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

手麻拉脖子 女子復健險拉成癱瘓

手麻拉脖子 女子復健險拉成癱瘓#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般人如果有手麻及脖子痠痛症狀,可能會被認為是頸椎椎間盤突出而開始做拉脖子的復健治療,但如果症狀有變化,就需要趕快進一步檢查,以免造成一輩子遺憾。一名三十餘歲的女性病患,雙手麻痺症狀已經快半年,症狀起起伏伏,工作繁重時會出現手麻現象,但是仍在可以接受範圍。該病患在去年底因同事請假導致工作量突然增加,手麻脖子痛的症狀又出現而且更加嚴重,於是開始進行頸椎牽引復健。經過治療3天後,病患開始有大腿內側麻痛且走路不穩,需雙腳張開扶牆壁才能站立的現象,最後在站著工作時因雙腳無力而跌倒。經過檢查發現,病患有明顯脊髓神經壓迫徵狀,緊急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第5、6頸椎之間的椎間盤大面積突出且已經嚴重壓迫脊髓。病患當天就接受頸椎手術,將破裂突出的椎間盤切除,裝置人工椎間盤。麻醉醒來之後病患大腿內側的麻痛已經消失,她下床行走也沒有不穩、無力、快跌倒現象,僅殘留些許手麻脖子痠,經過兩個月休息,已不再手麻不舒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主任董福義表示,頸椎牽引(俗稱拉脖子)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常用的治療方式,透過牽引可增大神經孔間隙,減少神經壓迫及回復血液循環、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拉開小面關節鬆開關節囊、解除頸部肌肉痙攣、限制脊椎活動以減少組織水腫發炎等,對於輕微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的患者可以緩解其不適。但對於大面積的椎間盤突出,由於已經壓迫到脊髓,加上椎間盤破裂處的破口若尚未癒合,牽引有可能使已經不穩定的椎間盤內核由破口擠出更多,而使神經壓迫更嚴重。董福義提醒,病患在接受頸椎牽引之前,務必先照X光確認沒有骨折、脫位脫臼、類風濕關節炎及腫瘤等病況。若牽引之後(或牽引之前已有)出現走路不穩、下肢無力、需張開雙腳才能行走,雙腳併攏同時閉眼時站立不穩、大小便困難或失禁等脊髓壓迫症狀,需儘快安排磁振造影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脊髓壓迫。董福義表示,拉脖子是治療頸椎疾病相當普遍的復健方法,其效果值得肯定,但需要注意當拉完脖子之後,是否有不適症狀,以免遺憾發生。

婦人手麻多年 診出腕隧道症候群

婦人手麻多年 診出腕隧道症候群#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0歲家庭主婦,右手麻已有數年,間斷於診所治療,最近五個月症狀加劇,拇指食指、中指甚至出現麻痛,在診所治療3周後仍未見改善,趕緊到郭綜合醫院求診,確診為「腕隧道症候群」。幸好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第三天已能恢復正常工作,四周後症狀已完全消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周秉箴表示,腕隧道症候群通常跟重複性的動作、搬重物有關,如果糖尿病血糖沒控制好,時間久了也可能發生;另外酗酒、中風、姿勢不良者也有較高的風險,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壓迫神經就會發生。郭綜合醫院骨科吳國禎主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建議先採取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方法有休息、使用護具、復健與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超過8周,仍無法緩解症狀,才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低頭族頸椎好辛苦 手麻刺痛應就醫

低頭族頸椎好辛苦 手麻刺痛應就醫#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低頭族越來越多,不分上班或休息、晝夜白天、讀書玩樂,許多人總是低著頭,少有抬起,脖子一刻不得閒。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子旻表示,頸椎要扮演身體最「吃重」的角色,頸椎的神經上連大腦、下通四肢,一旦頸椎出現病變,症狀也可能反應在全身各部位,許多患者最常見症狀包括脖子及肩胛骨痠痛、睡不好、嚴重的還會手臂刺痛、麻木,甚至會雙腳無力、走路不穩、小便困難等。出現上述症狀,若適度休息也無法緩解和改善,就應立即就醫檢查。楊子旻表示,當頸部維持正中姿勢,視線往正前方時,頸椎負荷最小。低頭使用手機時,是和頸椎呈完全反方向的姿勢,讓頭部的重力完全落在頸椎上,頸部後方的肌肉也跟著牽動,長此以往,頸椎過度使用、容易酸痛,便是一個頸椎受傷害的警訊。每節脊椎和脊椎之間,是由纖維軟骨組織所構成的椎間盤來連結,這種軟骨組織一旦有損害,無法完整修復,損傷會逐漸累積,所以使用愈久、愈多,就愈容易老化。患者頸椎單純疼痛,這種情形僅止於頸椎關節的肌肉受傷、未出現脊髓神經的壓迫,接受復健將視情況給予藥物治療消除疼痛。若出現手部神經根刺痛、麻木。這種情形是神經已受傷、但多半只傷到周邊的神經,大約有3分之2的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復健等,即會進步和改善。脊髓壓迫、手腳無力是最嚴重的程度,病情一定會持續惡化,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但如果壓迫狀況惡化到一定程度,即使進行手術,某些神經傷害是無法回復。楊子旻說,若經診斷頸椎病變患者,要以神經電學、核磁共振檢查配合臨床症狀來確定病變部位,一般會先進行藥物、復健、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數個月都無效,再評估手術矯治。楊子旻提醒民眾,頸脊只能靠保養來「延緩」老化,從日常生活保健做起。例如坐著工作打電腦,每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睡覺時枕頭勿過高,以免頸部姿勢不良。若要長時間使用平板電腦或手機,最好還是把它立在桌面上,保持頸部直立。有任何問題頸椎問題可諮詢神經外科醫師。(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提供)

手麻為中風前兆? 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手麻為中風前兆? 腕隧道症候群作祟#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常常會手麻嗎?一名60歲陳姓婦女抱怨最近兩個星期雙手會麻,尤其是一到半夜,常常麻到醒過來,而且騎機車時也會很麻,擔心手麻不是中風的前兆,就是血中膽固醇過高,因此到神經科就診。經過神經傳導檢查之後,發現手兩側的正中神經有被壓迫的現象,符合腕隧道症候群的診斷,經過適當的休息及復健、藥物的治療後,手麻漸漸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醫師周秉箴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首重休息,沒有適當的休息很難痊癒。腕部使用護木避免手腕過度彎曲可以減輕手麻的症狀。藥物方面,手腕局部注射類固醇或是口服類固醇都有療效,如果藥物及復健治療都無效,或是拇指肌肉萎縮就需要考慮手術。周秉箴指出一些會造成手麻原因,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通常跟重複性的動作或是搬重物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適當休息十分重要;糖尿病如果血糖沒控制好,時間久了會產生末梢神經病變,也會手麻; 頸椎神經壓迫,會伴隨頸部痠痛或是手無力的現象,改變頸部的姿勢可能會引起手麻;酒精性神經病變,在酗酒的患者常見到,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會造成神經病變;中風通常是單側手腳麻,很少雙側,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再來就是姿勢不良,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壓迫神經就會發生。因此,膽固醇高或血脂肪高和手麻並無相關性。周秉箴說,手麻的原因相當多,建議民眾若是有相關的症狀,最好還是找神經科醫師詳細診治。

婦女手麻到不能做事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

婦女手麻到不能做事 這是腕隧道症候群#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新時代的女性身兼數職,要「內外兼具」之下,小心雙手過勞出現警訊!一位50多歲婦女向醫師表示,手麻到不能做事,晚上甚至會麻醒!經醫師診斷為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經過手術後,再配合讓手部休息,現在手部麻痛的症狀已緩解。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官振翔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中年女性還有手部過度勞累的族群,可能起因於做太多家事、長時間打電腦、或重覆拿取重物。糖尿病患者、抽菸族群、或比較胖的人也是危險群。病因來自於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的地方被韌帶壓迫,而影響掌側前三指半的感覺,讓患者手部麻木、疼痛、腫脹無力,甚至嚴重導致拇指肌肉萎縮,若不及時休息治療,將會大大影響生活作息。官振翔醫師指出,腕隧道症候群發作時,讓手部休息很重要。以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廚師為例,雖然廚師還是得拿鍋子,但休息是最重要的初步治療,而且絕對是值得投資的。接著在醫師的協助下,使用簡單副木固定手腕在自然的姿勢、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如都無法緩解,則建議手術治療。官振翔提醒,治療後,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避免二次傷害。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

低頭族當心!愛玩平板、手機小心手麻要人命#手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年約45歲的婦女,每天早上起床時手指都會有麻麻刺痛的感覺,嚴重時甚至無法安然入睡,最後連拿東西都會因為手掌肌腱萎縮無力而掉落,大林慈濟醫院斗六門診部職能治療師蔡佾錄表示,因為過度使用手腕造成肌腱發炎,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像這樣的「腕隧道症候群」其實十分常見,最常出現在長期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的電腦族身上。蔡佾錄治療師接著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家庭主婦、懷孕期的婦女、手腕骨折或手腕骨脫位的患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與需重複性使用到手腕的人,蔡佾錄治療師指出,一般來說腕隧道症候群症狀可略分為三期,前期患者早上剛起床的時候覺得手有僵硬的感覺。中期在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一半出現脹脹、麻麻、刺痛的感覺,症狀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但並不影響小指。後期嚴重者可看到拇指下方的手掌肌肉萎縮及手腕無力,手拿物品易掉落情況。目前治療腕隧道症候群可分為復健治療及手術治療,除非已出現肌肉萎縮或感覺喪失的問題,否則通常以復健治療優先。蔡佾錄治療師表示,復健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冷熱敷、經皮神經電刺激、超音波等。職能治療:製作豎腕副木和功能性腕部訓練等。製作豎腕副木主要目的,是要將已經發炎的手腕關節固定在一個最佳的休息姿勢,進而讓手腕達到最好的休息效果,並且也可避免因手腕扭轉、彎曲引起的進一步傷害,通常會要求患者晚上穿戴豎腕副木讓手腕休息至少兩星期。蔡佾錄建議,目前復健治療運用於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例上幾乎無副作用,且單純的腕隧道症候群經治療後的再發生率相當低,復原狀況也都有相當顯著的效果。要避免腕隧道症候群,工作期間須避免手腕長時間維持在過度彎曲或過度伸直的姿勢,也要確實做到每五十分鐘就讓手腕休息五分鐘的習慣,並常做手腕拉筋運動與肌腱滑動等運動,能有效預防疾病發生。

候選人有「媽媽手」?狂握手害的啦!

候選人有「媽媽手」?狂握手害的啦!#手麻

選舉越近投票日,各地的造勢活動越頻繁,候選人的死忠支持者激情趕場參與活動,有一位五十二歲的婦女北上參加大型選舉造勢活動返家,突然感到脖子疼痛,整隻左手酸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這是頸部椎間孔壓迫到神經的症狀,呼籲熱情選民避免長時間忘情地抬頭仰頸聽候選人精彩的的講話。蔡永裕主任表示,從患者的頸部X光和神經理學檢查中,發現該患者本身的頸椎有退化的情形,過去也有輕微的酸痛病史,最近可能因較常參與選舉造勢活動,抬頭仰頸的時間較長,造成椎間孔徑變小而壓迫到神經,才造成手部酸麻的現象。經做牽引運動物理治療與神經鬆動術後,病情已改善很多。選舉進入最後的衝突階段,不論候選人、助選人或熱情的選民,都要注意自身肌肉骨骼的健康。蔡永裕主任指出,以他多年來的觀察和治療經驗,在選舉衝刺期間,最常看到的「選舉症候群」有凍選肩,其原因是選民在造勢場合中快速重覆地用力舉手高喊凍選凍選後,因肩部肌腱被肩關節夾擠而發生酸痛到手都舉不起來;也有候選人因密集用力與選民握手而罹患拇指肌腱發炎的「媽媽手」,尤其在最後幾天的掃街造勢活動,競選隊人馬在天氣寒冷之下走上大街小巷,可能會因下肢血液循環不良與走太多路,而造成腳跟跟腱發炎的症狀。

滑鼠害女大生手麻?多發性硬化症搞鬼

滑鼠害女大生手麻?多發性硬化症搞鬼#手麻

一位20歲的女大學生前陣子突然感到右手掌發麻,當下以為是使用電腦滑鼠太久,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然而情況越來越不妙,非但靜養無效,麻木刺痛及僵硬的部位更蔓延多處,到醫院後經過層層篩檢,終於找到病因,原來是偏好攻擊年輕女性的多發性硬化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宗璋指出,多發性硬化症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好發年齡為二十到四十歲,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由於初始症狀常讓人以為是勞累或感冒,對生活機能沒有嚴重影響,有時症狀也的確會減輕甚至消失,再加上病患多處身強體健階段,以至於錯過在第一時間就醫、或是在第一時間就獲得診斷。 蔡宗璋說,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但是及早以藥物和復健控制,可以穩住事態不讓擴大。優活聚焦:●台灣重男輕女觀念重一年「殺害」三千女嬰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7●吃得清淡少吃油炸 延緩退化性關節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40●記得FAST口訣 從死神中搶救中風患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