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過敏

嘴唇腫、起水泡非皰疹 竟是藥物過敏

嘴唇腫、起水泡非皰疹 竟是藥物過敏#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近來天氣冷,感冒的人數也爆增,而感冒造成抵抗力下降,嘴唇起了水泡,許多人可能以為是唇皰疹,以為擦擦藥就好了!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崇逸指出,嘴唇周圍起水泡,也有可能是藥物過敏引起的過敏性水腫。日前一位39歲的男性病患,想說看中醫治療感冒可以調理體質,沒想到回家服藥後嘴唇卻起了大水泡,原以為是感冒誘發唇皰疹,沒想到竟是因吃中藥過敏所引發的藥物過敏性水腫。唇皰疹 異常疼痛藥師陳崇逸指出,唇皰疹和藥物過敏性水腫的差別,是感染唇皰疹時會感到異常疼痛,或出現輕微的刺痛及搔癢感,而藥物過敏性水腫則是在服藥後才會出現且伴隨著其他症狀,例如全身型過敏反應、支氣管痙攣、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陳崇逸也提醒,用藥時需注意身體變化,並記住曾服用過的藥物,因為即使停藥後數個月,也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過敏和個人體質有關,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人對它過敏,只是發生機會大小而已。他再次強調,當民眾懷疑藥物過敏時,可以先停藥,若症狀嚴重就應儘速就醫。

是藥三分毒?止痛藥竟引起藥物過敏險致死

是藥三分毒?止痛藥竟引起藥物過敏險致死#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你有辦法想像,只是為了減輕頭痛、腳痛的症狀,而吃了最平常的止痛藥,但卻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嗎?徐先生幾年前因為腳痛到桃園某骨科就診,醫師開立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為他止痛,服用一週後,得了嚴重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SJS)」,不僅全身潰爛、口腔潰瘍,還歷經千辛萬苦才撿回一條命。因此為了讓更多人重視藥物過敏嚴重者可能會致命的問題,將成立「中華民國藥物過敏病友會」關注和服務病友。徐先生表示,以往沒有藥物過敏的病史,直到吃了抗癲癇藥劑才出現SJS,且醫師當初開立處方時並沒有提醒這個藥物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服用初期2-3天並無出現異狀、直到一個禮拜後出現嚴重症狀。當時,他連口水都無法吞嚥、也無法正常說話,後來連指甲都掉了,轉到長庚醫院經鍾文宏醫師診斷後,才確診為藥物過敏、立即停用該藥物,但因已出現嚴重症狀、歷經整整一年的治療才恢復。藥物過敏不只出現紅斑、水泡、皮膚潰爛 還會致死台北長庚紀念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暨皮膚科醫師鍾文宏表示,SJS是一種發生在身體皮膚與黏膜組織上的嚴重發炎反應,會出現紅斑、水泡、表面皮膚如燙傷般大片脫落,而造成的病因包括服用特定藥物或被病毒感染,其中又以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居多,若未妥善照顧與治療,可能因此致命;且就算治癒、也可能留下如視力減弱、乾眼或失明等後遺症。徐先生以親身經驗來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忽略藥物過敏的重要性,服藥之前可先上網查詢是否有副作用,並希望政府嚴格控管容易引起藥物過敏的藥物,如在仿單上加註可能的風險、或是推動健保IC卡註記等,防止萬一有天藥物過敏者意外昏迷,醫師不明瞭是否有藥物過敏病史,而開立不適合的藥物,那將會是生命的一大威脅。一群藥物過敏的受害者病友將成立病友會,希望集結大家的力量,要求政府重視藥害問題,推動相關政策,避免更多人受害,未來也將和伊甸基金會合作,提供藥物過敏諮詢、宣導、舉辦專家講座,讓病友們互相經驗交流及情緒支持,也讓更多人知道藥物過敏的可怕,讓藥救人、而非害人。呼籲政府未來能推動以下政策 用藥將能更安全1.藥物過敏病史應完整記載於健保IC卡、避免病患受害2.簡化並加速藥害救濟的補助申請過程3.加強藥物把關,避免濫用有嚴重副作用的藥物。

防抗生素交叉過敏 看病告知過敏史

防抗生素交叉過敏 看病告知過敏史#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過敏史不可輕忽!看病時切記向醫生報告藥物過敏史,避免藥物過敏,越醫越嚴重。日前傳出有病患對第一代頭孢菌素抗生素cephradine過敏,醫師處方另一種同類藥物cephalexin,疑似抗生素間交叉過敏,病人產生嚴重過敏反應。頭孢菌素種類多 同類皆應避免第一代頭孢菌素抗生素廣泛運用在治療細菌感染發炎,包括肺炎、呼吸道感染等,相關藥品種類很多。當病患告知對其中一種藥品過敏時,醫師應注意避免處方同類藥物,避免抗生素之間發生交叉過敏反應。病患在領藥時,也應向藥師再次確認,確定無過敏藥物成分。藥物過敏反應有相當多種,如紅疹、搔癢、血壓下降、心跳異常及呼吸困難等,若民眾吃藥後有類似反應,必須立即就醫。若民眾領藥後,懷疑藥品引發嚴重不良反應導致住院、障礙或死亡,可以向藥害救濟基金會申請藥害救濟。

罕見過敏像火燒 英11歲男童險死

罕見過敏像火燒 英11歲男童險死#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編譯、採訪報導)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時,在用藥上一定要特別小心!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名11歲男童Calvin Lock,疑因病毒感染導致發燒,其母親按照醫師指示給予解熱鎮痛藥物「布洛芬」(Ibuprofen),竟造成Calvin身體產生罕見且嚴重的過敏反應,全身起水泡像火燒過,差點因此喪命。報導指出,Calvin在九月中旬,因喉嚨受到病毒感染,從家庭醫師那取得一款解熱鎮痛藥物,其成份含有布洛芬。在Calvin服藥後,身體開始出現水泡,六天後再度回診家庭醫師那,醫師斷定他長了水痘,並給予抗生素治療。未料在第七天,Calvin全身開始腫脹,身上紅疹越來越明顯,家人趕緊送他到大醫院診療,才發現居然是布洛芬引起的藥物過敏反應。Calvin全身有65%的面積宛如燒燙傷,長滿水泡、脫皮,甚至頭髮和指甲都脫落,院方安排他入住燒燙傷加護病房,一度病危。對此,醫師指出,布洛芬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從照片看起來,Calvin像是罹患了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醫師解釋,史蒂芬強森症候群是一種因藥物過敏,引起身體皮膚脫落、黏膜潰爛等嚴重的反應,臨床上並不多見。此外,醫師提到,大部分患者對NSAID類的藥物,如布洛芬等,比較容易產生過敏反應。其藥物的過敏反應,輕微者從皮膚起紅疹發癢;嚴重者出現血管性水腫,如眼睛腫脹或喉頭水腫,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險。不過醫師說,凡第一次服用的藥物,都會有過敏的風險,如民眾出現疑似過敏症狀,應立即回診,並將過敏藥物以紙條註記在隨身手冊或健保卡上,往後就診前主動出示給醫師,以避免服用到易過敏藥物。圖:英國11歲男童Calvin Lock因服用解熱鎮痛藥物產生嚴重過敏反應─史蒂芬強森症候群。(照片/翻攝自《每日郵報》http://www.dailymail.co.uk,為保護當事人,照片經妥適處理)

藥物過敏 老翁口腔潰爛、全身皮疹

藥物過敏 老翁口腔潰爛、全身皮疹#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患有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病史的73歲老先生,因水瀉、合併間歇性高燒與畏寒,及出現全身性皮疹和口腔潰爛等症狀,至醫院求診,發現是服用降尿酸藥物過敏所引發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停止服用藥物並由整合照護團隊共同治療照護後順利康復出院。豐原醫院感染科王唯堯主任表示,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和痛風等病史,一年前門診檢查發現有慢性腎臟功能不全疾病,定期於門診追蹤治療。今年2月因高尿酸症合併痛風性關節炎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沒想到在三月間才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與相關科別醫師充分討論後建議病人立即停止服用藥物,並接受支持性療法如維持口腔黏膜衛生與手部衛生,注意傷口照護避免二度細菌感染,並使用低劑量類固醇與抗組織胺類藥物,病人口腔潰瘍與皮膚紅疹和發燒等症狀於啟動上述治療一週後逐漸復原,住院二十幾天後終於康復出院。王唯堯主任表示,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為皮膚黏膜嚴重發炎的疾病,包含多形性紅斑和漿液膜炎,多由藥物引起;此病症多為藥物引起的嚴重且威脅生命的皮膚型不良反應,死亡率為10至15%,多因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引起敗血症等嚴重後遺症死亡。王唯堯醫師說,在台灣地區通報的藥物不良反應多因抗癲癇藥物引起,部分因降尿酸藥物引起。若使用藥物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必須立刻與處方醫師與醫療團隊聯繫,以確認是否與處方藥品相關。免疫風濕科胡宗慶主任表示,藥物過敏引起的史帝文生氏-強生症候群,初期會有皮膚癢、紅色丘疹,之後會有水泡出現,口腔粘膜潰瘍,眼睛角膜會損傷,漸漸的皮膚紅疹水泡會破裂並擴散至全身,包括四肢、軀幹及臉部,甚至會有發燒情形。除了立即停藥以外,支持性療法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如補充水分、營養、減輕疼痛等,及避免皮膚水泡破裂的傷口遭受感染,必要時使用類固醇抑制過敏反應,但要注意是否有感染跡象。豐原醫院藥劑科廖慧伶主任也說明,為了讓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害者獲得及時救濟,凡是遵照醫藥專業人員的指示下使用合法藥物,卻發生嚴重藥物副作用,而導致死亡、障礙或嚴重疾病時,受害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向藥害救濟基金會申請藥害救濟。

藥物過敏者 可將過敏藥物註記健保卡

藥物過敏者 可將過敏藥物註記健保卡#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藥害救濟基金會的個案中,曾有一名藥物過敏史的老婦人,因為牙齦發炎至牙醫診所就醫,但老婦人有藥物過敏,卻忘記了藥名,於是在治療後牙醫師開立普遍使用的抗生素(amoxicillin)和止痛藥給老婦人,不料卻使老婦人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全身表皮和黏膜潰爛,住進燒燙傷加護病房足足兩個月才出院,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若有藥物過敏史,在就醫時要隨身攜帶藥物過敏記錄卡,或請醫師將過敏藥物註記於健保IC卡中,避免其他醫療院所的醫師誤用過敏藥物,可能造成更嚴重傷害。此外「藥物過敏」是指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免疫性的抗拒反應,絕大多數是輕微症狀如皮膚癢、紅疹、起水泡、眼睛腫、喉嚨痛等。也可能出現極少數因藥物過敏引起皮膚潰爛、肝炎、呼吸困難、休克或心跳加快,甚而導致死亡的嚴重案例。所以如果懷疑出現過敏症狀,請立即回診就醫或詢問藥師,及早處置,可降低嚴重藥害的發生。若有藥物過敏史,務必記下藥名,或將藥物過敏記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就醫時主動告知,領藥時可請藥師幫忙核對,以免再次誤用過敏藥物引發傷害。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

開刀麻醉過敏 手術一再拖延怎麼辦?#藥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年來病患意識抬頭,對於自身權利已不再沉默,但也造成醫病關係日趨緊張,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現在醫師的醫療行為,使得醫療行為日趨保守,若有病人在開刀過程中產生過敏現象,醫師便不敢冒險開刀、麻醉,即使病患要求開刀也沒有醫師願意,手術時間也一再被拖延,因此長庚醫院為了服務藥物過敏病患,於今年特別成立了「藥物過敏中心」,發展了上述各種檢驗技術,希望能幫助過敏病患檢查出過敏藥物,避免以後繼續受害或對藥物的恐慌。目前國外專門的藥物過敏檢驗研究中心只有日本與加拿大做得最好,許多美國的病患還須到加拿大做檢查。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表示,其實藥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anaphylasix)並非罕見,每年每家大醫院多少都會發生數個案例,於急診、住院或開刀麻醉給藥時發生,病程來勢洶洶,通常在使用藥物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呼吸窘迫、休克、胸悶等現象,嚴重會致死。像是藥害救濟每年也都會有許多這種嚴重案例申請救濟。「全身型過敏性休克反應」 是一種由再次接觸過敏原引起的立即型免疫反應,經由免疫球蛋白IgE 媒介。 常見的相關藥物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類抗生素,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肌肉神經阻斷劑等,而另一種「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是一種由藥物直接引發的反應,可以在第一次接觸時便引起反應,與免疫球蛋白IgE的釋放無關,但產生的臨床表徵類似,常見的原因是放射顯影劑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藥物敏過的病患於發生嚴重過敏後,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須預防再一次的接觸同一種或同一類的藥物,尤其是盤尼西林類與頭孢子菌類抗生素及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有上百種商品名,只要成份(學名)一樣或結構類似的藥物都足以再一次誘發過敏病人嚴重的過敏反應,須將過敏資料攜帶在身,隨時提醒新的醫師自己的藥物過敏史。過去許多病患無法得知自己是因哪種藥物而過敏,幸好現在醫學進步了,利用體外的檢驗技術可以輔助判斷過敏藥物,例如過敏性休克是屬於第一型(快速型)的過敏反應,可以利用肥胖細胞或嗜鹼性白血球與藥物反應的方法測驗其特異性的活化分子或抗體,可用來幫助鑑定主要是那一種藥物所誘發的過敏反應,幫助臨床醫師或麻醉科醫師避開對病患危險的藥物,否則沒有醫師願意嘗試風險再幫病患麻醉與開刀。

醫訊/藥物過敏病友座談會

醫訊/藥物過敏病友座談會#藥物過敏

根據國軍花蓮總醫院衛教文章表示,藥物除了有治療疾病的療效,有時也會有引起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的風險,雖然不是每位用藥的病人都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但衛生署藥物不良反應中心統計98年度全國通報藥物不良反應件數達10,320件,藥物不良反應的症狀輕者皮膚紅疹、搔癢,嚴重者產生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Johnson Syndrome SJS)、過敏性休克等,然而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有極高的致死率,因此,藥物不良反應的問題不容小覷,仍需密切關注、了解,以維護用藥者之安全。為了讓民眾了解用藥安全新知,林口長庚成立藥物過敏中心,並邀請鐘文宏主任主講『藥物過敏病患用藥安全與過敏藥物檢測』及皮膚科許仲瑤醫師主講『藥物過敏病患用藥安全與過敏藥物檢測』,現場並安排醫療諮詢座談,提供治療新資訊及醫療座談,也歡迎有藥物過敏病的病友及家屬參加。時  間:4/8(日)上午9:30~中午12:00地  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二簡報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