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劑量電腦斷層

抗癌十二載之路  接續型雙標靶紮根首個五年里程碑

抗癌十二載之路 接續型雙標靶紮根首個五年里程碑#低劑量電腦斷層

長期受頭痛困擾的70多歲退休老師,因遲遲無法緩解的不適而前往就醫,檢查後發現已是晚期肺癌合併腦轉移,經切片檢查發現有EGFR突變,在醫師評估下開始服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幸運的是,她對標靶藥物的反應良好,穩定控制了八年腫瘤都沒有惡化。後續雖仍出現抗藥,但再重新切片確定是T790M突變,便接續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與肺癌和平共存至今已12年,除了配合醫囑治療,正向的心態也是抗癌樂活小祕訣! 醫病共享決策共擬治療計畫  良好疾病管理讓治療事半功倍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主任分享,晚期肺癌初確診的病友往往會擔心自己的生存期、是否有健保給付及藥品抗藥性或轉移的狀況。有別以往治療全權由醫師決定,或提供資訊由病友自己決定,現今的肺癌治療強調「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透過初次詳細會談破解治療迷思,了解病友對疾病治療的價值觀與期待,並以實證醫學為基礎提供治療選擇與建議,再共同擬定出適切的個人化治療計畫。 在治療計畫中「良好疾病管理」也相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副作用照護,張晟瑜主任說明不論何種治療方式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雖然相較傳統化療來的輕微,但仍會出現一些疹子、甲溝炎等皮膚問題,不過這些都可以透過皮膚科及自我照護改善,切勿自行減藥、調整用藥方式,以免治療效果大打折扣使得病情惡化。此外,了解自身的醫療保險也相當重要,不僅可透過完善的醫療保障減輕經濟負擔,也能增加治療的選擇,讓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保新政助益肺癌存活率增  階段性目標首要著重關鍵五年策略 針對醫界於2023年底推動的「國家級肺癌辦公室」三大目標,張晟瑜主任說明,短期目標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要在五年內翻倍,中期目標則要在2030年前達到肺癌診斷數倍增及五年存活率倍增,最終目標則致力朝25年內肺癌死亡率減半的願景前進。而政府推動的早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及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已陸續通過健保給付,透過「早期預防」及「精準治療」來提高存活率都與目標願景相呼應,足以見得各界對肺癌積極治療的決心! 「五年是一個關鍵」,張晟瑜主任指出,因癌症重大傷病卡每五年要更換一次,對病友來說也是一個治療的里程碑。隨著三大目標的推進,初確診的晚期肺癌病友不須再感到擔憂徬徨,目前標靶藥物越來越多,甚至許多罕見突變的標靶藥物也都陸續通過健保給付,無論是單方、合併或是雙標靶接續型治療都帶給晚期肺癌病友諸多治療希望與新選擇。以晚期EGFR突變為例,在第一線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待出現抗藥性產生T790M突變後,再接力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可大幅延長口服標靶藥物時間,後續尚有化療、免疫等其他治療,整體存活期有望超過五年關鍵,甚至十年。 找尋熱愛、享受生活  慢活也樂活轉移疾病負面情緒 隨著肺癌治療已朝個人化、慢性病化理想邁進,長期抗戰的首要策略便是尋找信任的醫師、醫療團隊積極配合治療,甚至尋求第二意見再來評估治療計畫。亞東醫院每年會舉辦兩場病友會,邀請病友分享治療經驗、互相支持鼓勵,除了增進治療信心,醫師也能透過病友會獲取病友的反饋與需求,醫病之間互信、合作和理解,才能提高醫療質量,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張晟瑜主任也鼓勵病友找尋並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如旅遊、畫畫、運動等,都是有效調適心情的方式,不僅有助於轉移生病的負面情緒,減少對病情的焦慮,還能提升生活質量。現今肺癌治療已有相當多武器蓄勢待發,治療目標不再只是活得久,更要活得有生活品質,保有正向心態便是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低劑量電腦斷層

癌症已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2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中顯示,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3,126 人,其中又以肺癌死亡人數佔比最多。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台灣也有許多名人因肺癌病逝,包括資深藝人鳳飛飛、文英阿姨、孫越等;近期也驚傳演員汪健民診斷肺癌第4期,現正進行治療。 然而肺癌治療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靠單一個科別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跨科合作制定治療計劃,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精準治療方案。今年政府公布「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一」目標,國健署攜手六大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放射腫瘤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學會,藉由響應肺癌防治與積極治療,共同實現台灣人民健康的願景。 肺癌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早篩早治不容忽視 肺癌位居我國癌症死亡人數首位近20年,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人數破萬人,更加突顯提高國人對於肺癌的認識和警覺性刻不容緩,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及早篩檢即時介入治療。肺癌早期診斷後,通過手術、化療等治療,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到50%以上。過去很多民眾因為害怕面對手術和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選擇忽視或拖延病情,反而錯失寶貴的治療黃金期。台灣肺癌學會楊政達理事長呼籲國人要正確看待肺癌治療,積極面對,早期發現才能贏得更多的存活機會。 國民健康署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呼籲高風險族群重視每2年1次定期檢測 國民健康署為協助高風險族群能早期偵測出肺癌,自111年7月開辦肺癌篩檢服務(https://www.mohw.gov.tw/cp-16-75507-1.html),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能早期發現肺癌,盡早評估惡性腫瘤的可能性。LDCT是一種低輻射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對人體傷害較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的肺部影像,有助於早期發現肺部的微小病變。高風險族群應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肺癌高風險族群包括長期吸煙者、有家族肺癌史者以及有肺部疾病史者等。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1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而現今隨著醫學進步,透過基因檢測結合精準治療提供患者有更多元的選擇,能夠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亞型,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的風險,還能減少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 晚期肺癌精準化,積極面對有效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晚期肺癌的病患有機會找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如:癌症免疫藥物、標靶治療等,精準治療能夠提供患者有好的生活品質,也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不良反應,很多檢測的工具和治療的藥物也不再那麼昂貴,相信只要能夠遵從醫囑,未來肺癌晚期治療成效一定會越來越好。 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捍衛自身健康 喚起全民對肺癌防治的重視不僅僅是醫療專業人員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大眾的共同努力, 六大學會響應世界肺癌日,除了提醒民眾「早篩早治、護肺不容緩」,全民也應從照顧自身做起,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戒菸、防護、警訊、篩檢),呼籲全民共同響應,共築健康未來!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低劑量電腦斷層

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111年公佈的資料,女性十大死因中 ,癌症仍然居首位。其中,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是女性發生率排名前三的癌症,而子宮頸癌位居第11 。五月母親節,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全國女性,特別留意自身及身邊的女性友人和家人的健康情況。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有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呼籲女性們在五月安排最重要的約會#MakeTheMostImportantDate,一起健康篩檢! 亞太區最新女性健康調查發現:女性對健康重視程度不足 根據羅氏診斷亞太區年度調查顯示,女性嚴重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子宮頸癌。該項調查涵蓋亞太地區近3,000名女性,探討其健康意識和態度,主要發現 如下: 女性時間緊迫:近半的女性把家庭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經常因而延誤甚至中止醫療治療。 恐懼: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檢。指出對子宮頸癌篩檢感到焦慮的原因包括篩檢時的疼痛和不適(17%)、對篩檢結果感到恐懼(17%)或感到尷尬,均為缺乏篩檢行動的主因。 對子宮頸癌的疾病意識不足:超過半數的女性對健康篩檢,包括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幾乎一無所知。調查發現,即使了解一些篩檢的資訊,仍未採取行動。許多女性則因認爲自己沒有健康問題而未進行篩檢。 女性健康被社會環境忽略:絕大多數(71%)的女性認爲自己的健康重要程度被低估,且認爲社會對女性疾病給予的關注有限。 癌症蟬聯奪命冠軍,台癌籲女性定期癌篩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五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健康。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癌篩檢數量一度嚴重下滑,不過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資料顯示 ,112年至4月底篩檢量為179萬3,756人次,相較111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6萬6,165篩檢人次(3.83%)。只要及早篩檢就有機會有效降低死亡率,相較於10年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逐年下滑。而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也能享有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近期亦有立委倡議應下修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限制。這些政策及資源都有望帶來改變,讓死於肺癌及乳癌的人數下降。尤其實證顯示,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或死亡率,像是抹片篩檢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成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特別在母親節之際,呼籲女性在兼顧家庭及工作之餘,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女生們最重要的約會,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羅氏診斷深知女性健康所面臨的獨特挑戰,在母親節發起亞太區五個市場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來支持關懷女性健康,特別是提高針對可預防的子宮頸癌篩檢的認知。希望鼓舞台灣女性在承擔家庭和社會諸多責任下,能夠優先關注自身的健康,攜手突破障礙以確保每位女性能獲得應有的健康照護。溫馨五月呼籲全國女性健康篩檢,守護自己也守護身邊的人,現在就邀身邊的女性親友們一起預約安排健康篩檢吧!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活動 鼓勵臺北市民做篩檢抽好禮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臺北市癌症篩檢獎勵活動,鼓勵設籍台北市且50歲以上民眾做腸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做乳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篩檢、30歲以上民眾做口腔癌篩檢。凡符合活動資格的台北市民,於活動期間113年4月15日至6月14日完成任一篩檢即可參加抽獎乙次,獎品包含Apple系列3C產品、Dyson系列家電等。每完成一項篩檢則多一次抽獎機會,完成越多篩檢項目中獎機會愈高。詳細活動辦法以及獎勵品,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s://2024.canceraway.org.tw/ 【圖】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五月母親節關懷女性健康活動,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鼓勵女性安排健康篩檢之約

肺腺癌EGFR患者復發率高,醫:早期肺癌術後搭基因檢測,助治療更精準避免腦轉移

肺腺癌EGFR患者復發率高,醫:早期肺癌術後搭基因檢測,助治療更精準避免腦轉移#低劑量電腦斷層

一名46歲IIA期女性肺腺癌病患,在術後接受標準化學治療後,第二年腫瘤指數不斷攀升但始終找不到任何轉移,後來因發現走路不太平衡、講話不順,經檢查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到了腦膜。醫師表示,腦膜轉移是肺癌預後相當差的狀況,所幸此個案之後透過EGFR基因檢測找出因應的標靶藥物治療,且持續透過標靶藥物治療及定期回診,將病情即時控制,至今預後情況良好。藉此個案得知,若能再更早發現癌症及其突變基因,並提早開始使用因應藥物,即可避免腦轉發生。 台大醫院癌醫分院胸腔科吳尚俊主治醫師表示,肺癌在最新的癌登報告中顯示,45~50歲肺癌發生率比上年度高出7個百分點,但不是只有青壯年才會得到肺癌,他分享曾在碩士班新生體檢當中,發現年輕人有肺癌腫瘤的案例,這表示肺癌的發生似乎有年輕化趨勢。 醫建議40歲以上民眾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列入健檢項目  吳尚俊醫師說明,以往肺癌的症狀包含久咳不癒、體重減輕、呼吸困難急促、食慾下降、反覆感冒與咳嗽症狀、肺炎等,但事實上很大一部份的民眾是沒有症狀的。他建議民眾只要咳嗽超過1、2週一定就要照X片進一步詳細檢查,特別是長期抽菸者、有肺癌家族病史等民眾,更應該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才能及早發現癌症警訊。但他也提醒,不抽菸不代表就不會得肺癌,特別是台灣女性肺癌患者有9成是非吸菸者,原因可能與長期空污、家族病史、或有過肺結核有關,因此無論是誰都需多加留意。 早期篩檢不僅能提早抓出肺癌病兆,同時手術效果也較佳,不過,常規X光對於1公分以內的腫瘤敏感度不足,為避免此特性致使病灶沒有被發現,國健署推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是目前國際公認最精準有效的肺癌檢測儀器,小於1公分的結節都能被照得清清楚楚,更不會因為病灶被骨骼或器官遮擋而無法偵測到,因此他也建議40歲以上民眾,若自身經濟許可,可以將LDCT列入定期健檢項目。 吳尚俊醫師表示,以肺癌病人來說,由於復發率高,國際診治指引都會建議第二期之後的個案,術後要追加輔助性治療如化療或放療來減少病情復發,但隨著精準醫療概念普及,這幾年發現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病患,標靶藥物能輔助減少復發機會並延長存活率。 第三代標靶治療可助患者降約8成復發風險 吳尚俊醫師說明,肺癌在第IB、II、III期術後分別會有45%、60%、75%的復發機率,對第三期病人來說,在4人當中就有1人會在5年內會復發,復發風險相當高,因此肺癌病患術後絕對必要搭配輔助性治療。根據臨床資料顯示,目前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比沒有帶基因突變的病人復發率或腦轉移機率還要更高,對此吳尚俊醫師也指出,台灣肺腺癌5~6成的病患幾乎都帶有EGFR基因突變,因此若能在術後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EGFR基因突變,對於後續的精準治療有相當好的助益。 對帶有其基因突變的治療方式,吳尚俊醫師表示,若術後能搭配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不僅能減少77%復發風險,也能降低51%的死亡風險,特別是針對更容易復發的第三期病患,他認為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最後他也呼籲,肺癌幾乎已經是台灣人的新國病,不管是否為高風險族群,都建議能夠將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作為40歲以上族群健檢的項目之一,針對高風險族群之民眾國健署也給予篩檢補助,如果是早期肺癌病患,特別是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個案,現今研究指出,在術後以第三代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對存活率有相當好的效果,建議患者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如果能將疾病控制好,享有更長的存活期,對生活品質與心理壓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早期肺癌續命關鍵?醫曝採用術後精準醫療,可再降低復發風險!

早期肺癌續命關鍵?醫曝採用術後精準醫療,可再降低復發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

經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確診肺癌,更有逾一萬名國人因此喪命,林口長庚醫院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治醫師徐稟智醫師表示:「除了吸菸,肺癌還有很多其他潛藏的危險因子如:空汙、職場環境汙染或炒菜油煙,此外,民眾如有罹患肺癌的家族史,也不能輕忽罹病的風險。」,醫師亦指出,早期肺癌症狀容易被民眾與其他支氣管疾病混淆,因此過去發現時患者疾病進程大多已步入晚期,治療上更加困難,如今隨醫療進展,篩檢方式不斷精進,近年醫界也積極鼓勵高風險族群的民眾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隨篩檢越來越普及,早期可手術切除癌細胞的患者比例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有助於患者及早接受治療。 肺癌對台灣國人健康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早期肺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然而資料顯示,即使藉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隨著期別上升,肺癌仍可能有高達七成的復發率,且復發後往往已發展至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使治癒可能性大幅降低,導致患者五年存活率隨著期別上升呈現斷層式下降,成為早期肺癌治療的最大困境。在東亞族群可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約有5成左右病患的肺腺癌病人帶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基因突變,而過去研究發現EGFR基因突變是肺癌手術切除後復發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早期肺癌患者術後切勿掉以輕心。 臨床上,輔助治療是降低術後復發可能性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過往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選擇僅有化療,但數據顯示,術後輔助化學治療對於早期肺癌手術切除後的整體五年存活僅能提升5%;近年來陸續有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加入肺癌術後輔助治療行列,透過精準醫療,依照病人各自的基因突變或生物標記檢驗報告來選擇相對藥物治療,可幫助術後患者再降低復發機率、並提高五年存活率。 徐稟智醫師表示;精準治療的概念下有數個術後治療的新選擇,它們的治療成效對比單用傳統化療都較具有優勢。醫師同時也呼籲,早期肺癌患者在術後應進行基因檢測或生物標記檢測,確認自己是否有基因突變表現或其他生物標記、符合復發高風險族群,如果屬於復發高風險族群,可積極與醫師討論術後輔助治療的必要性,衡量治療藥物可以帶來的好處及副作用,為患者提供更穩定的生活品質、點燃生命新希望。 (圖/林口⻑庚醫院肺腫瘤 及內視鏡科主治醫師 徐稟智醫師) TW-25822_TAG_18/09/2023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

注意肺部求救7警訊 這招打擊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空污壟罩,如果出現「咳、痰、悶、喘」,不要輕忽,小心是肺癌警訊!令人擔心的是,有的人甚至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 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1名美魔女至醫院求診,表示有輕微咳嗽,時而有痰及呼吸有些喘,又有點胸悶痛,自己和家人都沒有抽菸,也不常進廚房,聽到有些名人因肺癌離世,早期症狀和自己很像,因此非常擔心,所以到醫院求診。出現咳、痰、悶、喘 不要輕忽樂生療養院加護病房主任、胸腔內科醫師董安修指出,根據國健署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癌症,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第一。早期癌發現人數也是肺癌成長最多,肺癌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新國病」。依據WHO資料顯示,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菸害(佔70-80%)、輻射物質如氡氣、職業暴露如石綿、室外空氣污染、二手菸暴露、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史、室內燃煤、炒菜油煙等。肺癌除了新確診人數持續攀升外,尤其是女性病患增加近一倍,也有年輕化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八成以上的肺癌患者是吸菸族群,但台灣卻有一半的肺癌患者不抽菸,可能與台灣近年空污、紫爆頻傳、民眾呼吸道長期暴露於危險中有關。董安修表示,肺癌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像該名美魔女一樣,只有輕微的「咳、痰、悶、喘」,常被輕忽。有的人等到肺部已經出現求救7警訊才驚覺求醫,包括: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與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7成病患已轉移或較晚期的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揪出早期肺癌民眾只要利用健檢機會,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就能揪出早期肺癌,此時手術治癒率達八成以上,因此早期篩檢與診斷治療,才是改善肺癌存活率的最好方法。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敏感度高,可以檢測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瘤,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工具;不僅不需禁食、無須顯影劑,也無危險性及疼痛,放射線劑量更是正常胸腔電腦斷層的1/6~1/10,而且做一次僅需5-10分鐘。建議肺癌高危險族群,包含50歲到80歲抽菸超過30年,或戒菸時間小於15年,或長期吸入二手菸,或有肺癌家族史,以及有長期暴露特殊環境(石綿、礦工、玻璃工),或長期暴露於油煙環境的廚師或家庭主婦及機車族群,都應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

老公兒子菸不離手 家政婦罹肺腺癌

老公兒子菸不離手 家政婦罹肺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李媽媽為家庭主婦,因丈夫、兒子都是老菸槍,連帶每天被迫吸二手菸,日前她因持續咳嗽兩周就醫,醫師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左下肺葉有一處約0.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所幸早期發現,透過微創手術治療後並未擴散,切片檢查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全家因此決定戒菸,保護彼此健康。 低劑量電腦斷層揪病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劉柏毅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已37年,最近10年肺癌更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因早期肺腺癌沒有症狀,等到出現持續性咳嗽、咳血、胸悶或胸痛、呼吸喘、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極度疲倦等症狀時,通常已是肺腺癌第三至第四期,此時多半無法透過手術治療,故早期發現對肺腺癌治療相當重要。 尤其國內臨床患者中,以非吸菸者居多,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讓不少民眾聞癌色變,所幸除了新藥物的出現外,低劑量電腦斷層也可協助偵測早期不易發現的肺腺癌,成為檢測癌症的利器。 劉柏毅醫師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的1/6到1/10,而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電腦斷層檢查,且因目的為篩檢肺部小結節,對於胸廓等軟組織成像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無須注射顯影劑,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能執行檢查。 劉柏毅醫師強調,由於低劑量電腦斷層的高敏感特性,可偵測許多肺部結節病灶,若發現小結節應定期追蹤,一旦有變化,或高度懷疑為惡性,可進一步採取根治性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使早期肺腺癌成為可以治癒的疾病,也讓近幾年肺腺癌死亡率成長趨緩。 長暴露空氣品質不佳環境 應定期健檢劉柏毅醫師建議,年紀大於55歲,每天抽一包菸,菸齡達10年、有肺癌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罹患肺癌機率較一般人高,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及居住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暴露在油煙環境下、職業暴露(如礦坑工作者或長期石綿暴露者)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建議每一至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並遠離危險因子,才是長保肺部健康之道。 

肺癌初期無徵兆!避免8大危險因子

肺癌初期無徵兆!避免8大危險因子#低劑量電腦斷層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魏先生,抽菸長達40年,因咳嗽,痰液有血絲求診,被診斷為局部晚期鱗狀細胞肺癌IIIB期。採用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的方式,治療成效相當好,3個月後腫瘤完全消失。抽菸、廚房油煙等 肺癌8大危險因子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國人肺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近5年平均死亡人數超過9千人,是台灣癌症十大死因之首。肺癌危險因子包含(1)抽菸、(2)廚房油煙及二手菸、(3)家族病史、(4)空氣污染、(5)肺結核及其他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6)石棉暴露、(7)放射線暴露、(8)老化等。早期肺癌無症狀 有症狀時7成已晚期或轉移郭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陳紘玉說明,肺癌種類可分為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2大類,前者約占10至15%,好發在呼吸道中央,生長快速易轉移,治癒率低,與抽菸高度相關;後者又可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其中肺腺癌佔多數,好發在肺部周邊,是女性最好發的類型;鱗狀細胞癌好發肺部中央,生長速度不快,與抽菸強烈相關;大細胞癌罕見,好發在肺臟表面,生長快速易轉移。早期肺癌完全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7成病患已是局部晚期或已轉移。常見症狀包含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胸痛、哮鳴、喘鳴和呼吸急促等。若產生轉移現象,可能發生淋巴腺腫大、中樞神經系統侵犯、骨骼疼痛、高鈣血症及黃疸等症狀;也可能有全身性症狀,包括厭食、體重減輕、虛弱、易疲倦等。肺癌篩檢工具包含胸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分期,主要根據肺部腫瘤大小、侵犯周圍組織深度、是否擴散到淋巴結或身體其他部位。第1期是早期癌症,第4期為晚期癌症,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陳紘玉主任表示,肺癌篩檢工具包含胸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前者只能偵測大於1公分的病兆,後者則能早期偵測到0.3至0.5公分的病兆,但健保不給付,需自費。診斷分期則可以透過支氣管鏡、電腦斷層以及正子攝影等來確認。4D電腦斷層定位 腫瘤定位更精準陳紘玉主任說明,肺癌治療根據分期,第1期到第3期可考慮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第4期則以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為主。而肺癌放射線治療時機為早期肺癌、局部晚期肺癌(IIIB期)、手術治療後的病人、姑息性放射治療。傳統放射治療在肺部、胸部、上腹部(肝臟)的腫瘤時,隨著呼吸起伏,腫瘤亦隨著移動,為了確保可以照射到腫瘤,需加大照射範圍,導致較高副作用。4D電腦斷層定位可精確腫瘤移動範圍,避免腫瘤因呼吸的移動,超出治療範圍;搭配影像導航動態弧形放射治療系統,進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提升腫瘤治療效果,可有效減少照射範圍,降低副作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