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會趁午休時間小睡一下補精神,長輩也常會在中餐吃飽飯後,就習慣躺著休息睡覺。但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提醒:「午休最好不要睡超過1個小時,其實睡30分鐘就夠了!」他警告,午睡時間太久,可能增加3成以上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
不少上班族會趁午休時間小睡一下補精神,長輩也常會在中餐吃飽飯後,就習慣躺著休息睡覺。但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提醒:「午休最好不要睡超過1個小時,其實睡30分鐘就夠了!」他警告,午睡時間太久,可能增加3成以上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
可以抑制癌症的藥物,也可能造成癌細胞增生嗎?過去醫界一直認為常見用於癌症治療的「去甲基化藥物」(HMA),對人體的機轉作用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為主,但台北榮總進行跨國研究率先全球發現,此藥物也會同時激活致癌基因「癌基因SALL4」讓癌細胞持續增生,是影響癌症患者治療成效及存活率的關鍵指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聽視力、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以上腫腫症狀都顯示老年症候群對老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研究顯示,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具3種以上老年症候群 死亡風險高成大醫院老年科醫師黃基彰表示,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黃基彰醫師說,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若對老年症候群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當老年人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個人就會容易產生「老年症候群」。85歲以上族群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黃基彰醫師表示,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85歲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黃基彰醫師提醒指出,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突然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透不過氣?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近25萬人飽受心房顫動之苦,民眾卻普遍對心房顫動較陌生,而延誤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心房顫動與治療新知,花蓮慈濟醫院將於7月29日上午10點,在大愛樓第一會議室舉辦「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由心臟內科蔡劭謙醫師分享「什麼是心房顫動」,以及劉維新醫師分享「預防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心臟內科心功能室主任謝仁哲也將交流心房顫動治療的心得。衛教講座主題多元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地點: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前棟)二樓/第一會議室(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時間:7/29(六)10:00-11:30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魏瑋廷/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3548或5201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飽受胃食道逆流所苦的54歲許女士,只要樓梯爬到2樓就會喘得上氣不接下氣,本以為只是身體老化虛弱而導致,醫師建議使用新型治療菜瓜布肺的呼吸道藥物,將有機會減緩50%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並減少68%的急性惡化機率,持續治療可以降低43%死亡風險。治療菜瓜布肺的呼吸道藥物已於今年3月開放健保給付,每年將可為患者省下近120萬元藥費。肥胖、胃食道逆流、菸齡長的人要注意俗稱「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好發於50歲以上,通常會有乾咳2個月以上、容易喘、呼吸困難等症狀,煙齡長、1年抽超過20包以上的人也須注意,另外,肥胖、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皆有增加罹患「菜瓜布肺」的風險。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 肺失去彈性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表示,「菜瓜布肺」患者在專科醫師聽診時,會聽到像是魔鬼氈被撕開的呼吸音,透過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瞄(HRCT)就會發現患者肺泡上皮細胞遭破壞,肺失去彈性並逐漸喪失功能,整個肺葉看起來就像是一絲一絲的,如曬乾後的菜瓜布一般。平均存活期約8至10個月臺中榮總重症醫學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傅彬貴表示,「菜瓜布肺」在台灣大多確診都已是晚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8至10個月。大多數確診晚期患者的肺功能可能在短期內惡化,及早發現潛在患者及早治療,是減緩肺功能下降及延緩急性發作的不二法門。傅彬貴醫師進一步表示,原來針對「菜瓜布肺」治療只能採用傳統抗氧化劑、免疫抑制劑及類固醇等藥物對症治療,成效相對有限,今年3月起,治療「菜瓜布肺」的呼吸道藥物開放健保給付,不僅可解決治療困境、增加患者治療的意願,更進一步提高生活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越無憂無慮活越久是真的!根據2016年12月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經常對生活感到愉悅者,死亡風險越低。該研究以英格蘭9,365名平均年齡63歲的成人為對象,自2002到2006年間,每兩年以問卷測量參與者的生活愉悅度,並觀察其與死亡率關係的測量。有較少高度愉悅經驗者死亡率較高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自覺高度愉悅經驗中,有2,264人(24%)從來沒有過,1,833人(20%)有過一次,2,063人(22%)有過兩次,3,205人(34%)有過三次,追蹤期間共1,310人死亡,結果顯示在生活中擁有較少高度愉悅經驗者的死亡率較高,其中與生活中沒有愉悅感(四點量表回答沒有或很少)的組別比較,兩次及三次高度愉悅經驗者死亡風險分別減少17%與24%。有益健康和長壽是的快樂是小確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上述這篇研究快樂的人比較健康、長壽與一般人的認知相符,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強烈快樂反而和健康長壽的相關較低,真正有益於健康和長壽的快樂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林家興教授指出,健康者比較會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自然心情和感受可以維持在比較好的狀態,相反的,憂鬱的人較少從事讓自己愉悅的活動,甚至比較容易從事讓自己沮喪和不開心的活動,他鼓勵心情長期不好的人多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久而久之心情就會一點、一點的好起來。鼓勵長者從事自己喜歡的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享受或者愉悅很主觀.同時也有延續性,可能它的延續性是來自於成就感。葉雅馨主任建議,長者可以常常回憶一些美好的事情來喚醒生活中愉悅的經驗,減少生活中負向的思考或多餘的擔心。鼓勵長者多從事自己容易達成且會感到愉悅的事情, 另外隨著年齡訂定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完成 後給予一些小獎勵,像是平常不能吃卻很想吃的東西,就讓自己淺嚐一口。她提醒長者多與讓自 己感到愉快的人相處,讓自己多些時間擁有愉悅的感覺,享受生活之餘還可以健康又長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15分鐘,就能讓長輩身體更健康!中秋過後,隨之而來的是登高敬老的九九重陽節,想對家中長輩表達敬意與祝福,卻老覺得時間不夠,根據2016年歐洲心血管預防和康復協會大會(EuroPRevent),法國聖埃蒂安大學附屬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年長者每天運動15分鐘可降低22%的死亡風險。一半運動量 降低死亡風險卻達22%研究者以2個群組為調查對象,分別為法國群組(1,011位65歲成人)與國際性群組(122,417位60歲成人),以每周代謝當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將受試者分為-不運動、低度、中度和高度4組,平均追蹤10年,探討它們與死亡風險的相關性,追蹤期間法國與國際群組死亡率分別為9%與15%。結果顯示與不運動的老人相比,中度和高度運動量所降低的死亡風險率為28%和35%,從事愈多體能活動的老年人身體愈健康,研究結果亦發現,從事低度運動量的老人(相當於每天快走15分鐘)雖僅從事一半的建議運動量,其降低的死亡風險卻達到22%。嘗試不同運動 減緩老化、增強機能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研究中提到的15分鐘運動應達到中強度運動,就是快走或健走比較喘的程度,若只是一般步行速度,建議長輩拉長運動時間,達到一周150分鐘的運動量才有效果,他建議老人可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像是健走、慢跑、跳舞、瑜珈,減緩老化還增強身體機能。床上抬腿 每個動作從3次增加到5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年長者的運動習慣可視為一種健康指標,如果能走、跑或騎車表示體況不錯,如果長輩不想運動,她建議可以引導長者參與,延伸到參與團體運動,甚至發展成相約遊山玩水,也可從床上抬腿等運動做起,每個動作從3次慢慢增加到5次,都可達到運動效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64歲的鄭姓病友罹三陰性乳癌16年,從肋膜開始,到肝臟、骨頭、肺臟、腦部,癌症持續復發轉移,絕不投降,嘗試最新治療策略,在家人支持下,勇敢與癌為伍,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等到新藥、新治療策略的出現。化療搭配荷爾蒙療法 提高存活期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表示,以往對於這類乳癌患者,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對於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醫師應擬定更積極的治療策略,這類患者如能先採用化療,控制遠端轉移的腫瘤,再搭配荷爾蒙療法或標靶藥物,就有機會提高存活期。易喘、胸痛 癌細胞轉移至肋膜鄭姓患者於2000年確診2期乳癌,屬於三陰性,當時可用的抗癌武器不多,只接受了化療,2009年因易喘、胸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肋膜,導致肋膜積水,在醫師建議下,嘗試積極治療,病情穩定,直到2011年才再度復發。轉移超過3處、術後復發 影響預後為了辨識哪些危險因子可用來預測乳癌病情發展,研究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2年內死亡風險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三陰性患者 轉移後年內66.8%死亡年齡大於70歲的患者,78.8%在2年內死亡,轉移的部位越多,2年內死亡率越高,術後復發時間短於2年的病友,復發後2年內的死亡率達71%,死亡風險增加1.872倍,而三陰性患者,轉移後年內死亡率達66.8%,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