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

天冷少喝水 小心泌尿道結石

天冷少喝水 小心泌尿道結石#泌尿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天氣冷,你是不是少喝水?你是不是工作忙碌、沒時間上廁所而少喝水?水喝太少,小心泌尿道結石!振興醫院泌尿部楊景偉醫師表示,長期少喝水,恐引發尿路感染、血尿、結石,甚至損害腎功能導致尿毒症。楊景偉醫師指出,正常人每天尿液至少2000c.c以上,多喝水可稀釋結石物質的結晶濃度、減少結石機率,如果尿液出現沉積物結晶體,堵塞排尿管道,就會造成尿道結石。尿道結石一般會疼痛、頻尿、排尿痛或排尿困難,又因夜間攝取水分少,發作時間大多在清晨時分。提醒民眾若開始出現血尿、發燒、血壓與心跳上升的症狀,就要立即就醫。預防結石 可從飲食著手台灣尿道結石的盛行率約9.6%,其中男性發生率為12.2%、女性約3.1%,久坐、久站、高熱、易脫水的工作是結石的高危險群。為此,楊景偉醫師建議,預防結石可從飲食做起,平時多喝水、少吃含高草酸食物,如豆腐、紅茶、椰子、咖啡、可樂、啤酒等,並攝取適量鈣質(每日不宜超過1000mg),因鈣質在腸道中會與草酸結合,可降低草酸的吸收。此外,適度運動、減重、多吃蔬果都可使尿液酸鹼值偏鹼性,進而預防尿中鹽類沉澱物的產生,降低結石的機率。

不喝開水只喝飲料 當心泌尿道嚴重結石

不喝開水只喝飲料 當心泌尿道嚴重結石#泌尿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炎炎夏熱,飲料則成了每一個人都必備的消暑良品,但是,許多民眾因為有了飲料,而忘了要多喝白開水,導致夏季時節,泌尿道結石的病患增加不少。女大生不喝開水只喝飲料 嚴重結石新北市就有一名二十一歲的女大生,因為夏天只喝飲料解渴,少喝白開水,導致某日,腰痛到站都站不直,掛急診檢查之後,發現她的腎臟及泌尿道都有結石。而時下年輕人,不愛喝白開水的習慣,使得夏季,因為泌尿道結石而就醫的患者激增三成。對此,醫師提醒,民眾如要解渴,最好喝白開水,且每日至少補充兩千五百毫升的水分。另外,許多人認為喝茶也可以解渴,但其實茶類裏頭含有草酸,也會造成結石的產生,呼籲民眾,利用白開水解渴還是最好的選項。

攝護腺肥大、勃起障礙易共病 更有年輕化趨勢

攝護腺肥大、勃起障礙易共病 更有年輕化趨勢#泌尿道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勃起功能障礙患者中,72%同時患有攝護腺肥大伴隨泌尿道症狀;而攝護腺肥大伴隨泌尿道症狀患者中,62%同時患有勃起障礙。台灣男性學醫學會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男性,近七成比例為共病患者。長庚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陳煜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兩者之間共病關係會隨著年齡而嚴重性漸增,嚴重程度也成正相關。男性通常年過40歲,除了易發生勃起功能障礙,攝護腺體也會開始增生,嚴重恐影響生活品質。不過,陳煜指出,此現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隨著飲食西化,男性攝取過多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加上熬夜、肥胖、糖尿病早發等問題,不少男性才30歲就遭受雙重打擊,45歲以下的患者就占2成至2成5。一般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會造成頻尿、夜尿和尿不乾淨等問題,若是伴隨勃起功能障礙雙重打擊,除了夫妻之間性行為大受影響,生活品質更是大打折扣。而導致兩症狀共同致病的原因,可能為一氧化氮不足、海綿體及平滑肌等組織血管缺血,無法放鬆、骨盆腔血管動脈硬化及自主神經亢進等。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理事長簡邦平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通常以藥物為主,95%可以被治療,且最新研究更發現,可同時治療此兩種疾病的方式。簡邦平說,可以個別藥物分別治療兩種疾病,或是以同一種藥物同時治療,重要的是找專業醫師協助,以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才能重新找回健康與自信。(圖片/記者劉麥文攝影)

勿讓結石久留 泌尿道結石患者要注意!

勿讓結石久留 泌尿道結石患者要注意!#泌尿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結石放著不管,可能引起細胞惡性病變!苗栗大千醫院指出,兩個月前發現罕見長期性腎結石而引起的腎臟細胞惡性病變。一名82歲的鍾老太太,結石超過30年病史,所幸經過手術之後恢復狀況良好,但也提醒民眾多多留意泌尿道結石問題。苗栗大千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亞伸解釋,兩個月前臨院的82歲鍾老太太,結石超過30年病史,因30年前的手術造成輸尿管的阻塞,殘留的腎結石與身體共存了許久,背後的腎引流管也造成了生活的不方便。經檢查發現腎臟轉成上皮細胞惡性病變,所以決定手術切除右側腎臟,取出裡面的殘留結石,所幸術後恢復狀況相當良好。吳亞伸醫師表示,泌尿道結石在台灣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夏季天氣悶熱,民眾排汗量增加或是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裡,水分流失多、喝水量又不足,每年夏天更加是結石發生的高峰期,一旦出現腰痛、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泌尿道結石若延誤治療,恐因結石阻塞泌尿道導致發炎,引起腎臟發炎、萎縮,損及腎臟功能,甚至需要洗腎及嚴重後遺症。吳亞伸醫師提醒,泌尿道結石的患者往往容易再發,因此要從飲食及日常的生活習慣著手去預防結石,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每天至少攝取3000毫升的水份,保持一天的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應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憋尿、多補充水分,才是預防泌尿道結石最簡單及有效的方式。

恐怖馬兜鈴酸無藥可解 易導致泌尿上皮癌

恐怖馬兜鈴酸無藥可解 易導致泌尿上皮癌#泌尿道

馬兜鈴酸早在2003就已經發現到會致癌,因此衛生署也已經禁止相關的中藥材販售,但是馬兜鈴酸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台大醫師日前發表研究證實,如果吃下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很容易造成泌尿道上皮癌,雖然已經禁止,但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多人受害,其中甚至包括中醫師在內。(圖片為馬兜鈴植物圖,翻攝自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醫藥資訊網。)台大醫院日前舉辦「馬兜鈴酸腎病變與泌尿道上皮癌國際研討會」,會中台大泌尿科醫師陳忠信、蒲永孝醫師發表一項研究,在46個病例中發現到,有6成的患者腎臟中出現馬兜鈴酸的痕跡,甚至有三分之一患者的腫瘤細胞找到馬兜鈴酸導致抑癌基因P35發生突變,進而引起癌症。陳忠信醫師表示,馬兜鈴酸代謝後的產物,會卡在人體的泌尿上皮細胞上,引發P35抑癌基因發生突變,而馬兜鈴酸所造成的突變會有一定的特徵,就將是人體的指紋一樣,很容易辨識;研究發現,這項特徵不但出現在台大病患身上,也出現在比利時和巴爾幹半島等國家的病患身上。在醫學文獻當中記載,比利時學者發現短期大量服用含馬兜鈴酸的減肥草藥,可以導致39人腎病變而必須換腎,其中19人泌尿道上皮癌。至於美國學者的研究則發現,巴爾幹半島麥田旁邊生長的馬兜鈴科植物,混入成熟麥子內,導致當地人長期少量食入馬兜鈴酸,結果引起腎病變變成泌尿道癌症。陳忠信醫師強調,很多馬兜鈴酸的受害者本身也是中醫,因為長期服用龍膽瀉湯、疏經活血散等,而這些配方當中就含有馬兜鈴酸藥材,結果自己吃到洗腎,還跑到中國大陸換腎。陳忠信醫師指醒,病患即使停用馬兜鈴酸,還是會受到後續的影響長達數十年,而且目前馬兜鈴酸沒有解毒劑,所以很多患者最後都要洗腎、換腎,為禍不小。

早產兒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家長應多注意!

早產兒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家長應多注意!#泌尿道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諮詢/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  馮超傑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周宇光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在尚未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身上,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病症。但此感染源會從尿道一路上行感染到膀胱甚至腎臟,對寶寶的身體會有不良影響,輕忽不得。根據醫學文獻,寶寶泌尿道感染依年齡而有不同的發生率。在新生兒中,早產兒的發生率約2.7%,足月兒的發生率約0.7%,1~5歲的發生率約1~3%。而性別不同也有差異,3個月內的新生兒,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5~8:1,男生較高;但在1歲以後則出現大逆轉,1~5歲,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1:10~20;到了學齡後,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差異更大,為1:30,女生反而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早產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其抵抗力較差,或因其膀胱和輸尿管先天性異常的情況較多導致;而出生前3個月的男嬰,也與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關聯較大,包括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問題以及腎臟異位、輸尿管結構異常、高位無肛症併尿路系統異常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馮超傑則指出,另一個男新生兒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包皮過長加上開口小,細菌容易在包皮內堆積而形成,西方國家有新生男嬰割包皮的習慣,所以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只有0.2%左右,比國內低許多。不過雖然割包皮可減低感染率,但馮超傑主任並不建議一定要割包皮,原因是嬰幼兒割包皮必須全身麻醉,而且傷口約1週才能復原,寶寶又必須包著尿布,家長照顧起來要相當費心。其實要預防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只要每天將其包皮翻開清潔乾淨,就可減低感染率,除非是寶寶因為這個原因反覆感染才考慮割掉,否則可等到國中再做這個半小時的手術,屆時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傷口也不必包著尿布,復原時間比較快。過了新生兒階段,男寶寶的尿道開始長長,嬰幼兒階段的尿道約8公分(成年男性約20公分),由於尿道長,男寶寶的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就降低了,而且就算有細菌孳生,感染的部位也以尿道感染居多。但女嬰幼兒的尿道只有短短的1.5公分(成年女性約4公分),而且尿道附近就是肛門與陰道,不論是在肛門或是陰道孳生的細菌(以大腸桿菌為多),都很容易經由陰部侵入泌尿道而造成感染;也由於女寶寶尿道短,一受到感染就容易直接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炎。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384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

尿道發炎醫不好 原來是大腸癌作祟#泌尿道

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三週前60歲的林阿姨開始有頻尿且疼痛的情形,她自行前往診所看病,醫生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吃了一星期的抗生素,症狀未有改善,孝順的女兒送她到某醫學中心泌尿科求診,專科醫師依然下了泌尿道發炎的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服用二星期的抗生素後,頻尿及小便疼痛的不舒服仍未有起色,更甚而有黃綠糞便的物質在尿液中,所以女兒送她到醫院求診。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蕭正文表示,病患就診時驚覺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林阿姨可能有了大腸膀胱瘻管的問題(也就是原本不相通的兩個器官,大腸和膀胱,因為不知明的原因黏在一起,而且相通了。)使得原本無菌的膀胱被有細菌的大腸污染了,才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問題。蕭正文醫師在膀胱鏡、腹部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等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後,證實大腸癌造成大腸和膀胱間的瘻管形成,也就是導致泌尿道發炎的原因竟是大腸癌!目前患者已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和泌尿外科的合作下順利將腫瘤切除,林阿姨再也不必吃抗生素治療泌尿道感染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一百萬個大腸直腸癌新病例被診斷出來,更有近七十萬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在歐美國家,大腸直腸癌是第二好發的癌症,而且是排名第三的癌症致死因。在台灣,依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目前是台灣第一好發的癌症,每年有一萬二百多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致死的人數有四千五百多人,是癌症致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蕭正文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可能有︰糞便中帶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體重減輕、腸阻塞等;林阿姨在這次住院前三個月開始,就有排便習慣改變了。因腫瘤所在大腸腸道位置、侵犯程度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蕭正文醫師進一步表示,像林阿姨這種以泌尿道感染表現的症狀很少見,連專科醫師都有可能忽略掉,因為有症狀的大腸直腸癌侵犯程度多比較嚴重,所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法是定期做篩檢,國民健康局目前針對年滿五十歲到六十九歲的民眾提供免費二年一次的糞潛血檢查!希望國人一起來重視預防這個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良好的生活作息、多運動、減重、均衡飲食、每日五蔬果是我們每天可以做到用來預防所有癌症的方法,但是最好的預防癌症方式還是定期篩檢,因為有症狀再求醫,癌症多已有相當嚴重的侵犯,只有定期篩檢才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存活率也比較好!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在台灣已有非常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可以提供各項大腸直腸癌的篩檢預防醫療,無論是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大腸鋇劑攝影等都可以利用來做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和診斷。蕭正文醫師提醒所有國人,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有任何大腸直腸疑問,儘管找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協助,讓我們一起努力消滅這國人第一好發的癌症。

解決攝護腺肥大 雷射治療有方

解決攝護腺肥大 雷射治療有方#泌尿道

一位百歲人瑞,因攝護腺肥大併發神經性膀胱導致反覆尿滯留而必須放置留置導尿管,但因而陸續有尿路感染,幾經葯物治療及膀胱尿管訓練,終究無法自行排尿。耕莘醫院泌尿科主任蕭博仁表示,此病人接受綠光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之後,經過膀胱訓練,終於恢復了自行排尿的功能。 蕭博仁主任表示,攝護腺又稱為前列腺,是專屬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份,其功能是分泌部份的精液以及某些激素,可以幫助精液液化、保護及滋養精細胞,並保護泌尿生殖道免受感染。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荷爾蒙的刺激,男人過了30歲後,攝護腺內尿道附近的腺體會出現增生現象,50歲以上開始有攝護腺腫大的毛病,影響排尿,因此中老年男性常發生解尿遲緩、頻尿、滴尿、夜尿或尿不乾淨的困擾。攝護腺肥大是一種尿道周圍腺體增生的症狀,腺體增生會向內壓迫尿道,尿道口徑變得狹窄甚至阻塞,以至於影響排尿。 根據統計,六十歲以後有百分之五十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的跡象,八十歲以上男性則有百分之八十點五有攝護腺肥大跡象,隨著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男性有這方面的困擾,可說是男人的長壽病。而年紀較大的老人家更擔心自己體力不足、出血過多不堪負荷,因此一拖再拖,延誤了治療黃金時機。 蕭博仁主任指出,目前除了電刀切除術得以有效治療攝護腺肥大,清除增生組織外,最新的雷射攝護腺汽化手術,亦可作為患者接受治療時的另一項選擇。傳統電刀手術與雷射手術於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效果皆佳,但雷射手術時間短,於手術過程中可同時進行清除與止血的動作,所以出血量較少,術後恢復快,多數病人導尿管只需放置一天就可拔除。而雷射手術也較不易傷及攝護腺外包膜兩側的神經,降低術後陽萎的發生率。再者,雷射手術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對身體的滲透壓影響較小,所以對腎臟不好的患者和代謝不良的年長者較有利,更可避免水中毒的狀況發生。延緩攝護腺肥大,醫師建議應盡量避免憋尿、久坐,少食用咖啡、濃茶、酒和辛辣食物。醫師提醒男性朋友,年屆五十歲以上就需定期體檢,了解攝護腺的狀況,平時應避免憋尿、久坐,少食用咖啡、濃茶、酒和辛辣食物,除了運動外,適度的性行為能緩解攝護腺充血的狀況,對病情也會有所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