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風險

高血脂當「心」!死亡風險增68%

高血脂當「心」!死亡風險增68%#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104年國人十大死因出爐,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持續高居排行榜二、三名,威脅國人健康,而高血脂症往往是罪魁禍首,只要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任一數值異常,就是高血脂症,研究指出,三酸甘油數值與死亡率高度相關,相較正常人,長期嚴重超標者(≥500 mg/dL)死亡風險增加68%。「3321準則」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若飲食控制3~6個月後三酸甘油脂持續超標,建議應接受藥物治療,除了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衛福部也核准了高濃度魚油用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建議民眾掌握「『3321』三酸甘油脂治療準則」:● 3/當心「3」酸甘油脂超標。● 3/降三酸甘油脂藥物有「3」種(它汀類、纖維酸鹽衍生物及高濃度魚油),若三酸甘油脂持續超標,建議諮詢醫師選擇合適藥物治療。● 2/三酸甘油脂應該控制在「2」00 mg/dl以下。●1/期間更要配合「1 (醫) 」護人員指示持續用藥、規律生活 。未規律運動、抽菸飲酒 易有高血脂現代人飲食精緻,容易攝取過多油脂、膽固醇,再加上未規律運動、抽菸飲酒等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高血脂問題,影響心血管健康,根據調查,14.3%國人(19歲以上)已有高血脂症,代表全台近270萬人陷入心血管病變危機。導致動脈硬化 血管狹窄成為血栓血脂組成主要包含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等,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李貽恆教授表示,一談到高血脂症,大家多會想到要控制膽固醇,但其實只要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任一數值異常,就是高血脂症,因此民眾也應該留意三酸甘油脂的指數,若三酸甘油脂持續超標,可能導致動脈硬化,血管逐漸狹窄、成為血栓。

研究:山楂花葉萃取物減少2成心臟疾病死亡風險

研究:山楂花葉萃取物減少2成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的文義是位國小老師,一日帶著太太到台北巿親山步道練練腳力,沒想到被列為「親子級」的登山步道就讓夫妻倆爬得氣喘吁吁,沒到山頂就投降了。這讓文義大吃一驚,自己的體力怎麼變得這麼糟?對此,家醫科醫師謝琇芳表示,這種情況其實是心臟功能出現異常,甚至衰退的警訊。不過目前德國研究人員針對心臟機能發表新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山楂花葉萃取物可以讓有嚴重心臟衰竭,以及正在進行藥物治療的患者減少20%因心臟疾病導致死亡的風險。然而,不只是登山,連現在熱門的單車活動也常有人騎到「呼吸急促,胸口鬱悶」!醫師指出,當運動時出現這種症狀就要注意是否有心臟衰竭現象,其症狀大略可分為四期:初期症狀為爬樓梯、走路會感到疲累;第二級則出現氣喘、心悸、胸悶等狀況;而輕微活動都會有不舒服,則顯示症狀已惡化要需要用藥物治療的第三級;第四級則是連躺著都會感到不舒服,在醫學上則針對病情的進展狀況分別採取藥物治療、有氧運動及改善飲食內容等方法來強化心臟功能。美國心臟學院的年度學術會議中發表最新一篇關於山楂花改善心臟機能的研究,其中,德國研究人員從來自歐陸及北非的山楂的花、葉中萃取出有效成分,並於全歐洲156家醫院合作研究,結果證實山楂花葉萃取物可以讓有嚴重心臟衰竭及正在進行藥物治療的患者減少20%因心臟疾病導致死亡的風險。對此,謝琇芳表示,該項研究是針對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心臟病人施以降低血壓的ACE抑制劑以及改進心臟幫浦能力的β阻斷劑,證明山楂花葉萃取物和其他心臟疾病用藥合併使用是安全的。此外,臨床試驗也發現,山楂花葉萃取物可以幫助心臟衰竭病人增進心肌工作效率、增加心臟血液輸出量、強化身體活動的耐受力,對於二尖瓣或三尖瓣脫垂、瓣膜閉鎖不全等會影響心輸出量的問題,也可望藉由山楂花葉萃取物來化解。除此之外,謝琇芳表示,山楂花葉萃取物因富含植物性抗氧化因子,研究顯示其抗氧化作用比維他命C高20倍、比維他命E高50倍,能調節生理機能,更重要的是其純天然成分能以漸進的方式強化心臟機能,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負擔。但還是提醒青壯年朋友,別仗著體能好就貿然進行超乎自己體能的劇烈運動,運動前除需注意暖身,運動後也要等身體舒緩後再坐下休息,至於運動量則要逐步增加,以避免身體發生心臟無法負荷的劇烈改變。

更長壽的關鍵? 研究:穩定的婚姻!

更長壽的關鍵? 研究:穩定的婚姻!#死亡風險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有科學家聲稱,結婚可能是活得更長壽的關鍵,提高中年存活的機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未結過婚的人比在成年生活中有穩定婚姻的人,多出近3倍的早死機率!這是第一次有新的研究顯示,近年來沒有配偶的人在中年時期,有增加死亡風險的可能性。在40歲後單身,或是失去伴侶後不再結婚,會增加在中年早期死亡的風險和減少活到60歲的機會,即使把個性和危險行為,如吸菸、喝酒等因素考量進去,結婚的人仍是多出了2.3倍更容易生存的機率。這項新的研究是由艾琳西格爾博士和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行為科學系的同事一起執行,她表示,在中年時期有個伴侶是有保護作用的。在中年時期單身或是失去伴侶後不再婚的情況下,不僅會增加死亡風險也會削減老年求生存的機率。她更補充,新的研究「慢性孤獨感」可能可以部分解釋調查結果。結婚和再婚長期以來一直與生存價值有關連,尤其是男性。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4,802位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校友心臟研究參與者,對1940年代出生的人進行不間斷的研究;參與者在40歲左右才開始加入研究,且在50歲左右時研究員會做個結論,他們也定期完成4份問卷。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中年時期在婚姻和非婚姻狀況中的穩定性和改變模式,然後看看它對再晚十幾歲的人格特質、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危險行為有什麼影響,期間共有238人死亡,包括32名婦女。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來沒有結婚的中年死亡的風險最高。比起曾經有段穩定婚姻的人,從未結過婚的人多出了約3倍成年死亡的機率;單身者和不再婚者,在中年早期死亡風險增加了四分之三,活到老年的可能性更是大幅降低。而中年的性格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和不運動,只會略降低一點婚姻的好處。專家們說,結婚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的作用,儘管它沒有充分理由對健康有好處,不過婚姻幸福的人更容易吃得更健康,有更多的朋友,互相鼓勵、照顧;單身的人在中年可能有較大的影響。在七個歐洲國家進行的一個龐大的研究就發現,已婚的人享受更好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且高達15%的機率不太可能過早死。同時,美國研究人員也發現,有配有的心臟繞行手術病患,比起沒有配偶的病患,多出了3倍機率多活15 年。再加上瑞典的一項研究顯示,已婚保護你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抗老年癡呆症,人在中年若有個伴作陪,發展老年痴呆的機會是可以減半的,中年離婚或是喪偶的話,風險就會增加3倍。這些研究都清楚的表明,已婚的人比那些已分居或離婚的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且往往比單身活的時間更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