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傳益生菌可防疫 食藥署:無科學根據

傳益生菌可防疫 食藥署:無科學根據#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多吃韭菜,可以預防武漢肺炎」、「多喝醋、煮沸的濃大蒜水可防疫」,各種治療武漢肺炎的偏方滿天飛,近日網路又流傳「聽說吃益生菌,可以預防武漢肺炎」。對此,食藥署澄清,益生菌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效果。勿輕信也不要轉傳親友普洱茶、大蒜水、韭菜到蔥,疫情爆發以來,食藥署闢謠專區頁面幾乎被各種偏方塞爆,面對不時就冒出新謠言,食藥署不斷澄清,就怕民眾誤信。食藥署提醒,目前醫學研究針對武漢病毒的特性仍未完全了解,在沒有確切的科學實證下,民眾切勿輕信,也不要轉傳給親朋好友。衛生局也強調食品標示或廣告不可誇大或宣稱醫療功效,違反者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最高可處500萬元罰鍰。聽信偏方恐延誤就醫時機食藥署在闢謠專區提到,益生菌屬食品,並無治療疾病的效果,若有身體不適情形,如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醫治,配合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並請民眾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措施防疫。食藥署提醒,均衡飲食、適度規律運動及保持正常作息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則。

7道防護 遠離食物過敏

7道防護 遠離食物過敏#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如果不小心誤食,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1.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引發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魏賓慧建議,儘量少吃標示不清楚的食品。經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用餐時,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2.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者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另外,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也提醒,儘管是同一個牌子的食品,成分也可能改變,所以每次購買時都應看標示。3.只吃新鮮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4.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人,要預防突發事件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5.保健食品可選擇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發炎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研究顯示,孕婦服用益生菌能降低母嬰的過敏機率,魏賓慧主任指出,腸胃道健康,也比較不容易生病。益生菌大部分為乳酸菌屬,包括較為人知的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每種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進去的乳酸菌,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4 小時,所以優酪乳買價錢便宜的喝就好。另外,營養界、自然醫學界愈來愈多人鼓勵自己DIY優酪乳,控制糖量。6.調整油脂攝取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並有抗發炎效果。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反之Omega-6 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由於含Omega-6 脂肪酸的食物較多,有過敏狀況者,應少吃油炸食物,選用Omega-3 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 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深海魚是Omega-3 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如鮭魚、台灣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7.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如β胡蘿蔔素、C、E能預防發炎反應,維生素C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魏賓慧主任表示,水果的維生素C比蔬菜含量高,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 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用飲食抗疫 3超級食物一定要知道!

用飲食抗疫 3超級食物一定要知道!#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除了正確洗手、戴口罩外,更要均衡飲食,顧好免疫力。人體內有70%免疫細胞存在腸道中,腸道也是面對外在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因此腸道好菌和壞菌的平衡對人體發炎反應及免疫力的調節相當重要,好的腸道環境不僅僅能幫助代謝與消化,也能維持良好的抵抗力。腸保安康 免疫力就會好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要打造好腸道環境,不能單靠補充益生菌,因為多數人的腸道沒有足夠的益生源可以幫助益生菌生長,加上腸道環境的本質不夠健康,即便補充再多的益生菌也很難存活下來。膳食纖維是益生源的大宗來源,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腸道中,不僅可做為腸道中益菌的營養,同時可以改善腸道中菌叢相,益菌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後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強化腸道屏障與增加腸道對於營養成分的通透性,進而幫助腸道健康而提升人體免疫能力。宋明樺營養師特別推薦「腸保安康」的三大超級食物:1.超級大麥從歐美紅到日本的「超級大麥」最近燒到台灣,超級大麥具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一般白米的40倍,其中所富含的β-葡聚醣,有助於免疫力提升。而超級大麥相較於一般大麥的營養價值也更豐富、具有兩倍水溶性膳食纖維與四倍抗性澱粉的含量。2.優酪乳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的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長期規律地食用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同時,乳酸菌也會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3.芭樂芭樂是水果中的「維他命C之王」,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對於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預防相當重要。芭樂對於抗自由基的能力更是水果中的第一名,每天一顆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C,同時豐富的纖維也能促進腸道蠕動。

腸胃不好常腹瀉便祕 益生菌該怎吃?

腸胃不好常腹瀉便祕 益生菌該怎吃?#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腸胃不好,經常腹瀉、便祕,益生菌怎麼吃?益生菌可助增加腸內好菌數量,恢復腸道菌相平衡,有助腸胃道、免疫系統健康,開業藥師王品喬指出,挑選益生菌要能「耐熱」、「耐酸」和「耐膽鹽」,搭配幫助好菌生長的益生質,建議三餐飯後1-2小時內服用,且至少持續1-2週,尤其便祕民眾,更要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真正幫助改善腸胃道症狀。腸道菌相失衡 免疫、代謝疾病都來「腸道不只是消化器官,更是免疫器官,腸道內有數以億計微生物,是一支免疫大軍,堪稱防疫第一線。」王品喬藥師表示,當菌相長期不平衡,壞菌多於好菌時,無法處理的毒素或病菌會引起發炎反應,這類發炎物質經由腸道吸收到身體各處,慢慢累積恐造成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過敏等。此外,有黏膜之處都存有許多細菌,當腸道菌失衡影響免疫系統後,女性私密處也容易會壞菌感染。而且腸道神經與大腦有連結,醫學上稱「腸腦軸線」,已有許多研究探討腸道菌與焦慮、憂鬱、自閉症的關係。哪些人可考慮益生菌 藥師報你知定時定量補充補充益生菌,有助腸道菌相平衡,哪些人可考慮吃益生菌?王品喬藥師指出,第一「常放臭屁」:若正常飲食,放屁仍很臭,可能就是壞菌太多。二「排便次數不正常」:正常每天排便1-2次,低於這次數即便秘,易吸收毒素;三「便便有沒有成形」,正常是香蕉狀,呈金黃色,若呈散狀,屁股難擦乾淨,代表腸道不健康,如果糞便還沉在水中,更代表纖維攝取不足。益生菌要耐熱、酸、鹼 添益生質助生長至於益生菌如何選,王藥師建議,益生菌活性很重要,必須能耐熱至40度,否則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死亡;再來要耐酸,才能抵抗胃酸,到達腸道後,還要能耐膽汁,通過這些考驗才有機會在腸道生長。提醒民眾注意業者提供的臨床試驗證明,或者相信有信譽的品牌。另外,有些益生菌還會添加益生質,例如木寡醣、果寡糖等,王藥師解釋,益生質就是益生菌的食物,特點是不會被胃酸消化、吸收,到達腸道後能幫助益生菌生長,增加,而蔬菜、水果更是天然的益生質。當細菌和益生質交互作用會產生有機酸,可幫助腸道蠕動,改善便祕。這個時間點吃 幫好菌長留腸胃道一般產品都建議空腹吃,但王品喬藥師建議,不要一早起來空腹吃,這時已空腹6-8小時以上,胃部沒有食物只剩胃酸,若產品不耐酸容易失去活性,最好三餐飯後1-2小時再吃,或者睡前吃,並固定服用時間。此外,益生菌至少要吃1-2週以上,好菌才能定居在腸道,但如果是過敏體質,更要吃8週以上,才能判斷是否有效。王藥師分享,現代人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最常建議便秘的患者補充益生菌,還要多吃水果,並喝體重乘以30毫升的水,「湯湯水水都算水分,但茶和咖啡都是利尿劑,反而會增加排尿量,喝一杯就要補充1.3杯的水回來。」否則水分、蔬果吃不夠,再多益生菌都沒用。此外,若吃完益生菌後會脹氣,可以慢慢逐量適應,而免疫系統有異的民眾,則應先請教醫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助緩解童自閉症狀新突破

研究:助緩解童自閉症狀新突破#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全球自閉症人數逐年攀升,隨著診斷方法的進步,國內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人數15年來激增3倍。自閉症目前仍無法經由開刀或吃藥治癒,早期療育方法是改善病童發展障礙最主要的醫療方法,但對於病患的情緒管理跟精神健康的幫助仍有限。近年有國際研究發表,發現特定精神益生菌在自閉症動物實驗可改善實驗動物的自閉症行為與調控腦內激素。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蔡英傑領導益生菌研究團隊與台灣自閉症醫療團隊合作進行植物乳桿菌改善自閉症孩童行為效果研究,發現可改善自閉症受試者焦慮、過動衝動與對立反抗行為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utrients》。台灣約有1萬4千名自閉症患者 僅早期療育能減輕程度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障礙,目前並無有效藥物或治療方法,只能藉由早期療育來減輕障礙程度。根據美國疾管局的統計資料,自閉症的盛行率從2006年每110個孩子中有一位自閉症患者,到2014年增加為每59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在台灣,目前大約有1萬4千名自閉症患者。蔡英傑教授表示,腸道如同人體中第二個大腦,某些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可以改變大腦激素分泌,對於神經心理疾病有顯著影響,讓自閉症、類憂鬱症狀得到緩解,好的益生菌也能同時幫助腸道健康、改善腸胃不適,對自閉症童的身心症狀都有正面幫助。實驗結果發現 受試者自閉症行為獲改善蔡英傑教授領軍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團隊與自閉症醫療團隊,使用精神益生菌菌株進行臨床試驗,研究80名7至15歲男童進行28天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受試男童每天服用2顆益生菌或安慰劑膠囊。實驗結果發現,服用益生菌膠囊的自閉症受試男童多項自閉症相關行為獲得改善,尤其是過動、不專注、及對立反抗等行為改善最為顯著。研究結果亦顯示,在受試者中,較年輕(7至12歲)受試者的行為具有更顯著改善效果,本項研究成果日前也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Nutrients》。輔助食品非藥物 自閉症病童及早進行持續專業醫療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遲緩,無法靠一般醫療方式如開刀或吃藥就治癒,只能藉由早期療育減輕障礙程度。臨床上發現自閉症童也常常發現伴隨著腸道不適症狀。蔡英傑教授解釋,已經有許多學術研究證實腸道、腸道菌與大腦間的神經調控其實是三點一線、互有影響,因此人體內的腸道其實如同第二個大腦,對於身心的健康扮演重要角色。蔡英傑教授強調,雖然臨床研究顯示雖有助於舒緩部份自閉症症狀,但仍只能作為輔助食品並非藥物,病童越早且持續接受專業醫療最重要。本研究最終還是希望能夠幫助自閉症孩子快樂成長學習,幫助更多受到身心症所苦的廣大患者。

1/3嬰過敏體質 益生菌保健聰明選

1/3嬰過敏體質 益生菌保健聰明選#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統計顯示,每3名新生嬰兒,就有1位有過敏體質,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甚至於氣喘等問題。想為寶寶調節體質,不想使用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可以試著讓小寶寶服用益生菌調整免疫系統,改善過敏症狀。台安醫院及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慧文表示,目前歐洲有較多的研究文獻,特別是丹麥的研究,都有提到LGG或BB12這些菌株,比較適合新生兒或嬰幼兒使用。LGG益生菌可改善腸絞痛、牛奶過敏,或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而BB12則可增強免疫力,或是改善呼吸道感染的機率。免疫力UPUP 嬰兒用益生菌滴劑有專利寶寶使用益生菌前,應先徵求專業醫師的意見,選擇屬於嬰幼兒使用的益生菌,而歐洲研發寶寶益生菌滴劑已行之有年,選購時也可將丹麥、芬蘭等製造國作為選購的參考。同時也要考慮小朋友是否能夠吞嚥以及適應益生菌的氣味等等。陳慧文醫師分享門診案例說道,如果把膠囊打開,再倒到奶粉,或是倒到小朋友喝的果汁、開水裡,他們有可能益生菌沒有完全服用, 殘留在奶瓶內,甚至於吐出來,所以基本上建議選擇專屬於嬰兒跟新生兒使用的益生菌滴劑。而益生菌滴劑的廠牌並不多,選擇時,認明滴劑專利,因為能夠取得滴劑專利,就表示在國外已經有相當的信譽跟認可。益生菌畏高溫 避免與藥物併服服用益生菌時,溫度不宜過高,以入口溫最合適,而且要避免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醫師建議,最好的服用方式是直接將益生菌送入寶寶口裡,親餵母奶的寶寶,也可以滴在媽媽乳頭上讓他直接吸允,錯開與藥物的服用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腸胃老化20歲!消化、代謝影響全身

腸胃老化20歲!消化、代謝影響全身#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俗話說「腸道健康,人不老」!想要青春永駐,關鍵在於維持腸道健康,腸道若健康能夠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排除老舊廢物、幫助身體機能順利運作,人自然不容易老,但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良,該如何養好腸道健康呢?高壓生活+不良飲食 腸道菌相失衡營養師李依縉指出,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熬夜、晚睡、三餐不定時的情形普遍,尤其大部分的人是外食族,飲食攝取過多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更有少數人喜歡吃甜食、炸物犒賞自己,這種高壓的生活習慣,加上不良飲食習慣,就會造成腸道菌相失衡,使腸道年齡急速老化,導致初老症狀悄悄發生。國人腸道老化嚴重 比實際年齡高20歲根據台灣乳酸菌協會世代腸胃健康調查發現,40歲的人平均腸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20歲以上,可見國人腸道老化的嚴重性。營養師李依縉表示,腸道是人體吸收養分,提供所有身體器官營養的原料廠,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如果腸道不健康,消化及代謝功能不良,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各器官機能也都會受到影響,人看起來也比較蒼老。有這些症狀 恐是腸道老化警訊腸道老化有症狀嗎?營養師李依縉舉例,便秘、排泄物過硬、腹瀉、腸躁症、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口臭、皮膚粗糙、長痘痘等,都是腸道老化的警訊,輕則影響排便不順,嚴重可能導致憂鬱,甚至是癌症的發生。維持腸道健康 從正確飲食做起營養師李依縉認為,維持腸道健康要從正確飲食做起,三餐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維持腸道機能,並且多喝水(每公斤體重×30毫升)、養成運動習慣,也可以補充益生菌生成物,提升腸道好菌、降低壞菌,增加腸道保護屏障,減少腸道及身體的發炎反應,幫助身體維持新陳代謝,加速毒素、廢物排除。想要人不老有方法 補充益生菌生成物營養師李依縉說明,益生菌生成物富含胜肽、胺基酸、大豆皂甘、乳酸、多酚、木酚素,提供腸道需要的營養,其中乳酸能夠幫助腸道打造良好的酸性環境,促進好菌自然生長、抑制壞菌增生,維持菌相平衡,其他營養素則可提供腸道維持機能的養分,為真正可做到腸道健康,人不老的方法之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嚐糞不只是故事!竟可治結腸炎

嚐糞不只是故事!竟可治結腸炎#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便便真的可救命!二十四孝中,庾黔婁嘗糞的精神感動天,因父親生病難癒,庾黔婁照醫師的叮囑,親口嚐父親的糞便,以了解身體狀況;而現代則是可拿糞便來醫治患者的病。一名42歲的男子,因罹患潰瘍性結腸炎,飽受腹瀉之苦已長達20年,儘管定期就醫治療,但服用藥物後卻無法控制腹瀉的情況。為此,院方建議他採女兒的糞便做成膠囊,經服用治療後,腹瀉次數也從原本的一天10次,降至3-4次,症狀明顯大幅改善。什麼是「糞便移植術」? 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 糞便移植術又稱作「糞便微生物移植法」,其將健康人類的糞便和食鹽水混合後,過濾掉纖維廢物,留下腸道的細菌與活性成分,再透過內視鏡或是製成口服膠囊,移至病患的腸子,改變病患腸內的細菌生態,重建腸道健康;此項技術目前已陸續使用於潰瘍性大腸炎、困難梭菌感染、腸躁症等難治疾病。糞便移植腸道菌 改變生理機能可治病腸道菌不僅對於身體代謝與生理具有影響力,更會影響胖瘦!根據Science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將胖鼠與瘦鼠放置同籠,因老鼠有「吃彼此糞便」的習性,進而造成腸道菌的交換,而瘦鼠還是瘦,但原本應當發胖的老鼠卻不發胖了。老鼠們可以透過互相分享糞便交換腸道菌,但人類卻沒有這樣的習性。然而,在刊登於NEJM的研究則發現,利用「糞便移植術」將健康人的糞便移植給病人,對於嚴重且致死率高的「困難梭菌感染症」治療效果佳,其避免復發的機率更遠高於抗生素療法。補充益生菌翻轉腸道惡菌 腸道好菌自己種劉婷婷博士指出,不論是老鼠或是人體,都再次證明了腸道好菌的益處。雖然一般亞健康人沒有太多難以根治的腸道問題,但代謝不良、免疫力低下、賀爾蒙失衡或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擾等都再三顯示,腸道並沒有想像中的健康。因此,透過日常補充益生菌,才能建造一個正確而豐富的細菌生態,打造美好的腸道環境,也就能免於猶豫糞便移植的困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