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竟增加死亡風險?北榮抓出「關鍵基因」血癌肝癌乳癌都有⋯
此研究成果以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劉耀中為第一作者,已公開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該研究首度找到的「癌基因SALL4」,對於未來預測癌症治療成效及抗藥性監測的生物標記,取得一大進展!
延伸閱讀:
抽血可篩出癌症、預測腫瘤位置?醫揭驗血報告「這樣解讀」才對
癌症治療藥物也可能造成癌細胞增生
以血癌患者為例,劉耀中表示,去甲基化藥物一直被廣泛使用在治療「骨髓造血細胞分化不良症候群」(MDS,亦稱血癌前期),針對因高齡而無法進行化學治療及骨髓移植的患者,MDS患者可透過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藥物來抑制癌細胞生長,關閉骨髓造血細胞功能基因突變的機制。
但他解釋,MDS病患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雖然有超過5成患者用藥改善了骨髓造血細胞功能,但仍沒辦法恢復到正常狀態,血癌細胞依舊無法被完全抑制、還是會持續生長;而用藥患者中僅有不到15%的人,可能骨髓暫時恢復健康,不需再接受治療,但仍有復發風險。
同樣癌症用藥,為何治療效果有明顯差異?劉耀中指出,此次研究找到「癌基因SALL4」與去甲基化藥物作用的關鍵連結性:當癌基因SALL4的表現上升,患者整體存活率會下降,反之存活率會上升;不過,有高達3~4成癌症病患的癌基因SALL4會再被激活,使癌細胞持續增生。
延伸閱讀:
肝癌能不能治好,看糞便就知道?研究證實「便便細菌」成預測指標
研究找到「癌基因SALL4」成存活率關鍵指標
進一步比較癌基因SALL4在使用該藥物的表現高低差異,發現死亡風險可相差3~6倍;特別的是,癌基因SALL4不只在骨髓血液中可發現,在肝癌、腸癌、胃癌、乳癌、卵巢癌患者的癌症組織中也同樣被發現。
劉耀中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打破了醫學界長久所認知的傳統鐵律,「去甲基化藥物」不僅能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同樣也可能會啟動人體的致癌基因作用。
劉耀中說明,「一般來說,MDS病患接受4~6次的去甲基化藥物療程,治療效果會最好,骨髓血液中的癌細胞可望消失不見。」但一旦發現去甲基化藥物作用在癌基因SALL4的表現上升,等於癌症存活率下降,此時在治療規劃上,就可能需要改用其他標靶藥或合併藥物治療。
「癌基因SALL4,可作為監測癌症藥物治療抗藥性、或評估療效好壞的判斷依據。」劉耀中解釋,未來MDS患者使用去甲基化藥物後,可能可透過抽取骨髓血液,就能有效偵測癌症治療成效。而透過了解藥物對癌基因SALL4的致癌或抑癌作用表現,可望對於現有藥物合併使用、及開發新一代標靶藥物有所助益,進一步找出對癌症患者最適當的用藥建議組合,落實癌症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