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未生育、停經晚 慎防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西方女性癌症的第四位,在台灣也擠入女性癌症中的前十名,在常見的婦癌中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婦女。約只有5~8%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在45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升高,最好發的年齡層約在55到69歲之間,在台灣罹病的女性平均年齡大約是在61歲左右。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 - 黃文郁 醫師表示,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5%~10%可能為子宮內膜癌的病患。若發生在年紀較大的婦女身上,較會惡化,癒後也較差。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等。
黃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不像卵巢癌般,難以在早期發現及確定診斷,因為在癌症早期即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因此較容易在初期有症狀時,就藉由子宮內膜切片化驗而得知異常。
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式在第一、二期以分期手術為主,再依期數及組織分化的良劣程度決定輔以其他治療。治療方式可採單純手術治療、單純放射線治療、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賀爾蒙(如黃體素或雌性素拮抗劑)、及化學治療等。子宮內膜癌的治療率高,一般在診斷確認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癌細胞侷限於子宮內膜,則全子宮合併卵巢切除,其治療率可高達 90 %以上,但若屬非常惡性類型的癌細胞,或可能侵犯超過子宮肌肉層,恐癌細胞擴散出子宮,在進行切除子宮後,應合併放射線治療。
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出血,如果停經一年以上發生出血,一定要趕快就醫。另外更年期間的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許多婦女會誤以為是即將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終至整個月經不再來;但若是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週,都應謹慎地進行進一步檢查。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如果長期亂經也要小心可能子宮有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黃醫師說,據研究顯示,多吃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一般婦女除了每年實施例行的抹片、乳房檢查外,對於有前述的高危險因子,尤其是肥胖、未生育、停經晚又有使用賀爾蒙補充的婦女, 因為罹患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的機會相對增高許多, 不妨與醫師討論是否加作婦科超音波檢查,以期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