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齢者經常因為煮食中途離開、或使用完瓦斯爐忘記關閉,加上在家中囤積物品、使用無安全裝置之爐具,或持續使用老舊電器產品等引起火災;加上因為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的退化,更易成為火災事故的受害者,《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家人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一起降低火災的風險,預防遺憾發生。
高齢者經常因為煮食中途離開、或使用完瓦斯爐忘記關閉,加上在家中囤積物品、使用無安全裝置之爐具,或持續使用老舊電器產品等引起火災;加上因為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的退化,更易成為火災事故的受害者,《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家人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一起降低火災的風險,預防遺憾發生。
新竹市慈雲路晴空匯28樓層大型住宅,昨夜因地下室電線走火、濃煙竄升,造成2名消防人員不幸殉職。不少民眾疑惑,一旦高樓層發生住宅火警,若產生大量濃煙引發「煙囪效應」,到底該先往哪裡逃?曾任台北市政府消防局隊員的彭茂凱提醒,在可以逃生的前提下,「原則上一律往下逃生」最保險。
根據統計,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0%,高齡者的健康與居住環境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家醫科許書華醫師指出,長者的認知與行動能力會隨著時間退化,嗅覺、觸覺、聽覺、視覺都受到影響下,對於緊急狀況發生的感知與避難時間都會更長,也更加凸顯長者的安全居住議題的重要性。 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英飛凌攜手合作夥伴飛鳥車電,首度與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 (以下簡稱「守護者聯盟」) 合作,加入『愛在安居』社會公益專案,贈予守護者聯盟總計100組環境偵測器、200組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周邊配備及建置費用,守護長者及弱勢族群居家安全。首批智慧偵測設備將安裝於新北市八里區的樂山教養院,並由守護者聯盟建議並協助安裝於更多適配的弱勢族群居所。 長者認知與行為能力退化 全國火災事故統計,60歲以上死亡人數佔比超過5成 根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國火災事故超過9,800件,且起火建築物類別當中,住宅火警死亡率超過6成。在內政部消防署110年度全國火災統計分析也發現,6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佔比更超過5成。對此,本次受邀出席擔任捐贈見證人的許書華醫師指出,長者因認知功能退化,對於火災的反應及判斷能力較遲緩而造成避難時間延遲,再加上行動能力較為緩慢,需要更長的避難時間。 此外,本次環境偵測器亦可幫助高齡族群監測空氣品質,因長者待在室內的時間非常長,而二氧化碳正是「空氣品質」相當重要的指標,尤其高齡長者對於環境中的汙染物更為敏感。當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不但易造成精神不濟、頭痛、頭暈、嗜睡等不適症狀,對於呼吸道病毒等感染風險也會增加。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如能透過智慧科技維持良好的居住空氣品質安全,並且能做到意外事故發生時即時通報,是提升長者居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 共同出席捐贈儀式的資深藝人譚艾珍也以自身經驗作呼應,隨著人生階段進入空巢期之後,多出了許多獨居時間。她坦然面對年歲漸長,也希望自己能打造一個有品質且安全的居家環境,好好享受銀髮生活,也呼籲政府、民間及企業一起努力,建置更加安全的居住環境。 屏東義消婦女分隊分隊長鄭碧漪女士也分享了家中獨居長輩的火災經歷。鄭女士80多歲年邁的母親獨居,某日因母親煮食不慎,而導致鍋爐乾燒、濃煙引發住警器狂響,但母親因聽力退化並未察覺,直至鄰人提醒才趕緊處理。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類似鄭女士的故事將在我們生活周遭不斷上演。而透過智慧科技的輔佐應用,將有助於建立更安全的居家環境。為此,鄭女士在洽詢守護者聯盟後,已成功安裝這項智慧偵測系統,得以藉由空氣品質環境偵測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以及連動式住宅用警報器的自動通報,提升家中長者的日常生活守護及居家安全保障。 物聯網科技守護弱勢群體及高齡者生活環境 本次捐贈的智慧偵測系統包括英飛凌的 60GHz 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夠進行精確的微動檢測,即時偵測人物的存在及變動,可應用於離床或是存在異常偵測,有效協助家屬或是管理單位掌握長者狀況,降低憾事發生的機會。此外,環境偵測器則內建英飛凌先進技術的 PAS 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準確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兩款裝置也包含英飛凌微控制器及無線連網技術,能將偵測到的數據即時傳輸到雲端,透過與雲端物聯網科技的結合,使用者透過手機 App 即可遠端查詢該場域之狀態。兩種偵測器的同時運作還能發揮加乘的效果,例如在廚房發生火災事件的場景中,環境偵測器可以先藉由指數異常偵測到火災發生,雷達感測器則能夠偵測事件現場是否有人員、寵物的存在,並將數據即時上傳至守護者聯盟的 AIoT 自動通報平台,讓消防及救護單位能夠提供更快速的救援及更適當的資源配置。 英飛凌台灣總經理陳恬純表示:「英飛凌作為全球半導體技術以及物聯網方案的領導者,深耕台灣近25年。秉持著讓我們所在的社區變得更美好的願景,我們很高興能夠以自身的專業具體回饋社會。本次攜手合作夥伴飛鳥車電以及守護者聯盟,透過基於英飛凌的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 AioT 系統,我們將一同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所安全,打造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 守護者聯盟理事長余子廉表示:「感謝英飛凌對於愛在安居公益專案的鼎力相助。這批智慧偵測設備將結合守護者聯盟跨域多元的自動通報系統,提升弱勢高齡族群的居住環境安全。未來,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夥伴加入行列,共同為守護台灣社會而努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濕冷的冬天許多人習慣使用除濕機,讓房間及衣物保持乾爽,提升環境舒適度,據新北市消防局統計分析,除濕機容易於12月至隔年1月(東北季風)、3月至4月(梅雨季節)期間釀災,近日北部、東部持續降雨,民眾使用除濕機頻率提高,應注意安全避免電線短路。機型老舊、召回機種是釀災主因消防局探究除濕機致災原因,以機型老舊、電源線短路最高,其次為召回機種,呼籲民眾應注意使用環境,並查詢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網站(https://safety.bsmi.gov.tw),檢視除濕機廠牌型號是否為召回機種。無論是否為召回機種,都應定期檢修,切勿自行更換零件或拆解修理。如家中除濕機為召回機種,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儘速聯絡各廠牌服務專線辦理檢修更換。勿接延長線 也不可吊掛衣物於出風口除濕機為電功率較大產品,應使用獨立插座,勿以延長線續接使用。避免電源線綑綁、纏繞、重壓、拉扯或破損、短路致災。除濕機運轉時,若家中無人或長時間離開使用場所時,應關閉電源,並將插頭拔離插座,以確保安全。此外,除濕機不可使用於密閉空間(衣櫥或更衣間),擺放位置應與牆壁、家具及窗簾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通風不良造成機體散熱不易而發生火災。也不可將衣物覆蓋或吊掛於出風口附近,或易遭淋濕處所(浴室或洗衣間),以避免水滲入電器內部,發生電擊短路等危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來重大火警頻傳,台北市知名KTV就不幸發生火警;你知道發生火災時的逃生避難原則有哪些嗎?快來看看消防署如何破解迷思,正確的逃生觀念可以大大提升獲救的機率。問題1:為什麼「不可」浪費時間找濕毛巾摀口鼻逃生?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因此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以往用濕毛巾摀口鼻即可穿越濃煙逃生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問題2:為什麼「不可」躲浴室?浴室門和天花板大多是塑膠材質,塑膠門不耐高溫,濃煙的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就可以使塑膠門熔化變形,且浴室門下方也有通風百葉,因此躲在浴室裡面無法有效阻絕濃煙,最後會因濃煙侵襲造成傷亡。浴室內排水孔下方設有「存水彎」利用彎曲造型將積水留在排水管內,發揮隔氣作用,避免排水管內的臭味流入室內,所以也不會有新鮮空氣流入浴室內。浴室內常沒有對外窗戶,無法對外呼叫,消防人員不易發現。問題3:火災逃生避難時關門就沒事嗎?關門的原則 1.若門把溫度燙手、開門發現門外有煙霧、樓梯間往下逃生發現煙霧蔓延上來,也沒有其他往下往外逃生路線時,應立即關門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2.如果起火點在居室內或屋內,逃離時應關上房門及大門,將火勢及濃煙侷限於起火居室內或屋內,以利其他房間或樓層的人順利逃生避難。關門的限制1.建築結構:若為不具有防火時效的建築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關門避難原則適用在以具有防火時效的不燃材料(如鋼筋混凝土、鋼骨混凝土等)所建造的建築物(也就是一般常見的透天、公寓、大廈、旅館等)。鐵皮建築物及木造建築物不適用這個原則,因為此類建築物的建材(鋼材、鐵皮、木材)火災時容易變形、倒塌,因此務必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2.室內裝修:若為易燃裝潢材料,不適合關門避難。關門避難原則適用在以具有耐燃等級的裝潢材料(如矽酸鈣板、岩棉板等)裝修的隔間牆、天花板形成的空間。若耐燃裝修之隔間牆未與上方樓地板密接,即使關門可能也無法阻絕濃煙沿著天花板等處擴散至其他空間。3.門的材質:若不耐高溫,不適合關門避難。濃煙溫度約200至400度就可以將塑膠門融化;玻璃門受到高溫加熱,玻璃內外兩側溫差大於120 至200度時,玻璃就會破裂損壞。問題4:身上著火時怎麼辦?局部小面積著火可用手拍熄。如為四肢或身體大面積著火,採取下列步驟:1.馬上「停」在原地,切勿奔跑以免助長火勢。2.「躺」下來,立刻將雙手摀在臉上,減少顏面傷殘機會,並可將所遭受到的傷害降到最低。3.左右來回翻「滾」,直到火勢熄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為了防止醫療院所因為電線過於老舊,而產生走火引發火災的風險產生,北市衛生局推廣醫療機構,能夠定期的透過紅外線熱像測溫儀檢測建築內的電線是否有溫度過高的疑慮,而目前衛生局已採購20臺紅外線熱像測溫儀供機構免費借用,為就醫市民安全把關。房屋大火 多半是電器設備惹禍根據臺北市政府消防局100年消防統計年報資料,臺北市火災發生的原因以電氣設備引起的火災占49.72%為最多。衛生局指出,紅外線熱像測溫儀主要是利用紅外線電磁波,對儀器設備進行測溫和過熱故障的診斷,能夠及早發現電氣設備、轉機設備或管路的異常故障問題,像是接頭鬆動、過載過熱或線圈繞組短路等現象,可做為日常醫療儀器、電器設備和管線偵測管理,加強預防電器或電線過熱、走火事件發生,能有效提升機構電氣設施設備安全。防止醫療院所陷入火災風險 三招要注意而衛生局考量部分機構自行購置紅外線熱像測溫儀恐有困難,率先於今年購置20臺儀器,置於衛生局及12區健康服務中心,免費提供醫療與護理機構就近借用,至今已提供借用53次。衛生局也特別提醒,各醫療院所以及民眾,應慎防電線走火,或避開火災發生的風險,應注意以下三點: 1)住院時避免攜帶及使用電器用品如電鍋、熱暖爐、微波爐等,亦不可擅用延長線,造成電負載過多,因易引起跳電、電線走火事件發生。2)遵守嚴禁煙火規定,醫院為禁菸的公共場所且存放許多易燃物品,為了公共安全應遵守規定。3)醫療院所應定期檢查電線是否有老舊的問題,可向北市衛生局借用紅外線熱像測溫儀,檢查電路是否有過熱情形,可及早解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日,新竹縣新埔鎮及臺南市永康區接連發生民宅火災,造成3位民眾不幸罹難。對此,行政院長陳冲表示,對於市區狹小巷弄的問題,在清查上必須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尤其應納入都市更新作整體規劃,因為都市更新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居民的安全。然而,消防人員在進行打火工作時,每個人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火舌中行動,雖還是會傳出不幸事件,但是,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火災發生次數已從88年的1萬8,254件,逐年降至100年的1,772件,而去(101)年更降至1,600件以下,跟10年前相比已大幅降低,顯示消防單位在過去的宣導努力及消防法規或建築法規方面的改善都有效果。陳揆指出,防人員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上所作的貢獻應予肯定,消防人員的工作目標是滅火救人,也應透過檢討來確保目標能圓滿達成,而在這次的救災工作上,如果有外界質疑的問題就應檢討,如果沒有的話則須對外說明。例如有關氣墊搶救部分,是否確因巷弄狹窄的問題造成無法進入,牽涉事實認定及專業技術的考量,有必要對外說明澄清,讓民眾心理安定。陳揆進一步表示,狹小巷弄的火災搶救問題在目前實務上已愈來愈重要,他指示消防署將此部分列入消防訓練中心的訓練課程,並應持續辦理火災搶救的初階指揮官班及火災搶救進階班的訓練,消防署須協同地方政府一起努力。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為加強全國護理之家對火災應變的重視,桃園縣衛生局假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暨附設護理之家辦理一般護理之家火災緊急應變教育訓練暨示範觀摩演練,,以提升全國護理機構緊急應變能力。此外,也協同工務局及消防局組成縣府聯合稽查團隊,對33家一般護理之家及6家產後護理之家全面消防安全清查。本次模擬演練的護理之家位於11樓,為強化高樓層火災避難措施,落實公共安全品質及醫院人力支援運用。因此,本次演練情境特別選擇為凌晨,實地演練在夜間人力較少情況下,進行初步滅火及人員就地避難,保障住民安全。此次防災演練由行政院衛生署邀請北台8縣市、花蓮及離島地區縣市政府衛生局及各護理之家防災人員共計約200人參與教育訓練,希望藉此模擬演練提供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讓醫護人員藉由教育訓練,期能提升機構重大意外災害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