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水腫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

產後輕忽妊娠糖尿病 新手媽險失明#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4歲女作業員,半年前雙眼視力逐漸退步,以為是工作疲勞、用眼過度,因而不以為意,持續兩周自覺病況惡化,才至醫院檢查。經問診發現,她在5年前懷孕時罹患妊娠糖尿病,因產後無明顯症狀,也沒有控制血糖,才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雙眼黃斑部水腫」,就診時視力僅剩0.05,近乎失明;所幸透過新型眼內注射治療後,雙眼視力明顯進步,黃斑部水腫情形也得到改善,重拾工作與家庭生活。血糖控制不佳 當心「視」界變黑白負責收治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說明,糖尿病患體內血液較黏稠,同時伴隨微血管壁異常,會造成身體微小血管的滲漏,併發症除了神經病變外,大、小血管疾病也要注意,其中視網膜病變就屬常見的慢性併發症。柳景豑醫師說,「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於視網膜病變的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也是糖尿病患者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因此,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5年後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若血糖控制良好、罹病15年以上的患者,高達8成也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他建議,一旦確診糖尿病,應立即到眼科做檢查,並定期回診追蹤,避免失明危機。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 藥物治療新選擇柳景豑醫師表示,早期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選擇少,只能透過雷射治療改善黃斑部水腫,但雷射屬於破壞性治療,會造成視網膜永久性傷害。近年來,出現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雖能改善水腫;不過,卻會增加病患罹患青光眼、白內障的機率。目前已有眼內注射新型抗血管新生抑制劑,較無須擔心前者引起的風險,還能提升視力,為較安全的一個治療選擇,目前已通過健保給付,經申請核准後可使用,減輕病患醫療負擔。控制三高! 預防更勝治療「眼睛是靈魂之窗」,許多病患都是視力受損才就醫治療,柳景豑醫師強調,平時應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加上適當運動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降低發生機率或減緩病變惡化;患者在家中也能自行單眼交叉做遠距離物體測試,或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如有出現視力模糊、影像扭曲缺損、大小改變或顏色不一,須趕緊至眼科做進一步檢查,確保視力的穩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65歲婦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險失明

65歲婦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險失明#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65歲陳姓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超出標準值,去年視力模糊,但覺得身體並無異狀,因此沒有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連電視的光線也快看不到時,才去附近醫院就醫,經過醫師診斷,才知道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據統計,全台約有150萬糖尿病患者,研究指出,有29%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有大約14%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檢查率更是僅有3成,往往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治療期,陷入失明危機。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直線變扭曲、或視野中心出現黑影等症狀,患者常將早期模糊症狀誤認為自然老化現象,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且耽誤就醫,待發現時,病變的眼睛視力惡化已經相當嚴重了。 彰基眼科部視網膜科主治醫師莊智鈞表示,正常人要看清楚一個影像,光線必需經過眼角膜、瞳孔、水晶體、玻璃體等透明的構造到達視網膜,再經由視神經將資訊傳至大腦產生影像,一旦這傳送影像的路徑有任何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視力模糊。而常聽到的黃斑部就是視網膜中央視覺最敏感的部位,在黃斑部產生的病變,這時會有出現中間看不清楚,只能用旁邊餘光去看的症狀,視力也會大幅度地減退。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去年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但沒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才去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生經了解狀況後,告知病患趕快去大醫院就醫,否則將會失明;經過彰基體系眼科部陳珊霓醫師檢查,診斷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經眼內注射治療後視力改善。據統計,全台約有150萬糖尿病患者,研究指出,有29%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有大約14%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檢查率更是僅有3成,往往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治療期,因而陷入失明危機。陳珊霓表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直線變扭曲、或視野中心出現黑影等症狀。初期易錯認老化 睜一眼閉一眼自我檢測患者常將早期模糊症狀誤認為自然老化現象,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且耽誤就醫,待發現時,病變的眼睛視力惡化已經相當嚴重了;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徵兆。遠離眼盲 黃斑部水腫快治療陳珊霓指出,眼睛是靈魂之窗,糖尿病造成視力的損傷,在自己的門診量中,幾乎佔有一半,天天都在處理糖尿病造成眼睛視力的後遺症。還好這幾年,藥物的進步,糖尿病造成黃斑部水腫且造成視力非嚴重的殺手,現在至少藥物可治療、控制,讓病患視力得到進步;因此,每位糖尿病病友要關心自己的眼睛,不要等到看不到時,才要就醫。糖尿病所引起的失明是可以預防的,而目前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已有健保給付,且黃斑部水腫經過十次或五、六次的治療之後,不會再受到黃斑部水腫的困擾,可以得到進步,甚至永遠都不會有水腫的情形,這也是需要患者與醫師合作的。

全國176萬糖友陷25倍高失明風險?!

全國176萬糖友陷25倍高失明風險?!#黃斑部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全國竟有176萬糖尿病患身陷25倍高失明風險?其中主因之一則是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難自覺,導致就醫時已發生不可逆的視力影響。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鹿港基督教醫院杜思德院長表示,根據世界糖尿病聯盟(IDF)公告,2012年全台糖尿病人數約176萬人,與2011年度相比又成長6%、增加10萬名。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許多組織、器官的損害,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隨著糖尿病病程越長,發生率就越高,糖尿病患失明風險為一般人25倍。杜思德指出,根據統計,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發病3、5、10、15年,視網膜病變發生率為8%、25%、60%、80%,發病20年幾乎全部患者呈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診斷之初就有21%(每5人有1人)視網膜已產生病變,發病20年發生率增加為60%,因此第二型糖尿病患一經確診,就應立即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部林人傑主任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為視網膜上的血管產生病變,引起血液滲出,造成黃斑部水腫,組織缺血缺氧,促使新生血管形成,甚而破裂造成眼球內出血。由於黃斑部是感覺中心視力之重要的地方,一旦滲漏犯及黃斑部的中心部位,便大大影響視力,並可能產生視物模糊、扭曲、變形、黑影、及顏色辨別異常等症狀。中華民國視網膜學會劉榮宏理事長提醒,其實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以眼底鏡就能檢查出來,目前也有有效的健保治療方式。但根據100年度全國醫學中心糖尿病照護品質指標整體結果發現,眼底檢查執行率自5%起跳,平均也只達3成。目前有效改善視力的治療為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自2月1日起健保已納入給付,呼籲糖尿病患若發生視力問題,不要再認為換換老花眼鏡、多加幾管燈管就好,請務必定期接受眼底檢查,把握治療良機。杜思德提醒,糖尿病患在確診後就應立即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後續每年定期追蹤,若出現病變或是懷孕的糖尿病婦女則應每3~6個月檢查一次,目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底檢查執行率已達73.7%,並規劃有完善的眼科轉介流程,期帶給糖尿病患更佳的照護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