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

腸病毒71型仍活躍 新增4例重症感染

腸病毒71型仍活躍 新增4例重症感染#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8月即將結束,隨著秋季慢慢到來,腸病毒流行期卻尚未趨緩,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上週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3例分別為居住於北部的1個月、6歲大女童及3歲10個月大男童,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11個月大女童,4人皆已康復出院。今年截至8月26日止,累計共139例重症個案,其中13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名幼童死亡。疾管局表示,各級學校將於本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助長腸病毒傳播,除了增加學童感染的機會外,也會將病毒傳播至家庭及社區,感染年紀較小的幼童,增加重症發生的機會。疾管局呼籲教托育機構,開學後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該局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醫治療。

開學了!腸病毒威力不減 再添三病例

開學了!腸病毒威力不減 再添三病例#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本週起各級學校陸續開學,根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腸病毒流行期尚未結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上週國內新增4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分別為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1個月、6歲大女童及3歲10個月大男童,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11個月大女童,4人皆已康復出院。本年截至8月26日止,累計共139例重症個案,其中136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名幼童死亡。疾管局表示,各級學校將於本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助長腸病毒傳播,除了增加學童感染的機會外,也會將病毒傳播至家庭及社區,感染年紀較小的幼童,增加重症發生的機會。疾管局呼籲教托育機構,開學後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通知家長儘速攜帶就醫,並讓學童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避免間接危害家中其他幼童。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該局再次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疾管局提醒,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詢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腸病毒疫情仍流行 孩童健康不可輕忽

腸病毒疫情仍流行 孩童健康不可輕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8月26日止,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確診139例,臺北市確診13例。雖然自第29週就診率已低於流行值,但仍高於預警值,衛生局提醒防治腸病毒仍不可輕忽。衛生局說明今年北市確診的13例重症個案,有12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伊科病毒第6型,確診個案中年紀最大的有13歲的國中生、次為8歲、其餘11例皆為學齡前兒童,年紀最小者為1個月大的女童;衛生局呼籲家中如有2名以上孩童時,若其中1名孩童感染腸病毒,應加強孩子們的衛生習慣、均衡飲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適度區隔家中孩童,如:勿擁抱、勿共玩玩具、勿共用餐具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衛生局也提醒家長,腸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及腸胃道傳播,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居家環境可以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水=1:100)後進行環境消毒,孩童的嘔吐物則可採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稀釋液(漂白水:水=2:100)進行消毒。當孩童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是否出現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包括:持續發燒、持續嘔吐、嗜睡、意識不清或抽搐、呼吸心跳急速等症狀時,並請儘速帶至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暑假即將結束 腸病毒又將進入高峰期

暑假即將結束 腸病毒又將進入高峰期#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八月進入尾聲,學校也即將開學,又將進入腸病毒疫情高峰期。新北市衛生局指出,截至8月23日止,全國感染併發重症累計136例、新北市23例,較之去年同期全國累計8例、新北市2例,均高出很多,家長務必小心防範,以及各公私立教托育機構務必落實通報。教育局也已通令學校做好消毒等防範措施,教導學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以防疫情蔓延。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暑假結束後開學的9月是國內腸病毒疫情的另一個高峰期,而今年的疫情又比去年來得兇猛,漫長的暑假又即將結束,小朋友又要開始過團體的學習生活,家長千萬大意不得,務必要跟孩子一同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病程變化迅速,如發現家中幼童出現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即刻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教育局也提醒各學校提供充足洗手環境,定期針對遊戲器材、玩具、門把及桌椅定期消毒,並提高學幼童與家長對預防重點之認知、落實學幼童健康監測、紀錄及追蹤、疫情通報作業。且由於5歲以下的幼童是感染腸病毒的高危險族群,衛生局也呼籲教托育機構務必落實通報、依規定適時停課,以降低疾病在學幼童間蔓延的機率。衛生局再次呼籲,幼童感染腸病毒時請在家休息,除適度休養外也可保護其他學幼童健康。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

開學在即腸病毒仍流行 學校家長小心防範#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根據疾病管制局監視資料顯示,目前仍是腸病毒流行期,且腸病毒71型依然活躍,感染與併發重症的風險仍在。此外,各級學校將於下週陸續開學,學童間的互動有助於腸病毒傳播。因此,疾管局呼籲各教托育機構,在學童返校上課後,應提供充足完善的洗手設備,並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並注意「呼吸道及咳嗽禮節」。如學童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應請家長儘速攜帶就醫,並讓學童請假在家休息,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以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同學,並讓自己儘快恢復健康。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5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3例為居住於北部的6個月大女童、14歲及17歲少年,1例為居住於中部的5個月大男童,另1例為居住於南部的3歲6個月男童,4例個案皆已順利康復出院,其中北部的女童仍住院治療中。本年截至8月20日止,累計共135例重症個案,其中132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疾管局表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容易在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內傳播。疾管局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民眾如有腸病毒相關疑問,可至疾管局全球資訊網,或撥打國內免付費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開學在即 學校應確實消毒防堵腸病毒

開學在即 學校應確實消毒防堵腸病毒#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學校開學在即,又將進入腸病毒疫情高峰期,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截至8月23日止,全國感染併發重症累計136例、新北市23例,較之去年同期全國累計8例、新北市2例,均高出很多,家長務必小心防範。此外,教育局也已通令學校做好消毒等防範措施,教導學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以防疫情蔓延。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表示,暑假結束後開學的9月是國內腸病毒疫情的另一個高峰期,而今年的疫情又比去年來得兇猛,漫長的暑假又即將結束,小朋友又要開始過團體的學習生活,家長千萬大意不得,務必要跟孩子一同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衛生局提醒家長,腸病毒病程變化迅速,如發現家中幼童出現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即刻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教育局也提醒各學校提供充足洗手環境,定期針對遊戲器材、玩具、門把及桌椅定期消毒,並提高學幼童與家長對預防重點之認知、落實學幼童健康監測、紀錄及追蹤、疫情通報作業。由於5歲以下的幼童是感染腸病毒的高危險族群,衛生局也呼籲教托育機構務必落實通報、依規定適時停課,以降低疾病在學幼童間蔓延的機率。衛生局再次呼籲,幼童感染腸病毒時請在家休息,除適度休養外也可保護其他學幼童健康。(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留意腸病毒併發前兆 疫情趨緩勿輕忽

留意腸病毒併發前兆 疫情趨緩勿輕忽#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持續下降,目前已脫離流行高峰,但腸病毒71型仍然活躍,疾管局公布新增6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5例為居住於北部,分別為1個月、2歲11個月、3歲男童,及5歲、10歲2個月大女童,另1例為居住於離島地區的8個月大女童,6例個案皆已康復出院。今年截至8月13日止,累計共130例重症個案,其中127例為腸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並造成2例死亡。腸病毒重症個案仍持續發生,疫情以北部地區較高。疾管局局提醒家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腸病毒感染者有時症狀並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時時正確洗手,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腸病毒趨緩勿鬆懈 出入公共場所要注意

腸病毒趨緩勿鬆懈 出入公共場所要注意#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入夏後,腸病毒高峰趨緩,依據疾病管制局截至7月31日的監測資料顯示,全國累計共有117例腸病毒重症確定個案,其中1例為死亡個案,腸病毒疫情雖連續5週下降,並已低於流行閾值,疾管局呼籲,因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教托育機構及人口密集場所最容易傳播。雖脫離疫情高峰期,但民眾及嬰幼兒照顧者,無論大人或小孩仍會感染腸病毒,且許多感染者的症狀不典型,甚至無症狀,不易警覺及預防,因此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做好自我保護。而學齡前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家長應避免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嬰幼兒與腸病毒病人接觸。疾管局再次提醒民眾,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之黃金治療時間,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設法與其他幼兒隔離,減少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