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每天喝1杯「老人茶」養生,不管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等,各種不同的茶類對身體都有益處,但要留意喝的時間是否正確,《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提醒,茶有利尿效果,然而喝太多可能影響排尿習慣,進而干擾睡眠、消化不良,一天之中在早上時段喝茶最好,一天喝茶勿超過6杯。
許多人喜歡每天喝1杯「老人茶」養生,不管是綠茶、烏龍茶、紅茶等,各種不同的茶類對身體都有益處,但要留意喝的時間是否正確,《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提醒,茶有利尿效果,然而喝太多可能影響排尿習慣,進而干擾睡眠、消化不良,一天之中在早上時段喝茶最好,一天喝茶勿超過6杯。
你喜歡喝冷泡茶嗎?台灣人愛喝茶,除了用傳統茶具泡製、購買茶葉沖泡之外,還會在各大手搖飲店購買茶飲,尤其夏季更是人手一杯,其中「冷泡茶」是不少人愛喝的選項。《優活健康網》整理冷泡茶的相關知識,包括冷泡茶功效、存放時間、沖泡方法⋯⋯等,並分享不同茶類最佳冷泡條件,冷怕茶自己泡也OK!
你愛喝茶嗎?台灣人有夠愛喝茶,內需茶葉量1年高達4萬噸。喝茶好處多多,不僅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還能降血壓、降血脂!醫師表示,茶可以分成6大茶系,包括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又以其中最推薦飲用的第1名是烏龍茶!烏龍茶中的聚合多酚,可降低腎臟交感神經活性,有效改善血壓。
天氣漸涼,泡杯暖暖的飲品真是種享受,擂茶就是一個好選擇。擂茶不僅喝起來香氣十足,還有點日式抹茶的感覺,這個客家傳統的飲食文化改良後,是將茶葉、穀物和堅果等材料放入陶碗中研磨成粉、加水、糖粉或牛奶沖泡,更是香氣四溢的健康甜品。
你喜歡喝茶嗎?有些人把茶當開水喝,無時無刻都在喝茶;有些人則是一滴茶都不敢喝,就是怕茶中的咖啡因影響睡眠。但其實喝茶的好處還不少,茶葉中所含的一些成分,不但對養生有幫助,還能排除身體毒素,來看看該怎麼喝茶,才能喝出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對於市售包裝茶飲有錯誤觀念,誤以為內容物沒有真材實料,都是化工合成茶。產生以上迷思,多半是因為一般人很少從食品製造技術的角度來認識包裝茶,為了滿足消費者知的權利,提供更多選擇自由,食品藥物管理署讓您一起來了解包裝茶的製程。用茶葉及水萃取出茶湯 有3種方法無論是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製作包裝茶飲時,利用茶葉泡水,將茶湯「萃取」出來。萃取方式主要分為3種:1) 浸泡法/是最常見的茶湯萃取方式,類似平常泡茶包的方法,業者將茶葉放置在提籃中,再放入60至70°C的熱水中浸泡 15至25 分鐘,期間提籃2至3 次左右。2) 攪拌法/使用翻轉煮茶機進行攪拌,將茶葉投入已有熱水的萃取罐裡,經翻轉攪拌後萃取出茶湯。3) 冷萃法/讓茶葉籃在密閉的萃取釜中循環萃取茶湯,相較於前2種方法使用60至70°C的熱水,第3種萃取方式可以在比較低的溫度下進行,也就是部分產品標榜的「冷萃」技術。包裝茶透過添加抗氧化劑獲碳酸氫鈉 避免變質影響風味由於茶湯很容易氧化,假如茶湯沒有現泡現喝,可能變色又變味。為了延長茶飲存放時間,方便從製作地點運送到各個銷售端,包裝茶可透過添加抗氧化劑「L-抗壞血酸」,也就是維生素C,避免茶湯氧化影響色澤、口感和風味。另一種成分表上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可將茶湯的pH值調整為中性偏鹼,同樣有助於維持口味與色澤。完成以上步驟後,再經歷降溫、殺菌、冷卻、裝瓶等過程,一瓶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飲用的包裝茶飲就完成了。食藥屬表示,民眾只要別過度飲用,而且每日該攝取的水分都有正常攝取,不必擔心包裝茶影響健康問題。(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81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茶葉裡有什麼,為什麼能這麼特別?為什麼這麼厲害?我們必須先了解化學性質,因為茶葉裡有不少複雜的東西。茶葉由數千個不同的分子組成。茶葉加工變成最終產品時,原本茶樹葉子究竟經過了什麼變化?在茶葉加工時,許多化學物分解轉換成新分子。再來就要問,有什麼被真的泡進你的杯子裡?茶飲裡超過99%是水。茶葉裡抽出的分子只占茶品裡0.33%,所以我們必須細看在浸泡過程中能進到杯子裡的茶葉固態物。所有的分子在冷水和熱水中都能萃取出來,所以不管你怎麼泡茶,它們都能進到茶水裡。下面的分子都是天然的植物性物質,叫作植化素。植化素包含幾千種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有許多皆有獨特的益處。整體而言,據說這些營養素賦予植物性食物和飲品對抗疾病的能力。茶的抗氧化劑就是植化素。多酚茶水裡含量最多的植化素也就是產生免疫反應的酵素—多酚抗氧化劑。在一杯茶裡,它們占了整整40%的活性成分。這些強大的免疫系統推進器很厲害,在泡茶過程中不會流失,能進入你的茶杯裡。此外,每一種茶都有好幾種茶葉多酚,但比例不一樣。這是因為茶的製程不同,所以化學組成也不一樣。氧化期比較長的時候,有些簡單的多酚會轉換成更大更長的多酚分子。這些較大的分子讓紅茶的顏色比較深,而且茶水泛紅。清除自由基的時候,茶葉多酚的效果最好,也比其他植物性飲食中的抗氧化劑更好吸收。 類黃酮大家常把「多酚」和「類黃酮」混用,但類黃酮只是一種多酚化合物。類黃酮有6千多種,整體裡的變化非常多。別人建議你各種顏色的食物都要吃,因為這樣才能攝取有益的類黃酮植物營養素,而蔬菜水果鮮豔的顏色便來自類黃酮。 黃烷醇黃烷醇也屬於類黃酮,非常美味,在茶、可可和紅酒裡很常見。這些抗氧化劑對人體心臟健康和腦部機能的作用已有廣泛的研究,也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尚未證實黃烷醇對健康的效用,也未通過黃烷醇的藥物。 兒茶素在黃烷醇家族中,最厲害的茶葉多酚就是兒茶素,茶也是人類飲食中兒茶素最豐富的來源。兒茶素是特別活躍的黃烷醇,要清理自由基的時候,也是超級強大的抗氧化劑。 EGCg兒茶素中最有活力的當屬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可說是茶葉多酚的寵兒。研究顯示EGCg能保護DNA不受自由基損壞,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C的一百倍。紅酒中的主要抗氧化物白藜蘆醇效能也只有EGCg的一半。儘管茶裡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有益化合物,最新的研究指出EGCg這種多酚抗氧化劑最有效,抵抗範圍也最廣,能保護人體不受癌細胞侵害。多酚是茶裡最強大的生物活性劑,但茶杯裡還有其他有趣的茶葉分子。接下來的兩個主角是咖啡因跟茶胺酸。 咖啡因咖啡因是茶葉裡最出名的分子,向來也最得到重視。我們對咖啡因都有種渴望—你對它或許愛恨糾結。咖啡因能明顯提升精力,也能增強認知能力,也是植物界裡最多人研究過的原料。茶葉的重量有2-5%是咖啡因。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建議泡法,表示每一杯的咖啡因含量都不一樣。茶泡愈久,茶水裡的咖啡因就愈多。也要注意,茶葉的咖啡因作用跟咖啡裡的不一樣。據說這是因為茶葉獨有的胺基酸:茶胺酸。 茶胺酸L-茶胺酸,簡稱茶胺酸,是茶裡會提振精神的活性劑。搭配上茶裡原本就有的咖啡因,可以讓頭腦保持平靜,但不會喪失注意力。這種胺基酸有精神上的作用,能跨越血腦障壁,影響腦部。特別要注意,茶胺酸會增加α腦波,有助於放鬆心靈,但不會讓人渴睡,產生深度放鬆,但意志仍能保持警戒。研究指出,對於需要認知能力的吃力工作,茶胺酸能改善速度、效能和正確度。也就是說,在學習或工作時,生產力能提高。據信也能降低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高活動力,是ADHD處方藥的天然替代品。(本文摘自/這樣喝茶,讓你輕鬆遠離癌症/健行文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第二波茶葉抽驗結果,於4月下旬在北市茶飲店共計抽驗44件茶葉產品,檢驗結果3件產品不符規定,不合格率6.8%,其中不合格名單,驚見橘子工坊、歇腳亭都名列其中。超標茶葉已下架並追查源頭台北市衛生局指出,這次抽驗44件產品中,有35件檢出殘留農藥,其中32件檢出量尚在「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限量範圍內,符合規定;另3件不符規定產品分別為茶菓王飲食店販售之「綠葉紅鑲邊四季春」、「茉香綠茶」及聯發國際餐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南陽分店販售之「紅茶」,檢出的殘留農藥種類包含殺草劑草殺淨、殺蟲劑芬普尼。針對不合格產品,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除要求臺北市業者下架回收、不得販售外,不符規定產品來源均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規定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