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水腫

高血糖視力剩0.1 長效類固醇救視力

高血糖視力剩0.1 長效類固醇救視力#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近六十的小吃店老闆娘,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雙眼黃斑部水腫,單眼視力僅剩0.1,由於小吃店的工作經常需要切菜,黃斑部水腫引起的視力模糊也讓她時常切到手。起初她施打5次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但其中一眼的水腫狀況毫無改善,所幸今年健保通過給付,得以申請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轉換使用,施打一次後,兩眼的水腫明顯改善,視力也進步到0.4,目前又能恢復正常工作。血糖失控恐失明 黃斑部水腫應優先治療高血糖與隨之而來的糖尿病,是民眾最熟悉的慢性病之一,高雄榮總眼科部醫師陳世洲指出,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灣共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每年又以新增2萬5000例的速度增加,算是台灣的國民病之一,此外,因血糖控制不佳,恐導致從頭到腳不同的併發症,像是神經病變、中風、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等,但最常被患者忽略的共病是糖尿病造成的眼睛視網膜病變,其中對視力造成最大影響的是黃斑部水腫。許多糖尿病患者因沒妥善控制血糖,造成眼睛不正常發炎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導致血管增生,其滲漏的水分累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進而導致視力模糊、視野扭曲等問題,若遲遲未就醫治療恐產生失明危機。此外,多數的糖尿病患者皆可能同時患有黃斑部水腫與白內障等共病,建議應以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為優先,待黃斑部水腫改善後再進一步做白內障手術。健保給付 新型藥物助擺脫黃斑水腫之苦陳世洲醫師指出,目前針對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有兩種眼內注射方式,透過施打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阻止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減少微血管的滲漏,但無法抑制其他發炎因子,且部分的患者未能明顯改善水腫狀況,今年健保已通過給付,患者可依據病況申請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其能抑制新生血管因子外,更能阻斷眼內發炎因子,且注射一次可提供3至6個月的治療效果,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療順從性。縱使部分患者對類固醇治療仍有既定的高副作用印象,陳世洲醫師呼籲,配合醫師治療計劃,妥善使用藥物,類固醇會改善疾病,此外,糖尿病患者平時應妥善控制血糖,定期回診,每周應自我檢測視力狀況,一旦有出現視力模糊、扭曲等狀況,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才不會錯過治療黃金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血糖控不好血管漏水 釀黃斑部水腫

血糖控不好血管漏水 釀黃斑部水腫#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200多萬名糖尿病患中,許多患者會因為沒妥善控制血糖,造成眼睛不正常發炎及血管新生因子生成,導致血管增生,其漏出的水分、蛋白質與脂肪累積在黃斑部,形成黃斑部水腫,導致視力下降、視野扭曲、眼前有黑影等問題。看不清路標 才發現罹糖尿病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眼科教授楊長豪醫師表示,很多糖尿病患其實不曉得自己罹患糖尿病,反而是由眼科醫師診斷出來。而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效果,與患者起始視力有關,原始視力越好,預後就越好;原始視力越差,預後也越差。51歲的陳先生駕駛計程車多年,一年半前視力出狀況看不清只好停業。陳先生形容,當初視力越來越模糊,路標、指示牌都看不清楚,手機的導航更不用說,就連客人給的名片地址也都難以閱讀,根本無法繼續上班。後來就醫發現,由於職業關係,長期飲食不規律,同時也沒有注意身體狀況,更不曉得自己罹患糖尿病,又併發黃斑部水腫,同時還有白內障問題。眼內注射療效未改善 健保放寬可轉換藥物以往透過雷射或侵入性較高的手術治療,術後受損的視力無法恢復,所以陳先生選擇健保給付的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眼內注射治療,但半年後病情仍未改善,所幸今年3月起健保放寬給付指引,原本只能選用一種眼內注射,如今陳先生能轉換成新型長效類固醇治療。長庚醫院眼科部副部長黃奕修醫師說,第二種藥物在陳先生視網膜水腫上發揮效果良好,現在視網膜已經沒有大礙,加上藥物是長效型的,趁眼中藥物濃度尚未下降時,儘速做白內障手術是最安全的,且有藥物保護,手術副作用也會因此而降低非常多。中華民國黃斑部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醫師指出,並非所有患者使用抗新生血管的藥物都會有效。雖然血管新生是造成黃斑部水腫的主因,但有部分患者需要比較廣泛性的抑制,比如像長效型類固醇藥物,就不只有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還可抑制其他細胞的介質及發炎相關因子。一年一眼省7萬 醫:控糖留意共病像陳先生這樣的患者手停口就停,健保給付放寬,預估能為患者一年一眼省下約7萬元的經濟壓力,也可減少回診次數,從每月打針,拉長到每4至6個月一針。醫師聯合呼籲糖友維持良好作息,控糖也要注意共病,治療時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鏡頭總是霧霧的?黃斑部水腫惹的禍

鏡頭總是霧霧的?黃斑部水腫惹的禍#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陳女士熱愛攝影,假日經常與友人爬山拍攝風景,但最近總發現「鏡頭霧霧的」,一度以為相機故障,經檢查確診為黃斑部水腫,醫師起初注射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但效果不佳,改用第二代藥物的長效型類固醇治療後,陳女士視力大幅改善,重拾攝影樂趣。 長效型類固醇治療 藥效可維持半年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許多如陳女士的患者,多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控制不佳,導致視網膜血管滲漏,造成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經由醫師申請且健保審查通過後,會接受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治療,每月注射一次,共打三至五次,阻止新生血管增生,以改善或穩定視力。 林純如副主任指出,部分患者因體質特殊,治療效果不佳,過去依健保規定,若第一次抑制劑治療不見效,則無法繼續申請第二次抑制劑,患者必須自費改用其他藥物,增加經濟負擔。 即便第二次申請抑制劑順利通過,由於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僅能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生成,但黃斑部水腫也會同時有局部視網膜發炎情形,對於體質特殊的民眾,因體內發炎因子比重較高,故除了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更需要抗發炎藥物治療,否則症狀無法緩解。故許多患者在治療未見成效之下,便不再追蹤病情,使得症狀更加惡化。 林純如副主任表示,所幸自今年3月起,若患者對於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持續療效不佳,醫師可根據病情,於健保審查第二階段可改申請長效型類固醇藥物,對於視力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此外,長效型類固醇不僅兼具上述兩項療效,且能維持四至六個月藥效,不用經常面對眼內打針的風險,對於如陳女士的患者來說,更能有效改善視力。視力異常速就醫 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期林純如副主任提醒,一旦發現視力異常,務必馬上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造成視力不可逆的傷害,若患有三高的民眾,平時更應良好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針對根本疾病治療,才能避免黃斑部水腫。

糖尿病患眼前霧霧 恐黃斑部水腫作祟

糖尿病患眼前霧霧 恐黃斑部水腫作祟#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僅30歲的婷庭(化名),視線日趨模糊以為是飛蚊症導致視野霧茫茫,至眼科進行眼底檢查,發現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這才讓她恍然大悟,原來近期頻頻搭錯公車上班遲到、文件內容校正錯誤百出等窘境,都是因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造成,所幸經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眼內注射治療,視力由0.3慢慢恢復至0.7,也找回原有的生活品質、工作上也不再出錯!糖尿病眼底病變 黃斑部水腫最常見收治該名案例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醫師表示,糖尿病是一種血管病變,而眼睛是血管密度最高、最需要血液提供養分的地方,也因此最容易受到糖尿病影響。當血管逐漸喪失功能無法吸收重要養分,導致養分不足時,就容易造成破裂、出血,水分由微細血管中溢出,因此形成黃斑部水腫,進而造成視力模糊,就好像在游泳池裡面睜開眼睛,視野霧霧的感覺。治療主流「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助恢復視力陳瑩山醫師說明,國內約有百分之十的糖尿病人口,卻有高達半數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上述案例便是其中之一,血糖檢測高達300多,已超出正常人3倍,也因此導致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大大影響生活。而根據臨床觀察,在已知的糖尿病患者中,僅有不到30%的患者有定期至眼科門診檢查,多數病患常是眼睛模糊或看不見才緊急至眼科就醫,錯失治療黃金期。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至眼科進行眼底檢查,如已發生視網膜病變則需積極接受治療,遠離失明危機。陳瑩山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治療黃斑部水腫,以「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眼內注射為主流,可阻斷新生血管生成、消水腫,讓血管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強,使血管恢復原有功能,視力也能獲得改善。年底應酬多 確實控糖避免眼中風最後,陳瑩山醫師提醒,年底尾牙、感恩聚會少不了,糖友們切忌暴飲暴食,飲酒過量更會使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惡化,導致爆血管或視網膜病變合併眼中風,造成病理性的飛蚊症等症狀。平日更要積極控制血糖,每日測量血糖、維持良好作息與飲食、建立運動習慣及聽從醫囑藥物控制,才能用健康的身體迎接下一個嶄新的年度!(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

男吸菸、嗜酒 糖尿病險致失明#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男業務員時常交際應酬,養成抽菸、飲酒的習慣,最近出現視力下降的症狀,他原以為是業務繁忙導致眼睛疲勞,直到某次伸手只見手影,才察覺事態嚴重,趕緊就醫檢查;沒想到才44歲就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出現眼睛黃斑部水腫併發症,險些失明!控糖不佳 小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傷視力負責收治患者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張集皇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身體發炎的疾病,而飲酒、嗜喝含糖飲料者都是高危險族群。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液中血糖濃度過高,易造成血管壁破壞,進而引起組織滲漏、出血,甚至缺氧,這時血管壁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繼續破壞視網膜及感光細胞,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失明。透過張主任詳細的眼底檢查後,上述患者的左眼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過因新生血管過多,若直接眼內注射治療效果恐不彰,建議合併手術清除過多的新生血管纖維,再搭配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患者左眼視力才逐漸恢復,得以重回工作崗位;他也極積控制血糖,並戒除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一步惡化。糖尿病友要慎防視網膜病變 應定期眼底檢查張集皇主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最終都可能面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引發黃斑部水腫影響視力。根據國外研究顯示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的4~5年,約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的同時,就有20%的患者已有視網膜病變,因此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現時,就應趕緊至眼科做第一次眼底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喪失視力。張主任補充,因眼底黃斑部積水,病患初期視覺感光度會變差,視野顏色會變淺,不過一般人不易察覺,大多要到雙眼視力下降、模糊,視線有黑影、扭曲變形,才會求醫。在眼科,臨床上多以螢光眼底攝影及眼底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再經由醫師判斷黃斑部水腫的型態,對症下藥,提升治療成效。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可改善黃斑部水腫張集皇主任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患者應積極治療,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視力回復機會大,相較於傳統雷射治療,可避免細胞永久性傷害。不過,張主任也說明,每位患者治療方式不同,應以視力下降程度、侵犯範圍及嚴重程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張集皇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務必控制血糖,且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可減低罹患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此外也要注意血壓、血脂,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視線有黑影 婦開車險撞人才知眼中風

視線有黑影 婦開車險撞人才知眼中風#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高不控制除了中風之外,也有可能導致視網膜靜脈阻塞,就是俗稱的眼中風。一名65歲患有高血壓的婦人,平時並未吃藥控制血壓、飲食不忌口,出現右眼視力模糊的況狀,她一開始還以為自己老花眼,直到開車差點撞到行人,才發現右眼下方出現黑影遮蔽視線。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提醒,若發現看到黑影、畫面空缺等疑似眼中風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及早治療預後效果佳。無視高血壓 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視力模糊不少人退休後就開始過著遊山玩水的生活,發展自己的興趣,一名65歲患有高血壓的婦人熱愛手工藝,也時常開車出遊,視雙眼為第二生命。但她未按時服用降高血壓藥物,飲食葷素不忌,導致微血管壓力升高、循環不良,出現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症狀。婦人右眼視力模糊,卻以為自己是老花,直到自己開車差點撞到人,才發現原來右眼角下方已有黑影遮住視線,趕緊就醫求助。眼中風導致黃斑部水腫 嚴重恐視力下降負責收治婦人的的陳珊霓主任指出,婦人出現視力模糊的情形已經1個月,經過OCT(光學斷層掃描)檢查發現,婦人出現嚴重的黃斑部水腫,黃斑部厚度是正常人的2倍,確診為「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BRVO)」。陳珊霓主任解釋,分支視網膜靜脈會造成黃斑部水腫,導致視力下降,由於無痛感,僅出現視力空缺、模糊或看東西扭曲的情形,常讓患者輕忽,延誤治療而導致視力下降。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治療陳珊霓主任表示,過去會以雷射、類固醇治療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續發黃斑部水腫,但治療副作用多,恐導致青光眼、白內障,讓不少醫師裹足不前。新型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Anti-VEGF)新藥出現,能抑制不正常新生血管的生長、減少視網膜積液滲漏,大幅提升治療成效。患者往往透過眼內注射的方式治療,症狀就能得到改善,且此要經申請通過後可獲健保給付,無疑減輕患者一大負擔。眼中風非三高患者專利陳珊霓主任指出,三高患者並不只是會導致動脈硬化、微血管病變,年齡增長、抽菸、過度飲酒,都可能導致血管阻塞,甚至會引起眼中風。民眾除了平時控制三高外,飲食也應遵循少油、少鹽、多蔬果的原則;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能守護靈魂之窗。(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準媽媽視力模糊 竟是糖尿病作怪

準媽媽視力模糊 竟是糖尿病作怪#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南一名30歲的準媽媽,肚子裡的寶寶才剛滿3個月,她就開始覺得視力模糊,而且越來越嚴重。經成大醫院眼科部主任許聖民問診後發現,她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發病已10餘年,平時糖化血色素(HbA1c)介於8%~10%之間,控制不甚理想,又因懷孕期間飲食及體內荷爾蒙的改變,讓她一夕之間雙眼視力剩0.4,確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糖友應積極控糖 預防黃斑部水腫失明危機許聖民主任表示,糖化血色素(HbA1c)是反映過去3個月血糖控制的重要數值,正常人的指數約落在4%~6%,而糖尿病患者應盡量控制在7%以下。血糖控制越不好,越可能在罹病後的5~10年內出現視網膜病變,且約有3~6%的糖尿病患者,會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許聖民主任補充,體內血糖濃度過高,會傷害視網膜微血管的管壁,造成血液中的血漿及蛋白質滲漏,若累積在黃斑部(視網膜中心),就可能出現視力模糊或中心視力變形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失明。多數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眼睛的併發症,其實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控糖不佳、高血壓或腎臟病患者以及懷孕的糖友,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要特別注意。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治療有進展 眼內注射可改善隨著醫療的進步,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不再無藥可醫,許聖民主任指出,除了傳統雷射光凝固療法,現在已有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改善黃斑部水腫,不僅突破傳統雷射的治療瓶頸,也避免注射類固醇所產生的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這名準媽媽順利生下寶寶後,趕緊接受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雙眼視力回復至0.8,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可以看得見孩子快樂長大。糖友每年接受眼底檢查 降低黃斑部水腫風險確診糖尿病的患者,勿輕忽眼睛的併發症,應每年定期至眼科接受眼底檢查;許聖民主任並提醒,第一型糖尿病且正準備受孕的女性,應在懷孕前先做眼底檢查,確認是否有黃斑部水腫,若有疑似症狀應趕緊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受孕,避免懷孕期間荷爾蒙的影響而出現視力下降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4歲女作業員,半年前雙眼視力逐漸退步,以為是工作疲勞、用眼過度,因而不以為意,持續兩周自覺病況惡化,才至醫院檢查。經問診發現,她在5年前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因產後無明顯症狀,也沒有控制血糖,才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雙眼黃斑部水腫」,就診時視力僅剩0.05,近乎失明;所幸透過新型眼內注射治療後,雙眼視力明顯進步,黃斑部水腫情形也得到改善,重拾工作與家庭生活。血糖控制不佳 當心「視」界變黑白負責收治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說明,糖尿病患體內血液較黏稠,同時伴隨微血管壁異常,會造成身體微小血管的滲漏,併發症除了神經病變外,大、小血管疾病也要注意,其中視網膜病變就屬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柳景豑醫師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於視網膜病變的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也是糖尿病患者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5年後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若血糖控制良好、罹病15年以上的患者,高達8成也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他建議,一旦確診糖尿病,應立即到眼科做檢查,並定期回診追蹤,避免失明危機。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藥物治療新選擇柳景豑醫師表示,早期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選擇少,只能透過雷射治療改善黃斑部水腫,但雷射屬於破壞性治療,會造成視網膜永久性傷害。近年來,出現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雖能改善水腫;不過,卻會增加病患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的機率。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較無須擔心前者引起的風險,還能提升視力,為較安全的一個治療選擇,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准後可使用,減輕病患醫療負擔。控制三高! 預防更勝治療「眼睛是靈魂之窗」,許多病患都是視力受損才就醫治療,柳景豑醫師強調,平時應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加上適當運動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降低發生機率或減緩病變惡化;患者在家中也能自行單眼交叉做遠距離物體測試,或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如有出現視力模糊、影像扭曲缺損、大小改變或顏色不一,須趕緊至眼科做進一步檢查,確保視力的穩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