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讓許多人吃不消,飲食上清淡爽口才能開胃,而可以生食且擁有清脆口感的小黃瓜深受不少人喜愛。不過小黃瓜誰不能吃?如何挑選最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營養師提醒,小黃瓜可幫助降血壓、消水腫,更是護心好食材,更提供私藏小黃瓜菜單,簡單5步驟就能自製低卡黃瓜沙拉麵。
炎炎夏日讓許多人吃不消,飲食上清淡爽口才能開胃,而可以生食且擁有清脆口感的小黃瓜深受不少人喜愛。不過小黃瓜誰不能吃?如何挑選最好?《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營養師提醒,小黃瓜可幫助降血壓、消水腫,更是護心好食材,更提供私藏小黃瓜菜單,簡單5步驟就能自製低卡黃瓜沙拉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牛蒡為藥食兩用植物,其根部具獨特的香氣和豐富的口感,所富含的粗纖維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幫助排便,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毒素、廢物在體內積存,達到清除體內雜質藉此改善血管阻塞、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治療代謝性疾病如明顯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牛蒡在中醫臨床使用上有疏風散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於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名醫別錄》稱牛蒡「久服輕身耐老」。《本草綱目》中也詳載:「牛蒡通十二經脈、除五臟惡氣,久服輕身耐老。」說明牛蒡對於五臟的保養、經脈的通暢、抗衰老等方面具有良效。 翰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會使用牛蒡茶來治療甲狀腺腫大,將牛蒡根洗淨去皮,取適量,水煎服即可。甲狀腺腫大是由於缺碘或甲狀腺激素分泌相對不足而引起甲狀腺代償性肥大,通常甲狀腺腫大外,一般無其他全身症狀,較常見見於20--40歲的女性。通常起病緩慢,早期甲狀腺質軟而光滑,晚期質硬,常伴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可壓迫氣管與食管等,在傳統中醫被稱為「癭病」。牛蒡含豐富膳食纖維 助通便、降膽固醇、減重牛蒡茶可疏肝氣,穩定情緒、也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對於單純甲狀腺腫脹有改善的機會,而且整體而言,長期飲用牛蒡茶對人體並不會有太大危害。除了治療慢性疾病,牛蒡常常是減重的其中一個要角,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有效減弱脂肪在體內聚集,加快分解脂肪的速度,它不僅降低膽固醇,促進心臟健康,而且幫助通便、排泄,搭配丹參,澤瀉對於減重十分有效,但是食用牛蒡也不宜過度,在本草綱目中,牛蒡雖有「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輕」的美名,但性始終苦寒,在炎炎夏日,作主菜間食,或作茶飲,清熱袪濕開胃。糖尿病腎病或是腎臟疾病患者 不可將牛蒡茶當成每日養生茶飲但是對於腸胃虛寒的朋友,多食易令腹脹,牛蒡性寒,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粗纖維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腸胃機能嚴重衰退的人不適合纖維太粗糙的飲食,且牛蒡中的鉀、磷若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糖尿病腎病或是腎臟疾病的患者也不該將牛蒡茶當成每日養生茶飲,建議牛蒡要熟吃,在煮法方面多切絲,或煲湯,建議每餐的總食量不宜過多,煮時可混入其他食材,減少每一口的食用量。牛蒡+蓮藕 降血脂功效是1加1大於2牛蒡與蓮藕切絲涼拌,對於降血脂與保護心血管的功效是1加1大於2,蓮藕性寒,能清熱降腦壓,生蓮藕加上牛蒡打成汁有助於保護腦組織,蓮藕藕斷絲連,其膠質也有助於穩定及預防腦部血管的脆化,在夏天特別適合服用,需注意的是,若本身體質寒冷、脾虛胃寒、易腹瀉者,不宜食用生蓮藕與牛蒡,宜將蓮藕與牛蒡煮熟,性質由寒轉溫,可健脾開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牛蒡蓮藕燉排骨材料:牛蒡100g 蓮藕200g、小排骨200g、蒜頭10粒、蔥段50g、乾魷魚少量。調味料:胡椒粉1小匙、米酒1大匙。作法:1.牛蒡切絲、蓮藕切薄片、乾魷魚切粗條、小排骨汆燙洗淨備用。2.熱油鍋,將切條乾魷魚過油炸香後,撈出備用。3.熱滾水,下蓮藕煮至水滾,再放入乾魷魚、小排骨熬煮20分鐘。4.放入蒜頭續滾10分鐘,加入米酒、蔥段、胡椒粉煮至味道調和即可。渣濾出後即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降血壓習慣:「降血壓藥」藏在超市裡 含鉀的食物除了選擇自然的海鹽,也要積極攝取營養素「鉀」,因為它能幫助排泄導致血壓上升的鈉。 食用醋調味料方面,醋具有良好的降血壓效果。在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的食用醋攝取實驗中,結果顯示,連續攝取後,血壓出現下降;停止攝取後,血壓便再度回升。研究中也發現,醋的主成分醋酸,對於使血壓上升的荷爾蒙能產生穩定、抑制作用。一天只要攝取十五毫升(一大匙),效果即十分顯著。降血壓習慣:肉類比蔬菜、穀類更重要 身體九成是由水分及蛋白質組成「已經上年紀了,吃東西最好以蔬菜為主,簡單就好。」每當向有高血壓問題的人詢問關於飲食的事,不論幾歲,都會這麼回答我。但這些人,都有蛋白質嚴重不足的問題。這正是導致肌肉退化,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我們的身體,九成由水分及蛋白質組成。蛋白質除了能製造肌肉、內臟、血管、血液、指甲、頭髮、皮膚、骨骼,還會以免疫抗體原料、能量、荷爾蒙、血紅素等各種形式存在我們體內。所以,蛋白質在打造身體、維持生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是由大量的胺基酸頭尾相連而成。人體必要的胺基酸有二十種,其中,無法在體內合成,只能從食物攝取的「必需胺基酸」有九種。富含蛋白質的食材有肉類、魚貝類、蛋類、大豆與大豆製品、乳製品,攝取時,如果缺乏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形成新細胞的材料就會不足。下方的圖表,是針對一百位長壽(百歲以上人瑞)日本人進行的飲食調查結果。從中可發現一個共通點,他們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皆高於平均值。其實,人類本來就是一種動物,所以會藉由動物性蛋白質,讓血管及肌肉獲得新生。(本文摘自/免吃藥!5分鐘降血壓健康操:患者實證!鍛鍊深層肌,強化心肺,有效降血壓、重返年輕/三采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一提到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失智,許多人都會聯想到心血管疾病,近期有研究指出,椰子油不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連帶還有防失智、減肥的功效,坊間也因此出現許多相關產品,然而,醫師及營養師表示,一段時間內只攝取同一種油,未必是營養最佳的攝取方式。代謝後會產生酮體 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炒菜用的豬油、橄欖油、大豆油屬於長鏈脂肪酸,如果攝取過多身體沒利用完,會在體內堆積成脂肪,而椰子油含有高比例的中鏈脂肪酸,在人體代謝後會產生酮體,可以提供大腦能量,國外研究發現可能延緩阿茲海默症惡化,又因中鏈脂肪酸不容易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因此對於預防肥胖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效果。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好、壞2種膽固醇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主因,大部分的食用油只會增加壞膽固醇,不會增加好膽固醇,特別的是,攝取椰子油不但會增加壞膽固醇,同時也會增加好膽固醇,因此它對人體可作用的程度,較其他油品來的多。體內代謝熱量比澱粉高 仍增心病風險另外,醫學上常認為植物油相對動物油來說比較健康,對人體也較不會產生負擔,事實上,最近很夯的椰子油即是例外,宋明樺營養師表示,椰子油吃太多,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不論是植物油或者動物油,在體內代謝完後1公克都會產生9大卡,是蛋白質及澱粉的2倍高,因此並不是只食用一種油就可以永保健康,再好的油攝取過多都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負擔。主輔搭配、均衡攝取 才是飲食原則一般來說,當食用油加熱到某一特定溫度,就會出煙、產生化學物質,這個溫度稱為發煙點,若一直使用單一種油,就會因為油脂溫度而限制烹調方式,可能也會因此導致營養吸收不均,植物及動物性油脂,應該要主輔搭配,均衡攝取,才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天聽半小時放鬆的音樂,持續1個月,即有降低血壓的效果。」根據臺灣地區高血壓盛行率調查,15歲以上國人,25%男性、18%女性有高血壓,60歲以上國人更有47%有高血壓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音樂心理師鍾玉琪表示,音樂可以減輕壓力、降低收縮壓,連續1個月,每天聽半小時音樂放鬆,可以幫助血壓降低。血壓高者 患腦中風機率增7~8倍大林慈濟醫院簡振宇醫師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血壓高者,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增加7至8倍,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增加5至7倍,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增加2.5至4倍,罹患間歇性跛行的機率增加2至4倍,高血壓與許多嚴重的慢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鹽分攝取、控制體重、有氧運動血壓一般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高,年紀越大血管會硬化,若有高血壓現象發生,表示個人體質已經改變,血壓只會往上不會往下,簡振宇醫師表示,有部份人經「經藥物療法」,例如減少鹽分攝取、控制體重、有氧運動等,讓血壓又恢復正常範圍,就可以不必服藥,繼續「非藥物療法」。下降停藥、高再服藥 反而血壓起伏血壓若無法降到正常,就要考慮吃藥控制,固定服藥讓血壓平穩,血壓降下來後繼續服藥,並不會讓血壓越來越低,若是血壓下降就停藥,血壓高再服藥,反而會造成血壓起起伏伏,高血壓病友除了按時服藥、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外,若能搭配音樂紓壓,將更有助於血壓的控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得舒(DASH)飲食 是美國一個大型臨床研究的簡稱,研究原名是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得舒飲食的成果非常顯著,證實了一套全方位的飲食方式,不但可以降血壓,降血脂肪,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更可以有利於骨質的健康。得舒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一般認為要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實其配合飲食上的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想多了解得舒飲食?亞東醫院邀請營養師戴珊如,告訴大家更多得舒飲食的相關知識。講座時間:8月17日(五) 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1樓思源廳講座洽詢:(02)7728-1229
想找一個降低血壓的方法嗎?不妨試試看「紫色馬鈴薯」,美國知名健康網站webMD中一篇研究提到,只要是無油烹調,紫色馬鈴薯已被證實,可有效降低血壓,減少高血壓患者的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甚至不會讓你發胖,這篇研究文章也已被刊登在農業與食品化學(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期刊上。(照片翻攝於英國每日郵報)研究人員追蹤了18個中年人,其中14人有高血壓,其中一半的中年人在第一個月的午餐與晚餐,至少吃6~8顆帶皮的紫馬鈴薯,另一半的中年人則不食用馬鈴薯,第二個月時,兩組中年人飲食方式互相交換,結果發現,與沒有吃馬鈴薯相比,吃紫色馬鈴薯的當月,舒張壓平均降低超過4%,收縮壓平均減少超過3% ,雖然吃馬鈴薯容易會攝取過多熱量,但好消息是,這些中年人的體重並未增加。至於為什麼紫色馬鈴薯對心臟有幫助,研究科學家表示,紫色蔬菜、水果中含有健康的植物色素與豐富的抗氧化劑,像是花青素,類胡蘿蔔素,酚酸等,這些都有助於降低與心臟病及中風有關的慢性發炎,另外健康的植物色素中,含有高量的綠原酸物質,在動物實驗中也已證實,能減少血壓升高。而馬鈴薯一直都是美國人常吃的食物,他們幾乎每天食用一顆中型大小的馬鈴薯,此外馬鈴薯也是維他命C和鉀的良好來源,如果帶皮一起食用的話,飲食中的纖維也會增加,如果將馬鈴薯弄成泥或是以油炸、焗烤的方式,就會增加飲食中的植物性脂肪與熱量,不過目前,研究者還不清楚,是否一般馬鈴薯(非五顏六色),也有助降血壓。
很多人覺得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都喜歡到腳底按摩店去按摩,覺得可以讓身體感覺到更輕鬆、更舒服,但是始終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腳底按摩對身體的幫助,但是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科主任郭正典,與前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呂萬安兩人,花了八年的時間,共同完成「腳底反射療法可以增加健康人及冠狀動脈病患副交感神經調節及降低血壓」的研究,獲得「健康及醫學的另類治療」(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國際期刊採用發表,這應該是全世界第一篇揭開腳底按摩謎題的論文。郭正典過去曾因身體不適去做腳底按摩,經過按摩之後的確感到比較舒服,於是郭醫師對此感到很好奇,於是展開長達八年的研究。與呂萬安中醫師「中西合璧」的配合下,以17名正常人和20名冠狀動脈患者做為實驗對象,結果發現,試驗者經過腳底按摩半小時後,可以從心電圖觀察到,受試者的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讓人處於放鬆、舒適狀態;同時也觀察到受試者的血壓也會降低,正常人平均血壓可下降11%,冠狀動脈患者則可下降5.6%。郭正典醫師表示,由研究結果來看,腳底按摩能讓人放鬆是有根據的,而且這樣的效果「就跟吃藥效果差不多」;郭醫師也強調,其實人在運動之後,副交感神經活性都會上升,腳底按摩後也有相同反應,只是現代人都穿鞋走路,反而讓腳缺少了刺激的機會。郭醫師還是呼籲民眾,不能只依賴腳底按摩,因為腳底按摩是一種被動的懶人運動,他做這個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鼓勵大家,在空閒時不妨赤腳在草坪上或土壤上走一走,讓腳也可以好好地「呼吸」新鮮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