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

有了小孩以後,要怎麼維持夫妻感情?研究揭討論「這3點」為愛加溫

有了小孩以後,要怎麼維持夫妻感情?研究揭討論「這3點」為愛加溫#新手爸媽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但真是如此嗎?根據一份來自羅馬尼亞研究團隊的分析報告,研究團隊計算媽咪生產前和生產後,夫妻雙方的婚姻滿意度數據,是否會因生育而下降,這些研究包括106個獨立樣本和14萬5,139名受試者,而且這些受試者多為新婚夫妻不久或剛成為新手爸媽,男女平均年齡均未滿30歲。

新手爸必看》神隊友怎麼當?專家教「必做6階段」生產育兒不用慌

新手爸必看》神隊友怎麼當?專家教「必做6階段」生產育兒不用慌#新手爸媽

第一次當爸爸過父親節的你,是什麼心情呢?孕產過程爸媽一樣辛苦,準爸爸若能更深入參與產婦懷胎過程,除了可減緩孕期不舒服,有伴侶的支持也會讓生產更加順利。為建立爸爸的基礎養育識能,國健署最新推出首本「爸爸手冊」,對應6大產育過程中的母嬰變化,整理出準爸爸需要提供的協助,成為「神隊友」為自己重視的家人付出心力。

新生兒有黃疸怎麼辦?新手爸媽必看「預防、照護方法」

新生兒有黃疸怎麼辦?新手爸媽必看「預防、照護方法」#新手爸媽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新生兒往往在出生後2~3天時,皮膚會開始變黃,有時會被醫師告知是「新生兒黃疸」。聽到嬰兒有黃疸,對新手父母來說一定感到十分困惑;如果嬰兒又必須住院照光的話,更是十分緊張,到底什麼是黃疸呢?新生兒黃疸發生原因郭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李儒表示,人體膽紅素的來源有75%來自老化的紅血球(血紅素),經代謝成脂溶性的間接型膽紅素後,再由肝臟代謝成直接型膽紅素後再經由腸胃系統排出。因胎兒在母體內是一個相對缺氧的狀態,紅血球數量會比成人多很多,但這個時期的紅血球壽命比較短,足月新生兒約80天,早產兒則可能更短。此外,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無法處理大量的膽紅素,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上升使得皮膚及眼睛開始變黃,因此造成新生兒黃疸。多數是輕微的症狀,但當黃疸指數過高並持久不退時,就要擔心是否有潛藏的疾病。李儒進一步解釋,根據不同成因,黃疸主要可分成2種: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2~3天後,會因為血液膽紅素上升使得皮膚及眼睛開始變黃,一般在出生後第4~5天達最高峰,第7~10天會逐漸消退,稱做生理性黃疸。一些純餵食母奶的嬰兒黃疸可長達1到2個月。病理性黃疸反過來說,如果黃疸上升太早、太快、太高(>15mg/dl)或是持續太久(>2週)就被稱為病理性黃疸。如有以下任一條件都算是病理性黃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上升大於5mg/dl血清膽紅素大於15mg/dl黃疸持續時間大於2周血清直接行膽紅素大於2mg/dl或大於20%病理性黃疸成因眾多,常見的原因包含:1. 膽紅素產生過量:像是母子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造成溶血,或是遺傳性疾病如蠶豆症等。2. 膽紅素排泄不良:像是膽道阻塞、總膽管囊腫。3. 感染:如新生兒肝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等。4. 其他:頭部血腫塊、瘀血、早產兒、甲狀腺機能低下等。治療新生兒黃疸有2種方法李儒說明,當嬰兒黃疸指數超過標準時,醫師會採取照光治療,以特殊波長約430~490nm的藍色光照射,利用光線同質異構化(photoisomerization)的方式改變間接型膽紅素構造,變成水溶性的型態「光膽素」(lumirubin),可以加速從大小便中排出體外。現今醫學儀器的進步,大多數黃疸都可以在照光治療後受到控制,但仍有少數人會需要換血治療。李儒指出,當黃疸指數大於25mg/dL時,可能影響幼兒的腦部,造成核黃疸,因此當膽紅素超高或上升太快,就需要考慮換血治療。是利用新鮮血液替換嬰兒體內血液,直接交換出體內過多的膽紅素,能快速降低黃疸指數。相較於照光治療,換血治療併發症相對嚴重,因此需要更密切的監測與程序。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及照護李儒提醒,若新生兒黃疸超過2週,除了注意嬰兒皮膚黃疸的變化外,奶量、活力及大便顏色也是須注意的重點。當媽媽哺乳時給予充足的奶量,可以促進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排出,但若出現以下惡化情形,恐是罹患膽道閉鎖,應立即帶嬰兒至醫院求診,請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 皮膚變黃的速度很快,延伸至胸腹部。 嬰兒活力變差、奶量減少、愛睡、嘔吐、發燒、茶色尿、灰白或黃白色大便等現象時。

新手爸媽別心慌 照顧寶寶這2件事最重要

新手爸媽別心慌 照顧寶寶這2件事最重要#新手爸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從新生兒離開母體斷臍那一刻開始,哇哇啼哭是新生兒獨特的溝通方式,面對新生兒的啼哭,總是讓新手爸媽們感到焦慮和手足無措。所謂一暝大一寸,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可見新生兒的照護著重於休息品質及營養補給。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委員會的建議,母乳是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至6個月大,在這段期間內(開始添加副食品前),切記不須額外補充水分以免占了胃容量而導致營養不良或水中毒。嬰兒於4至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寶寶奶量到底要喝多少才算足夠?親餵哺乳量:依寶寶需求哺餵,因母乳比配方奶的排空速率較快哺乳時間:平均每2至3小時哺餵一次瓶餵哺乳量:按照體重換算,平均每天依寶寶重量每公斤150至200ml哺乳時間:平均每天3至4小時哺餵一次ps.以4公斤寶寶為例,若寶寶習慣為大小餐,則可計算每天哺餵總量, 600至800ml為合理哺餵量無論是親餵或瓶餵,皆應同時評估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以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為標準。大便顏色判斷新生兒健康狀態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醫師周昀表示,大便顏色的評估對於新生兒而言也是相當重要,國民健康局自2002年起推行「嬰兒大便卡」,目的即在於使膽道閉鎖兒能透過大便顏色的比對,及早發現及早接受葛西手術治療(出生60天內,愈早預後愈好),家長們可以參照兒童健康手冊的「嬰兒黃金九色卡」,編號7、8、9號的便便才是正常的狀況,其餘編號1到6號的便便皆為不正常,一旦發生大便顏色異常時,可拍照或將大便留下後,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維生素D及鐵的補充新生兒及幼兒較少接受陽光曝曬,若媽媽懷孕時身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不高,嬰兒容易缺乏維生素D,有可能造成佝僂,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針對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若使用配方奶的寶寶,如果每日總進食量少於1000ml,亦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另外,鐵是促進新生兒發展的重要因素,缺鐵可能導致貧血進而影響幼兒動作表現、認知及學習能力等,富含有鐵的副食品可在4至6個月開始添加,4個月後尚未添加副食品之前,應開始每天補充口服鐵劑。新生兒照護須知近年來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越來越受重視,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其發生率在2至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95%發生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1歲以下嬰兒都應該仰睡,嚴禁趴睡,側睡亦不安全,此外,嬰兒應放置於嬰兒床,且應與父母親同房不同床,亦不建議與其他人或多胞胎手足同睡,另外,無論是懷孕時與生產後,皆須避免寶寶暴露於吸菸以及二手菸的環境中,以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

新手爸媽別慌張!神隊友養成有撇步

新手爸媽別慌張!神隊友養成有撇步#新手爸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上班已經夠累了!回到家,幫孩子洗澡也就罷了,你還叫我做東做西!」哲明怒氣沖天的說著。「我正在餵奶,只是需要你幫忙去拿條毛巾而已!」阿茹不甘示弱地答道。上述熟悉的場景和對白,自孩子出生後,每天都在阿茹、哲明家上演好多遍,哲明白天上班,阿茹一個人帶孩子還要做家務已經夠累了,哲明下班後,阿茹不但沒得休息,還需要打理的晚餐和餐後的家務。她越想越生氣,氣哲明不懂得體貼和自動幫忙,生養孩子又不是她一個人的決定,都說要共同養育,怎麼許多時候,阿茹都覺得哲名根本狀況外。最委屈的是,阿茹做了這麼多,哲明還埋怨她不愛他。面對阿茹的抱怨,哲明其實也覺得心裡難受,因為自從有了孩子後阿茹整個人都變了!產後身材還沒恢復就罷了,連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每天開口閉口都是娃娃經,繞著孩子轉。過去那個溫柔體貼又風情萬種的老婆到底去哪了?家庭成員原本的工作和家務都得重新調整葉昀諮商心理師表示,歡喜迎接新生兒的到來後,新手爸媽手忙腳亂,除了母親身心都需從疲憊不堪的生產慢慢復原,家庭成員原本的工作和家務都得重新調整,並且快速習得各項新技能來伺候我們的新生兒。孩子成長的速度也驚人,各種任務跟挑戰隨時都在發生,父母往往無法停下來好好思考,思考孩子也思考自己和夫妻之間彼此的需要,身體疲憊心更累,往往身心壓力累積久了,上述的衝突也一觸即發。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一個身心健康的父母親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所以我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節奏,是否已經過度負荷?育兒時期,往往我們為了配合某些新生兒的節奏而犧牲自己的睡眠和飲食,這點也需要受到關注和修正,不然長期下來,孩子大了自己健康卻出問題,得不償失。穩定的夫妻關係 將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源再來,穩定的夫妻關係將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源。切記,再忙碌的節奏中,花一點時間「經營」關係,用對方能接收得到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愛。葉昀諮商心理師表示,衝突是常態,但如何衝突便是藝術。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少不了衝突和需要協調的地方,尤其,當新手父母全神投入在育兒生活中時,我們需要再三提醒自己一件事。親職角色和親職功能,是需要學習跟鍛鍊的!女人懷胎十月,贏在起跑點,對孩子的連結早在肚子裡就開始經營了,但男人需要時間,來預備做個父親。我們需要早早讓他有當父親的參與感。孩子呱呱落地,兩方都需要時間和空間來習慣親職角色。當夫妻之間看似因為育兒一事衝突時,都很容易覺得對方不夠重視自己或孩子,而開始一連串的衝突,有時又容易因為關係到孩子毛都豎了起來,而進行防禦或是攻擊對方。想一想對方是「不想」還是「不能」衝突當下,最好先暫停。我們需要先辨識,問自己究竟這個衝突不滿的是對方哪一點?關於夫妻角色還是育兒技巧或是價值觀的不滿?再來,深呼吸,想一想對方是「不想」還是「不能」?這個辨識相當重要,一個是意願的問題,一個是能力的問題,前者需要培養後者需要鍛鍊,而有時我們都礙於面子,能力有限又挫折但不願意承認,只好裝成不情願,但其實說到底就是「不會」。葉昀諮商心理師表示,不要太快的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因到「他就是個怎樣的人或父母親」,全盤抹煞了對方在其它事情上的付出和用心,這很容再次激怒對方也傷了彼此的關係,例如:他/她沒有花時間陪孩子唸故事書,但他/她或許在餵食孩子上很有耐心。或許幾次的衝突後冷靜和好好的思考自己和對方,有時候是給彼此的關係更深厚的一個機會,畢竟,誰說孩子生下來,我們就知道如何當父母呢?

新手爸媽別慌張 教育寶寶有撇步

新手爸媽別慌張 教育寶寶有撇步#新手爸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面對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大部分的新手爸媽是既開心又慌張,常常對寶寶捉摸不定的情緒一頭霧水,需要照顧者費心觀察,摸索出寶寶的個人特質及獨特性。不同時期的寶寶,各有不同的情緒發展特色,寶寶的身心情緒發展可分為以下5個階段:第一階段:0~3個月葉昀心理師表示,0~3個月的寶寶在喝拉撒睡的生理活動上皆需要從頭學習,可能爸媽的生活節奏會需以寶寶為中心來做調整,有些手忙腳亂很正常,不要給自己和寶寶過高的期待,例如:一個月睡過夜。建議此時期能有專業人士的協助,像是:有經驗的長輩、月嫂、資深護理師或兒科醫師。提供專業的知識與照護,也能穩定新手爸媽焦慮、慌張的心情,面對新成員的加入,爸媽若能成為彼此的好盟友,互相照顧與幫忙,將會增加寶寶的適應性。第二階段:3~6 個月這個時期的寶寶越來越有自主性,對事物產生好奇心,能表現較多的情緒反應,也開始有能力安撫自己,像是盯著某樣東西就能獲得平靜,例如:光源、娃娃。通常從第4個月開始,飲食中就可陸續添加副食品,厭奶期也可能出現,寶寶會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可能透過不睡覺、不吃東西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如果寶寶難以入睡,爸媽可觀察是哪些干擾的因素,排除干擾因素後再觀察寶寶的情況。第三階段:6~12個月6~12個月的寶寶已逐漸學會爬行,家長可以鼓勵寶寶在安全範圍內探索,安全範圍也是界限的象徵,這個界限也可提供寶寶安全感,爸媽也要注意範圍內的物品大小以及清潔衛生,因為很多寶寶在口慾階段都會將物品塞到嘴裡進行探索。建議不要刻意製造「挫折情境」給寶寶(把不可以拿或吃的東西放在他旁邊,這就是一個挫折情境),以避免在探索階段持續經驗太多挫折,挫折太多,寶寶也是會沮喪的。爸媽也要學會放手,讓寶寶自由探索,邁開人生第一步,自己獨立的感覺,都會帶給寶寶成就感。第四階段: 1歲延續探索階段,1歲寶寶可以站起來探索的廣度更大,也開始學講話,爸媽可以與寶寶練習簡單的日常對話,並將寶寶視為有思考能力的個體,透過觀察寶寶的反應,替他辨識和反應情緒,寶寶可藉由這樣的對話去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第五階段:2歲2歲的寶寶會開始想要自己獨立、不想依靠父母,這時期的親子衝突會比較多。舉例來說:孩子在商場吵著要買玩具,不願聽從爸媽的話,這時怎麼辦呢?葉昀心理師表示,先辨識孩子的情緒並進一步反應孩子的心理:「這個玩具我真的好喜歡也好想要喔!」,我們反應的是他的渴望,並不和這時期的寶寶辯論他「到底需不需要」,因為2歲還聽不太懂想要與需要的差別。帶領孩子用說話的方式觀賞玩具,爸媽也必須表明不會購買的立場,並帶孩子離開現場,到適當的空間進行討論。若有些孩子個性較為堅持、無法冷靜下來,建議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利用一些隨身的小玩具或是指一下可轉移注意力的物品。夫妻對親職教養所秉持的觀念不同 如何溝通?對於親職教養,夫妻雙方可能會有意見相左的情形,就以上述的事件延伸說明: 孩子在商場吵著要買玩具,爸爸同意買給孩子,但媽媽認為家裡已有重複性的玩具不需要再購買。葉昀心理師表示,夫妻溝通的時間點很重要,不要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容易讓另外一方很沒面子,建議討論的方式:第一步媽媽可先肯定對方對孩子的愛與用心,再表示自己內心的想法:「爸爸你真的對孩子很好,但我也會擔心孩子會不知道限制在哪裡,養成貪心的習慣。」第二步冷靜時,用心去理解對方內心的想法和育兒觀念,並且盡量以「我」做述說,若使用「你」具有指責的意味。葉昀心理師提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讓孩子理解到:爸爸的聲音代表媽媽的聲音、媽媽的聲音也是代表爸爸的聲音。因為社會環境的影響,往往是由媽媽擔任主要的陪伴者與照顧者,要讓孩子知道有爸爸的存在,並讓孩子明白爸媽是一個團隊,必須聽從這個團隊的意見。教養過程中爸媽時常要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但好像就進行某種分類,對親子關係恐會有不良的影響,分工若太固定,孩子與黑臉這一方關係會較疏遠,建議黑臉、白臉在各種情境下,應是可隨時互補,平衡爸媽的角色地位。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新手爸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都準備好了嗎?不管是參加媽媽教室,練習生產、呼吸,或日常運動,都是迎接新生命時媽媽的準備工作,然而懷孕期間,看到辛苦的媽媽,爸爸除了給予準媽媽鼓勵,還能夠扮演哪些角色呢?北市聯醫婦產科特舉辦媽媽教室,教導準媽媽及準爸爸懷孕中後期、生產前後應注意事項。不僅提供生產前的準備知識,針對生產時的疼痛技巧、生產後的幼兒照護都有一定的幫助,產前夫婦教育不只是媽媽,同時也是在給準爸爸做心理準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時間:106年10月28日(六)09:30至11:40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6樓第三會議室(臺北市鄭州路145號)洽詢:(02)2552-32342分機5601、560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