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質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鈣質

隨著國內婦女預期壽命的增加,中老年婦女的保健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去十幾年之中,65歲以上的人口急遽增加,就台灣來說,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可已經超過百分之七,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台北市婦女的平均壽命,已經高達82歲。所以說高齡社會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問題,一點也不為過。更年期婦女需要做好健康規劃的原因,除了平均壽命的延長之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必須加以考量。以台灣地區來說,1990年的時候,平均6.2個有收入的人口,扶養一位老人﹔到了2020年的時候,平均2.5個會賺錢的人要撫養一位老人。因此,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以外,也會為的下一代帶來許多負擔。臺安醫院婦產科 - 周輝政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醫院都開設有更年期婦女保健門診,也有許多婦女也到醫院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但是更年期婦女除了到醫院門診,補充荷爾蒙之外,更應該做好防老的健康規劃,醫療院所也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訊息與衛教資料。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年齡超過65歲的婦女當中,每一千個人就有550位患有關節炎,442位有高血壓,128位有糖尿病。周輝政醫師說,在台安醫院的更年期門診當中,也發現有40%有血脂肪過高的情形,另外也有極大比例有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在更年期門診,如果能發現這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加以適當的保健教育,由飲食和生活習慣加以調整,將可以減少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由於這些慢性疾病,有許多在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療方式,預防的工作就十分重要。舉例來說:一旦骨質疏鬆發生以後,即使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補充鈣質,或是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大多只能維持骨質不再流失,或是只能增加一些骨質,沒有辦法再恢復到正常的狀況。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類似的狀況,一旦關節軟骨磨損,就很難恢復到正常。更年期婦女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1. 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鎂以及維生素D。2.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調整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適量的運動,補充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荷爾蒙。3. 預防和治療停經相關症狀: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鈣質,維生素。4.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減輕關節的負擔,調整姿勢,適當的運動,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周輝政醫師提出,由這一兩年國內外醫學會議以及醫學雜誌所討論的內容來看,更年期的保健已經不再只是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以2001年七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裡面的一篇文章來說,已經提昇植物性荷爾蒙以及另類療法在更年期保健上的地位,其重要性和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狀況會成為優先的選擇。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更年期症狀的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必須要看個人的狀況,因人而異。雖然文章中也提到內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對於更年期症狀的處置,往往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由於這篇文章刊登在權威的醫學雜誌,仍有其指標性。許多婦產科的醫學雜誌,也探討到更年期症狀的中草藥治療方式,例如:當歸、人蔘、黃荊或是貫葉連翹等等。但是由於許多中草藥的藥性和副作用並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不同的來源品質也相差很大,並且有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周醫師建議,使用之前還是要請教醫師。因此,醫師應該提供病人更多的資訊,讓更年期婦女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南區世界骨鬆日 周末熱鬧舉辦

南區世界骨鬆日 周末熱鬧舉辦#鈣質

每年10月20日為「國際骨鬆聯盟」(IOF)所訂定的世界骨鬆日,而今年的骨鬆日主題就是「『挺直腰』,大聲說出『我要骨骼一定強』」,藉由此來推動世界各地對骨鬆疾病的重視,尤其是骨鬆病患的診斷及治病權利,進而影響政府衛生醫療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此為2年的公眾推行方案,各個國家地區及相關學術或病友團體,無不全力參與及設計出各種引人入目的公共活動,吸引大眾及媒體的注意,進而冀望對骨鬆症的防治希望工程能有更進一步實質性的進展!!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高雄長庚醫院一般內科陳榮福醫師指出,骨鬆症的預防及治療在近年來也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婦女健康關懷的主要議題之一,也針對兒童青少年如何提供合乎自然足夠的鈣質攝取及維他命D獲得和適宜的陽光日曬及適度的快走運動重量訓練等皆是十分根本且列入必要的重點推動項目。陳榮福醫師表示,有關如何加強「顛峰骨質量」或「骨本」的儲存,及獲得持續性保持正常優良的生活習慣,如不抽煙或過度飲酒等,對於更年期前後婦女骨量(BMD)應有所測定,若不足或嚴重骨鬆者要如何補足加強,且對老年婦女或男性又有骨折發生且屬非創傷所導致者,更要除有骨質測定外,需要充份的鈣質及維他命D補充,最重要的必須能獲得在實證醫學上有充分證據或學會指引有A級優先推薦的藥物治療方式等,這些醫療行為更可進和骨鬆相關專科醫師作相關的必要的諮詢及建議,並有效提昇服藥的醫囑耐受性,加上能配合居住環境的危險因子評估及改善,應可對於有骨折者的再次預防減少或生活品質等能有大大幅度的提昇!!中華民國骨鬆學會除在先前的台北已有熱場外,為加重提高南部民眾對骨鬆症的認知及預防治療觀念的重視外,特於今日(12月20日)下午2點在高雄長庚醫院附近的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舉辦「南區世界骨鬆日」民眾活動,會有簡易的健行過關活動及現場骨超音波測試,參加完成者會有紀念品相送,很希望高屏地區民眾能支持參加,護骨愛肯的你萬萬不能缺席!!

一旦骨鬆難恢復 醫師呼籲:護「骨」工作要趁早

一旦骨鬆難恢復 醫師呼籲:護「骨」工作要趁早#鈣質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而五十歲以上的男性罹患骨質疏鬆患本症的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如何儘早預防、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醫師姚定國十五日晚間將在大愛電視「志為人醫守護愛」節目中分享保骨本的方法。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加,尤其是70歲以後,年齡每增加5歲,骨折的機率也會加倍。無可否認,「骨質疏鬆症」已是一項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許多老年人骨折的潛在因素。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有四分之一以上是骨質疏鬆患者;而五十歲以上男性的罹病機會也高達十二分之一,此外,年輕女性骨質流失的情況也較高。姚定國醫師指出,無論男女都會發生骨質疏鬆的問題,尤其是高危險群,更應儘早做預防工作,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姚定國醫師說,目前醫學界還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預防保健很重要,年紀輕的朋友不可輕忽「護骨」的工作,年長者也不可認為自己年邁來不及了,因為保住骨本永遠不嫌遲。 十五日晚間,除了骨科姚定國醫師在節目中暢談如何解決骨頭的困擾,同時邀請到一位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許富子奶奶分享罹病以來的心情轉折。節目中還有還有八位醫師接受民眾call in諮詢服務,當晚的「一招去百病」單元,由慈大附中徐振家老師傳授一招強身健體的運動。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

流感發威 懷孕、哺乳期用藥須知#鈣質

『醫師,我重感冒,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全身沒力,我怕傳染給小孩,很想趕快改善症狀,可是我現在又懷孕了〈可是我在餵母乳〉,可以吃藥嗎?』        今年的冬天氣溫比起往年降低許多,加上流行性感冒病毒發威,門診湧入許多不小心受寒的病患,全家皆『中獎』的更不在少數,當然孕婦和產婦也不能倖免。但是,究竟可不可以服藥呢?藥物是否會影響到胎兒或小嬰兒呢?想必這是很多婦女擔心的事。孕婦是懷孕婦女與胎兒之綜合體,這種特別的關係形成了特殊的體質,某些藥物或許對大人本身無害卻可能經過胎盤傳送到腹內胎兒造成嚴重之後遺症〈畸形或其他傷害〉,如懷孕初期之三個月,剛好是細胞分化與器官生成的階段,如受到不當藥物影響易生成畸形兒;而懷孕後期若是服用瀉藥、解熱鎮痛劑或血管收縮劑,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或早產。生產後哺育母乳之婦女,藥物亦有可能自乳汁分泌而由嬰兒服下造成影響。光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姚嘉昌醫師表示,懷孕期及哺乳期使用藥物一般有以下原則:1.避免於懷孕前三個月使用藥物。2.盡量使用單一或短效藥物。3.儘可能以表面塗抹藥劑取代口服藥劑。4.儘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5.只有在用藥好處大於危險時使用藥物。6.哺乳之母親可使用短效藥物,於每次服用藥物前哺乳,可將藥物影響之危險性降至最低。7.哺乳期之母親應隨時注意是否有藥物引起之不良反應,有任何懷疑時應立即停藥。■ 在懷孕與哺乳期間感冒了究竟該如何處理呢?首要以充分休息與補充水分,攝取含維他命多的蔬菜水果優先。藥物選擇的話,頭痛、喉嚨痛可使用常見之 Acetaminophen(如普拿疼)、非類固醇水楊酸性抗發炎藥物(但懷孕最後三個月避免使用);咳嗽化痰可用Dextromethorphanher, Brown mixture、Bromhexine HCL、Acetylcysteine;流鼻水、鼻塞可用傳統藥物如Chlorpheniramine、Dimenhydrinate、Mequtazine、Cyproheptadine (避免授乳)、Diphenhydramine (避免授乳)、或新一代長效抗組織胺藥物如Cetirizine、Clarinase,而另一長效藥物Loratadine因為會有少量分泌至乳汁,在授乳時也避免使用。至於大家所關心的流行性感冒疫苗是否可以施打?姚嘉昌醫師指出,原則上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死菌疫苗,可以安全接種,所以如果預估在流感流行期間懷孕生產者,也可提前注射疫苗來防範感染流行性感冒。但孕婦及產後婦女在整個懷孕到哺乳過程中仍有許多機會需要服藥,因過度保守態度而不用藥,若遇病症嚴重時會對母體甚至胎兒造成不利,因此育齡婦女在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正準備懷孕、可能懷孕或已經懷孕、哺乳中,以供醫師開立處方之參考,在最少的傷害下作最好的治療。    懷孕時的用藥過與不及皆非理想,用得恰到好處為最佳。姚醫師強調,把握幾個原則有助於臨床上的判斷:「非必需的藥勿服用、同樣有效的藥應老藥優先於新藥、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孕婦避免服用成藥(未經適當諮詢不服用)。」經過仔細的評估利弊得失,如需用藥則以現有最安全有效的藥物為首選,以避免胎兒的危害。

金融海嘯狂襲 聰明投資顧「骨」本

金融海嘯狂襲 聰明投資顧「骨」本#鈣質

經濟不景氣,許多民眾投資失利,造成股本流失荷包縮水,民眾的消費意願降低,只求錢要花在刀口上。許多醫師反應近期醫院看診人數明顯減少,甚至許多自費治療的項目,患者還會跟醫師討價還價。以骨質疏鬆症為例,這種看似不痛不癢的疾病,一但中斷治療就無法預防骨折意外的發生,曾是菜籃族的劉太太說:「股市大跌造成投資股本流失,為了節省開銷,就停止自費治療骨質疏鬆症,沒想到一停藥就發生脊椎骨折!」根據統計,台灣的菜籃族婦女一但開始出現更年期的症狀,其骨鬆發生率是一般人的6-8倍。骨鬆患者很容易因為受到外力而發生骨折,據調查顯示,骨鬆造成骨折的發生率是腦中風的2-4倍,遠比心臟病及乳癌罹患率要來的高。骨折經常發生在橈骨、脊椎以及髖骨三個部位,其中以髖骨骨折對於患者的死亡威脅最大,發生後第一年的死亡率約15~20%。家醫科林育弘醫師表示,骨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加上復原時間較久,六成患者生活起居需要家人協助,算一算每個患者的醫療費用再加上後續復健、照護甚至中斷工作的成本,恐怕數十萬元跑不掉。不但造成家人龐大的負擔,也會耗用極大的社會資源。林醫師說目前衛生署已經核准一種一年只要施打一次的骨鬆新藥,這項新藥透過靜脈注射方式,只要15分鐘,治療效果就能持續一年。患者接受治療後,平時只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即可有效降低七成脊椎骨折及四成髖關節骨折風險,與三成髖骨骨折死亡率。這種治療選擇目前收費約二萬多元,可以節省許多病患就醫的等待時間還有金錢,除了能有效治療骨鬆外也能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仔細算一算,非常符合投資報酬率。使用新型藥物治療來預防發生第二次骨折的機率,劉太太說:「投資股市連本都留不住,不如投資健康不虧本。」醫師特別提醒菜籃族注意,一但自覺有身高縮水、駝背或是骨頭酸痛等症狀出現,一定要就醫接受骨密度檢查,如果發現有骨密度流失的症狀,千萬不要為了節省花費而放棄治療,以免像劉太太一樣因小失大。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等骨折 運動、足鈣、少菸酒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等骨折 運動、足鈣、少菸酒#鈣質

骨質疏鬆症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患者多不自知,等到跌倒發生骨折行動不便,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高齡股骨骨折有15%患者在一年內因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死亡。骨質流失沒有症狀,民眾應多加注意防範。建議卅五歲以上的民眾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為健康把關。「骨質疏鬆症」在正常的老化過程中,大約35歲起,骨質會開始慢慢減少。但如果正常的骨質流失速度加速的話,骨頭就會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而這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當骨質大量流失,骨頭變得疏鬆脆弱時,容易因跌倒而造成骨折。根據相關報告顯示,股骨骨折的高齡患者,由於長期臥床,約有50%的患者會在發生後的一年內因感染或其他併發症而死亡。奇美醫院放射診斷科-么煥忠總技師指出,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像長期鈣質的攝取不足、過量飲用咖啡、茶或酒,吸煙、長期缺乏適度的運動、停經期提早來臨、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一些疾病也會引發骨質疏鬆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肝病等都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素。那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通常患者本身根本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症,一定要等到骨折發生時,才知道是骨質疏鬆所引起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充分的鈣質攝取、正確的運動以及定期的接受骨質密度檢查等,都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么煥忠總技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可參考以下幾點:1. 適量且持續的運動:能有效地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骨質流失;更可增加柔軟度及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與平衡感,進而預防跌倒,減少受傷。預防跌倒受傷:保持正確姿勢,改善身體的平衡感,預防跌倒受傷最能避免骨折發生的危險性。2. 足夠且均衡的營養: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是治療骨質疏鬆最基本的要求;避免過度節食,均衡飲食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少食用含磷、咖啡因過量等太鹹的食物及減少過多鹽分攝取。3. 避免服用易造成骨鈣流失的藥物,如類固醇等。4. 充足日照與避免過量菸、酒。么煥忠總技師表示,目前先進的骨質密度測量儀,檢查速度快,可一次檢查三個以上部位;只要符合健保局給付之適應症皆可隨時檢查。有需要的民眾可至醫院門診洽詢;若是民眾擔心自己骨質疏鬆卻不屬於健保局給付之適應症,亦可電話洽詢。早期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健保局給付骨質密度之適應症 ◎一、內分泌失調可能加速骨質流失者:包括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須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醇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醫源性庫欣式症候群者。二、非創傷性之骨折者三、五十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但是篩檢性檢查如健康檢查等則不列入健保局保險給付範圍。過早停經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患者是骨質疏鬆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的評估。一般建議,停經後女性及6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接受骨質密度篩檢。

骨骼一定強!預防骨鬆由年輕做起

骨骼一定強!預防骨鬆由年輕做起#鈣質

人的總骨量在20歲至30歲之間達到最多量,過了30歲骨質開始流失,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快,如果流失過多,骨骼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且骨鬆非女性專屬,男性致死率也高。依據97年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調查發現:有91﹪受訪的男性低估男性髖部骨折後1年內高致死率為22%,更有75%的男性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最有效的預防做法是從小有均衡的飲食,尤其攝取含豐富鈣質的食物,例如乳製品及肉類,再加上規律的運動,使骨頭得到充分的發育,儲存足夠的鈣質。此外,懷孕或餵奶的婦女,對鈣質的需求量比平常的時候更重要,每日至少2,000毫克以上,而更年期後之婦女之鈣質攝取量(1,500毫克)也比年輕時要多(1,000毫克)。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第一步是由年輕的時候做起。◆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方法一、增加鈣質攝取牛奶是鈣質最主要的食物來源,若不喝牛奶,則很難獲得足夠的鈣質,為獲得足夠的鈣質,建議每人每日應喝牛奶量為:成人1~2杯 、青少年及孕產婦2~3杯(一杯牛奶為240毫升,或以3~4湯匙奶粉沖成一杯,每杯約含260毫克鈣質。)二、適當的運動運動方面,適度的戶外運動是必要的,因陽光能使身體產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加強腸胃對鈣的吸收,持續而且適量運動,可以防止骨質疏鬆、幫助睡眠、維持活力,選擇適合自己運動(如游泳、太極拳、外丹功等),避免需要碰撞或快速移位的運動,以免摔倒。最好參加運動團體,一方面較能持之以為恆,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有些負重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步行、提重等)能增加骨質,但患有關節炎者,應避免負重運動。三、預防跌倒經診斷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必須要預防跌倒,以免發生骨折。預防跌倒的方法可分兩方面:改善居家環境浴室、廚房、廁所及樓梯是較容易跌倒的地方,應有充足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或鋪設防滑墊、加裝扶手。維持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增進肌力及關節柔軟性並改善身體的協調能力,而減少跌倒的機會。◆ 骨質密度檢測保健康由於骨質疏鬆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骨質密度檢測是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一項必要程序。骨質密度檢測可幫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骨折風險評估和監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骨質疏鬆症的評估,建議以骨質密度(BMD)值為診斷標準,若體內任何一處骨骼之BMD值,低於20歲年輕婦女平均值的-2.5個標準差(T值小於-2.5),就可診斷為骨質疏鬆症;若BMD值介於-1和-2.5個標準差之間(T值介於-1和-2.5之間)則稱為骨質減少症;BMD值高於-1個標準差(T值大於-1)則為正常。根據研究發現,骨質密度每低於1個標準差,脊椎與髖骨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會提高2倍。*T值>-l為正常骨頭。*T值介於-1及-2.5間為骨質減少症。*T值<-2.5為骨質疏鬆症。為響應2008年世界骨鬆日及提升民眾重視骨質疏鬆症對健康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特別精心策劃於97年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假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西側中山廣場舉行「挺直腰,大聲講:骨骼一定強!」全民強骨活動。現場免費提供超音波檢測儀及骨鬆車檢測,並提供通關秘笈、績優骨筆記、保密&防跌吸鐵等衛教指導的動靜態宣導活動,全程參與民眾,還有超值豐富的強骨福袋可以帶回家,歡迎市民朋友參加,一起支持骨質疏鬆症的防治。當日篩檢活動,將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邱文祥局長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宋永魁理事長率領,民眾一起來喚起對骨質疏鬆症防治的重視!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

《醫點通》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鈣質

醋是膳食烹調中不可缺乏之調味品,肝炎患者可否常食醋呢?多食醋究竟是好還是壞呢?醋有多種,有米醋(又稱老陳醋)、白醋、醋精等。白醋及醋精是用冰醋酸稀釋而製成的,例如高梁、糯米、大麥、玉米、蘋果、葡萄、大棗等釀造成的,具有香味的優良調味品。米醋中含有檸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醋酸、氨基酸、維生素、鈣、磷及鐵等營養成分。醋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幫助呢?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當肝炎患者食慾減退,在烹調時加點醋或沾點醋吃,可增加胃液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及增加食慾。而且醋能消滅腸道內不正常細菌,當夏季容易爆發流行性腸道傳染時,它可以促進食慾,而且還有殺菌作用,並促使食物中的鈣溶解於湯中,例如在煮魚湯或骨頭湯中加給滴醋,不僅能使骨頭軟化,還能使鈣溶解於湯中,增加鈣吸收率達70%,也可以去除魚腥味。醋可以刺激胃酸,使食物中三價鐵還原為二價鐵,促進鐵吸收,有利于預防缺鐵性貧血。還能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在炒菜中加點醋,可以保存維生素C不流失及讓青菜青脆可口。所以柯萬盛醫師建議,肝炎患者是可常食醋的,但是醋不宜長期過量食用,因為長期每天喝100毫升醋,會引起上腹痛及吞酸燒心等症狀,反而不利於肝細胞的再生及修復。還有烹調含醋食物,不能用銅器裝盛,因為醋能溶解銅,造成銅中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