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飲食怎麼吃?高血壓「5大飲食原則」一次看:肉蛋奶都要吃
臨床工作中,我確實遇到過很多對高血壓治療存在誤區的患者。這個誤區應該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認識方面的誤區,另一個是治療方面的誤區。下面我們主要談談高血壓認識方面的誤區。
延伸閱讀:
喝什麼茶最能降血壓?紅茶、綠茶⋯都不是!醫推薦「這款茶」還能抗癌
吃某種食物能夠降血壓?
總有人問我說:「夏醫生,聽說吃芹菜能降血壓,是真的嗎?」覺得吃某一種「神奇」的食物就能降血壓,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是一個全面而系統的過程。
例如,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的減少鈉鹽、營養均衡、控制體重、適量運動等,這些全都要做到,才有可能起到降壓效果。而芹菜絕不是人們心中的降壓「特效藥」,吃芹菜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大家在飲食調理的時候,別一根筋地只盯著某些神效食物,一定要記得均衡、適量2個原則。
吃鹽越少越好?
前面我們說到了要控制鹽的攝入量,但凡事都不能走極端,限鹽也是如此,限制在規定範圍內就可以了,並不是說高血壓患者吃鹽越少越好,甚至一點鹽都不能吃。過度限鹽有可能造成低鈉血症,患者會全身無力、嗜睡,嚴重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心跳加快、精神恍惚、抽搐,甚至昏迷的狀況。
講一個故事吧。我去年9月份到福州講課,在講課中我提到,關於平衡膳食要做到因時因人因地,限鹽這件事要看他是不是出汗,出汗多的人可以不限制鹽。北京的9月份已經開始涼爽,但是福州還是酷熱的天氣,當地人出汗比較多。當地醫院的護士告訴我說:怪不得我們急診室來的許多老同志都是低鈉血症,原來他們限制鹽與北方人一樣。
國外有研究人員對1900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長達4年的觀察,定期分析他們尿液中的鈉含量,發現尿中鈉鹽含量最低的患者,其心肌梗死發病率比含量正常的人高4倍。
在吃鹽這個問題上,要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還要根據出汗程度來調整。體力勞動者或者周圍環境溫度較高的時候,可以吃得稍鹹一些,而不是食用鹽越少越好。
延伸閱讀:
如何才能快速「降血壓」?營養師教「3招」控血壓:降太快會頭暈
喝酒降血壓?
民間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認為酒能擴充血管,所以喝酒可以降血壓。還有其他說法,比如,紅酒可以軟化血管,因此能起到一定的緩解血壓升高的作用。
喝酒降壓到底靠不靠譜呢?關於飲酒與高血壓的關係,國內外有許多專家做了研究。我國統計的結果顯示:男性持續飲酒者比不飲酒者4年內高血壓發生危險率增加40%。
另一項研究顯示:每日飲酒30毫升,收縮壓可升高4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2毫米汞柱,患高血壓的概率為50%。每日飲酒60毫升,收縮壓可升高6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2~4毫米汞柱,患高血壓的概率為100%。由此可見,飲酒能夠導致高血壓。
國際上有個規定,對於高血壓患者,如果飲酒的話,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應超過25克,女性不應超過15克。如果按照25克酒精計算,白酒、葡萄酒或米酒與啤酒的量大概相當於50毫升、100毫升、300毫升。
少量喝酒可以暫時降低血壓,還能令人身心愉悅,但是,比起飲酒所帶來的弊端,這些有利之處顯得微不足道。我們都知道,酒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它的成癮性逐漸耐受,越喝越多。
高血壓患者不能吃動物油?
有不少高血壓患者認為血壓高與吃肉、吃雞蛋有關,於是把所有的肉、蛋、奶停掉,改成吃素,其實這樣做是很不科學的。
很多患者剛開始吃素可能沒什麼感覺,時間一長就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許多不適,如全身無力,容易生病,甚至會出現貧血現象。更重要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發現這樣吃了一段時間後,血壓並沒有下降。
蛋白質是維持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營養元素,如果一個人蛋白質攝取不足,就會造成免疫球蛋白減少,淋巴細胞比例下降,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減弱。如果肌肉中的蛋白質不足,就會造成肌肉無力。
蛋白質還是腦細胞重要的組成成分。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出現精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睡眠障礙,心情焦慮等症狀。所以,人離不開蛋白質,高血壓患者也離不開蛋白質,完全素食是不可取的。
但是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對伴有腎功能減退的高血壓患者尤為不利。動物性脂肪可以吃,不過不要過量。魚類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建議多吃一些海魚。另外,烹調方式對食物脂肪含量的影響也很大,不要吃油炸、油煎、醃製的肉類食品。
吃雞蛋升血壓?
有很多人都認為高血壓患者不能吃雞蛋,或者只能吃蛋清而不能吃蛋黃,因為蛋黃裡含有的膽固醇會使血壓升高,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認知誤區。
美國科學家曾經用10000名高血壓患者做實驗,讓其中5000人每天吃3~5個雞蛋,另外5000人1個雞蛋都不吃。5年觀察下來發現,吃雞蛋的患者比不吃雞蛋的患者血壓平均低了20~30毫米汞柱。
實驗證明吃雞蛋對高血壓有好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雞蛋的蛋黃裡含有的卵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合成的重要材料,另外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是吃進去的,而是肝臟合成的。如果你吃雞蛋黃多了,也就是外源性膽固醇攝入增多,會抑制肝臟合成內源性膽固醇。
膽固醇對人體非常重要,它是人體細胞的組成成分之一,是腎上腺皮質激素、性激素的前體,還可以轉化為維生素D。如果體內膽固醇過低,會影響細胞膜的功能,同時會導致骨質疏鬆,一些重要激素水平低下。
(本文摘自/你是你吃出來的 慢性病康復的飲食密碼:生病不慌張,先檢視自己怎麼吃? 病是你吃出來的,也可以吃回去!/瑞昇文化)
歡慶好友破5,000人!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填問卷抽獎送5,000元禮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