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視鏡

國一少年身高148僅26公斤 問題出在克隆氏症

國一少年身高148僅26公斤 問題出在克隆氏症#膠囊內視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孩子的身高是否能夠高人一等?是許多家長最關心的事。12歲的小賓一年僅長高3.5公分,加上間歇性腹痛及嘔吐長達半年,體重下降10公斤,四處求醫確診為克隆氏症,經免疫調節藥物及生物製劑治療,症狀獲得緩解,恢復青春期應有的成長,身高也從國一的148公分、26公斤,長高到目前挺拔的170幾公分的高中生。一年長不到4公分 生長遲緩是警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中心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吳孟哲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包括克隆氏症及潰瘍性腸炎兩大類,常見的臨床症狀如反覆腹痛、腹瀉、發燒、糞便帶血與黏液等,潰瘍性腸炎的病灶大多局限在大腸黏膜層的慢性發炎,克隆氏症則是狡兔三窟,可能跳躍式影響所有消化道(由口腔至肛門),侵犯整層腸壁,進而造成狹窄、阻塞、穿孔、若不加以注意,最終甚至需要外科手術介入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診斷,很常被當成腸胃炎治療,因此每名患者往往都有段艱難的尋醫史。在治療上須面臨長期控制與處理併發症,相對較為困難且複雜,有時會產生腸道外症狀影響眼睛、關節、皮膚、肝臟等其他器官,也必須適時處理病況的多樣性。對於剛邁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生長遲緩也是警訊之一。統計分析,上小學以後的身高平均一年能長高5至6公分,若每年小於4公分以下,就需要轉介醫療。克隆氏症的跳躍式病兆,小腸部分通常都是決定性關鍵,因為小腸是負責營養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嚴重小腸發炎潰瘍會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影響生長發育。約莫有30%的兒童克隆氏症發病時僅出現小腸發炎及潰瘍,像小賓的病兆就是只影響小腸,所以一般胃鏡大腸鏡等檢查均顯示正常,無法早期發現問題。近年來雖有雙氣囊小腸內視鏡之發展,但檢查費時。膠囊內視鏡非侵襲性、無痛 診斷率60~80%美國FDA於2009年核准2歲以上孩童使用膠囊內視鏡,做為檢查小腸系統影像的工具。膠囊內視鏡最大的優點在於其非侵襲性、無痛、簡單,病患只需將膠囊內視鏡吞入,目前診斷率可至60~80%。克隆氏症患者也可藉由膠囊內視鏡來追蹤疾病活性。

女多天血便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出血

女多天血便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出血#膠囊內視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1歲的楊小姐沒有任何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因為解大量鮮血便4天掛急診,就醫時已嚴重貧血,緊急輸血仍未起色,並持續解出大量鮮血便。做1次胃鏡、2次大腸鏡、1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都沒有找到原因。後來進行膠囊內視鏡檢查,上午吞服膠囊內視鏡,當天晚上膠囊內視鏡排出後立即判讀,找到其出血點為一般胃鏡和大腸鏡無法檢查的小腸出血,安排經肛門小腸鏡止血。膠囊內視鏡可檢查其他內視鏡死角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黃天佑表示,小腸出血約占消化道出血5%,胃鏡和大腸鏡無法檢查小腸,電腦斷層和血管攝影的診斷率也不高。膠囊內視鏡約10元硬幣大小,與開水吞服後,佩戴接收器即可離開醫院。內建的攝影機會依照腸胃蠕動速度持續拍照8到15小時,在1天內隨糞便排出,隔天再返院回收即可,由醫師判讀資料,找到確切問題,並安排進一步檢查。消化道包含口、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肛門,刺激性飲食攝取增加、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工作壓力,都容易增加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腫瘤的機率。傳統的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雖可看到食道、胃、和十二指腸前段,但是小腸病灶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上的死角,診斷困難許多。膠囊內視鏡恰好可以檢查這一部份,包括小腸出血、發炎、潰瘍、癌症等小腸疾病。洗腎、肝功能不佳 常併腸胃道出血黃天佑醫師提醒洗腎或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常併有腸胃道出血;心血管疾病或中風患者服用的抗凝血劑,也會增加腸胃道出血風險。這些族群本身容易出血,然而施行傳統小腸鏡風險亦最高。若有黑便、長期腹痛、吃不下、吃不好、體重減輕等症狀,懷疑是小腸出血或小腸腫瘤,或者偶爾有腸胃道大出血,以及有大腸癌、胃癌等家族病史,建議可先做胃鏡或腸鏡檢查。若找不出不適原因或者身體較虛弱、不想進行胃鏡和大腸鏡的人,可考慮做膠囊內視鏡檢查, 更加舒適和全面的檢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