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

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

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的林先生,反覆上腹痛已經好幾週了,原本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導致的胃痛,隨著症狀越來越厲害加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直到就醫才發現胰臟頭長了顆腫瘤,肝臟也有許多陰影,最後確診為「胰臟腺癌」合併肝轉移。所幸及時就醫,在醫生細心的診治下,癌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症狀也獲得改善。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不正常,偶發性的上腹痛可能被當成胃炎,隨便吃個胃藥或止痛藥,症狀改善就不以為意了。但是若疼痛持續存在,小心!可能是胰臟癌在作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5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胰臟癌的發生率約為2.08%,在全部癌症部位中男、女性均排名為第13位,但死亡率卻高達4.18%,位居男性排名為第8位、女性為第5位。進一步分析首次治療方式,僅有兩成左右的病人在初診斷時可以開刀治療,甚至有接近五成的病人不適合治療,只能接受安寧緩和照護。胰臟癌初期沒有明顯癥兆 早期診斷困難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婉真醫師表示,胰臟癌的診斷和治療一直是臨床醫師最為棘手的課題,沒有適合的篩選工具,且大多數病人在癌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癥兆,導致早期診斷的困難。再者,胰臟癌復發及轉移率高,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短短的三至六個月,如何提高癌症控制率、延長存活時間及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仍是目前需要努力的目標。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現今對抗胰臟癌的方法包括手術、化學藥物、和放射線治療,經由醫師細心評估病人身體狀況,並搭配適合的治療配套措施,即使是癌症末期的病人,仍有機會達到良好控制及存活時間延長的治療成效。另外,在各方專家學者的努力研究下,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也有了突破性的發現,除了抽菸喝酒之外,中央研究院最新期刊發表指出,糖代謝異常是罹患胰腺癌的關鍵原因,因此只要減少糖分攝取,就可以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有效預防胰臟癌的發生。高婉真醫師建議,民眾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多一分關心及警覺,飲食均衡不偏食不過量,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有長期不明原因的上腹痛,甚至合併有體重下降、黃疸、食慾變差、血糖控制不佳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

沙門氏桿菌人畜共通 預防請這樣做!#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沙門氏桿菌廣布於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尤其是家禽、食物(如:牛奶、蛋類、肉類製品等)、水。若不小心食用遭到污染且未煮熟之食物與飲用水,即可能受到感染。受到感染後,並非每一個人都會發病,必須視其攝入之細菌量及病人本身之免疫狀況。一般嬰幼兒、老人、免疫機能不全之病患(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服用類固醇患者、愛滋病患)較易引起嚴重之臨床病徵。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47人感染沙門氏桿菌。主要是食入受到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禽畜肉類等。沙門氏桿菌屬人畜共通傳染病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沙門氏桿菌有2,600多種型別,在全球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常居首位或第二位。日前媒體報導,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我國食藥署提醒,無論是居家飲食或出門外食,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腸胃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我國業者推出各式各樣的水果拼盤供消費者選購,業者和民眾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要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徹底清潔與加熱 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食藥署提醒,食品調理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應防止病媒侵入;同時避免寵物接近調理及供餐場所;處理食材及進食前應徹底洗淨雙手;被病媒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才是預防沙門氏桿菌感染之不二法門。

魚類保鮮應注意 預防中毒五要原則

魚類保鮮應注意 預防中毒五要原則#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的溫度均適合細菌繁殖,民眾食用放在4-65℃之間,超過4小時以上的食物,只要食物曾經遭細菌污染,均可能發生食品中毒。攝食場所分析食品中毒事件的前3名,分別為餐廳、供應團膳的學校及攤販。導致食物中毒的前3名為腸炎弧菌、組織胺、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仲夏之際致食慾不佳,清爽不油膩美食是夏日首選,如因食材保存或調理過程稍有不慎,容易提高食品中毒發生機率。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病因大宗為病毒、細菌、天然毒。未經加熱的生菜沙拉、生魚片、飲冰品等,是屬於食品中毒的高風險食物;而常被視為優良蛋白質來源的魚貝類等水產品,則需注意組織胺、諾羅病毒等風險。預防魚類組織胺造成食物中毒的方法臺北市衛生局說明,組織胺(Histamine)是在腐敗魚肉(如:鮪魚、鯖魚、鰹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中常見的一種化合物,對熱安定,故不易以加熱方式加以破壞,一旦產生就不易去除。開放式、潮濕的存放空間,易使魚體受到腸內細菌污染,24小時內便足以產生引起中毒的組織胺含量。預防組織胺食品中毒最佳之道,為防止魚肉在保存中產生組織胺,並需注意調理條件,包括:1)選擇衛生條件較好的魚販處購買魚貨。2)如果沒有立即食用,應先放置在冷凍櫃中。3)魚體解凍到烹煮前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4)烹調時溫度要高、時間要長,以防止細菌繼續滋長。5)處理流程、烹調器具、環境設備等,應確實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為防止食品中毒發生,臺北市每年辦理48場食品衛生講習,不斷加強輔導「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1)要洗手。2)要新鮮。3)要生熟食分開。4)要澈底加熱。5)要注意保存溫度。組織胺魚肉中毒症狀主要為臉部潮紅、頭痛、頭暈、蕁麻疹、心悸、噁心、嘔吐、腹胶痛及腹瀉;症狀在食用此類魚肉後幾分鐘至1小時內出現,多持續數小時。父母讓孩子食用魚肉時要特別注意魚肉之新鮮度及適當冷藏保鮮魚肉,以免產生組織胺魚肉中毒。臺北市衛生局呼籲,若發生食品中毒狀況,患者及醫療機構應保全證據,儘量保留剩餘食品及嘔吐或排泄物,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採樣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原因。

9招有效預防腸病毒 留意重症避奪命

9招有效預防腸病毒 留意重症避奪命#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炎熱夏季是腸病毒的流行季節,大多數感染的人沒有症狀或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但5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重症高危險群,國內目前已研發出腸病毒71型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目前尚未上市提供接種。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廖偉利醫師指出更要特別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包括: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建議盡快至小兒科接受檢查及治療。務必留意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 腸病毒重症症狀廖偉利醫師表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它們會在人類的腸道黏膜生長繁殖,近年來陸續發現多種型別,現在已經有上百種腸病毒了!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吃到受污染的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到病人的分泌物(皮膚的水泡潰瘍)而受到傳染。有些腸病毒則引起特殊的表現,例如: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出血性結膜炎、無菌性腦膜炎,甚至肢體麻痺、心肌炎等等。在發病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通常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強。即使疾病痊癒,病人仍可持續從糞便中排出病毒達6到8週之久!腸病毒感染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性症狀治療,例如:止痛、退燒藥等,以及預防治療脫水。絕大多數病人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照顧上要小心處理病人的排泄物、處理完必須立即洗手、注意衛生不用共用碗盤器具、多補充水分、多休息。有效預防腸病毒 請你跟我這樣做1)正確勤洗手習慣:濕搓沖捧擦。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3)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4)注意家中衛生清潔及通風。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空氣不流通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6)返家後撫摸擁抱嬰幼兒前,應先洗手。7)大人及小孩都要注意個人衛生。8)新生兒及嬰兒多餵食母乳,以提高免疫力。9)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應洗手,必要時務必更衣、戴口罩;除了母親及主要照顧者外的人員盡量避免碰觸新生兒!

銀髮族逾七成五有重聽 四妙招可預防

銀髮族逾七成五有重聽 四妙招可預防#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聽力損傷者約12萬人,其中60歲以上的患者占比例約75%,70歲以上的銀髮族,每兩人便有一人患有重聽。家裡年長者出現明顯的聽力退化時,家裡的電視聲就會越開越大聲,一旦年長者的聽力變差後就不可能再變好,所以在心態上及相處上,就要開始學習如何與有聽力障礙的老人家溝通,以免因溝通不良產生誤會。影響認知溝通 加速生理退化當年長者聽力受損,聽不懂旁人在說什麼,不容易融入話題或其他活動因而產生困難,影響認知、溝通與情緒,其延伸的心理狀態可能有:覺得麻煩、沮喪、易猜疑、不想外出、拒絕社交、反應遲鈍。心理層面的問題產生後,家人與其交流機會困難,進而較少關心,恐會導致失智風險升高,可能會進一步再影響生理機能加快退化,國外有些研究甚至提出聽損與老年癡呆症之間的相關連性。配戴助聽器是最常見的聽力損失矯正方式,若能配戴適合的助聽器,將有助提升生活品質。若長輩與子女住得較遠,平日聯繫需倚賴電話溝通,建議還可考慮使用有擴音功能的電話,予以補強。預防重聽 日常保健4方法「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以下便提供你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1)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2)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好好控制這些疾病,則有助於減緩退化的進行。3)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4)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有配戴有助聽器也應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或助聽器廠商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當發現家中長輩有聽力退化的徵兆時,應在生活及溝通上都更加體貼長輩,助長輩得到歸屬感及安全感,再來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正視它才能確保長輩以健康的姿態走得更長久!

預防乳癌 妳的乳癌檢查只做一半嗎?

預防乳癌 妳的乳癌檢查只做一半嗎?#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台灣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位女性確診為乳癌,每天有6人死於乳癌。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底出版的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蟬聯多年的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初次診斷年齡更是相較於歐美國家年輕十歲左右。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45歲到69歲的女性(二等親內有乳癌家族史,可提早至40歲),提供每2年一次免費的乳房攝影檢查;透過安全的低劑量X光射線以高解析度的影像品質,讓許多乳癌早期的癌前病變癥兆(如乳管微鈣化、結構不對稱等)無所遁形。乳房檢查常只做一半!台灣本土的大規模數據已經確認,乳房攝影篩檢是非常高敏感度又有效的乳癌篩檢方法,可以降低近4成的乳癌死亡率、並減少3成晚期乳癌的發生。但台灣女性整體的乳房攝影受檢率僅4成,不如其他先進國家過半數的普及度,仍然有很多努力空間。如果因為「忙碌沒注意」、或「聽說攝影檢查會被夾得很痛」等原因而錯失保衛時機。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 揪出腫塊二大利器女性乳房檢查方式只需在月經結束後一週,帶健保卡及身份證到醫院檢查,乳房超音波和乳房攝影,兩者可相輔相成。1)乳房超音波檢查:因台灣女性的乳房組織較為緻密,及乳癌確診平均年齡較為年輕化的狀況來說,乳房超音波檢查就是極重要的加分工具。乳房超音波對於的微小鈣化不敏感,這對大部分早期無症狀之乳房原位癌常無法偵測,因此並不適合單獨作為乳癌篩檢工具2)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都是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它最大的功能在於偵測出「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這是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常見的表徵。在影像解析度上,乳房超音波檢查不如乳房攝影來得高,但是它不受年齡限制的可近性、影像的即時性與立體感,更是補足了乳房攝影在平面影像上的不足。為了您的健康,建議45歲以上婦女,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也要定期至醫院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婦女更要提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乳癌治癒率高。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疾病 預防訣竅需知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疾病 預防訣竅需知#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4大典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然而女性糖尿病警訊,恐會月經失調、陰部搔癢、反覆陰道念珠菌或黴菌感染、性功能障礙,甚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體重增加、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甚至不孕。須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治療。國人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相當於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是一項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放任不管,所引發的併發症往往相當嚴重。糖尿病的併發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胰島素治療可以幫助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而非造成合併症。糖尿病的成因糖尿病的成因:遺傳體質、飲食型態、肥胖,或是情緒壓力、藥物、懷孕、營養失調等因素。近年來因外食族增多,大多是三高飲食使得營養過剩,增加罹病風險,糖尿病並非是吃太多甜食所致,而是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造成血中血糖太高所致。糖尿病的飲食糖尿病的治療,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與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用餐時儘量選擇低油和清淡的食物,烹調方式可採清蒸水煮降低油脂的攝取,儘量避免糖漬、糖醋、蜜汁、太白粉、油脂、沙拉醬及甜點,應多選用蔬菜以增加飽足感,儘量以白開水及茶,代替含糖果汁及飲料。飲酒勿過量,且避免空腹喝酒而導致低血糖發生。糖尿病常見的症狀糖尿病常見的症狀有頻尿、過度口渴、飢餓感增加、容易疲倦、會陰部黴菌感染、體重減輕、活動力差、缺乏興趣與專心、眼花、嘔吐與胃痛、手脚痲痺與陣痛感、傷口不易癒合等。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肥胖、慢性病患 糖尿病高危險群糖尿病高危險因子,若是符合2個或以上,建議每3年就醫篩檢1次:1) 40歲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好發期年齡。2) 有家族糖尿病史。3) 曾檢查為糖尿病前期。4)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身體質量指數≧2,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5) 罹患多發性卵巢症候群。6) 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7) 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慢性疾病。8)吸菸、飲酒糖尿病四種類型第一型糖尿病:源自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抗體變得不分敵我,開始攻擊製造胰島素的胰臟β細胞,造成胰臟無法分泌、或只分泌少量胰島素。原因可能是遺傳和環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二型糖尿病:超過9成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沒有症狀,通常大於40歲,且經常有肥胖的外在特徵。妊娠糖尿病:約有5%的婦女在懷孕時,會出現暫時性的糖尿病症狀,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使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但病症通常會在產後消失。如果母親在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沒有妥善治療,間接提高胎兒先天畸形、死胎、巨嬰症的機率。其他:有少數糖尿病案例是由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等因素所引起。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 以心血管病變為最大殺手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罹患心臟病機率是一般人的2至4倍、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2至4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38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3倍中風機率。糖尿病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服藥控制,平常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尿液篩檢,以也要自我嚴格監測血糖,按時抽血驗糖化血色素,才能避免產生眼、足、腎併發症及疾病惡化。尿病患者必須體重控制、規律運動、正確服藥、定期自我檢測血糖、血壓、血脂、適應壓力,以及定期檢查均是糖尿病良好控制需要的全方位配套,且不可任意停藥,迷信偏方,有身體不舒服要及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的時機。

預防蛀牙大作戰 學齡兒童可免費塗氟

預防蛀牙大作戰 學齡兒童可免費塗氟#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李雅玲指出,齲齒是學童罹患率最高的口腔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一般2-3歲的小朋友蛀牙率約31%,到了6歲時蛀牙率增加到79%。為降低齲齒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將於7月22日至8月2日期間,舉辦6-12歲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塗氟可增加牙齒的抵抗力 減少蛀牙發生在寒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接觸較多甜食,若未做好口腔照護,恐更容易罹患蛀牙。而蛀牙的成因,主要可分為牙齒、細菌、食物和時間等四大因素。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目的,就像是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減少發生蛀牙機會。學齡兒童應每半年塗氟一次氟化物施用方式繁多,包括:飲水加氟、食鹽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對學齡兒童施以牙齒表面局部塗氟是目前經評估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之一。每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正確的刷牙方式、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飲食習慣,就能有效的預防蛀牙產生。記得先刷牙 務必攜帶健保卡、戶口名簿與牙刷至醫院掛號為了使塗氟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李雅玲建議,學童應在塗氟之前先將牙齒刷乾淨,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達到最好的防齲效果。本次免費塗氟活動期間為:108年7月22日(一)至8月2日(五)止,週一至週五上午09:00-11:30、下午13:30-16:00,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牙科(中興、陽明、忠孝、仁愛、和平、婦幼)同步實施。該活動限設籍臺北市6-12歲學齡兒童,接受塗氟的學童請先於家中將牙齒刷乾淨,再至醫院接受塗氟服務,並請攜帶健保卡及戶口名簿與牙刷至醫院掛號,不需繳交掛號費,敬請家長把握機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牙醫師共同守護您寶貝的口腔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