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產檢

台南市一名30歲的李小姐(化名)在懷孕24週時,發現外陰部有兩三個小突起,由於李小姐自己是醫療從業人員,知道懷孕時因荷爾蒙改變,臉部及身體可能會出現面皰及粉刺,而且外陰部突起物不痛也不癢,所以不以為意,在產檢時還跟醫師打趣說自己的粉刺居然長到陰部去了,但醫師為確保萬一,建議李小姐接受內診,這才發現外陰部的突起物就是生殖器疣(俗稱菜花),而且已蔓延至子宮頸,醫師建議李小姐必須立即進行雷射燒灼手術,並且至少每四周就必須回診追蹤,孰料懷孕第28週及32週產檢時還是發現有零星病灶,到38週臨盆時,李小姐一共接受了3次雷射燒灼手術,最後李小姐決定選擇剖腹生產,以避免新生兒受到感染。接獲此病例的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張炯心醫師表示,生殖器疣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息息相關,一般多是藉由親密接觸傳染,懷孕期間產婦因荷爾蒙影響,免疫力會比平時還低,這時就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若生殖器疣生長在產道中,而產婦又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自然生產的話,胎兒在生產過程經產道摩擦擠壓時,就有可能遭母體感染,新生兒較常見的好發部位分別為口腔、聲帶及眼部等黏膜較多的地方,其中最致命的便是靠近氣管的聲帶部位,一旦病灶開始叢生,就可能必須氣切急救以保住新生兒的小命。由於台灣民風保守,大部分女性對於「內診」聞之卻步,張醫師建議,在婚前或準備生育前的健康檢查中也應該詳細檢查HPV相關疾病,30週以上的孕婦不妨在定期產檢時主動要求醫師順便內診,幫助確保母體及新生兒的健康。張炯心醫師表示,目前已知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型別共有一百多種,其中較常見的分別為6、11、16、18四種型別,主要途徑是因性接觸而傳染,由於病毒潛伏期因個人體質不一,雖然大部份HPV感染可靠自體免疫清除,但若免疫力不好且長期感染的話,便有機會導致HPV相關疾病,且帶原者及被感染者未必會在生殖器外觀出現任何症狀,所以往往會在雙方都不知情的狀況,造成「乒乓傳染」的情形發生。目前上市的四價HPV疫苗適用於9 – 26歲女性,預防由第6、11、16及18型HPV所引起的相關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原位腺癌、子宮頸癌前病變、外陰癌前病變、陰道癌前病變以及生殖器疣(菜花),張醫師也強調,女性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考慮更積極的預防方式:依醫囑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大幅幫助避免感染HPV的機率,即使在產後也應按時回診接受抹片檢查,在完整的「雙重保護」下,才能更確保女性健康。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產檢

受到大陸「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掌握產檢時機 孕育健康寶寶

掌握產檢時機 孕育健康寶寶#產檢

由於社會變遷和經濟的壓力,台灣“少子化”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因此對胎兒的健康與品質,就更加講究與要求。隨著醫療儀器與醫學知識的進步,以前許多孕婦與胎兒的異常,現在多能早期的診斷出來,並加以預防與治療。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鄧森文醫師指出,目前產檢的健保給付只有10次,基本上在32週以前,每隔4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2週至36週,每隔2星期作一次產檢;自36週以後,則每1星期作一次產檢。例行的產檢,在第一次檢查時,會作詳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實驗室檢驗。接下來的產檢,則有尿糖、尿蛋白測試,子宮底高度測量、體重、血壓及胎兒心跳的測定。另外健保局亦在第20週左右,提供一個超音波檢查的服務,來了解胎兒是否有先天上的異常。健保所提供的10次產檢項目,並無法涵蓋相關特殊疾病的篩檢或診斷,因此在例行的檢查項目之外,亦可參考其他特殊檢查,爲胎兒的健康把關。■ 在染色體異常的檢查方面分為「母血篩檢」及「羊水檢測」兩部份。鄧醫師表示,年齡大於34足歲的婦女,於妊娠第16-18週做羊膜腔穿刺,確認胎兒是否有神經管缺陷疾病或染色體異常,準確度幾近100%。而年齡不足34歲之孕婦,則以母血檢測配合超音波之檢查來篩檢出染色體異常之高危險群,進而接受羊膜腔穿刺之確認,此種篩檢方式又分為兩種。1.在妊娠第11-14週抽取母血,再配合超音波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寬度來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可達85-90%。2.在妊娠第15-20週時抽取母血,再配合母體年齡,計算寶寶染色體異常之機率,準確度約有60%。■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另一個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有先天異常的利器。透過高解析度之超音波,依序先做胎兒全面評估,再進行生物測量檢查,及器官內臟各項構造之細部檢查,之後再佐以3D、4D超音波作胎兒外觀之判斷。■ 葡萄糖耐受之篩檢:可以檢驗母體是否有妊娠糖尿病,進而加以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以減少併發症之發生,其施行之週數為24週至28週。B群鏈球菌之篩檢則為最近熱門之話題,一般是在孕婦35週至37週時在門診以棉棒於陰道下1/3及肛門口採檢體以特殊培養皿培養,所需時間約需3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則是一種會致命的遺傳病,大概每25-30個人中就有一位為帶原者,當夫妻双方都是帶原者時,胎兒即有 1/4的機率,遺傳到父母的致病基因而發病。目前此基因帶原者的檢測,只需在妊娠早期先作母血檢查,約3星期即可得知結果,若孕婦為帶原者則再進行先生之篩檢;夫妻兩人均為帶原者,則需經由羊膜腔穿刺或胎兒臍帶血抽取,直接取得胎兒檢體進行基因分析。鄧森文醫師提醒,完善的產前檢查,是孕育健康寶寶的不二法門,做好不同時期的檢查,才能給孕婦及胎兒最好的保護,減少生產時之風險。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

哪些婦女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產檢

自很早很早以前開始,人類後代的繁衍即由男女雙方合作來完成。但懷胎、生產的過程,卻由女性獨立來承擔,真是含辛茹苦!不論膚色、不論種族的女性,一旦懷胎、生產都得面對小孩出生時那種錐心刺骨的娩痛。 為了降低這些痛楚,人們不斷的研究找尋各種降低娩痛的方法,於是出現過藥學、按摩乃至儀式等各種方法。目前以硬脊膜上加藥止痛法、脊髓液內加藥止痛法等效果較確實、安全。 台東基督教醫院麻醉科醫師 阮志仕表示,產痛對生理的不好影響為心臟工作負荷增加、耗氧增加、血壓升高、消化功能降低、泌尿功能降低、快速換氣導致呼吸性鹼中毒,影響胎盤血液供應,造成胎兒不良影響等;對心理的影響為因害怕而恐懼生產、排拒性生活等。所以在生產的適當時機,在醫療團隊適時的介入下,給予正確的評估及有效的處置,當可大大地減低生產的不適及恐懼,以及適度的改善生產品質。 有些病人往往將產後的腰酸背痛,歸罪為減痛分娩的結果,其實不然。在很多沒做減痛分娩的病人,產後腰酸背痛依然存在。故此狀況應是不好的懷孕體態、過重的身體負荷所導致的結果。但臨床上確實有一些不適合做減痛分娩的病人,分別為無法合作的病人、不正常的凝血機轉、血壓過低或休克、注射部位感染、顱內壓升高等。 因為適時適度的減痛,所以病人可有較好的休息狀況。能將體力保持在較好的狀態,所以在此同時可減低家屬的照護壓力,以及減輕醫療人員照護的負擔,可說是一舉數得。當孕婦具有這種認知時,可以鼓勵她們多參加一些減痛分娩的課程,以便多了解操作的情形及狀況,排除因不了解及疑惑所產生不必要的恐懼。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尋求醫療團隊的協助,在適時的情形下給予減痛,以達到安全改善生產品質的目的。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

產前檢查,民眾做不做兩極化#產檢

產檢兩極化,部份媽媽一次都不做,部份媽媽自費項目一項都不能少『準媽咪們,要記得按時做產檢喔!』這是所有的婦產科醫師一而再,再而三提醒孕婦們的話語。然而準媽咪們都把醫師們的話聽進去了嗎?根據婦產科醫師的臨床經驗表示:在門診,準媽媽的產檢可是很兩極化的,有些準媽媽一次產檢都不肯做;但也有人除了定期產檢外,更把所有自費檢查項目「全包了」。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莊志吉表示,每個月總會碰上一兩位孕婦,是從來不做產檢的。上個月就有一位準媽媽,人都已經到醫院急診室準備生產了,打開媽媽手冊一看,上面竟然一次產檢記錄都沒有。一問之下才發現這個和男友同居的18歲的小媽媽,因為擔心被家人知道,加上經濟困難,因此一直到生產前,完全沒有做過任何一次產檢。 另外一個族群則是呈現強烈對比,這群準媽媽非常關心腹中胎兒的健康,照著媽媽手冊的產檢時間表,準時到醫院門診報到。而且除了健保局免費給付的十次產檢外,對於自費產檢項目也一項都不錯過! 這群孕婦通常都是在門診時主動提出疑問,並請教醫師該做哪些檢查對寶寶比較好。回家後也會利用網路與書籍查詢相關資訊,希望透過完整篩檢,保障媽媽與胎兒的健康。已經做過多項自費篩檢的孕婦李太太表示:「為了寶寶的健康,自費篩檢還是有必要的。例如母血唐氏症和胎兒頸部透明帶,雖然這兩種檢查健保都沒給付,但是為了知道寶寶會不會有唐氏症的問題,就沒有考慮自不自費的問題;還有一種可以清楚看到寶寶器官和四肢的精密超音波檢查,政府也沒幫我們出錢,可是為了寶寶好,就算是自費,也沒什麼好猶豫的。」 羅東博愛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指出,很多孕婦會問,產檢究竟該做幾次?健保局給付十次產檢,每一次的產檢,就算只是量體重、血壓,都有它特定的意義與醫療指標性存在,因此無論是採用自費或是健保給付,準媽媽們都應該到婦產科門診定期做檢查,以保障媽媽寶寶的健康!產檢做幾次?一般健保幾付之產檢產前檢查特殊檢查項目一覽表(自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