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

嬰幼兒補充益生菌 腸道環境較健康

嬰幼兒補充益生菌 腸道環境較健康#乳糖不耐症

數百年前的保加利亞人常喝發酵乳,而當地的人也比較健康長壽;後來俄國的Dr.Metchnikoff首先以科學方法提出乳酸菌的生物療效,因而得到1908年的諾貝爾獎,他提出假說認為發酵牛乳中的某些乳酸菌能中和下消化道中的有害細菌,進而能促進人類的健康,後人尊他為乳酸菌之父。近三十年來,科學家對於這一類能促進人體健康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酵母菌等),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市面上許多優酪乳和乳酸菌製劑紛紛出籠,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方旭彬 醫師表示,其實餵哺母乳的寶寶,由於母乳中的β型乳糖無法完全轉變吸收,易被腸內菌發酵產生酸性環境(這也是餵母乳寶寶大便較稀較酸的原因),所以腸道環境有益於乳酸菌繁殖,其中特別是比菲德氏菌的量,要比餵哺嬰兒配方的寶寶高。而這些乳酸菌,可能在對抗病菌入侵腸道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是嬰兒配方無法取代母乳的優點之一,也就是說,不需額外添加乳酸菌,就可以在寶寶出生後,創造一個自然而較健壯的腸道環境。至於目前益生菌的補充方式,主要可分為:經由優酪乳等牛乳發酵食品攝取、活菌冷凍乾燥粉末添加於嬰兒配方或牛奶中、或以膠囊等藥劑形式給予,通常菌量較多。現今益生菌在臨床上面臨的問題,包括:哪一種菌最有效?最能抵擋胃酸和膽汁的重重破壞到達腸道?怎樣的形式和製劑最有效?怎麼樣穩定製劑裡的菌株?吃多少?多久吃一次?吃多久才有臨床療效?還有危險性如何?這些問題正由科學家們努力研究探索中。方旭彬 醫師指出,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飲用優酪乳等是一種自然攝取的方式,其中的益生菌和低乳糖,對於腸胃不好或有乳糖不耐症的人而言,不失為補充乳類製品中豐富鈣質的好方法。至於一歲以下的嬰兒,還不能喝優酪乳,最好的方式就是餵哺母乳,或者由合格的嬰兒配方奶中添加益生菌,以後天方式彌補無法餵母乳創造有益乳酸菌腸道環境的缺憾。如果有嚴重的腹瀉或醣吸收不良等適應症,就應該給小兒科醫生檢查確定後,開給更高菌量(每次一百萬至十億隻菌不等)的益生菌製劑。至於危險性方面,到目前為止,只有零星個案報告的菌血症或鰴菌血症發生在嚴重免疫缺陷或癌症轉移的病人,所以基本上說起來,益生菌作為生物治療劑是相當安全的。到底益生菌對嬰幼兒的健康有什麼幫忙呢?方醫師說,到目前為止有研究證實的如下:一、雙醣(如乳糖、蔗糖)不耐症。二、預防使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腹瀉。三、預防與治療嬰幼兒腹瀉。四、治療短腸症嬰兒之小腸細菌過度增生。五、降低齲齒的發生。六、加速牛奶蛋白過敏的復原並減少異位性溼疹的發生。以上所提的雙糖不耐症寶寶大便通常會有酸味且呈水狀,如有懷疑此症,應給小兒腸胃科醫師檢查,作糞便檢驗,如確定診斷,應該將飲食或奶中之雙醣去除,直到雙醣活性恢復為止;此時可配合使用益生菌改善雙醣活性。在預防嬰兒腹瀉方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Saavedra教授等人將含有比菲德氏菌和嗜熱型鏈球菌的嬰兒配方給正常嬰兒餵哺,另外與不含乳酸菌的一組作比較,發現添加益生菌的這一組比較不會有輪狀病毒感染,就算有感染,其病毒從糞便排出的時間也比較短。另外有人在給予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時,同時給予乳酸桿菌L.GG,發現給予乳酸菌可以促進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產生,也就是增強了腸子局部的免疫反應。方旭彬醫師說,在治療嬰兒腹瀉方面,近來有許多關於應用益生菌治療嬰幼兒腹瀉疾病的研究,例如將含乳酸桿茵L.GG之發酵乳或冷凍乾燥粉給予急性腹瀉的兒童,可以縮短水瀉的天數,同時增加對抗輪狀病毒的抗體。另外利用酵母菌加入口服電解液中治療急性腹瀉,也可以減少糞便的排出量和腹瀉天數。至於對便秘及躁動性腸道症候群的療效,根據Tufts大學Sherwood gorbach教授的說法:到目前為止,益生菌的治療效果並不好。方旭彬醫師提醒大家注意,上述所提的各種益生菌適應症,有其特別有效的菌種,而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益生菌製劑,昂貴但不見得已經有嚴格的臨床研究證實。而醣類不耐症或腹瀉,仍必須經由醫生診斷,循正規的治療(包括飲食和藥物),並在需要時配合使用益生菌才有幫忙,而非只依賴乳酸菌就會有效。總之,益生菌對嬰幼兒健康的影響總體而言是正面的,而如何真正不花冤枉錢而能正確運用益生菌來促進嬰幼兒的健康,則有賴於家長正確的認知,與充分和醫師溝通配合。

成吉思汗強身秘方『庫蜜思』 現在也喝得到

成吉思汗強身秘方『庫蜜思』 現在也喝得到#乳糖不耐症

景氣低迷,上班族為了保住飯碗,兼差、超時樣樣來,壓力真是大到不行!根據調查發現五個上班族裡有一個正在兼差,而且每三個上班族就有一人超時工作,每天戰戰兢兢的生活就像打仗一般,簡直比蒙古大軍西征還要辛苦! 當初成吉思汗帶領蒙古大軍東征西討,至少還創立偉大的蒙古帝國;反觀現代人,日夜操勞與壓力程度絕不輸蒙古戰士,辛勤工作的結果勉強保住工作,但卻也因此失去健康。上班族因為忙碌的生活,加上飲食習慣不定時、暴飲暴食又快食,導致身心在承受龐大的壓力下,經常出現如胃脹、胃痛與便秘等疾病。現代上班族到底如何強身健體,迎戰這波景氣寒冬呢?大家其實可以參考成吉思汗蒙古西征的秘方—『庫蜜思』。庫蜜思(koumiss)類似現在的優酪乳,被蒙古人視為珍品,相傳是成吉思汗所發明,是蒙古大軍長征時重要的食物和藥品,維持蒙古士兵們有最強壯的體魄。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醫師說明:由於優酪乳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與幫助腸道的益生菌,可以理解為何優酪乳為何是蒙古西征時重要的營養食品與藥品。優酪乳以牛奶為原料,還含有人體所需的豐富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A、B,以及鈣、磷、鉀、鎂等礦物質,加上益生菌的發酵,讓優酪乳中的蛋白質比牛奶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此外,優酪乳所含的益生菌可以抑制腸胃中壞菌的數量,增強免疫力,減少發炎感染與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幫助遠離腸胃疾病。何一成醫師近一步表示:隨著科技的與時俱進,現代的優酪乳含有品質與效果更好的益生菌,如A菌與B菌。此二菌種可以守護腸道與胃的健康,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亞斯菲德菌;簡稱A菌)長駐於小腸;Bifidobacterium lactis (雷特氏B菌;簡稱B菌)能有助降低胃幽門桿菌數量,可藉由日常飲用含A、B菌之優酪乳,達到『庫蜜思』守護蒙古大軍健康體魄的效果。◎ 解析優酪乳的好處‧增加腸內好菌,降低壞菌‧促進消化與排便‧含有豐富的鈣,每杯優酪乳含的鈣與牛奶一樣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與磷、鉀、鎂等礦物質‧蛋白質分子比牛奶小,更易被人體吸收‧較牛奶適合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飲用‧提升免疫力

學童飲食亮紅燈 影響成績滿江紅

學童飲食亮紅燈 影響成績滿江紅#乳糖不耐症

不少孩子為了符合父母期望,每天下課還來不及吃晚飯就要趕場上補習班,但調查卻顯示,學童營養攝取狀況其實會影響學業表現,學業成績70分以下學童有53.8%每週至少一次以速食當晚餐,而且肥胖比例更高達32%,遠高於整體學童平均14.8%的肥胖比例。醫師建議,正確攝取營養才是改善學業表現的首要步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小兒神經科葉健全醫師指出,智力、視力、生長力、和免疫力是學齡兒童生長發育的四項指標,可以稱為「健康四力」,不但是評估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更會影響到學童的各項表現。門診中的確常見因學業表現不佳而帶著孩子求診的家長,他的建議就是先從飲食上改變,6-12歲是四力成長發育的黃金六年,父母應注意兒童在此階段的營養攝取,透過正確的飲食攝取習慣,補充身體所需營養素,才能幫助這四力健康發展。■ 五成國小學童BMI值不標準 晚餐營養不合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公布一項針對北中南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的營養調查中發現,超過五成學童的晚餐在包括五穀根莖類、蛋魚肉豆類、蔬菜和水果四大類食物的攝取完全不合格,其中尤其以蔬菜和水果攝取不足的比例最高,有79.5%學童平均每天晚餐攝取不足一碗蔬菜,而71.0%學童每天晚上攝取不足一碗水果。至於完全符合標準的學童,則只有0.6%,換句話說,幾乎每個學童都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蘇秀悅表示,食物攝取狀況也會反映在學童的身材標準BMI値上,分析學童的身高體重,有將近五成受訪學童BMI値不符合標準,超過三成(32.3%)孩子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換言之,一個班可能有超過10個小胖子,還有17.1%學童過輕。 ■ 營養攝取影響學業表現從營養攝取與學業表現的關連性分析,蘇秀悅表示,平均學業成績不到70分的孩子有32%屬於肥胖,且高達五成以上每週超過一天用速食當晚餐,可見飲食攝取不良,除了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對學業表現也有影響。至於早餐攝取情形上,有87%學童天天吃早餐,另仍有一成多的孩子並未每天吃早餐,而進一步分析發現,早餐攝取均衡的學生學業表現也更佳,根據調查,學業表現優異的學生,在早餐攝取五穀根莖或奶蛋肉豆類等主食,也明顯高於學業表現落後的學童。■ 學童飲食亮紅燈 家長要負責!!至於兒童飲食攝取亮紅燈的問題,家長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調查發現,雖然有五成學童營養攝取不合格,但卻有近半數(44.2%)受訪家長認為小孩營養攝取已經均衡;蘇秀悅指出,以蔬菜類為例,79.5%的學童晚餐的蔬菜攝取明顯不足,但是其中只有56.4%家長意識到學童應加強補充蔬菜類,有43.6%的家長則不認為孩子需要補充蔬菜;水果的問題更嚴重,7成學童晚餐攝取的水果不足,但是其中只有40.9%認為需要加強水果攝取。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孩子偏食時,有高達58.9%的父母會採取減少份量、隨學童意願和不再烹調該項食物等不積極的處理方式。■ 正確攝取營養  四力健康、成長超能蘇秀悅主任建議,學齡兒童在這階段應特別注意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錳、鋅、鎂)的攝取。若因為家長忙碌無法好好為孩童準備豐富的營養食物、或孩子本身有乳糖不耐症、過敏等先天體質問題,無法自食物中獲取所需營養素,父母可以透過兒童保健食品來對症下藥,在三餐外選擇適當的營養補給品,如:鷄精、鈣片、維他命C等營養補給品為兒童補充營養,替健康打好基礎,未來才會有良好發展。這項「小學生營養大調查」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針對台灣北、中、南三區、九所國小共1660位學童家長,採用問卷方式進行,目標對象為7-12歲國小學童,有效樣本數共1016人。調查指標包括實際營養攝取情形、BMI值、學業表現與父母的處理態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