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王小姐沒有乳癌家族史,但仍維持定期乳房檢查的好習慣,不料前年還看似正常的乳房超音波,去年便在左側乳房6點鐘方向,發現有不規則的黑影,經切片診斷為荷爾蒙陽性乳癌管腔B1型。在乳房外科醫師的建議下,接受全乳切除合併重建手術,再配合全身性的輔助治療,有效降低早期乳癌復發率。
42歲的王小姐沒有乳癌家族史,但仍維持定期乳房檢查的好習慣,不料前年還看似正常的乳房超音波,去年便在左側乳房6點鐘方向,發現有不規則的黑影,經切片診斷為荷爾蒙陽性乳癌管腔B1型。在乳房外科醫師的建議下,接受全乳切除合併重建手術,再配合全身性的輔助治療,有效降低早期乳癌復發率。
一名35歲年輕女性因聽到同事檢查出乳癌3期,加上自己不曾做過乳房檢查,因此到門診安排乳房篩檢。做完乳房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側乳房上方有約1公分大小的乳癌病灶,且左側腋下淋巴也有疑似轉移病灶,經病理切片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後,證實為第2期荷爾蒙陽性標靶陰性型乳癌。但醫師提醒,乳癌X光攝影也可能「僞陰性」,建議搭配乳房超音波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3歲賴姓婦女左側乳頭凹陷12年,到醫院做乳頭整形,在進行乳房超音波時未發現腫瘤,但手術當下切片送乳暈組織化驗,卻發現原位癌。醫師提醒,後天單側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作祟,有此情況的婦女別輕忽。原位癌難靠觸診發現 婦切病灶「顧不得外觀了」 衛福部彰化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患者12年前曾因左側乳頭凹陷就診檢查,沒有症狀及明顯腫塊,乳房攝影也正常,每年定期追蹤,前年及去年均無異常。近日患者想整形再造左側乳頭,竟意外發現約1.5公分的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就在凹陷的左乳暈下方,後來切除腫瘤,進行乳房保留手術。 賴婦說,這12年來左乳頭凹陷不會痛不會癢,沒有症狀,也摸不到腫塊,直到近來一直覺得左乳頭凹陷很醜,自己也是愛漂亮,才想要整形,沒想到因此發現惡性腫瘤,最後決定切除腫瘤比較重要,顧不得外觀了。 李忠懷指出,原位癌很難靠觸診發現,在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大部分要病理切片才能診斷,但前述三項檢查仍是乳癌篩檢最重要的方式,還是能達到早期發現的功效。 正常乳頭含有緻密的膠原纖維和一層薄薄的肌肉,乳頭平均高度為0.9公分,乳頭凹陷(或稱乳頭內縮)指的是乳頭往內凹,側面看不到凸出的乳頭,可能單側或雙側發生,又分成先天及後天,先天性乳頭凹陷在19至26歲女性中約占3%,通常是雙側凹陷,發生乳癌的機率和一般人一樣。每年2千婦女死於乳癌 乳頭凹陷、乳暈變色也是警訊 至於後天的乳頭凹陷,李忠懷表示,有可能是乳腺炎、乳管擴張或手術等原因,也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引起,良性的乳頭凹陷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持續數年,當乳頭凹陷迅速發生時,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的可能性更高。婦女若出現乳頭凹陷,有任何可疑的異常都應進行切片檢查,若沒有異常證據,最好是每年定期追蹤。 李忠懷強調,除了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的警訊,包括乳頭出現分泌物、乳暈顏色變化、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等,也是危險警訊,需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腫瘤作祟。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首位的癌症,每年逾萬名婦女罹患,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人確診、6人因乳癌而去世。因此,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家族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女性容易發生的癌症中,乳癌占第一位,且台灣地區乳癌發生率也高居亞洲第二位!一名40餘歲莊姓婦女,1年前突然摸到胸部有硬塊,但因擔心檢查結果,所以不予理會,但持續接收到媒體上相關的自我檢查和乳房篩檢報導後,總算鼓起勇氣到醫院求診,所幸發現得早,在手術及化療下病情已穩定,她以自身的經歷呼籲婦女朋友要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有異狀也要盡快就醫治療。預防醫學 早期發現 治療效果佳且療程短疾病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但國內女性普遍沒有自我檢查和定期就醫檢查的習慣,如果發現有問題,多數人選擇逃避、不會馬上就醫,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讓乳癌病灶因拖延而擴大,增加治療的時間與難度;其實乳癌在0期就發現,5年存活率高達97%,就算第1期才發現,5年存活率也有95%,因此乳癌盡早接受治療,效果其實很好。雙和醫院乳房外科蘇智銘醫師表示,除了自我檢查,婦女們也應該養成定期就醫檢查的習慣,因為透過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可在乳房出現硬塊、疼痛或不正常分泌物之前,就發現初期的乳癌,如此一來,療程更短且效果更好。目前乳癌治療的方法,除了手術,也可以選擇放射線、化學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過程中難免會有不舒服及掉髮情形,但副作用比想像中輕微。高危險群更應定期乳房篩檢 提早在硬塊、疼痛出現前發現因此容易發生乳癌的高危險群,如母親或姊妹有乳癌病史、本身是卵巢癌或大腸癌患者、第一胎在30歲後、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以及長期抽煙喝酒者,想遠離乳癌,除了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和避免壓力外,定期做乳房篩檢,是最有保障的方法。為了維護婦女朋友的健康,雙和醫院於10月5日上午,在一樓大廳舉辦免費乳癌篩檢活動,包含抽血檢驗、乳房超音波,還提供皮膚檢測及骨密度測量的服務;採現場報名、名額有限,歡迎女性朋友把握機會參加。
衛生署台南醫院放射科王美文醫師表示,雖然乳房攝影檢查,根據西方國家30多年的經驗,證實對於50歲以上的婦女,不論是接受乳癌篩檢或是診斷,乳房攝影都是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它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這是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常見的表徵,但對於乳房腫瘤的偵測,則敏感度差異很大。其中「乳腺緻密度」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乳腺緻密度愈高,腫瘤就愈有可能被遮蓋,即使是已觸摸到的腫瘤都有可能無法看到,這就是乳房攝影的「盲點」。而東方女性的乳房通常較西方女性乳腺緻密,加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層較歐美低(年輕的乳房乳腺較緻密),都易導致在乳房攝影中,腫瘤被遮蓋,無法顯示出來。 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也要定期至醫院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婦女更要提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乳癌治癒率高,為了您的健康,請記得定期作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檢查。
在台灣,子宮頸癌的罹患率和死亡率幾年來都高居婦癌的首位,是國內婦女頭號的殺手。子宮頸口被著鱗狀上皮,與其下的間質有一層基層底膜相隔開為界,往子宮頸內口伸入就是子宮頸內管的腺體細胞。多數的原發性子宮頸癌屬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較少。臺安醫院婦產科教學主任暨主治醫師 徐弘治指出,其發生是循序漸進的,從正常的子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發展為輕度上皮內增生不良→中度細胞增生不良→重度細胞增生不良→零期癌→穿過基底膜進入其下的間質成為侵襲性癌,也就是我們通稱的子宮頸癌。直接侵襲的路徑有側向擴散最後進入骨盆腔壁,會造成輸尿管阻塞而使腎臟功能喪失;有向下擴散直接進入陰道基質;往上擴散而波及子宮內頸及子宮體下段;若癌細胞進入淋巴血管腔,就會有子宮頸外散佈的危險,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是在子宮頸抹片異常經切片檢查確認後,再根據其波及的範圍來加以訂定分為0、1、2、3、4期。而零期癌或其前驅─上皮內病變,不能包括在侵襲性癌的治療統計,因其療效良好,宛如茶壺內的風暴而已。一九七○年,Richard將零期癌及其前驅─上皮內病變通稱為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它代表不同程度的細胞分化,是癌症的前期。輕度的細胞增生不良就是CIN1,佔上皮層的下1/3;中度是CIN2佔2/3;重度便是CIN3,細胞幾乎達表面;當不正常的細胞充斥整個上皮層則屬零期癌。子宮頸癌會出現那些症狀呢? 徐弘治醫師表示,大部份症狀都出現在侵襲性癌第一期以上,其中包括 (1) 陰道分泌物增多,帶臭味或血絲 (2)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不規則出血、性交後出血、停經後出血及劇烈運動後出血 (3)下腹疼痛或局部疼痛 (4) 頻尿或裡急後重感 (5) 癌細胞如侵犯到膀胱或直腸會有血尿、血便;如波及到輸尿管會出現少尿、無尿或尿毒症。當上述症狀出現時,婦女多會去看醫師查個究竟。但治癒率最高的子宮頸上皮內腫瘤(CIN),卻鮮有症狀而容易被忽略,唯有靠例行性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方能將其篩檢出來,才不會錯失早期而且有效的治癒良機,此方法既簡單又有效。子宮頸癌第一期、第二期A以放射線療法、或子宮根除手術合併兩側骨盆腔淋巴腺切除,或手術後全骨盆放射線療法為主;第二期B、第三、四期以放射線療法為主。其治癒率,零期可達100%;第一期達80%~90%;第二期達50%~70%;第三期降到30%~40%;第四期10%~20%而已。所以奉勸婦女們,花六分鐘每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可護妳一生。
乳癌發生率節節高升,已經躍居女性癌症第一名,成為相當重要的公衛議題。醫師說,降低乳癌死亡率最有效方法,就是發現早期乳癌並早期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放射科主任林家興表示,該院區數位乳房影像中心成立兩年多,日前統計97年執行乳房攝影篩檢成效中發現,全年度參加國健局50至69歲婦女乳房X光篩檢計劃共執行7452人次,共找到56個乳癌病患。其中,屬第零期乳癌有24例。林家興分析其乳癌偵測率是千分之7.5,第零期乳癌佔43%,平均每執行133個檢查就發現一個乳癌,每執行310個檢查就發現一個早期乳癌。換言之,在你我周遭50至60歲婦女中,每133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是乳癌病患,每310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是屬於早期乳癌。在這群乳癌病患中,有將近一半符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醫學準則,也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並且繼續恢復其原有生活品質。林家興強調,乳癌防治是一個重要公衛議題,市立聯合醫院秉持照顧市民、促進市民健康的願景和使命,不僅要提高服務品質,更要打破市民就醫障礙。婦幼院區於97年度榮獲臺北市「乳癌防治組區域醫院第一名」,更以「全方位的乳癌篩檢」執行成果,榮獲2008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這些殊榮是對該院區的肯定,也是對市民的品質承諾。婦幼院區設有團體乳房攝影篩檢(50-69歲)服務專線:02-2391-6471轉2008,歡迎民眾多多利用。
癌症發生率隨著國人高齡化等因素不斷升高,二十餘年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首。依據國民健康局97年4月癌症報告,臺灣女性生殖器官癌症和乳癌就佔了十大婦女癌症中的四位,分別是乳癌(第一位)、子宮頸癌(第五位)、子宮體癌(第九位)和卵巢癌(第十位)。每年約有六千多例的乳癌、約二千例的子宮頸癌、一千例的子宮體癌及八百例的卵巢癌發生。其中乳癌及子宮體癌發生率近五年來上升2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世基說,近五年來子宮頸抹片篩檢實施成果,已經讓子宮頸侵襲癌的發生率透過早期篩檢下降31%。依據國民健康局調查,迄民國96年,30歲以上婦女三年內接受子宮頸癌篩檢者不到70%,雖有進步,仍低於歐美國家的80%至85%。至於乳癌已高居婦女癌症第一名,且發生率愈加高漲,然而篩檢率約10%。因此推動婦女癌症防治是不可輕忽的重要工作。林世基表示,自97年5月起,婦幼院區與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合作辦理「健康關懷列車服務計畫」。由健康服務中心人員邀集里民,搭乘健康關懷列車到婦幼院區,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婦科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婦幼院區致力於婦癌防治推廣,於97年度榮獲臺北市婦女子宮頸癌績優醫療院所的榮譽。林世基指出,癌症雖然可怕,但透過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照顧臺北市婦女健康,降低癌症威脅,在臺北市衛生局邱文祥局長及市立聯合醫院張聖原總院長的帶領下,由國內知名婦癌專家及市醫總顧問吳香達教授、婦幼院區袁九重院長和一些同仁們,正積極籌劃於婦幼院區成立「婦女癌症防治中心」,期待提供市民有關婦女癌症,包括乳癌、子宮頸癌等的全方位服務。希望藉由預防、診斷、治療、追蹤及照顧等整合性服務,提供社區婦女方便就醫環境,來達到降低發生率、提升早期診斷率、降低死亡率,提供病人更好醫療照顧,並減少社會治癌成本。前往焦點企劃》別怕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