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

天冷更常打噴嚏 竟是空汙惹的禍

天冷更常打噴嚏 竟是空汙惹的禍#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季空污拉警報,台灣敏感族群將陷重度過敏危機。長期處於空氣污染中,會加重日後過敏發作的嚴重性和頻率。雖然政府已經有不少針對空氣品質管制策略,但仍沒有立即解決方案,民眾更需注意空污對過敏造成的危害。空汙加重過敏反應 易誤認為著涼氣象學家彭啟明提醒,每年10月到隔年3月空氣品質較差。根據環保署統計數據,中南部一年每2天就有1天處於「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空氣污染中。北部每年12月到隔年5月,每10天也有2天以上是敏感警戒,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下,對過敏民眾的健康是一大傷害。空污引發的敏感反應雖然是人體防禦機制,讓原本對人體無害的冷刺激、塵蟎、黴菌過敏症狀加重,身體免疫走向反應趨於劇烈,產生更頻繁、更持久的打噴嚏、流鼻水等發炎症狀。此時常誤以為過敏加重是因為氣溫變化,只選擇加強保暖或放任不管,延誤病情,近期冬季過敏就診人數增加2至3成。攝取蔬果、維生素 調整過敏體質多數敏感族群在空氣品質不佳時,會選擇不出門或出門戴口罩。然而一般人不可能永遠待在家裡,也不可能永遠戴著口罩。要做到全面防護,必須積極穩定身體免疫平衡,避免免疫系統走向劇烈,產生重度過敏反應。兒科醫師巫漢盟建議,可以多吃深色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C、D,運用天然食材預防過敏。適時運用益生菌,讓好菌定殖於腸道,阻止過敏原從腸道入侵。可抑制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活性,提升制衡的免疫細胞活性,藉此來平衡原本對過敏原過度反應的體質,降低發作時的強度。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控血脂有訣竅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控血脂有訣竅#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人對於健康普遍沒信心,反映出身體狀況可能的隱憂,害怕未老先衰,而心血管問題是最令人擔憂的身體問題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心血管議題是全球十大死因之首,亦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膽固醇數值若異常,易造成不良血脂,好好控制膽固醇有益心血管健康。高糖、油、鹽飲食 成心血管隱憂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與營養科學系教授陳振宇指出,44%的台灣人擔心熟齡期的心血管問題,多半來自高糖、高油、高鹽的重口味飲食習慣。陳振宇教授指出,益生菌改變腸道內菌叢生態,幫助消化,提升自我保護力,更能幫助控制血脂、膽固醇,然而,益生菌的存活率更是發揮功效的關鍵。進出冰箱、果汁機攪打,已大幅降低益生菌活性,食用進入體內後又可能遭受胃酸、膽鹼破壞,效果有限。慎選益生菌、攝取高纖 維持消化道機能營養師林若君指出,市售的優格製品乳酸菌存活率約1%,建議慎選益生菌的菌種,而芽孢乳酸桿菌的存活率高達70%,可以自行產生堅固外殼,避免受到破壞。林若君營養師表示,可常温保存的益生菌活性較穩定,若能不受高温破壞、並且無色無味,可以搭配冰、熱飲,或者於食物烹調完成後加入益生菌。若習慣用果汁機打果汁,須留意選擇可承受快速攪打的益生菌,才能喝進有效的活性益生菌。林若君營養師進一步提醒,除了正確攝取益生菌之外,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食族應多攝取高纖蔬果,再搭配每天適量補充益生菌,讓消化道菌叢達到最佳平衡狀態。

益生菌怎麼挑?台大醫:關鍵在這6點

益生菌怎麼挑?台大醫:關鍵在這6點#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益生菌」近幾年非常熱門,不只許多科學研究主題都圍繞著益生菌,連報章媒體、雜誌書籍、廣告宣傳、網路文章等,都看得到益生菌的資訊,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不勝枚舉,也是民眾最常吃的保健食品之一,由此可知益生菌熱門與受到關注的程度。益生菌未來有機會運用在慢性疾病的控制美國首屈一指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選出10項2017年最具前瞻性及潛力的醫療創新科技,排名第一的就是腸道菌。目前腸道菌的相關研究很多,主要針對腸胃道疾病,如細菌性腸胃炎、發炎性腸道症、腸燥症等,隨著更多的研究進展,未來也有機會運用在皮膚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控制上。腸道菌的研究不僅在科學界很熱門,同時也受到官方重視,美國白宮發起了「國家微生物計畫」(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投入1億2千萬美金,加上各方投入的4億美金資源,希望可以加速腸道菌的研發。由此可見,這些棲息在我們腸道中的細菌是多麼受到矚目,不僅是目前科學研究的重點,想必也將成為未來治療疾病、健康促進的明日之星。補充益生菌對疾病預防或治療都有效果腸道菌和腸道黏膜屏蔽,彼此會互相影響,也都是維持健康腸道功能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旦腸道菌叢失衡、發生腸漏,就可能引發免疫和發炎風暴,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慢性發炎或自體免疫疾病,傷害健康。愈來愈多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對於疾病的預防或治療有正面效果,包括血糖和血脂肪代謝、腸漏、發炎、氧化壓力、腸胃疾病、過敏、感染性疾病、腦部認知與大腦作用等。「可是,市面上那麼多種廠牌的不同益生菌,到底該怎麼挑呢?」太多產品讓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並不是每一種稱作「益生菌」的產品都一樣,況且又常常有新產品不斷被開發出來,這裡很難每種都一一說明,不過有些原則可以提供參考,幫助我們挑選。益生菌挑選6大原則根據「國際益生菌及益菌質科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ISAPP)的建議,以及ISAPP召開的益生菌研討會所達成的專家共識,開宗明義針對「益生菌」做出下述定義:「指當我們攝食一定足夠的量時,可以對人體產生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這個定義雖然看似簡短,但接下來的各項原則,都圍繞此一定義而生:1) 有效菌株/既然是要對人體產生健康效益,那麼最好挑選含有經研究證實其健康效益的菌株,產品也標示清楚該菌株名稱。以「Bifidobacterium lactis Bb-12」為例,其中「Bifidobacterium」是菌屬名,「lactis」是菌種名,「Bb-12」是菌株名,能夠完整標示出菌株名為最佳。市面上常見的益生菌包括「Lactobacillus」(乳酸桿菌屬)與「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兩大類。「Saccharomyces boulardii」則是益生酵母菌的一種。2) 菌量足夠/依照定義,要攝取一定足夠劑量的益生菌才能產生健康效益,菌量是否足夠因此很重要。不同菌株之間,需要的量可能不盡相同,端看各研究顯示其有效劑量的多寡,不見得愈多就愈好。一般而言,大約是每次食用要有一億至百億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 unit,CFU,是一種計算活的細菌數量的方式)左右。產品上應該標示清楚,在產品截止日期之前,每次服用或每一份量,會吃入多少的菌落形成單位。3) 如何服用/每次應服用多少劑量應該標示清楚。至於到底該空腹服用?隨餐服用?還是飯後服用?根據研究,在餐前30分鐘內或隨餐服用,益生菌在腸道內有較高的存活率。4) 保存方式/是否需要冷藏,依照各種產品製作不同而異,應該清楚標示。5) 廠商資訊/清楚標示製造廠商、聯絡與諮詢方式等產品基本相關資訊。6) 含愈多種不同的菌愈好嗎?根據ISAPP建議,其實不一定,端看使用者想獲得什麼樣的效果,而所挑選的產品菌種是否有研究佐證此一功效。「想獲得益生菌一定要買益生菌產品來吃嗎?」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發酵食物如酸菜、泡菜、味噌、優格、納豆等也含有益生菌,而且相關研究指出,除了益生菌,這類食物在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許多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胺基酸、多醣體(polysaccharide)、抗氧化物等。總之,多吃各類食物,就可以讓自己獲得多樣化的腸道菌,若有特別需求,再考慮使用益生菌補充品即可。倘若不確定自己適不適合使用,或者不知該如何使用,或者本身健康狀況較特殊,請務必洽詢專業人員。(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你吃錯了嗎?益生菌迷思一次解答

你吃錯了嗎?益生菌迷思一次解答#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腸道健康及防癌意識抬頭,益生菌產品成為國內外保健食品市場成長最快的品類之一,然而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你真的吃對、選對了嗎?有亞洲益生菌之父稱謂的陽明大學蔡英傑教授,他從2005年開始推動腸道健康公益活動,就發現國人對於益生菌有許多迷思,以致不知如何選購,甚至是吃錯益生菌,反而沒有獲得保健效果。迷思一:益生菌吃越多越好嗎?(X)【吃什麼】很重要;蔡英傑教授表示,市面上部分宣稱每份高達千億以上菌數的產品,裡面超過9成都以體積小、且容易大量培養的Enterococcus (腸球菌) 為主,真正具保健功效的如比菲德氏菌或植物乳桿菌,僅佔不到10%;所以,菌數吃得多不如吃得精。以腸道消化保健而言,1天100-200億便足夠;免疫調節功能的菌也1天200億,吃3個月可以看到效果;而特殊功能如精神心理、代謝調節等,1天要吃600億以上。 迷思二:所有益生菌都能抗過敏、預防便秘、輔助睡眠?(X)益生菌功效應看「菌株」而非盲目選擇;蔡英傑教授指出,乳酸菌有成千上萬種,其中只有極少數對健康有益的特殊菌株,才能稱為「益生菌」。不同的益生菌株,各自有其特殊功效,如提高精神活性、舒壓助眠、抗發炎、減緩過敏等;事實上就如同維他命A、維他命B、維他命C都各自有其截然不同的生理功效,益生菌也是一樣,不能因為看到都是「益生菌」3個字就混淆。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的菌株庫中,同樣是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桿菌),便分別有降低壓力荷爾蒙、降低發炎指標、抑制壞菌等不同突出特性,不能說都是植物乳桿菌就都有這3種功能。迷思三:吃了益生菌就不會便秘嗎?(X)益生菌這樣吃反而會便秘!蔡英傑教授解釋,時常在演講場合遇到民眾問為何開始吃益生菌之後,反而便秘更嚴重?這些民眾的生活習慣時常會有「水喝不夠」、「蔬果纖維吃不夠」問題。因為舒緩便秘問題只靠益生菌是不夠的,且市售好的益生菌產品多半會加上水溶性纖維「益生質」,應該大量喝水以達到更好的功效;若自認為吃了益生菌就可以不補充蔬果、喝水,反而會讓便秘更嚴重。迷思四:益生菌可以治療許多現代人的疾病?(X)益生菌只是輔助品,不能取代正規治療,且重症患者應小心使用;蔡英傑教授強調,雖然益生菌是相當安全的保健品,但益生菌只是輔助,絕對不能「取代」藥物。例如消費者聽到有可提升快樂情緒的益生菌,都會趨之若鶩,一旦精神科病人貿然在未經醫師允許狀況下擅自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此外,益生菌畢竟多半是活菌狀態,重症患者或免疫力異常低下的民眾,應減量或先暫停服用,並詢問醫師,以確保安全。迷思五:現代的益生菌技術成熟可以常溫保存?(X)益生菌怕熱!蔡英傑教授說明,以實驗室常規所謂的常溫/室溫,一般是指25度。益生菌天生就是怕高溫,當溫度超過30多度,活性就會快速下降,例如25度可以安定放半年,30度可能就只安定1個月,37度也許連幾天也撐不了。另外,益生菌可以冷凍,但不要拿進拿出,雖然益生菌不怕凍,但怕反覆的凍結溶解,在細胞裡,冰晶形成又化解,最傷細胞結構,因此雖說可以冷凍,但不要進進出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免疫系統出問題 腸道最先知道!

免疫系統出問題 腸道最先知道!#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同時亦支配了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情緒因素,若腸道健康受損,可能導致過敏、氣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增高。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疾病、抑鬱、自閉症等,這些看似無關的病症,居然都有可能是因為腸道出問題所惹的禍!然而腸道要健康的關鍵就是要培養好菌!好菌多才能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提升免疫力。腸道不NG 排便警訊別忽視台灣已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因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腸道功能跟著下降,導致排便情況改變;另外,隨著飲食西化、肉食主義,加上現代人運動不足、壓力大,這些也都是年輕族群常見便秘的原因。王輝明醫師說:「吃甚麼東西就排甚麼東西,腸道就像一面鏡子,腸道若健康,氣色自然就好,建議民眾可以從糞便顏色、形狀、氣味、次數等判斷腸道健康與否。」怎麼吃才有效? 補充益生菌是關鍵隨著年齡的成長,老年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到了70歲左右大約只剩下10%,要怎麼吃才能讓腸道健康?王輝明醫師指出,腸道與心理疾病關係密切,情緒也是由它來掌控,若出現精神症狀,例如全身不對勁、情緒不穩定、易怒、神經質、對工作失去興趣、注意力不持久集中、消極、缺乏活力,那你可能是罹患了腸漏症。建議平時攝取益生菌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使腸道達到菌相平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便祕腸道拉警訊 專家:補充益菌助舒緩

便祕腸道拉警訊 專家:補充益菌助舒緩#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全台灣約有600萬人有便祕困擾,等同於三人就有一個飽受「不通」之苦。隨著飲食西化,肉食主義,加上現代人運動不足,睡眠品質差、壓力大,都是上班族常見便祕原因,若不積極尋求改善,就可能演變成習慣性便祕,引發更多健康問題。排便習慣改變都可稱之為便秘腸道保健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醫師表示,一星期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且排便量太少、糞便太硬,或排便困難持續多天,就可稱之為便祕。而便祕會使腸道益菌大量減少,腸道機能受到影響,嚴重損害了人體的健康。毒素若是堆積在腸道內,除了破壞菌相平衡,造成腸道細胞發炎、病變外,也可能會經由循環系統至其他器官,造成其他臟器細胞病變。益生菌可以改善胃腸蠕動和便祕王輝明醫師說,常有上班族因長期的便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人際關係變差,而到門診求醫,。建議有此長期困擾的民眾,應該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例如多吃高纖蔬果、或是隨時補充腸道有益菌。益生菌確實可以改善胃腸蠕動和便祕,平時應增加益生菌的攝取,可使腸道菌叢生態平衡,並能促使腸道健康、維持消化道機能,吃益生菌來做腸道保健是方便又快速的選擇。由於隨著年齡增長,體內好菌會越來越少,建議民眾應慎選適合自己的腸道保健方式,才能享有順暢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出國旅遊腹瀉 必備電解質液、益生菌

出國旅遊腹瀉 必備電解質液、益生菌#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暑假是國外旅遊的旺季,但國外的飲食、環境及氣候的不同,常引發胃腸的不適。在國外旅行時腹瀉,不僅無法享受美食,甚至造成全身無力虛脫,出現脫水症狀而需就醫診療,影響出遊的興緻及品質,又須面對國外昂貴的醫療費用與不便。口服電解質液 掌握4大要點小兒科專科醫師何成宜表示,腹瀉時最重要的處置與治療就是預防脫水,因腹瀉會造成水份及電解質大量流失,應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避免脫水。然而,口服電解質液的種類很多,但須注意幾個要點:(1)要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245mEq低滲透壓的配方。(2)口服電解質液需同時含有電解質鈉及葡萄糖相同比例,吸收效果最好。(3)選擇沒有添加香料的電解質液,以減少腸胃道的負擔。(4)補充具臨床效益的益生菌,讓腸道好菌增加。何醫師說明,發表於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是減少腸胃炎引發脫水的首選,效果等同施打靜脈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何醫師補充,口服電解質液搭配益生菌的臨床研究,分別在義大利及歐洲多醫學中心進行,觀察急性腹瀉的兒童,同時給予LGG益生菌及口服電解質液,或單純補充口服電解質液,結果顯示合併LGG益生菌的口服電解質液能縮短腹瀉的時間,並且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減少住院的天數。何醫師也談到一位病患的案例,出國旅遊時上吐下瀉,藉由補充口服電解質液及益生菌,再輔助給予清淡飲食,持續補充後腹瀉明顯改善,避免了在國外就醫的困擾。國外旅遊期間避免生冷食物 適當補充水分何成宜醫師提醒,國外旅遊期間最好適量的飲食,適當補充水分,如腹瀉時不建議完全禁食,但須選擇清淡飲食,避免乳製品或高脂肪的食物,適時補充益生菌及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提供能量及減少腸胃道持續受損,預防脫水改善腹瀉,不讓腸胃道困擾影響快樂的旅途。 

3NG行為致過敏 醫:多補充益生菌

3NG行為致過敏 醫:多補充益生菌#益生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常聽到中醫「三伏貼」可以抗敏,但你知道盛夏的三伏天為什麼是最適合改變過敏的好時機嗎?台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雖然臨床上秋冬過敏就診的人數較多,但其實過敏之所以在秋冬症狀加劇、頻率增加,可能是夏季錯誤行為累積而來。夏季3NG行為   恐增劇過敏症狀人體免疫走向的建構是一種長期的過程,埋下秋冬過敏症狀大爆發的種子,而以下3種夏天常見的NG行為,可能造成秋冬時症狀會更加嚴重:1) 冷氣冰品不離身/天氣熱很多人愛吃冰、吹冷氣,頻繁進出冷氣房。冷熱快速交替之下,容易造成冷刺激,出現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鼻過敏症狀。2) 環境不清惹塵蟎/塵蟎靠食用人體的皮脂分泌物或角質為生,平均一條棉被可棲息20萬∼70萬隻塵蟎。夏季高溫潮濕再加上人體流汗,更將導致棉被上塵蟎、黴菌等過敏原大量孳生,過敏症狀恐難斷絕3) 隱性過敏發炎不理睬/夏天過敏患者出現鼻子癢等症狀,不影響生活作息,多數人會放著不管,當身體長期處於隱性發炎狀態,長期會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而增加過敏反應的次數,甚至加重過敏的嚴重性。調整過敏體質 「333原則」做的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任醫師顏宏融表示,改善秋冬過敏,提升夏季免疫力為關鍵!本次中西醫首度聯手合作,結合雙方理論,提出「調整過敏體質333原則」。建議過敏族群在盛夏三伏天期間,除了貼三伏貼讓身體益氣固表、溫經通絡,增加身體免疫力;平時也可補充益生菌調節身體免疫走向,避免秋冬過敏的大爆發。顏宏融醫師表示,中醫所謂的「正氣」,與西醫「免疫力」屬相同概念。若體內長期正氣不足、失衡,體質就會長期偏向邪氣旺盛的過敏反應路線。甚至有可能誘發過敏基因表現增加,讓原本小時候過敏症狀不嚴重的民眾,就此開啟過敏生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