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34歲的劉小姐,婚後便期待可以成為一位母親,3年來積極備孕,去年初自然受孕成功,但胚胎還沒滿4週時就流產,至生殖醫學門診接受人工生殖評估,進行人工受孕植入。這次胚胎約3週大時,因如廁過度用力導致大出血,雖接受黃體素及止血劑治療後已改善,但有復發風險,因此接受中醫保胎照護,積極調理身體狀況,並已於今年順利產子。
一位40歲女性患者主訴月經失調已長達1年多,且經血總是滴滴答答流不停,去了好幾家的醫療院所就診,婦科超音波皆顯示無明顯異常,加上患者未有過性行為而不便內診檢查,因此只依仗荷爾蒙藥物調經,但反覆經血異常的情況依舊沒有改善,幾經輾轉至安南醫院婦癌科主任陳昱任門診後,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
一名57歲婦人陰道點滴出血已3個月,原本以為自己回春了,但被中醫師建議到婦產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醫院超音波看到患者子宮內膜增厚,但所幸子宮鏡檢查已排除惡性病變。醫師追問下才發現,原來是婦人為保持親青春活力,長期有服用胎盤素的習慣,患者後來在聽建議下停用,陰道就沒再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論是更年期女性,還是生育年齡女性,只要發現陰道異常出血,就要提高警覺。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家彥表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中,高達9成會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症狀,約70%的患者在早期便能發現病灶、及早治療。子宮內膜癌有增加、年輕化趨勢 受飲食西化、環境荷爾蒙影響,近年來,子宮內膜癌有增加、年輕化趨勢。黃家彥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更年期、停經女性,現在門診有時會遇到40歲左右的患者,門診遇到最年輕患者為26歲。黃家彥醫師舉例,一名年約60歲女士在50歲停經,去年開始陰道異常出血,剛開始出血量不多,這名患者不以為意,但出血越來越頻繁,間隔2、3天就出血,後來甚至天天出血不停,經病理化驗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這名患者經建議接受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由於手術傷口較小,出血量也少,約4天便出院,後續再接受化療、放射治療,目前復原狀況良好。機器手臂微創手術 縮短住院時間黃家彥醫師表示,以子宮內膜癌來說,接受傳統剖腹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約5到7天,手術傷口長達20公分。相較之下,接受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3到5天,術後僅有4-5個約1公分微小傷口,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因具備3D影像技術,加上放大10-12倍手術視野,可更精準摘除淋巴,並減少腸沾黏併發症等。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機械手臂微創手術,若是腫瘤體積過大、癌細胞已轉移等就不適合,患者術前必須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診斷,以選擇適合治療方式。異常出血超過2星期 就要盡快就醫黃家彥醫師提醒,婦女異常出血超過2星期,就得盡快就醫。此外,雌激素過度刺激常造成子宮內膜癌,像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從未生育、較晚停經、更年期後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飲食西化等,都是子宮內膜癌風險因子,民眾要特別留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臺北市約每1小時53分鐘就有1位市民因癌症死亡,其中71個家庭因子宮頸癌而痛失親人。100年度臺北市婦女3年接受1次抹片涵蓋率有56.6%,但仍有約34萬(43.4%)婦女超過3年沒有做抹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統計顯示,子宮頸癌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在感染初期最不容易感覺到疼痛的疾病,通常都是以陰道出血等症狀或是經由異常的子宮頸抹片發現,因此讓國內許多婦女朋友們錯過黃金治療時機。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為推廣子宮頸癌防治,贊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2張松山、上海來回機票作為抽獎獎項,給設籍臺北市且年滿30歲以上婦女,於101年2月1日~3月31日完成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的4萬多名婦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1年5月7日上午10時由林秀亮副局長公開抽出2位幸運得主!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根據實證子宮頸癌確實可透過抹片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可以高達97%以上,林秀亮副局長呼籲30~69歲婦女朋友為了您的健康及家人的幸福,請定期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癌症篩檢,確保自己生活品質與家庭幸福。
您家的寶寶常會握著拳頭不放嗎!台中沙鹿有一位七個月大的林小弟,看起來聰明可愛,但是左手常常握著拳頭不放,原本家人不以為意,後來到光田醫院打疫苗順便接受檢查時,才赫然得知孩子於胎兒期曾因腦部損傷導致腦性麻痺,因此左手才會常常握著拳頭。所幸及時發現並轉介至該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復健治療後,左手活動功能已有顯著的進步,往後與其他孩子應不至有太大的差別。光田兒科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江國樑醫師表示,林小弟出生過程十分順利,平時也看不出有什麼異狀,但在七個月大時,家長發現孩子左手好像常握著拳頭不放,一開始還以為孩子只是左手比較有力量,才喜歡握緊拳頭。沒想到最近到醫院打疫苗與檢查時,才得知狀況並不單純,立即轉介到光田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進一步檢查。經院方評估後,發現林小弟除了左手外觀一直呈現緊握,拇指靈活度明顯差於右手外,力量也比較差。進一步透過神經學理學檢查、體感覺誘發電位,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林小弟右腦腦室附近有一個因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部腦損傷病灶,這個位置的傷害正好會影響手部精細動作操作。回溯其病史,才從媽媽口中得知曾在懷孕晚期跌倒撞到腹部,當時有輕微的陰道出血,但後來無大礙。推測當初的撞擊很可能就是林小弟腦部傷害的原因。江國樑醫師表示,腦性麻痺是指胎兒或寶寶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在尚未發育成熟前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而導致往後運動機能產生障礙,另外還可能造成智能、語言、行動、性格甚至感覺系統,如聽覺、視覺、觸覺等種種的機能的問題,有的學者將腦性麻痺另外稱作「腦損傷症候群」。腦部的損傷並不會持續惡化,但隨著寶寶腦部受傷部位與程度的不同,臨床表現可能會因人而異。因此在治療或教育此類病兒時,必須審慎的評估障礙的種類與嚴重度,再就每位病人的需要,從藥物、復健及教育型態內容訂定出個別的、全人的指導方向。以林小弟為例,如果沒有早期接受復健治療,恐怕導致左手的肌肉及關節硬化,嚴重影響往後的活動。而林小弟在接受近四個月物理與職能復健治療後,左手功能已明顯進步,並不至於與同年齡兒童落後太多。江國樑醫師也特別列出相關的臨床徵兆,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下列的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延伸閱讀「各類型腦性麻痺的臨床特徵」: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66
子宮內膜癌是西方女性癌症的第四位,在台灣也擠入女性癌症中的前十名,在常見的婦癌中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約只有5~8%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在45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升高,最好發的年齡層約在55到69歲之間,在台灣罹病的女性平均年齡大約是在61歲左右。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 - 黃文郁 醫師表示,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5%~10%可能為子宮內膜癌的病患。若發生在年紀較大的婦女身上,較會惡化,癒後也較差。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等。 黃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不像卵巢癌般,難以在早期發現及確定診斷,因為在癌症早期即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因此較容易在初期有症狀時,就藉由子宮內膜切片化驗而得知異常。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在第一、二期以分期手術為主,再依期數及組織分化的良劣程度決定輔以其他治療。治療方式可採單純手術治療、單純放射線治療、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賀爾蒙(如黃體素或雌性素拮抗劑)、及化學治療等。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率高,一般在診斷確認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癌細胞侷限於子宮內膜,則全子宮合併卵巢切除,其治療率可高達 90 %以上,但若屬非常惡性類型的癌細胞,或可能侵犯超過子宮肌肉層,恐癌細胞擴散出子宮,在進行切除子宮後,應合併放射線治療。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一定要趕快就醫。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終至整個月經不再來;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都應謹慎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黃醫師說,據研究顯示,多吃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一般婦女除了每年實施例行的抹片、乳房檢查外,對於有前述的高危險因子,尤其是肥胖、未生育、停經晚又有使用賀爾蒙補充的婦女, 因為罹患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機會相對增高許多, 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加作婦科超音波檢查,以期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