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突然左右不對稱,小心顏面神經麻痺!71歲的王先生在5月底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且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就醫檢查後,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也就是俗稱的顏面神經失調。
臉部突然左右不對稱,小心顏面神經麻痺!71歲的王先生在5月底某個早晨起床刷牙時,發現漱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右側上下嘴唇及臉頰感覺麻麻的,右側耳後也有輕微疼痛感,且臉部左右不對稱,右半邊明顯鬆垮,閉眼時右眼無法完整閉合,隔天就醫檢查後,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也就是俗稱的顏面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午後的門診,來了一名面目慈祥的老爺爺,他開口就問:「如果我得了帶狀皰疹,會不會傳染給我孫子啊?」因為他的孫子才剛滿月。醫師告訴他,小朋友要滿1歲才會接種水痘疫苗,所以有可能被得帶狀皰疹的家人傳染。醫師照顧患者染水痘 兒時雖打過疫苗但體內抗體已不足以抗病毒多年前一名住院醫師因為照顧帶狀皰疹患者而感染水痘,這名醫師只在小時候施打過一劑水痘疫苗,經過這麼久,體內抗體早就不足以抵抗病毒,而且成年人出水痘,症狀會比小孩嚴重,醫師還因為併發中耳炎和肺炎而住院治療。為什麼老人家得到帶狀皰疹會傳染給沒有抵抗力的小朋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楊佳莉說,因為水痘和帶狀皰疹都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起。在孩童時,如果第一次感染這種病毒時會長水痘,之後大多數的人對這種病毒會產生終身免疫力,不會再得水痘。但是有一些人,隨著年紀增長造成的免疫力下降,這時潛伏在神經節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就會被刺激而產生成帶狀分布的皮疹水泡,就是所謂的「帶狀皰疹」。人們到了中高齡免疫力下降,得到帶狀皰疹的機率就會增加,根據研究結果統計,成年人在50歲後得到帶狀皰疹的機率增加,之後60歲、70歲會逐年增加,直到80歲,幾乎約每3人就有1人得過帶狀皰疹。楊佳莉表示,患者在帶狀皰疹的皮疹發出來前幾天,身體某一側可能會有皮膚不尋常灼熱刺痛感覺、倦怠感甚至發燒。接著皮膚出現紅疹,成群水泡沿著單側的體神經節成帶狀分佈,臉部三叉神經和胸腰部是好發部位。接下來水泡進入化膿、和結痂的階段,通常會在2至4周內痊癒,可能會留下疤痕和色素沉澱。帶狀皰疹距離眼耳太近 恐造成角膜炎、聽力受損、顏面神經失調要注意的是,如果帶狀皰疹長的位置距離眼睛或耳朵太近,可能會有併發症,像是造成角膜炎、結膜炎或聽力受損、顏面神經失調等。長在腰部或下腹部,可能會造成排便或排尿困難。有些人會發生神經損傷,就可能引發所謂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這種疼痛感有時會拖很久,甚至好些年都很難恢復。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的黃金72小時。預防帶狀皰疹最好方法就是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帶狀皰疹疫苗可以說是加強版的水痘疫苗,它的濃度約為水痘疫苗14倍,可以降低帶狀皰疹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機率。疾管署建議,年滿50歲以上者,可自費施打一劑帶狀皰疹疫苗,不用回憶小時候是否出過水痘。得過帶狀皰疹者,還是可以施打預防復發。
「林來瘋」效應持續延燒,上班族粉絲甚至不惜熬夜看轉播,不錯過任何一場直播球賽,不過醫師也提醒所有球迷,適度讓眼睛休息,也要避免過度勞累,因為最近就有一名42歲的李先生,常熬夜到凌晨看球賽轉播,經常睡眠不足,三天前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右邊眼睛無法閉合,一直流眼淚,吃東西喝水會從右邊嘴角流出來,照鏡子一看才發現左右臉不對稱,右邊的法令紋消失,臉還歪了一邊,擔心自己突然中風,趕緊到神經內科就診。(圖:取自NBA官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周秉箴醫師表示, 檢查後發現李先生右邊的顏面神經有麻痺的現象,右邊額頭的抬頭紋也消失,但除此之外,其他的腦神經都無恙,四肢行動,語言吞嚥功能也正常,因此診斷為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不是李先生擔心的中風。經過一星期的類固醇治療及顏面神經復健,李先生的顏面神經逐漸恢復正常,眼睛可以閉合,臉也不歪了。周秉箴醫師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為貝爾氏麻痺 ( Bell’s palsy),也就是不明原因的顏面神經麻痺,一般認為跟病毒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單純性皰疹病毒及帶狀皰疹病毒,通常會在勞累或是免疫力下降的狀況發生,初期有的病人會感到患側的耳朵內或耳朵後會有輕微的疼痛,在數天之後再出現同側的顏面肌肉無力的現象。大約二到三天會出現有嘴角歪斜、口水外流、眼睛閉不緊或流淚、食物卡在患側臉頰和牙齒之間的現象,有些病人會有同側味覺的喪失,顏面神經傳導及眨眼反射檢查可以預測未來的復原情形及神經的受損程度。整體來說。70%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平均要三星期的恢復時間。7%的患者也有復發的可能,顏面神經麻痺很容易誤認為是中風,如果是中風的話,會有其他的症狀,例如手腳無力,眼睛看東西有複視的現象,或是吞嚥困難等等。周秉箴醫師強調,不可對此症掉以輕心,因為臨床上以顏面神經麻痺的為表徵的疾病亦相當的多,所以必須由神經科醫師作完整的神經學檢查以排除其他的可能性,以免延誤治療之時機。
眼部周遭肌肉突然不自覺的異常頻繁跳動,抖個不停,整臉看似眼歪嘴斜,很多上班族曾被自己這樣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了,其實這些症狀的發生主因就是「顏面神經失調」。根據臨床經驗,越來越多上班族曾患顏面神經失調,尤其是30歲上下、從事競爭較為激烈的業務或行銷工作的上班族。如果顏面神經失調究竟該怎麼辦?適當休息與紓解壓力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臺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黃尚本醫師表示,很多壓力大和經常熬夜的上班族,曾因過度疲勞或壓力大,眼部周遭肌肉不自覺的頻繁抽動,這就是顏面神經失調。以醫學定義來看,顏面神經失調通常指一種無法控制,且無意識地連續收縮眼皮的疾病─眼皮肌肉會不自主的持續異常收縮及痙攣。整體而言,顏面神經失調患者的眼睛通常都很正常,但眼皮被迫連續關閉會引起視覺障礙,患者也經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症狀嚇壞。■ 自律神經失調 導致顏面神經失調究竟顏面神經失調如何發生?主要跟自律神經失調相關。正常而言,身體肌肉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種系統。其中隨意肌是指人能隨心所欲控制的肌肉,如看到人,對人眨眼睛、對人笑,以上肌肉動作是經由大腦下達指令才產生;而不隨意肌是指身體不需經過大腦下指令,就會自動產生動作,也稱為自律神經系統。例如看書看得太久,眼睛感到疲累,身體為讓眼睛休息,眼皮就會不自覺眨一下。由此可知,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是彌補隨意系統的空檔,讓身體能有放鬆和休息時間,不讓神經繃得太緊。就像駕駛員開飛機很累時,便會啟動自動飛行系統,讓身體休息一下。但若自律神經系統太過活躍,過於取代隨意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會讓身體產生過多不自覺動作,也就可能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壓力、休息不足 最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指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因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指的是體質,有可能是遺傳,像有些人個性比較容易激動、緊張、睡不著覺,其自我控制系統,就比一般人容易出問題,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最常見的後天性原因,是壓力、經常熬夜、睡眠不足、情緒不佳;其中,睡眠不足是顏面神經失調患者最常見、可辨別的警訊來源。 顏面神經失調的發生都在一瞬間,很難有清楚可辨的身體徵兆。不過當上班族意識到自己睡眠品質不佳,就要嚴防發生顏面神經失調。睡眠品質不佳,主要可從底下四件事來判斷:1.白天猛打瞌睡。2.晚上毫無睡意。3.早醒,經常半夜3、4點驚醒。4.一直作夢,無法安穩入睡。■ 調整好生理時鐘 遠離顏面神經失調黃尚本醫師強調,避免顏面神經失調最有效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品質與紓解壓力。調整好個人生理時鐘,將有助於上班族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一、睡覺睡到自然醒:這是最好的睡眠狀態。睡眠週期,從淺睡、深睡,到快速動眼期,通常需1.5到2小時,充足睡眠時間則應完成3到4個睡眠週期,也就是約6到8小時。二、固定臥床時間:每天臥床時間隨個人而定,重點是固定上床時間,讓大腦有明確的睡眠時間表,往後時間到,大腦自然會有睡意。三、多曬太陽:大腦主要靠光線差異產生睡意,也就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上班族白天在戶外活動,眼睛看到光線,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便知現在是白天。到夜晚,沒有光線,不會產生退黑激素,大腦就知道這是晚上,該睡覺了。因此,為讓大腦有明確的白天或夜晚意識,上班族要多曬太陽,如利用中午買便當時間,多到戶外走走。四、睡前2小時不使用電腦。電腦已是上班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但電腦螢幕的亮度與閃爍頻率,卻會讓大腦誤以為是白天而毫無睡意,所以建議上班族睡前2小時不要碰電腦。一旦患有顏面神經失調,治療方法可分為行為和藥物治療法。行為治療法就是幫助身體放鬆、紓解壓力,或好好睡一覺。若情況比較嚴重,則必須就醫尋求藥物治療,通常服用藥物包括肌肉鬆弛劑、抗焦慮藥、神經安定劑、助眠劑等。總而言之,放輕鬆最重要,顏面神經失調也能不藥而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