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具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

腳踝扭傷如何挑選護具 醫師親揭五大要點#護具

腳踝扭傷後有很多處理方式,其中,可能是因為方便、快速,很多人會選擇貼個藥膏,不再疼痛就當作沒事。而有些部分的患者願意稍微麻煩些,願意接受適當的電療、超音波治療。這些適當的復健能夠減輕疼痛,加速修復,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但是經常被捨棄的建議就是:穿護踝。 根據研究,適當使用護踝,不只能緩解扭傷後的疼痛,還能減少急性的扭傷演變為反覆發作的習慣性扭傷的機率。但是,很多人就算已經被醫師診斷韌帶有撕裂、鬆弛了,還是不願意使用護踝,常見因素包括「戴不住、覺得沒效」兩大類。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選擇來解決。 挑選適合的護踝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挑選護踝的要點 1. 傷害程度:根據你的踝部傷害程度和情況,選擇適當程度的支撐和保護。輕微的扭傷或不適可能只需要輕度的彈性護踝,而嚴重的傷害可能需要更強大的支撐,這時就應該考量硬殼式護踝。 2. 活動需求:考慮你生活中的常見活動類型。不同強度的運動與活動需要不同程度的支撐性和靈活性。例如:籃球或足球等高強度運動,因為需要急停、變向,需要較強大的支撐。如果是登山、健行,因為是比較長時間的活動,可能要更多地考量彈性與透氣性。 3. 合適的尺寸:選擇合適尺寸的護踝非常重要。護踝應該緊密貼合腳踝,但不應該過緊或束縛腳部血液循環。根據廠商的尺寸指南,選擇適合你腳踝尺寸的護踝。 4. 舒適性和透氣性:護踝應該舒適,不會引起不適或摩擦。選擇具有透氣性的材料,有助於保持腳部乾燥和舒適。 5. 醫生或專業建議:如果你有嚴重的踝部傷害,或對如何選擇護踝不確定,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指導和建議。 一般來說,先撇開高強度競技所需要使用的特殊運動用護踝不談,護踝的常見種類主要分:襪套式和綁帶式。 襪套式的護踝容易穿戴,主要透過布料本身的壓力來提供基本穩定。整體而言適合扭傷已經復原到一定程度後的日常使用。有些產品會在特定部位做結構加強以增加支持性,特別適合偶爾還是會從事低強度活動,例如:長時間步行、登山健走、騎車,時間久了會有不適感的人使用。 綁帶式護踝會額外使用繃帶加壓,又可以細分成:襪套式外加繃帶,以及完全繃帶式兩類。整體來說,由於可以透過繃帶讓使用者自行適當增加壓力、提升支撐性,所以不管哪一種,都比一般襪套式護踝更加穩定。但相對來說,也會犧牲一定的透氣性、舒適感與靈活度。適合傷害復原到一定程度後,仍需要從事中高強度運動的人。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選擇對的護踝真的很重要,適當使用護踝,能緩解傷後疼痛,減少演變為習慣性扭傷的機率。除了評估運動需求,對支撐性進行考量,一定要還考慮合腳、彈性、透氣,只有戴得住的護踝,才能發揮功效喔!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護具

上了年紀以後,家中長輩經常會喊這裡痛、那裡痛,尤其是關節疼痛,更是不少銀髮族的困擾。德生診所院長黃兆康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運動、肌耐力訓練、穿戴護膝以及補充關節軟骨營養食物等方式,來維持肌肉量跟關節靈活。 黃兆康醫師以自己的媽媽為例,由於黃媽媽有高血壓加上脊椎側彎,平常光是走路就容易喘,長期缺乏運動的情況下,造成她肌肉流失,加速關節磨損,疼痛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而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大約從五、六十歲開始,肌肉或關節就容易出狀況。 想要減緩肌肉量流失,以及關節磨損發炎疼痛的情況,黃兆康醫師分享以下5點建議: 慢性病控制: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遵守醫囑,並耐心控制病情。   補充蛋白質: 銀髮族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例如好吸收的小分子蛋白質,若腎臟功能不佳者則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造成腎臟負擔,可以選擇野菜類、紅肉、雞肉、魚貝類、全穀小麥及蕎麥、堅果、豆漿及乳製品...等。   肌耐力訓練: 如果肌肉量已經流失,想要再長回來就會很困難,所以平常就要做肌耐力的訓練,比如適量的重量訓練及跑步。如果關節已經退化,至少要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散步,讓肌肉能夠承受一些重量,多少都有幫助。   穿戴護具: 有一些長輩走路會痛,就可以使用些穿戴式的護具,例如穿護膝可以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   補充營養品: 如果以上4點都做得很好,可以再額外補充一些含膠原蛋白或是小分子胺基酸產品,最好是一天使用一次的關節營養補充品較方便,對於銀髮族要維持肌肉量還有關節的活動都會有幫助。 黃兆康醫師也補充,對於關節退化,一般民眾會選擇有葡萄糖胺的關節保健品,但對於高血壓、高血糖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應該要謹慎使用。 除了葡萄糖胺,最近市面上也常聽到「UC-II」跟「咪唑胜肽」這兩種營養補充品,黃兆康醫師指出,UC-II是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根據研究,一天用量40毫克,就可以等同高劑量的葡萄糖胺,對於骨頭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運動引發的關節疼痛...等,能幫助維護軟骨組織,若與卵殼膜萃取的彈性蛋白與鮭魚鼻軟骨萃取的蛋白聚醣併用,可以發揮加乘的效果。 咪唑胜肽則是由2個以上的胺基酸結合的雙胜肽,日本研究建議高濃度可以用在運動選手,低濃度則適合中老年人補充肌耐力,降低因肌力不足造成跌倒受傷的風險。 最後黃兆康醫師提醒,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關節活動不舒服,經常讓長輩們不想出門,除了剛才提到的補充營養品之外,可以再補充一點維他命D,每天攝取大約700單位以上,研究證實可以減少20%跌倒的發生機率,也可以多曬太陽,每天約10到15分鐘,對肌耐力、維他命D的吸收,以及心情上都會有所幫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架護龍骨!牢記正確穿背架3招

背架護龍骨!牢記正確穿背架3招#護具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脊椎是支撐人體的「龍骨」,從側面看是呈S型的,提供了直立行走的人類強大支撐與彈性,並保護內臟器官不受傷害。脊椎中的椎間盤緻密而富有彈性,椎間盤可以讓身體靈活運動,並保護脊椎、大腦和神經。脊椎受傷的人要靠穿「背架」來撐起身體、減少脊椎的負荷,背架是一種常見的腰背部醫療輔具,屬於低風險的第一等級醫療器材。當脊椎因疾病(如先天性脊柱側彎、脊椎退化)或意外損傷(如脊椎壓迫性骨折)時,就要用它來保護脊椎。46歲的張先生在上班途中,因車禍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背架治療,究竟何時要用背架?它有那些功能用途和注意事項?可以長期使用嗎?穿著背架是背痛保守治療的第一選擇,也是手術後保護脊椎的重要處置。正確穿著背架不僅可以固定及維持脊椎的穩定度,對於維持脊椎正確姿勢也有很大的幫助。背架主要功能:一、支托:適當支托能減輕脊椎及背部組織的壓力,減輕疼痛感。二、限制脊椎活動:在脊椎受傷需要癒合的時期,穿戴背架可以限制脊椎活動,保護脊椎及預防與身體姿勢相關的合併症。三、矯正:對於脊椎側彎的患者,穿戴合適的背架能阻止脊椎側彎的角度增加,撫平脊椎兩側張力不等的肌肉,達到矯正效果。醫材安心選購三步驟:一認:「認」識產品為醫療器材;二看:在購買時「看」清楚,包裝上是否刊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廠商名稱、地址、品名、製造日期」等完整標示;三會用:使用前務必詳讀產品使用說明書,才能夠正確使用。正確使用背架3招:第1招:穿低跟的鞋子,使身體重心容易平衡,且穿著背架時,裡面要穿吸汗內衣以保護皮膚。第2招:久坐時,宜選擇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腰部挺直,避免坐矮板凳。第3招:避免彎腰、扭曲腰部或提重物,無論站立或坐下都要注意保持腰部挺直,避免扭曲腰部,以免病情惡化。食藥署表示,若症狀較為嚴重(如脊椎壓迫性骨折、先天性脊柱側彎、脊椎滑脫、腰椎狹窄等)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3~6個月,但長期使用易造成心理依賴而產生副作用,如:腰部肌力變差。民眾最好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在病情允許的狀況下,配合做些強化腹肌與背肌的復健運動,藉此鍛鍊肌力喔!

骨折喬骨不成 裂縫部位變更大!

骨折喬骨不成 裂縫部位變更大!#護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2歲的男童右手骨折,先是接受坊間療法喬骨,沒想到越喬越嚴重,喬完之後男童的手比先前更痛,甚至痛到舉不起來。家人嚇得帶他前往醫院,才發現原來骨折不但沒喬好,反而越來越嚴重,加大裂縫,差點就需開刀治療,使用手部護具固定,當天骨折部分即復位,不用開刀就能止痛。男童橈骨骨幹骨折 喬骨恐傷及筋膜這名男童的家人先帶他前往就醫,經X光檢查,雖然發現男童的橈骨已有骨折,但家人決定先帶他接受喬骨,原本以為喬一喬骨折處會復位。但是沒想到喬完後小男童的手更加嚴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洪豐建指出,這位小男童的橈骨骨幹先前已有骨折情形,此時若經由喬骨的方式,可能造成骨頭與筋膜的傷害,反而越喬越糟。手部護具能協助骨折部位復位骨科醫師洪豐建進一步指出,在不開刀的情況下,使用手部護具卻能以外部固定方式,達到讓骨折部位復位目的,況且小男童年紀小、骨骼再生能力強,短短一天內,在X光檢查下,小男童的骨折部分即出現明顯的復位,這樣的治療結果,讓他的家人很滿意,小男童也恢復以往的活動力。接受民俗療法前 先接受X光檢查、醫師評估此外,洪豐建醫師亦表示,坊間的民俗療法雖是不少民眾在骨骼、關節不適時的另一選擇,但是建議最好的先接受X光等影像學檢查,並經專業醫師評估,以避免喬骨可能造成骨骼、筋膜、組織受傷的風險,避免骨頭無法正常復位,不但疼痛不堪,甚至導致拖延過久,造成日後被迫需以開刀來矯正的後遺症。(小男童接受坊間喬骨前(左)、喬骨後(中),骨折縫隙明顯變大。以護具固定後(右)骨折部位在當天已復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路跑慎防運動傷害 護具、暖身操不可少

路跑慎防運動傷害 護具、暖身操不可少#護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國人健康意識抬頭,運動風潮席捲全台,路跑賽事也逐年成長,光是今年就舉辦了超過600場路跑活動,刷新歷年紀錄,若以平均每場參賽人數3000人計算,今年參加路跑人數直逼200萬大關,甚至還有人出國參賽,瘋狂程度不可言喻;專家提醒,平時加強肌力訓練,運動前做好防護,如穿戴護具、暖身伸展等,以防「跑者膝」等運動傷害上身。跑步時 雙腳承受3倍體重由於跑步時下肢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三倍左右,且跑步過程中左右腳交替承受重量,如果加上長時間跑步,運動傷害發生機率更高,如何預防運動傷害便成為跑者重要課題。平時加強核心肌力訓練、不忘記暖身伸展、穿戴護具做好運動前防護,才能跑得健康又安全。慢跑造成的運動傷害通常源自人為因素,像是熱身與伸展不確實、身體訓練不足等,要預防運動傷害,運動前要勤熱身達到流汗狀態,讓身體各運動器官做好預備,而運動前後都需要伸展,增加肌肉、肌腱以及韌帶的伸展性,降低受傷及肌肉痠痛的機會。熱身、伸展後盡快運動,才能有效預防傷害。平時鍛鍊核心 挑選適當護具跑友平時還可以鍛鍊核心肌群,它是人體動作的基礎,核心肌群的穩定度越強,運動就越安全,相對的穩定度越薄弱,越容易發生疼痛、拉傷。慢跑需要用到腹、背和髖部等核心肌群,跑友可以針對這些部位加以訓練,除了能夠預防運動傷害,還能逐漸提高運動表現,跑得更快、更久。另外,使用運動護具更能夠幫助減少運動傷害發生機率,其擁有穩定及保護肢體功能,提供身體輔助達到預防運動傷害的功效。民眾在挑選護具時,應優先考慮保護力是否足夠,並依照使用者需求挑選護具材質及合身尺寸,正確的穿戴護具,才能充分展現防護功能,達到最佳的運動前防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