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衰竭

夏天注意心臟熱過頭!血液濃稠易血栓

夏天注意心臟熱過頭!血液濃稠易血栓#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暑、熱傷害是每到夏天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的字眼,而多數人總認為心血管疾病只會在冬天發生,其實並不然!你知道天熱也會引起心臟病發嗎?夏季天熱、脫水 易誘發心臟疾病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不止夏天,太熱或太冷的天氣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夏天氣溫較熱,不僅人體體溫會跟著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大量流汗,加上水分攝取不足,血液就會因脫水變得濃稠,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發血栓的產生,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分補充過多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葉宏一副院長解釋,對心臟功能正常者,影響不大,頂多會使排尿變多,但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因心臟推動的力量有限,當補充水分太多,水分進入血管內,將使血液更不易推動,進而使水分累積在下肢和肺部,造成腳水腫、喘等症狀,引發心臟衰竭。葉宏一副院長強調,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補充水分時,千萬別一口氣喝下大量的水分,應將其平均分配在一天的每個時段;若一下喝進太多水,恐使心臟一時難以負擔。心肌梗塞與中暑難辨? 醫:兩種症狀可分辨在炎炎夏日中,心肌梗塞與中暑的症狀會不會難以辨別?葉宏一副院長說,這兩種疾病的症狀相當不一樣,心肌梗塞其典型的症狀,如出現明顯胸悶、胸痛、冒冷汗、噁心等,而平常大家所講的中暑包括熱衰竭和中暑,則是全身的症狀,輕者會感到頭暈、頭痛、全身無力、肌肉抽筋…,重者甚至意識模糊,熱衰竭和中暑發生之前先有一段時間曝露在高溫的情況,所以一般並不難區分;但中暑又併發心肌梗塞是有可能的,只是較不常見。預防夏日心血管疾病 補充水分+適時休息是不二法門天氣溫度越來越高,體内的水分很容易就隨著汗水流失,葉宏一副院長提醒,不論是健康、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和戶外工作者,都應適時的補充水分,另外至遮蔽陽光的陰涼處休息,亦是避免高溫對心臟血管造成損傷的方法之一;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就應盡速就醫,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炎炎夏日來臨,戶外活動變多,小心熱衰竭、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症悄悄找上門。熱衰竭可能演變成熱中暑,或是併發橫紋肌溶解症,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熱中暑」身體不及出汗調整體溫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熱中暑」為在高溫的環境下活動,身體來不及藉由出汗控制體溫。剛開始體溫可能開始上升,甚至高到攝氏40度以上。病患皮膚呈現熱、乾、紅的情形。起初脈搏開始變快變強,病患出現的症狀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口乾甚至肢體抽筋的情形。若高溫帶來的損害加劇,病患容易進入內科急症的情況。開始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且血壓開始降低、呼吸困難、胸悶、軟弱無力,此時如果無適當處置,症狀嚴重會發生痙攣、昏迷、意識不清、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治療熱中暑的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盡速降低體溫,先用冷水擦拭患者肢體並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橫紋肌溶解症併發急性腎衰竭,甚至死亡。「熱衰竭」易發作於老人與慢性病患「熱衰竭」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開始缺乏水分及鹽份,產生身體功能失調。患者的症狀是感覺身體極度的疲倦、亦會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會出現臉色蒼白、皮膚潮濕、體溫正常或稍微上升、下肢或腹部肌肉抽筋、甚至出現脈搏(心跳)快而弱、血壓開始降低、呼吸急促但病患意識仍然清楚。陳燕蘭主任提醒,熱衰竭容易發生在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上,如糖尿病患者、心臟病患者、下痢及嘔吐(胃腸炎)病患。治療方式為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補充水分及鹽份,例如:運動飲料加一倍的冷開水1:1飲用,如果症狀仍無法改善,應將患者盡速送醫治療,避免進展成熱中暑或橫紋肌溶解症。夏季預防熱傷害 涼爽處、補充水分、防曬很重要陳燕蘭主任提醒,夏季預防熱傷害的3大方法,(1)盡量待在通風涼爽處,穿著以透氣排汗為主的淺色洋裝;(2)多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足2000CC的水;(3)出門前應該要先做好防曬。在太陽下避免待超過6小時,如果身體感到不舒服,先至陰涼處休息即先降低體溫。若仍沒有改善,應立即就醫。

飆高溫當心熱衰竭 兒童、老人最危險

飆高溫當心熱衰竭 兒童、老人最危險#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頭赤炎炎,各地氣溫也跟著飆高,不僅不少人紛紛出現頭重腳輕、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等症狀,就連因中暑就醫的人數也跟著增加;面對炎熱所造成的傷害,究竟能如何緩解呢?中暑醫學名稱為熱衰竭 嚴重恐休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余文瑞表示,一般俗稱的「中暑」,在醫學上正式名稱應叫做「熱衰竭」。其因高溫造成人體身體的不適,當人體無法藉由排汗將體內過多的熱氣排出體外,或是過度喪失水分以及電解質,就容易產生噁心、頭暈、全身虛弱無力、頭痛,甚至還可能出現暈倒、休克的情況。溫差大恐使散熱效果差 兒童、年長者為高危險群余文瑞主任提到,夏天人潮多往室內聚集,但當人們從炎熱的戶外進到冷氣房內,此時因高溫與低溫交替,原本擴張的血管,馬上收縮,導致皮膚表面涼了,但實際體內的溫度卻還是過高沒有達到散熱效果,進而發展成熱衰竭;所以,從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應先將身上汗水擦乾,讓自己休息幾分鐘後再進入冷氣房內,即可防範熱衰竭發生。余文瑞主任說,除了應避免高溫曝曬外,因兒童的體積小,相對其表面積較大,所以兒童對熱較敏感,易因高溫造成熱衰竭;另外,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年長者,對於溫度變化也較敏感,因此要特別謹慎注意。若不慎中暑 這些方法可降溫余文瑞主任建議,若不慎發生中暑,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揭開較厚重的衣物,持續以風吹拂;若患者意識還清楚,可補充濃度加鹽的水,或含有電解質運動飲料來補充水分,且避免飲用冰飲,因這並不利於身體散熱、循環,應以常溫水補充較適宜,必要時應盡速就醫,才能避免遺憾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熱出病! 中暑患者增2成

熱出病! 中暑患者增2成#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今年溫度屢創新高,台北市更飆到攝氏38.7度的高溫,全台熱烘烘,因為天熱而產生身體不適的高危族群,包括大於65歲以上年長者、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慢性病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以及小孩更需多加注意,台北榮總急診科主任侯重光表示,熱衰竭的患者人數大約比平時增加了約1到2成,主要症狀為脫水、倦怠、喘、胸悶等。因天氣熱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分為中暑及熱衰竭,中暑指的是長時間曝曬或處在高溫的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導致體溫上升,而熱衰竭指的是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及鹽份流失過多,體內的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時,呈現休克狀態。頭暈、噁心嘔吐、昏迷 恐已中署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與熱衰竭,出現疑似中暑等熱衰竭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心跳加速,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若出現以上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防熱害3要訣 喝水、涼爽、提高警覺1)多喝白開水/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可多吃蔬果,蔬果含有較多水分。2)保持涼爽/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內,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3)提高警覺/每小時喝200cc補充水份,戴上帽子撐陽傘避免曬傷,若真的頭暈想吐不舒服,立刻到陰涼處休息,狀況嚴重趕快就醫,做好準備才能對抗中暑的威脅。 

全馬剩一公里突暈倒 男熱衰竭險喪命

全馬剩一公里突暈倒 男熱衰竭險喪命#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只是跑個步,卻跑到眼前一黑,砰地一聲倒地!34歲的黃先生,非常熱愛運動,近來有長跑習慣,不料這個月8日首次挑戰田中馬拉松全馬,在只差不到一公里就要完賽的41公里處,意外發生暈厥倒地,被送往秀傳體系田中仁和醫院急救,再轉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昨日已康復出院了,彷如鬼門關前闖一遭,他非常感謝救援人員和醫療,也在醫院切蛋糕,分享重生的喜悅。秀傳加護病房鄭恩宗醫師表示,黃先生到院時,其身體因馬拉松長跑後發生熱中暑現象併發有多重器官衰竭,包括腦部神經病變、體循環休克、呼吸衰竭及肝、腎、胰臟等多器官病變,同時間又有肺部感染,情況非常嚴重。幸經各科醫師組成醫療團隊悉心照顧,終於康復出院。昨天黃先生精神狀況很好,笑臉迎人的感謝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他說,以前都是跑半馬,這次挑戰全馬,沒想到跑至41K處覺得全身發燙,但心想只差不到一公里就要完賽,捨不得放棄,於是決定放慢腳步硬撐,不料一放慢腳步就不醒人事了。還說,這次很幸運的撿回一條命,以後還是會再參加馬拉松路跑,但跑半馬就好,而且中途不舒服絕不逞強硬撐。熬夜、空氣品質不佳 可別硬跑腎臟科張舜智醫師也指出,參加馬拉松賽要注意,前一天不要熬夜,身體狀況不佳不要下場。此外,天氣太熱要適時補充水份,以免過程中身體大量的熱無法散發導致熱中暑。另外,空氣品質差也會影響選手呼吸道功能。近年來馬拉松長跑活動頻繁,吸引許多民眾熱情參與,但不時傳出有跑者受傷、熱中暑,甚至昏迷或猝死的案例,因此醫師也提醒運動愛好者,參加比賽一定要量力而為,千萬不要硬撐。

熱衰竭恐致命!老人、慢性病患最要當心

熱衰竭恐致命!老人、慢性病患最要當心#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炎熱的夏季正式來臨,台灣各地溫度皆超過35度,紫外線也達危險級,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除了注意防曬,更要注意水份的補充,防止高溫引起的熱衰竭,熱衰竭症狀常發生在學生在操場聽訓、農民在農田務農、軍人在軍營裡出操等情境下。南投醫院急診室洪世昌醫師表示,台灣夏季高溫以及高濕度的氣候,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在大熱天底下,進行短時間的運動或者長久暴露於悶熱的環境裡,如果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和鹽分,產生身體機能失常,便稱為熱衰竭,罹患熱衰竭的患者,會感覺相當疲倦,但無法入眠,也會出現頭痛、暈眩、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預防之道:補充水分、著散熱衣物如果發現有熱衰竭的症狀時,應讓患者在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以及鹽分,熱衰竭的患者大部分意識清醒,不會致命,但若不即時處理,可能會導致中暑,死亡率大大增加,因此須送醫治療。醫師也提醒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患者等高危險群,平時盡量穿著輕便、易於散熱的衣物,應適時的補充水分以及鹽分,並且適當的休息,預防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狀況發生。

艷陽高照好悶熱 謹記6點防中暑

艷陽高照好悶熱 謹記6點防中暑#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氣候的改變,使得今年夏日氣溫屢創新高,民眾因中暑與熱衰竭等熱急症而至急診就醫的人數也大增,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上個月因熱衰竭、中暑等至醫院急診人次達177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3成,若延誤就醫恐至多重器官衰竭。中暑及熱衰竭症狀相似 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熱所引起不適有分為中暑及熱衰竭,這兩者間其實是不一樣的,中暑指的是長時間陽光曝曬或處在高溫的環境中,體溫調節機轉失去作用,導致體溫上升,而熱衰竭指的是熱環境中,體內水分及鹽份流失過多,體內的循環系統無法維持正常功能時,呈現休克的狀態。衛生局表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與熱衰竭,因此提醒民眾,若出現疑似中暑等熱衰竭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燥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提供加了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謹記預防中暑好辦法 避免身體出現不適最後,宜蘭縣衛生局劉建廷局長表示,若要有效預防中暑與熱衰竭的發生,應謹記6點,才是避免中暑好方法,另外,像是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者,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裡,建議避開溫度最高的時間外出,預防身體容易出現不適的情狀發生。1)盡量避免暴露於高溫的環境/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的日曬最為強烈。2)採用適當的防曬措施/如遮陽傘、大草帽。3)外出衣物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品/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4)隨時補充水分/避免體內水分散失過多。5)家中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6)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免產生更多的熱量。

全台飆高溫!熱衰竭、中暑多1成3

全台飆高溫!熱衰竭、中暑多1成3#熱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連續多日氣溫達36度高溫,新竹甚至出現36.9度飆全台最高溫,位於新竹市光復路上電子溫度計看版還顯示40度!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今年五月間,因為熱衰竭、中暑掛急診的就有177人,與去年同期157人相較,多1成3,因此提醒大家要多注意防中暑! 體溫調節能力弱 老人易患熱急症新竹國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林朝順表示,32、33度高溫的天氣,就要盡量減少出門,待在陰涼的地方,還要多補充水分,許多人被曬到頭昏、發燒、四肢無力,高溫加上排熱不良,引發熱急症。熱急症包含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和中暑等,致死率高達2到3成。天氣炎熱,在戶外工作的青壯年、體溫調節能力弱的老人家更為熱急症患者大宗。 不論戶外、室內,悶熱環境就容易中暑,醫師建議早上10點到下午4點,太陽發威溫度高,要避免外出,盡量待在陰涼地方,也要多喝水,每天補充1500C.C.水分,等於600C.C.瓶裝水要喝2罐半。 隨著氣溫持續升高,繼5月出現第一波中暑「熱潮」,7月更是高峰。新竹市許明財市長提醒市民,大熱天應避免曝曬在高溫下,並牢記「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的預防中暑3要訣,避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