阻的耳垂、容易冰冷的指尖,動一動腳趾,讓血液確實抵達末梢吧!1)按摩耳朵/用手抓住耳朵上緣揉一揉,再沿耳廓一直揉到耳垂。接著,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抓住耳朵,要把它折起來似地捏緊。這時順便壓一下耳朵上緣,左右各施行1分鐘。2)按摩指甲和手指/大拇指和食指夾住另一隻手的指甲兩邊,輕輕捏一捏、揉一揉。十指互扣,指根相抵,用力夾一下,對促進血液循環也很有效。各施行1 分鐘即可。3)用腳趾猜拳/赤腳坐著,腳趾像要比石頭似地用力蜷縮起來,然後像比布似地盡量張開,如此反覆施行1分鐘。藉由腳趾的張開和縮緊,末梢血流更順暢。刺激手指和腳趾 改善末梢血液循環遍布全身的血管99%是微血管,微血管只有1/100 釐米細。作息不正常或年紀越來越大會讓微血管受損,血液流不過去,變成徒有血管形式的「幽靈血管」,最後慢慢消失不見。血管「幽靈化」,會讓運送熱能或物質的血液無法到達末梢,導致手腳冰冷。放著不管,幽靈血管會越來越多,全身都會變得冰冷。想阻止血管幽靈化,必須讓末梢的血液循環變好。認真按摩指尖、耳垂等離心臟遠、血液比較到不了的末梢部位。末梢血流恢復了,連接微血管的大血管血流也會變得順暢,全身的血液循環都能改善。(本文摘自/祛寒治百病/出色文化)

天冷善用晨起按摩 3招對抗體寒

天冷善用晨起按摩 3招對抗體寒#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利用在被窩裡也可進行的簡單按摩讓身體暖和,即使是寒冷冬天也可神清氣爽地起床。精神飽滿地起床,開啟身體一整天的活動模式。晨起按摩 暖和末梢循環血液循環變好,體寒自然不藥而癒。舒展指尖和腳尖,從身體末稍慢慢暖和起來!睡眠時身體會變冷,起床時不要一下子起身,要先慢慢舒展,讓血液循環通暢。可躺在被窩裡進行以下簡易按摩:1)摩擦手掌/早晨醒來時維持平躺姿勢,雙手舉到面前合掌,不要出力輕輕摩擦。這麼做會讓血流通暢、新陳代謝改善,如果用力搓揉會造成反效果。2)躺著刺激指尖/建議按壓指尖來溫暖手指。用棉花棒輕輕按壓第一關節指腹5到6次。雙手手指都像這樣各別按壓一遍。3)捏捏腳踝/不僅腳趾,腳部冰冷時要連腳踝都顧到,才能讓腳快快暖和起來。坐在被子上捏捏阿基里斯腱的部位可讓淤滯血流變通暢,讓身體變暖。起床慢慢舒展  讓血液通順早晨體溫是一日最低,因為睡眠期間身體不太活動,全身血液循環也變差。「我每天早上都爬不起來」「就算起床也是昏沈沈的」,這樣的人很可能是從體內開始變冷的。體質偏寒者在睡時降下的體溫尤其不易回升到活動模式時的溫度。早上體溫沒有回升,整天處在體溫偏低的狀態一直到晚上,身體就益發寒冷。希望大家每天早上都能養成習慣,做一做能舒展指尖腳尖、改善血液循環、提升體溫的「晨起按摩」,在被窩裡就能輕鬆進行,讓身體溫暖、讓自己舒舒服服地醒來。(本文摘自/祛寒治百病/出色文化)

末梢循環問題年輕化 頭昏恐是小中風

末梢循環問題年輕化 頭昏恐是小中風#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現代很多人都曾發生過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問題,但自己卻不見得知道原因就在於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也就是微循環障礙。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對人體會造成哪些疾病,以及有什麼症狀?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恐造成胸悶痛、心悸「末梢血液循環」似乎聽起來是很深奧的醫學名詞,但其實經常可見,例如有些人即使在大熱天之下,雙手也會發冷,或是身體維持一個姿勢太久,也會有發麻情形。這種身體冰冷、發麻,便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一種常見症狀,但許多人都疏於注意,以為過一陣子自然會復原,可就大錯特錯了!對許多人來說,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就是所謂的「健康殺手」。中醫也明言:「不通則痛,通則不痛」,指的就是身體微循環的重要性。一旦心臟血管的血液流動不順暢,輕則出現胸悶、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若嚴重可能會造成心臟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要是眼部血管堵塞也會造成視力受損,且初期不容易察覺;耳部微循環不良則是造成耳鳴、頭暈或突發性耳聾的主因。久坐、少運動族群 易發生血液循環不良影響的還不只是範圍廣度,事實上,各種年齡層都有可能受到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困擾,如中年男性若陰莖充血不足,則會造成早洩、陽痿等性功能障礙,而女性則有可能出現子宮及卵巢功能異常,造成經血紊亂、不孕症等;下肢的循環不良可能會造成水腫、皮膚炎、感覺異常及間歇性跛行症,這些都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品質。人體血液循環的微小血管,佔了心血管系統的九成,這是相當高的比例,範圍遍布全身上下,因此各種大小病痛都有可能與它有關。要是身體哪個部位有血管堵塞,必定會使人體產生損傷,尤其以久坐於辦公室的上班族和較少運動的族群,更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的症狀。頭昏、說話不清、下肢麻 是「小中風」常見的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問題,比較嚴重的是出現在大腦血管阻塞,會造成加速老化、腦萎縮、失智症,或是栓塞性腦中風。像有些銀髮族天冷時常會覺得頭昏、說話不清楚、下肢發麻無力或走路不穩等症狀,剛開始單純以為只是貧血或天氣因素導致,但這其實就是血液循環不佳所造成的「小中風」,最後日積月累演變成嚴重的腦中風。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確有很多發生在銀髮族身上,但近年來已有年齡層下降至青壯年及中年族群的現象,令人無法輕視!不過不必恐慌,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疾病,是一個可以治療的疾病,像是透過藥物、飲食、運動或是居家生活習慣重建,只要及早察覺到病症正在萌發,並趕緊治療、對症下藥都還來得及。(本文摘自/健康殺手: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世茂出版)

脫離「麵龜族」 翹腳習慣要改

脫離「麵龜族」 翹腳習慣要改#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上班族趁著年前休假,長時間窩在沙發上追劇,更與親朋好友整天打牌,結果竟出現急性腰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右腳也痛麻不堪,就醫後發現是腰椎第4、5節間椎間盤突出,並已壓迫到神經。小腿靜脈壓力升高 循環變慢變差不想變成「麵龜族」?快學3招拉筋伸展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蘇慧宜指出,因久坐不動、姿勢不良,加上長時間打麻將,會使小腿靜脈壓力升高,導致靜脈血液滯留,末梢循環變慢變差,進而產生靜脈血栓症,嚴重者可能造成中風。容易引發全身肌肉僵硬、肩膀頸部痠痛、背痛、落枕、筋膜疼痛症或3C酸痛症候群。民眾想要避免這些久坐不動的後遺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復健科醫師鐘毓婷表示,要讓背有妥善的支撐、屁股坐滿椅子,每使用50分鐘就要休息,簡易伸展,才是最正確的坐姿。不要駝背縮腰、改掉翹腳的習慣蘇慧宜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使用背靠或小枕頭讓下背部不懸空、不要駝背縮腰,改掉翹腳的習慣也很有幫助。返鄉長時間開車,可能會有下背部、肩頸酸痛,下肢循環不良,建議每小時伸展運動5-10分鐘。至於教您別作「麵龜族」的3招示範姿勢分別是,1)    「下肢拉筋伸展操」/膝蓋伸直,腳趾朝上,做腳掌上下擺動,小腿前後肌肉需有緊繃感。往上往下為一回,重複10-15回。換腳。每腳做5-10次。2)    「上肢拉筋伸展操」/雙手手掌放在背後。十指交叉,掌心朝外,肩膀稍微用力往內夾,往下後方伸展停留10秒,放鬆,重複3-5回。一天可重複做3-4次。3)    「背部拉筋伸展操」/平躺姿勢下,兩腳膝蓋彎曲,往胸部靠近、可用雙手加壓至大腿後側,在背部些微緊繃感下停留10-15秒,放鬆。一天可做3-5次。

中風就是爆血管?逾7成中風起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

中風就是爆血管?逾7成中風起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末梢血液循環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採訪報導)中風是什麼?你對中風認識有多少?根據一份台灣民眾中風認知大調查民調指出,9成民眾聽過中風,但有5成不知中風為何物;而哪些疾病可能導致中風?逾3成的民眾完全不清楚。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表示,中風大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一般人認知的「爆血管」是出血性中風,好發於冬天。真正佔中風大宗的超過7成是缺血性(阻塞性)中風,起因於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全年都可能發作,不得漠視。調查結果並發現,針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有近4成的民眾不清楚。不過,翁文章說,即使有逾6成的民眾知道,也不盡然瞭解何謂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除了一般人以為的手麻腳麻,還包括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甚至勃起功能障礙,都是不可輕忽的警訊。翁文章指出,中風常見的症狀,包括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吞嚥困難、流口水、眩暈、嘔吐、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最好立刻就醫。特別是曾經發生小中風的病人,小中風為暫時性腦缺血,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不留下後遺症,若不積極處理,將來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到5倍。一旦發現中風症狀該怎麼辦?翁文章說,馬上送大醫院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在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為中風防治第一要務;因為時間拖太久才把血管打通,就會增加出血的可能性。另外,臨床上有6、7成中風後的病人會出現憂鬱,因此,他叮嚀病人除了身體上持續復健,在心理上也需要家屬和親友的關懷與支持。這份調查為台北市中風之友康復協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在今年2月4至6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訪問20縣市30歲以上民眾,取得1073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圖/記者廖詠琦攝)

缺血性腦中風 銀杏有助打通末梢血液循環

缺血性腦中風 銀杏有助打通末梢血液循環#末梢血液循環

在台灣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且為十大死因前三名,若以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計算,腦中風更是高居死因之首位。中風是指因腦部供血液受阻而使腦功能損失,可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其中缺血性中風的急救以打通血路為關鍵,血栓溶解藥物是缺血性腦中風急救的方法,主要用來溶解血塊、降低腦部因為缺血所受到的傷害,但僅能在中風三小時內謹慎使用。而中風患者平常可靠攝取銀杏萃取物擴張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臨床上有很多急性腦中風病患來不及在「黃金三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藥物搶通阻塞的血管,延誤治療,導致留下肢體麻木無力或言語不清等後遺症的例子,台中診所一般科醫師陳財增表示,根據臨床經驗,採用高劑量德國銀杏葉萃取物針劑療法,7天連續注射10劑,對大部分腦中風患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國內實際臨床個案為例,一名7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小中風導致左腳肌肉無力,日常生活相當不便,經每週注射兩次德國銀杏葉萃取物針劑,持續治療20餘次後,力量逐漸恢復,行動不便的情形也逐漸改善。對於中風患者的治療,銀杏葉萃取物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銀杏葉萃取物之主成分有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銀杏內酯、白果酯及維生素E、硬脂酸等,其中,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是一種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劑,有抑制凝血的作用。陳財增醫師說明,銀杏萃取物針劑可擴張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又具有保護神經細胞不受自由基破壞的功能,對預防中風或中風後遺症保養,效果相對理想。易引起腦中風的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抽煙因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故也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陳財增醫師提醒民眾應常量血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營養均衡,以減少發生血管阻塞的機會。另外,對於已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困擾的民眾,如手腳麻木、冰冷等症狀時,可透過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銀杏萃取物做為日常保健藥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