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

9成兒童無A肝抗體 少吃生食防感染

9成兒童無A肝抗體 少吃生食防感染#抗體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A肝,在台灣曾經是盛行區域,但近年來環境與衛生改善罹病率已大幅減少,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仍然是高流行區域,而這兩個地方都是國人常經商、旅遊的地方,所以還是會有民眾受到感染。且依A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之研究顯示,台灣地區30歲以下之年輕人有超過70%沒有抗體,小學生更高達90%以上無抗體,因此發生爆發流行的潛在機會很高。A肝主要為糞口傳染 潛伏期最高達50天A型肝炎感染並沒有明顯的季節傾向,主要是糞口傳染,透過食入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潛伏期約15至50天,感染後病患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大多數病例會自然痊癒,並終身具有免疫力。A型肝炎死亡率雖然不高,但對於老年人或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等慢性肝炎者,有較高的風險併發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所以必須特別注意,提高警覺。避免食入生食 預防受到感染依據疾病管制署102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共133例,較前3年同期平均103例為高,其中94例為本土病例,3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最後,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提醒民眾,預防A型肝炎感染,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選擇衛生良好之餐飲環境及食物,儘量避免生飲、生食或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餐點。另外,若返國後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醫師診療及通報。

打疫苗不用怕!孕婦寶寶同時提升免疫力

打疫苗不用怕!孕婦寶寶同時提升免疫力#抗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懷孕中母親總是害怕感冒、服藥、生病,甚至連疫苗都不敢打,就怕藥物會影響腹中胎兒的健康!但其實只要和醫師詳細討論、評估,適切施打疫苗,是對嬰兒和母親雙方健康是有益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林芯伃醫師指出,孕婦施打流感疫苗,不但不會危害孕婦或胎兒的健康,反而能夠誘發體內免疫力,在孕婦血清和臍帶血中產生大量的抗體,同時保護嬰兒與母親;但台灣大部分的媽媽,對於預防流感的觀念仍不是相當清楚,故施打疫苗的比例偏,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已認為孕婦是施打流感疫苗,最重要的對象之一。此外,美國疾病管制局也將孕婦列為應該施打流感疫苗的高危險群!對此,衛福部103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也將孕婦列為建議施打對象,但此觀念仍須建立與推廣。林芯伃醫師表示,最近前來門診拿取感冒藥的孕婦越來越多,且研究指出,孕婦感染流感胎死腹中的風險,顯著高於未感染流感者,顯示出孕婦施打疫苗的重要。醫師將於以下說明孕婦施打疫苗的益處,並提醒懷孕達12週以上的準媽媽,記得在流感季節前施打流感疫苗,以提供寶寶最健康的環境。● 孕婦施打流感疫苗益處1)孕婦接種流感疫苗後,疫苗的保護效益約53%,因此孕期中呼吸道感染發燒的相對風險顯著低於未接種者。2)接種疫苗的孕婦生產後,6個月內的母乳中,含有流感抗體的效果顯著高於未接種者。3)接種疫苗的孕婦生產後,媽媽與嬰兒雙方呼吸道感染發燒的發生率顯著低於未接種者,嬰兒的出生體重也顯著大於未接種者。

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近99%可產生抗體

德國麻疹疫苗接種 近99%可產生抗體#抗體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疫情資料顯示,日本目前德國麻疹疫情嚴重,累計通報病例為去年同期的22倍。因正值日本賞櫻季節,4月4日至7日又適逢我國春假連續假期,疾管局呼籲,1歲以下嬰兒及不具德國麻疹抗體之孕婦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若計劃前往日本賞櫻或旅遊的民眾,如未完成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之1至6歲學齡前幼兒,以及回國後會接觸到孕婦及1歲以下嬰兒的20至50歲民眾,建議於出發前2至4週,至國內12家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德國麻疹係由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可經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發疹前1週至發疹後至少4天具傳染力,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疾病。一般人感染此症,通常只持續一到三天,會出現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孕婦若在懷孕1至3個月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德國麻疹可透過接種MMR疫苗有效預防,近98%至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再次提醒民眾,旅遊期間或返國後如有發燒、疲倦、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及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及接觸史。

流感疫苗要早打! 產生抗體需14天

流感疫苗要早打! 產生抗體需14天#抗體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署立台中醫院旅遊門診自開診後,湧入大量計畫春節期間要出國旅遊的民眾,求診施打流感疫苗,多數是年輕人,前往的國家以美國居多。署立台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敏恭表示,寒假及農曆春節是國人出國旅遊的旺季,再加上今年春假時間長、南來北往,因此類流感人數有上升的可能。呼籲有接種意願的民眾應儘快接種,尤其是要到美國旅遊或探親的民眾,更應於近期內至醫院的旅遊門診諮詢相關資訊及接受疫苗接種。衛生署疾管局18日宣布,為了因應國際流感疫情攀升,以及國人赴流感流行區旅遊接種流感疫苗的需求,自1月21日起,疾管局與全國12加設有旅遊門診的院所配合,提供出國民眾自費接種流感疫苗。陳敏恭提醒民眾,施打疫苗後約14天後才會產生抗體,因此有出國旅遊計畫的民眾最好能提早到院施打。(圖片來源:署立台中醫院提供)

妳有德國麻疹抗體嗎?懷孕前務必確認

妳有德國麻疹抗體嗎?懷孕前務必確認#抗體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近日公布2例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病例,均為自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女性所生嬰兒。台灣近年在預防接種普及下,CRS病例已極為少見,僅於96年及97年各有1例,都因母親在懷孕期間於印尼及中國感染德國麻疹所致。因此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再次提醒有生育計畫的婦女朋友們,懷孕前應檢驗是否具有德國麻疹抗體,如果不具保護力,應接種疫苗後再準備懷孕,以保護自身與胎兒,避免CRS的發生。孕婦若在妊娠首3個月(約懷孕12週前)感染德國麻疹,胎兒有高達90%的機會受到感染,並且有25%以上的機會發生CRS,會導致多種器官發生先天性異常,常見有耳聾、白內障、小眼症、小腦症、心智發育遲緩、開放性動脈導管、心房或心室瓣膜缺損、先天性青光眼、紫斑、脾腫、黃疸、腦膜腦炎及長骨放射線透度異常等,嚴重者可能死亡,或為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疾管局為提高國人的德國麻疹免疫力,進而避免發生CRS,國內除為年滿1歲及國小一年級的兒童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疫苗」外,亦鼓勵婦女於婚前接種。另外,針對首次來台申請居留的育齡(15至49歲)女性新住民,也提供免費接種乙劑MMR疫苗的服務。疾管局提醒婦女朋友們,如無法確認是否已有德國麻疹抗體或曾接種疫苗,在尚未懷孕前,請先接種MMR疫苗,並需注意於接種後3個月內避免懷孕,如於產前檢查時發現不具德國麻疹抗體,請於產後儘速接種MMR疫苗,以確保下一次孕程的安全。   

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同 需每年重新施打

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同 需每年重新施打#抗體

天氣逐漸轉寒,流感疫情蠢蠢欲動,但許多民眾仍對是否施打疫苗抱持觀念態度,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名男表示,施打流感疫苗後,約需一個月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建議民眾儘早公費或自費施打,以提升自我保護力,預防感染。林名男醫師表示,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多為肌肉酸痛、發燒、頭痛、疲倦等全身性症狀,一般感冒常見的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較少,目前前來看診的病患,仍以一般感冒居多。流感疫情多於十二月中旬開始流行,在農曆年前達到高峰,而疫苗施打後需約1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所以不管是公費或自費施打疫苗的民眾,最好能及早施打,才能及時獲得保護力,避免感染。林名男醫師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主要實施對象和去年一樣,包括65歲以上老人、安養養護等機構對象、年滿6個月以上到國小4年級學童、醫事防疫等人員、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等工作人員、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患者,符合資格的民眾,要把握機會儘早施打。林名男醫師指出,流感病毒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不同,所以需要每年重新施打,而越多人施打流感疫苗,越能預防爆發大流行。對於有些民眾擔心施打疫苗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林名男強調,流感疫苗屬於死疫苗,基本上不必擔心,只有少數人會有局部腫痛、輕度發燒等輕微症狀,民眾不必因為這樣就不施打疫苗。不過林名男醫師也表示,施打流感疫苗後大部份的人都能產生保護力,但有少數人可能因體質特殊,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平時仍需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例如多洗手、戴口罩、不以手觸摸口鼻、不出入人多的場所等,才能預防流感或其它病毒所引起的感冒,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抗體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良好的生活習慣 搭配分齡飲食原則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所需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吃對食物,就可改善體質,以及促進腦部發育、幫助身體身體健康,抵抗病毒與細菌,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排除疾病因素後,都可簡單的替寶寶增強免疫力。至於目前很多坊間所謂的營養輔助品、維他命,許多家長都有疑惑是否真的需要替寶寶補充,才能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攻效?蔡易晉醫師則認為,爸媽其實不要對這些營養品過度依賴,對於一個有正常飲食的小孩而言,根本就不需要額外吃這些營養品,因為天然食物中能攝取到的營養素更多,除非小孩有嚴重的挑食,對於某些營養素的攝取明顯不足,那麼則可先詢問小兒專科醫師,了解小孩缺乏的營養素為何,再聽從建議購買適合、安全有保障的營養品。在飲食方面,劉怡里營養師、蔡易晉醫師則提出以下分齡飲食建議:0~5個月:母奶最好餵到寶寶4個月大,母奶中含有豐富營養和IgA抗體,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可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初乳中含有抗體,可抑制細菌或病毒侵入腸粘膜。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對寶寶很好,最好持續哺餵至2歲以上,能幫助寶寶抵抗疾病。6~12個月:此時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可從水狀到糊狀的食物開始嘗試,且千萬不要加入調味品,可多攝取天然的維生素,並避免有農藥殘留的水果。還有特別是不要讓寶寶一天吃超過三顆蛋黃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蛋白一歲後再給予。一歲之後:可開始讓寶寶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新鮮、不用調味料的食材為主,最好多給予蔬菜水果。此時寶寶容易有缺鐵的問題,可吃些紅肉、蛋黃、綠色蔬果。並把握3正餐、2點心的原則,點心可在餐前兩個小時提供,選擇水果、豆花等等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須留意的是,必須預防寶寶偏食,可從小做起,像是青椒、洋蔥、苦瓜等等都需給寶寶嘗試,媽咪可花一點心思製作可口又美味的蔬菜大餐,避免讓寶寶吃下的第一口,就讓他對這些食材感到厭惡。此外,爸媽千萬不要把給予零食當成獎勵寶寶的方式,吃太多糖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讓寶寶顯得躁動、肥胖,且高糖的食物還與過敏疾病具有高度關係。那麼排除疾病因素後,多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寶寶自然就會提升免疫力。此外,寶寶的飲食是由大人準備,因此爸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小孩如果看到大人也不愛吃蔬菜,那麼更可能造成模仿效應喔!更重要的是,蔡易晉醫師提醒家長們,務必要帶寶寶定期的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具有預防感染、產生抗體、對抗病毒細菌的功能。在生活作息方面,最好養成早睡早起、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促進淋巴循環,還有記得多洗手,避免細菌病毒沾染,或者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寶寶時常玩的玩具也記得消毒,避免病從口入。因此,父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一起帶著寶寶多吃健康的食物,加上運動,適度的接觸大自然,從裡到外增強抵抗力,就能讓病菌看到寶寶都會害怕!延伸閱讀「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上)」「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中)」更多相關內容請參考「Mababy.com」

破傷風桿菌要人命 幼童切記接種疫苗

破傷風桿菌要人命 幼童切記接種疫苗#抗體

花蓮慈濟醫院最近收治一位感染破傷風桿菌的幼童,到院時已全身肌肉僵硬、抽搐、有生命危險,經查發現這名幼兒未注射破傷風疫苗,幸經醫護團隊搶救、悉心照護,已自小兒加護病房轉到兒科病房,主治醫師詹榮華表示,台灣近十年來破傷風病例已非常罕見,因未施打疫苗感染破傷風只有這一例。男童出現背部僵硬及肌肉痙攣等是常見的破傷風初症狀。詹榮華醫師指出,家有幼兒的父母一定要確實根據兒童健康手冊疫苗注射卡,讓孩子接種疫苗,以預防感染傳染病,以這名六歲的男童為例,在治療過程所受的病苦無以言喻,也耗費了許多社會成本,而且病情危急,治癒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在小兒加護病房醫護團隊悉心照顧下,男童的病情在八月中旬逐漸穩定、好轉,詹醫師表示,因為病童體內完全沒有破傷風抗體,一住院便爲病童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防止毒素擴散,但病童是很嚴重的四級感染,不僅全身肌肉僵硬,也無法吞嚥,出現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角弓反張」,破傷風桿菌甚至還攻擊病童的自主神經系統、心臟系統,病童感染吸入性肺炎等,因此以麻醉、肌肉鬆弛藥劑、插管等治療,搶救病童的生命。目前男童已轉到兒科病房,雖然雙腳還得復健練習走路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男童天真的笑臉總算讓父母親鬆一口氣。何愉懷醫師指出,現今破傷風病例已非常罕見,台灣近十年來只出現三例。詹榮華醫師也指出,根據國內外文獻,因為未失打疫苗而發生破傷風感染的兒童病例,國外有一例,台灣就這一例。台灣現行的基礎接種時程是針對幼兒於出生滿二個月、四個月、六個月各接種一劑白喉、百日咳、破傷風混合疫苗,並於十八個月追加一劑,國小一年級則追加一劑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完成基礎接種後,每隔十年應追加一劑破傷風類毒素,但追加頻率不可太高(例如一有傷口就追加),以免造成過敏反應。■《新聞辭典》破傷風破傷風係由破傷風桿菌之外毒素(exotoxin)所引起,其特徵為痛性之肌肉收縮(最初在咬肌及頸部肌肉,而後為軀幹肌肉)。而最常見之初症狀為腹部僵硬(abdominal rigidity)及肌肉痙攣(spasm),典型的破傷風痙攣現象為「角弓反張」(opisthotonus)及臉部表情出現「痙笑」(risus sardonicus)之特徵。此疾病之致死率約在10%~90%之間,且以老人及小孩為最。 參考網站http://www.cdc.gov.tw/mp.asp?mp=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