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麻

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至2017年統計資料,目前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約佔50%的糖尿病患者。65歲患有糖尿病的陳伯伯就醫時表示,這2年手麻腳麻越來越嚴重,現在寫字時除非眼睛看著筆,不然筆從手上掉了都不知道;腳感覺麻麻的,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不知地板在哪裡!這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1.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2.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通常病患抱怨會從腳尖或手指尖開始,慢慢地往上延伸,研究顯示49%患者以感覺變差為表現、34%病患感覺到疼痛,而約有一半的神經病變患者可能尚未出現症狀,需靠神經檢查來提早發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分為5大類1.兩邊對稱的多發性神經病變:為最常出現的類型,感覺異常的分佈就像戴著手套、穿著褲襪,病患會因為不舒服的感覺而影響睡眠或生活品質,甚至因為感覺變差容易受傷而不自知,嚴重時若影響到力氣則容易因步態不穩而跌倒。2.自主神經病變:是常見表現之一,可能影響包括:姿勢性低血壓而容易頭暈、影響心律可能導致死亡率增加、便秘、腹瀉、性功能障礙、小便困難、流汗減少。3.顱神經病變:通常影響動眼神經,表現為眼睛周圍疼痛、複視、眼瞼下垂,但是瞳孔功能正常。4.神經根或神經叢病變:多發生於單側胸椎或腰椎神經,其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感覺異常或嚴重疼痛,甚至合併肌肉無力症狀。5.肢體的單一神經病變:常見影響為手指及手掌麻木或無力、垂足(腳板下垂抬不起來)。「飲食」+「運動」有效控制血糖1.飲食控醣類:醣類的食用量是影響血糖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重視「醣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及維持高纖、少糖、少油、少鹽、不過量攝取脂肪以及蛋白質為飲食原則。每日食用肉類的份量,不應超過兩個手掌大。2.中強度有氧運動加肌力訓練: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並促進游離脂肪酸的代謝。呂雅雲建議糖尿病患飯後1~2小時運動是比較合適的時段,可以先暖身5分鐘再做運動,可降低餐後血糖高峰,還可避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點在於良好的血糖控制、手腳的保護(定時檢視手腳是否有傷口、戴手套/穿襪子來保暖)。神經病變造成的疼痛不適感,可以藉由醫師處方抗癲癇藥或抗憂鬱劑來改善症狀。

腳麻無力?運動2招改善椎間盤突出

腳麻無力?運動2招改善椎間盤突出#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林姓公務員近1年多來一直覺得腳麻無力、抽筋,自覺平常太少運動,因此有空就會揹重重的登山包去爬山,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就醫檢查竟發現腰椎第5節與薦椎第1節間的椎間盤突出。在醫師建議下接受積極保守治療,由物理治療師徒手方式調整腰椎位置,約1個月後麻木、無力感消失,追蹤4個月後沒有復發,可重新開始他最愛的運動。搬運工、服務業、上班族 均是高危險族群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楊書念表示,這位患者腰椎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因長期姿勢不良和過度負荷,造成椎間盤承受過度壓力而退化,進而向外突出壓迫到神經。初期會有下背部痠痛、僵硬等症狀,若持續惡化,則有坐骨神經痛、腳麻及無力等神經壓迫症狀。腰椎椎間盤突出高危險族群包括從事粗重工作的搬運工、工作時必須常彎腰的服務業或長期久坐的上班族。因為腰椎在彎曲的姿勢下,最易出現椎間盤退化,尤其坐姿並彎腰更會讓腰椎椎間盤承受最大壓力,建議應避免長期久坐、彎腰和負重。進行積極保守治療,才不會久病釀成大病。2招運動 預防及延緩椎間盤突出惡化出現椎間盤退化時可視症狀輕重,手術治療前,先透過徒手物理治療、運動或姿勢矯正來調整脊椎排列,若獲得改善就不須動刀。建議民眾若有腳麻無力或長期腰痛、坐骨神經痛,可至醫院檢查,醫師評估後,接受積極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及早改善不適症狀。楊書念物理治療師也示範2招預防及延緩腰椎椎間盤突出惡化的「拱橋運動」及「腰部伸直運動」,每回3下,一日3回:1) 拱橋運動/在有支撐的軟墊上仰臥,雙膝彎曲雙腳掌平貼床面,腹部用力往內收縮,維持縮小腹動作,腰部緩慢挺直使臀部離開床面,維持30秒後放下,訓練腰椎核心肌群,預防腰部椎間盤突出。2) 腰部伸直運動/俯臥在床面,手握拳置於肩關節下方,手肘伸直將身體撐起,腰部放鬆15秒結束。功能為緩解腰椎椎間盤突出的不適感,減緩惡化。

腳麻走不遠當心!動脈阻塞延誤恐截肢

腳麻走不遠當心!動脈阻塞延誤恐截肢#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4歲的謝伯伯糖尿病及高血壓史10多年,一直控制得不理想,5年前才戒菸。謝伯伯約一年半前,行走後雙小腿、足部痠痛及無力,原本休息後便改善,但近半年症狀越來越明顯,行走距離銳減為30公尺,氣溫下降時會抽痛。前陣子寒流來襲,謝伯伯在戶外突然左腳趾大痛且發黑,檢查發現發現左大腿鼠蹊部脈搏變弱,確診為慢性血管阻塞併急性栓塞,經藥物治療及檢查,控制傷害範圍。行走後腳痠麻、痛、無力、痙攣 是動脈阻塞早期症狀佳里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柏森說明,腿部動脈血管阻塞是個廣泛且常見的疾病,只是鮮少受到關注。知名的廣告台詞「腳麻是要怎麼走」描述的就是動脈阻塞後跛行的症狀。跛行就是行走一段距離後腳會「痠、麻、痛、無力、痙攣」,這只是腿部或骨盆部動脈阻塞的早期症狀,更嚴重便會足部皮膚蒼白發紫合併持續疼痛,氣溫越低,症狀越嚴重。最嚴重的症狀是慢性傷口潰瘍、嚴重細菌感染及腳趾發黑壞死,一旦到發黑壞死或感染造成敗血症,往往需要截肢才能保命。然而根據研究統計,截肢住院期間68天內死亡率18%,成功出院的一年內死亡率也有34%,說明下肢的血管阻塞不僅造成高死亡率,也是身體健康的指標。腿部血管阻塞 是身體健康的指標是什麼原因造成動脈阻塞?黃柏森醫師說明,就如同其他心血管疾病,典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煙、年紀、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中,腿部血管阻塞和慢性腎臟病相關性最高,特別是洗腎病人會合併血管嚴重鈣化。腿部血管阻塞是身體健康的指標,主因為腿部血管阻塞是全身性血管病變的一個分類,一旦腿部血管阻塞,其他部分的血管也很可能阻塞,例如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恐怕造成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可能造成死亡或是嚴重失能。腿部血管阻塞也可能不是慢性病造成,像是車禍外傷、下肢或骨盆處的手術或是自體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抽煙化學物質阻塞,還有急性血管栓塞。急性血管栓塞是由其他地方形成血栓,流到腿部血管而造成的阻塞,大部分是因為「心房顫動」造成左心房有血栓引起,而少部分是因為血液本身凝血的問題造成血栓。導管治療傷口小、復原快 減輕照護負擔隨著醫療進步,微創或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越來越盛行也越來越進步,利用X光血管攝影及導管方式治療,已成為目前處理腿部血管阻塞的主要手術方式。使用局部麻醉僅有3mm傷口就完成診斷及治療,大部分病人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傷口也僅需換藥3天,對病人、家屬與社會照護的負擔都減少許多。然而目前研究顯示,用導管治療的再阻塞率較開刀高,相較於開刀的短期暢通成功率接近100%,而導管治療平均約8到9成。目前從事導管治療腿部血管阻塞的醫師不多,病人往往因不了解,到慢性傷口、壞死或嚴重感染時才尋求診斷及導管的治療。這種情況下血管往往是完全阻塞甚至鈣化嚴重,對導管治療來說是極其困難,不僅成功率下降、延長手術時間會許多。

腳麻無力 這病恐讓上班族小便失禁

腳麻無力 這病恐讓上班族小便失禁#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坐骨神經痛、腳麻,嚴重時造成下肢無力、跛行,上述症狀看似為好幾個發散的症狀,事實上可能皆為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病徵,嚴重者為可能會出現影響大小便功能的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讓病人小便解不出來、大便失禁!好發族群為40歲以上、久坐一族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暨神經外科主任張進宏表示,椎間盤突是相當常見的脊椎病變,最常發生在第四、五腰椎及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之間。當出現突發性腰背痛、臀部麻痹,並伸延到大腿、小腿、足部和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就有可能罹患「馬尾症候群」,如未能及早醫治更可能出現無法走路。馬尾症候群的好發族群為40歲以上,經常坐在辦公室的上班一族,而患有脊椎退化和椎間盤突出的病人都是高危險群。腰椎在第二節以下沒有脊髓,只有一條條狀似「馬尾」神經根,一旦此部位的神經根叢受壓而出現以上症狀,就叫做馬尾症候群。通常是因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馬尾神經叢造成,其他原因包括突然彎下腰拿取重物、外傷、腫瘤及開刀造成的後遺症等。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 傷口小恢復快治療的原則先以保守治療為主,若保守治療無效後,可能以手術治療為主。保守治療方式,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如消炎止痛藥、類嗎啡藥物及肌肉放鬆劑)、背架及復健物理治療等。輕微的腰椎椎間盤突出症,可藉由藥物及復健治療獲得症狀的改善,較嚴重的坐骨神經痛症狀須進一步評估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kectomy,簡稱PELD)是一種脊椎微創手術,傷口小,對身體的組織破壞少,所以不需要全身麻醉。手術不需要切除肌肉組織、韌帶及骨頭,病人恢復快,手術後隔天就可以出院。久坐一族、椎間盤突出病人要當心,突然出現腳麻症狀勿輕忽,小病可能就是身體警訊,正確保健之道應即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6種方法 讓你從腳暖到全身

6種方法 讓你從腳暖到全身#腳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寒冬時,冷風會從褲口往裏灌,雙腳麻、木、涼、痛,加上從足心到小腿,再到全身,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我30年前曾有的經歷,現在想來,更能體會「寒從腳下起」的意思。一夜雙腳不暖 不利健康現在的人很少能體會腳凍的感覺了,但還是有腳涼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方式,可能一夜都雙腳都不會暖,這可是不利於健康的,以下介紹的,是能夠讓腳瞬間暖和起來的6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卻是很有效的。1)     踏步法 /做原地踏步動作,腳落地時稍用力,只需5到10分鐘,雙腳就會暖和,注意選擇地點,儘量不要在臥室,以免打擾到樓下的鄰居。2)     頓足法 /同時抬起雙腳腳跟,腳尖著地,再迅速頓下腳跟,反覆50至60次,此法對便秘有作用,但老年人不宜。3)     按摩法 /盤坐在床上,兩腳掌相對,用雙手摩搓足背以及小腿,然後再搓足心,到溫熱為止,睡前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安神鎮靜、促進睡眠的作用。4)     浴足法 /用溫熱水泡雙腳,邊泡腳邊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少數鹽待溶化後浸泡,有消炎作用,有灰指甲、足癬等足病者,可以用苦參30克、白蘚皮30克、蒼術30克、枯礬10克,煎水泡腳,既能暖足,又能治病。5)     薑湯法/腳涼,全身又覺得有寒氣的,可以熬一碗薑湯趁熱喝下,再蓋被取暖,特別是涉水、淋浴後,腳部受寒的,更適合用本法。6)     舉腿法/仰臥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將兩條腿緩緩舉起,垂直於身體,稍作停留後,再緩緩放下,如此重複數次,本法還可以鍛鍊腹肌,有助於減肥。(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腳麻無力?6症狀恐致歪脖危機

腳麻無力?6症狀恐致歪脖危機#腳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脖子出現不適,症狀不一定出現在脖子,有些以為與脖子無關的症狀,或發生在非脖子部位的疼痛,都很可能是脖子引起,請大家做一次脖子故障度檢測,確認頸部的健康狀態。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務必前往骨科檢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立刻前往骨科進行詳細檢查。歪脖子自我檢測□ 最近扣襯衫釦子時感覺有些困難,甚至無法扣釦子。□ 想用指尖夾起硬幣等小東西卻無法完成。(★)□ 雙手無法施力。□ 字跡不像以前那樣端正。□ 吃飯時無法好好拿筷子,或感覺不太會拿筷子。(★)□ 不扶把手就無法上下樓梯。(★★)□ 走路時總覺得腳步虛浮。□ 碰觸肌膚時感覺遲鈍。(★)□ 脖子痛到晚上睡不著。(★)□ 即使在家靜養,脖子還是持續疼痛超過4天。(★)□ 長時間感覺手腳麻痹。(★★)症狀持續好幾天 恐是脖子搞的鬼當脖子出問題,有時會在身體各處引發不同的症狀,請詳閱後續列表,出現與自身狀況相符者,請圈起來做記號,如果每個項目皆圈出一個以上的記號,且在沒有特殊原因的狀況下,該症狀持續好幾天,問題可能就出在脖子上。1)    出現在「頭部」的症狀 /頭部沉重/頭痛(鈍痛)/後腦勺產生鈍痛/頭痛暈眩/重聽/耳鳴/眼睛疲勞/視線模糊/曾經被診斷出罹患難治性緊張型頭痛。2)    出現在「頸部」的症狀 /脖子肌肉僵硬/脖子後方疼痛/脖子根部疼痛/脖子無法轉動/脖子一動就痛/脖子到肩膀的肌肉疼痛/下巴抬起困難或無法抬起/脖子或喉嚨附近感覺怪怪的/難以低頭或無法低頭。3)    出現在「肩膀、背部到胸部」的症狀 /肩膀肌肉僵硬/肩膀疼痛/肩膀到上手臂疼痛/肩胛骨下側疼痛/肩胛骨內側疼痛/背部肌肉緊繃/手臂根部疼痛/上胸部疼痛/乳房疼痛/背肌疼痛(背痛)。4)出現在「手臂、手指」的症狀 /上手臂抬起困難/手臂無法施力/手臂一動就痛/上手臂疼痛/下手臂疼痛/手臂無來由地感覺麻痹/手臂沉重/手臂到指尖疼痛/手部感覺遲鈍/手指無來由地感覺麻痹、刺痛/無法握住汽車方向盤/感覺握力變差。5)    出現在「腰部、腿部」的症狀 /腰痛/大腿到趾尖麻痹、刺痛/足部(大腿)抬起困難。6)    出現在「全身感覺」的症狀 /無來由地意識模糊/感覺失神/感覺噁心/專注力下降/身體虛浮/容易疲累/水腫/身體左右邊的感覺不同/手腳冰冷/失眠/情緒低落/更年期障礙。(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睡覺腳麻恐神經病變 足部4大跡象看健康

睡覺腳麻恐神經病變 足部4大跡象看健康#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足部是支撐人體重量的地方,但隨著身體做出不同動作,腳部會受到外力及摩擦,造成磨損、受傷、變形;事實上,足部除了要承受全身重量外,還具有支撐、伸縮、扭曲、彈跳和吸震等功能,因此照顧足部絕對是一生的功課。一直以來,腳都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因足部血液回到心臟過程長,若沒有足夠壓力很難順暢回流;因此離心臟最遠的足部血液就必須憑藉腳部肌肉,利用收縮功能使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液經由血管、靜脈流回心臟。因此腳的健康即十分重要,一旦出現不適應立即處理;以下提供足部常發生的4大跡象,供民眾參考。●雙腳冰冷/當心甲狀腺功能減退,血液循環差。相信大家都聽過「只要腳暖了,身體就暖和」的道理,其實長期足部冰冷正是健康警訊,表示甲狀腺已出問題!由於甲狀腺就像是身體的「空調」,若時常冰冷,即代表此功能退減,也可能是血液循環不好的徵兆。因此應時常保持雙腳溫暖,尤其天冷時節更要注意,盡量避免打赤腳、穿涼鞋等機會讓腳受涼。●腳麻、末梢變色/麻痺恐是周圍神經病變,末梢變色疑「雷諾氏症」。而不少人都經歷過睡著時雙腳麻痺,只要輕輕一動就哇哇大叫的經驗;有時候為肌肉受到壓迫所致,若一陣子恢復正常倒還好;但如時常發生此狀況,恐要擔心引發周圍神經病變。此外,當腳趾頭出現特殊顏色,如紅、紫或白色,很可能為「雷諾氏症」,以上兩種情況都應立即就醫。●時常抽筋/表示缺少鉀、鈣及鎂,可多吃香蕉改善。最後,一旦發現腳有時常抽筋的情況,除了審視自己是否工時太長、久站久坐及勞累外,也要判斷平常的食物中是否缺少鉀、鈣及鎂;建議可多採富含此類的食物。如香蕉含有豐富鉀,可多吃以增加營養攝取;但若情況遲遲沒有改善,則需詢問專業醫師。

婦腳麻以為中風前兆 竟是糖尿病惹禍

婦腳麻以為中風前兆 竟是糖尿病惹禍#腳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0歲的黃女士這兩個月來雙腳會麻,感覺刺刺熱熱的,洗澡時冷熱水溫度感覺不出來,但是穿鞋襪時又會覺得痛,晚上也很難入眠。她聽別人說腳麻是血中膽固醇過高,就是中風的前兆,擔心得趕緊到神經科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竟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醫師表示,腳麻的原因有很多,若有相關問題,建議先找神經科醫師診治。黃女士就醫後經醫師詳細詢問,發現原來她因為工作勞累,沒時間運動,又擔心過重,常以水果零食果腹。抽血檢查後報告顯示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色素也超過標準,診斷為糖尿病,而腳麻則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造成。經過飲食、運動與藥物控制,黃女士的血糖逐漸改善,腳也沒像以前這麼麻。姿勢不良、神經壓迫 也可能造成腳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周秉箴醫師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首重血糖控制,並且避免抽菸、喝酒;另外,足部的穿著保護也很重要,避免赤腳行走、隨時檢視足部以免受傷而未察覺。他同時指出,膽固醇高或血脂肪高和腳麻並無相關性,腳麻的原因相當多,包括姿勢不良、神經壓迫等,並列舉6大項,建議民眾若有相關症狀,首要應找神經科醫師診治。1) 姿勢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例如久坐或盤腿之後。2) 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沒控制好,會產生末梢神經病變。3) 腰椎或坐骨神經神經壓迫/會伴隨下背痛或是腳無力的現象。4) 下肢動脈硬化阻塞/常發生在抽菸、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下肢除了麻木以外還會感覺冰冷,走路之後會感到疼痛。5) 酒精性神經病變/常見於酗酒患者,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會造成神經病變。6) 中風/中風通常是單側手腳麻,很少雙側,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