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澱粉

關於馬鈴薯的基礎知識,你知多少?

關於馬鈴薯的基礎知識,你知多少?#抗性澱粉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馬鈴薯是廚房、餐桌上常見的食材,是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不論是咖哩飯、薯泥沙拉或是焗烤馬鈴薯等常年可得的家常菜,總是扮演著功不可沒的角色。由於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高、容易種植於是成為瑞典、挪威和芬蘭人飲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馬鈴薯種類多、正確食用益氣健脾馬鈴薯是可食用的塊莖(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洋芋、黃獨、陽芋、荷蘭薯、山藥蛋、 爪哇薯、馬之薯、日本番薯、番仔番薯,原產於南美洲秘魯。馬鈴薯有許多種類可供選擇,依品種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顏色,有白色,紅色,黃色和紫色品種。台灣日常食用常見的為黃肉品種,含有玉米黃素及葉黃素,而含有花青素的是紫肉品種。彰化基督教醫院總院營養暨膳食部的江惠琴營養師說明,馬鈴薯性平味甘,正確食用下,具有活血、消炎、益氣、健脾等功效。馬鈴薯的功效: 高C、抗氧化又助穩糖,馬鈴薯營養價值高 江惠琴營養師表示,馬鈴薯富含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抗氧化劑,包含多酚、維生素C、鉀、膳食纖維、生育醇,α-硫辛酸、硒、類胡蘿蔔素、葉黃素與植物化學物質等營養素,有益於人體作為營養補充劑和抗氧化劑。抗氧化劑可幫助預防細胞損傷和癌症,促進健康及心血管功能。此外,馬鈴薯每100公克約含有19.5毫克維生素C,即達國人每日建議量的19.5%。另研究證明,α-硫辛酸可幫助控制血糖,改善血管舒張,防止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並保護腦和神經組織。冷藏後的馬鈴薯可降GI值,反助控糖馬鈴薯被歸類為導致餐後高血糖的食物,有可能會因大量且長期食用增加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不過煮熟的馬鈴薯,可在食用前先保存於冰箱,因其在低溫下,已被證實可提高抗性澱粉的含量,是降低其GI值、穩定血糖的好方法。馬鈴薯的食用注意事項:食用馬鈴薯好處不少,但營養師提醒食用、處理上要特別注意下列幾點: 新鮮的馬鈴薯,每100公克僅含5毫克的鈉,然而,加工過的馬鈴薯產品,例如炸薯條和薯片,每100公克洋芋片可高達400毫克的鈉,而熱量更是相差6倍以上。這對需要控制血壓或是體重的民眾而言,不容小覷。 馬鈴薯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含量大多在馬鈴薯皮,所以最好連皮一起吃。 馬鈴薯若發芽或表皮變綠,即含有巨量龍葵鹼,會引起食物中毒,切不可輕忽。

抗性澱粉 輕鬆吃不怕胖

抗性澱粉 輕鬆吃不怕胖#抗性澱粉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許多民眾為了減重,會減少甚至完全斷絕吃澱粉,但是,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減肥不能吃澱粉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完全阻絕澱粉來減重,不僅效果不彰,甚至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減重無效反傷身,其實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澱粉類食物經過特定溫度處理,會讓腸道吸收熱量呈現較多或較少之比例,而熱量差異原因就在於其中「抗性澱粉」含量之多寡。抗性澱粉 難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蔡玉思營養師表示,「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 RS)是難以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之澱粉,此類澱粉被人體攝取後,可以抵抗小腸分泌的澱粉分解酵素,無法被小腸吸收,但可直接道大腸被利用,是類似膳食纖維功能之澱粉,抗性澱粉可分為4類:1)物理隔絕的(如外殼)顆粒完整,且外殼粗糙的五穀類等未精緻加工之澱粉,例如糙米、紫米等全穀類。2)顆粒形態難以被消化之澱粉,如生馬鈴薯、未成熟香蕉。3)經烹調後冷卻之老化澱粉,如隔夜飯、壽司、冷麵。4)經化學修飾後不易消化之澱粉,非天然澱粉,例如一些食品添加物。需搭配調整飲食、運動習慣蔡玉思營養師提醒,若只是相信多吃抗性澱粉可以減重,但卻沒有調整飲食、運動習慣,效果恐怕不彰,減重者的飲食是熱量控制的均衡飲食,對於喜好澱粉類食物的人,如果在每天澱粉類食物建議量中,提高抗性澱粉的比例,或許有助於減重目標達成,但是腸胃道消化能力較差者在腸胃道中發酵產氣,容易加重腹脹不適的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