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麻疹疫情頻傳 接種疫苗為首要

麻疹疫情頻傳 接種疫苗為首要#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冬季為麻疹好發的季節,而目前大陸、美國數州麻疹疫情持續,因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寒假、春節間往返流行地區的民眾,可於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進行疫苗接種評估,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北京疫情較嚴峻 為去年同期的3倍中國大陸歷年麻疹疫情,約自1~2月起快速上升,4~5月達高峰,去年累計病例數達5萬6千例以上,而今年以北京疫情較為嚴峻,並已進入流行季,截至目前為止共142人感染,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倍,且感染人數將持續增加中。除此之外,美國、墨西哥與加州迪士尼樂園有關之麻疹疫情,已造成至少84人感染,其中多數未曾或未完成疫苗接種,而國內去年26例麻疹確定個案,其中18例為境外移入個案,確定個案當中包含5例未滿1歲未達接種年齡者,及4例1歲以上未滿2歲尚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兩岸往返頻繁 平均每月約有33萬人依陸委會、移民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中國大陸工人數約為80萬人,去年1~11月來臺人士也約360萬人,平均每月約32~33萬人,由此可見,兩岸往來日趨頻繁,也增加疫病傳播的風險。為為因應全球化趨勢及提高疫苗接種率,疾管署藉由學齡前幼兒入出境時,會再檢視有無完成MMR疫苗之接種,經統計,去年入境未完成MMR接種,追蹤後完成補種或補登幼童計9,111人,追蹤達成率約七成,但仍有約三成幼童未完成補接種,將持續進行追蹤催種。接種疫苗 為預防麻疹的最佳辦法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目前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方法,所以,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除了應儘速至衛生所或醫院接種疫苗外,也避免帶嬰幼兒前往流行地區,如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2週以前,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另疾管署表示,少數未曾感染過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如計劃前往疫區,應於出發前評估疫苗接種需求。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戴上口罩,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及接觸史。

米酒、薑汁、保鮮膜 慢性蕁麻疹治療偏方環伺

米酒、薑汁、保鮮膜 慢性蕁麻疹治療偏方環伺#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對於蕁麻疹印象,相信多數民眾觀念都在,來得快去得也快,就像人來瘋,過沒幾天就快閃而去,但事實上,有部分的蕁麻疹患者,屬於所謂的慢性蕁麻疹,好發於青壯年壓力大的女性,時不時紅腫癢,一瞬間疹子長滿全身的症狀,是這些患者大多數的痛苦寫照。慢性蕁麻疹治療方式分三線 逐層前進全台有多少人患有慢性蕁麻疹?數字大約落在二十三萬人左右,這些人因反覆的起疹與搔癢,時常陷入絕望,無可避免的是,偏方就成了這些患者躍躍欲試的方法,從米酒、薑汁,到包保鮮膜,都讓病情更加惡化。整體而言,治療慢性蕁麻疹,共有三線藥物,一層挨著一層,逐層前進,第一線治療為抗組織胺為主,第二線治療為加重抗組織胺劑量,最後還有生物製劑等方式,能在患者後頭拉起保護網,過去吃類固醇吃到水牛肩的現象,若能與醫師溝通,事實上也能迎刃而解。多數患者沒耐心 寧可信偏方也不願信醫師但即使治療慢性蕁麻疹,在醫界普遍獲共識,為什麼治療失敗的機率以及尋求偏方的患者,還是大有人在?主因就是「沒耐心」,看過這個醫師沒見效,旋即又換下個醫師,調查指出,這些患者高達七成,曾經換過三個以上的醫師,其中,有一成四的患者,第一次治療無效,便改求偏方,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影響自信心,職場路還因此受挫。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解釋,許多患者會因就診無效,轉向偏方治療。聽信偏方而未對症下藥,易延誤病情。其實慢性蕁麻疹是無法根治的疾病,常伴隨壓力而產生,需要配合醫師,做長期的追蹤,才能有效控制疾病。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也表示,許多患者因病情一直無顯著改善而自行停藥、轉向其他偏方、中醫等非正統治療方式、或放棄治療,但目前治療方法愈來愈多,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生物製劑也獲得治療認可,為過去無法控制疾病的嚴重患者,提供新治療方式。也因此提醒慢性蕁麻疹患者,應耐心接受醫囑,好好服藥,才能讓病症緩解,不再紅腫癢纏身。

麻疹頻現蹤!前往加州迪士尼要當心

麻疹頻現蹤!前往加州迪士尼要當心#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去年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等麻疹疫情頻傳,又近期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也出現數例麻疹,因此,疾管署提醒,隨著寒假、春節即將到來,已有多數民眾開始規劃旅遊行程,所以,建議欲前往上述國家/地區者,可於出發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疫苗」接種需求,然而,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應避免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疫情分佈 西太平洋去年佔了6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全球去年累計逾18萬例麻疹病例,以西太平洋地區占6成最多,其次為非洲及歐洲,此外,鄰近的大陸、菲律賓及越南等去年疫情嚴峻,目前疫情雖已呈趨緩,但截至去年底,各累計逾萬例,平均明顯高於近幾年。且根據美國CDC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去年累計628例麻疹病例,高於近五年之年平均數,另近期亦發生與加州迪士尼樂園有關之麻疹疫情,已造成32人感染。1981年後出生者欲前往疫區 應接受疫苗評估國內去年共26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包含5例1歲以下未達接種年齡,及4例1至2歲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皆因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探親而感染,因此,疾管署提醒家中如有年滿 1歲幼兒,應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並且避免攜帶嬰幼兒至流行地區。若因故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2週以前,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僅收取疫苗費用。另少數中壯年人未曾感染過麻疹,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建議1981年以後出生者,如需前往流行地區,也應至醫院評估接種需求,以避免麻疹找上門。發燒、紅疹要當心 恐是麻疹在作祟麻疹是高傳染性疾病,於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進入國內,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如返國後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醫師請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麻疹事件連環爆!家族又有1人遭殃

麻疹事件連環爆!家族又有1人遭殃#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上週疾管署公布的南投的家族群聚感染事件中,目前又新增1例確定個案,為1歲6個月男童,是第3例個案南投26歲女性的姪子,因發燒住院治療,經檢驗確認感染,現已痊癒出院。經調查該男童曾在3個月前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可能已具有部分保護力,因此,症狀較輕且不明顯,估計其傳染力低。衛生單位已列管其接觸者26人;截至目前該起群聚事件已經造成5人感染,除指標個案之接觸者已解除列管外,其他個案之接觸者共540人,預計追蹤觀察至11月15日。麻疹疫情尚未平息 出國旅遊應多留意本年迄今共26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有中國大陸6例、菲律賓6例、印尼2例、香港1例、馬來西亞1例、越南2例,另有8例於國內感染。疾管署提醒,由於鄰近國家麻疹疫情仍未平息,國人前往流行地區務必提高警覺,出發前可至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麻疹傳染性高 發燒、結膜炎為警訊疾管署呼籲,家中若有滿1歲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並盡量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麻疹流行地區,因故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2週以前,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僅收取疫苗費用。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民眾如有發燒、紅疹,或伴隨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疑似麻疹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相關接觸史。

家族聚會染麻疹 一家4人皆遭殃

家族聚會染麻疹 一家4人皆遭殃#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5例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10個月大男嬰,於10月1日隨母親至越南探親,10月25日發燒,10月28日出疹,10月29日返台,於機場發燒篩檢站攔下,隨即由家屬以私人車輛送至醫院就醫,經檢驗確認應染麻疹。目前已掌握19名接觸者,包括家人及就醫時曾接觸之醫護人員與病患,截至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11月19日。另外,先前發生於南投的家族群聚感染事件,其中2位有症狀的家屬,分別為住南投之26歲女性及台南工作之23歲男性,經檢驗確認感染,截至目前該起群聚事件已經造成4人感染,除指標個案接觸者已經解除列管外,其他3名個案之接觸者共514人,預計追蹤觀察至11月15日。今年目前為止累積共25例個案今年目前累積共25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分別為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香港、馬來西亞、越南,另有7例於國內感染。國人前往流行地區務必提高警覺,出發前可至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麻疹傳染性高 接種疫苗降低感染疾管署呼籲,民眾應盡量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中國大陸及東南亞等麻疹流行地區,因故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2週以前,至醫療院所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僅收取疫苗費用。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民眾如有發燒、紅疹或伴隨鼻炎、結膜炎、咳嗽等疑似麻疹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相關接觸史。

第3起國內群聚感染 姐照顧弟也染上麻疹

第3起國內群聚感染 姐照顧弟也染上麻疹#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2例麻疹確定個案,為27歲住桃園之女性,是日前所公布第21例南投確診個案的姐姐,曾於10月10~12日照顧個案,20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等症狀,23日出疹,就醫後確診,目前住院隔離中,為本年第三起國內群聚感染事件。而衛生單位已列管兩名個案之接觸者共248人,預計追蹤觀察至11月14日,目前掌握其中2位個案家屬出現疑似麻疹症狀,已進行疫調及接觸者追蹤中。個案曾搭乘高鐵、客運 若同車民眾應提高警覺疾管署表示,個案曾於10月20日6時30分自埔里搭乘南投客運至高鐵台中站轉乘8時01分列車前往高鐵桃園站;10月24日14時0分自高鐵桃園站搭乘高鐵(第3車廂)回到台中站,隨後並於15時15分轉搭南投客運返回埔里。因此,呼籲於搭乘同車廂或同車次高鐵及客運的民眾提高警覺,請自我健康監測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11月11日止),若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麻疹傳染性高 接種疫苗可降低風險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疾管署表示,少數中壯年人未曾感染過麻疹,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會隨年齡增長而衰減,如感染後仍可傳播給家人及同儕等人員。所以,建議1981年以後出生之成人,如需前往流行地區或工作有暴露風險,可自費接種MMR疫苗,如為自然感染免疫者不需再施打疫苗。發燒、紅疹為徵兆 應盡速就醫檢查最後提醒醫師應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另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麻疹個案再添一例 未滿1歲幼兒應速接種疫苗防感染

麻疹個案再添一例 未滿1歲幼兒應速接種疫苗防感染#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本年第21例麻疹確定病例,為中部24歲男性學生,家住南投縣仁愛鄉,白天於台中市速食店打工,10月9日陸續出現發燒、流鼻水及紅疹等症狀,13日於南投縣埔里鎮就醫,16日通報,21日檢驗確定為麻疹病例,但因個案並無國外旅遊史,疾管署研判為國內感染病例。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立即展開各項防疫調查工作,並已掌握198名接觸者,包括家人、同學、速食店同事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截至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11月1日。但疾管署表示,個案在傳染期間曾至台中市學士路麥當勞用餐,因此,若有民眾在那段時間內至麥當勞用餐,應提高警覺,一旦出現發燒、出疹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接觸史。麻疹傳染性高 發燒、紅疹要當心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疾管署呼籲應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家中如有滿1歲之幼兒應儘速攜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MMR疫苗接種,以降低感染機會;如為自然感染免疫者不需再施打疫苗。此外,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而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

男童與母親赴貴州探親 回台後竟染麻疹

男童與母親赴貴州探親 回台後竟染麻疹#麻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0例麻疹確定病例,為一名1歲的男童,在未接種MMR疫苗的情況下,與母親在8月5日時一同至中國大陸貴州探親,但在8月22日返台後,8月31日開始發燒、全身紅疹等,前後就醫4次,直到9月5日時,才確診為麻疹並通報。經詢問家長後,發現該童於8月14日曾因其他原因於大陸醫院就診,研判可能係在該次就醫時受到感染,目前已掌握402名接觸者,包括同行家人、保母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截至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9月26日。出國旅遊要注意 大陸、菲律賓疫情較為嚴重疾管署表示,今年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麻疹疫情極為嚴重,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病例數甚至數萬例以上,且疫情持續,國人前往當地務必提高警覺,出發前可至國內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進行評估接種需求,如有6個月以上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的嬰兒,要前往麻疹流行地區時,建議接種1劑MMR疫苗至少2週後再行前往。麻疹傳染性高 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本年迄今共20例麻疹確定病例,感染地有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香港、馬來西亞、越南。最後,疾管署提醒,非必要時應盡量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另外,家中有滿1歲之幼兒,仍需按時完成公費MMR疫苗接種,民眾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麻疹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相關接觸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