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耳朵癢?小心螞蟻窩在裡面!

耳朵癢?小心螞蟻窩在裡面!#耳鼻喉科

日前一名16歲的女性病患,因為最近幾個月開始有雙耳奇癢情形,在家人陪同下,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求診。病人自訴睡前有在床上吃甜食習慣,甜食容易掉滿床上,並且習慣邊吃邊抓耳朵。最近一段時間偶爾發現耳邊有螞蟻,而且雙側耳朵反覆性搔癢已經一段時間,因症狀久未改善,且偶有螞蟻爬出來,經朋友介紹,由父母帶至中興院區就診。醫師檢查發現病人雙耳有許多螞蟻,雙側耳道和耳膜嚴重紅腫,經局部治療、將螞蟻移除後,使用耳滴劑改善發炎症狀,持續門診追蹤發現症狀改善,並無新的螞蟻進入,耳道耳膜已消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洪元宗表示,偶爾可見一些病人因為偶發性昆蟲跑進耳朵內(如:蟑螂、螞蟻)到門診求治,常見症狀為劇痛或者癢痛並陳,但很少一整窩的螞蟻住在耳朵裡,且症狀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這樣的案例是比較少見。洪元宗說,此病人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吃完餅乾又抓耳朵,陰錯陽差下,讓碎屑掉入耳道內,才引得螞蟻聚集,而造成外耳道搔癢紅腫。一般除了局部治療,還要搭配藥物來改善症狀,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改變。洪元宗建議,現今社會經濟程度雖改善,但仍需要注意環境衛生,以避免類似案例,他並提醒民眾,若有耳朵奇癢、劇痛,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罕見鼻前庭惡性腫瘤 治療新觀念免除”嘸鼻”困擾

罕見鼻前庭惡性腫瘤 治療新觀念免除”嘸鼻”困擾#耳鼻喉科

有抽煙的民眾要小心了,署立彰化醫院日前發現一名79歲的老先生,兩邊鼻孔無端長出約2公分的瘜肉,經檢查証實為罕見的「鼻前庭惡性腫瘤」。署立彰化醫院耳鼻喉科許嘉方主任說,這名病患有長達40年的抽煙習慣,去年(98年)鼻孔會莫名的出血,還有約2公分的瘜肉外露,病患覺得很困擾,由家人陪同到彰化醫院耳鼻喉科門診就醫,經由病理切片檢查報告為上皮鱗狀細胞癌,因出現於鼻孔內稱為「鼻前庭惡性腫瘤」。許嘉方主任會同腫瘤中心賴易成主任討論治療方法,許嘉方主任說,腫瘤位置在兩側鼻前庭及鼻中膈,如果進行根除性手術,切除的範圍包括:兩側鼻翼、鼻中膈、鼻犛骨及鼻甲,這樣會造成病患相當程度的外觀改變,經討論後決定以不開刀方式治療,改用“器官保存治療”方式- IMRT輻射調控放射線治療。病患的腫瘤位置是在鼻前庭及鼻中膈,外部有鼻尖、鼻翼、鼻孔、人中與面頰,是一個輪廓落差很大的區域,為確保放射劑量分佈的均勻性及治療部位的精準性,避免傷害附近的眼睛和口唇等器官,對放射線治療是具有挑戰性的部位。署立彰化醫院腫瘤中心賴易成主任在放射線治療計劃上,精心策劃與安排,包括:面膜與填充物製作、3D電腦斷層定位、逆向式電腦計算以及模擬定位等。腫瘤中心賴易成主任指出,病患從去年(98年)2月到4月接受37次放射線治療,總劑量為6660 cGy(毫棝雷)。治療過程中病患除了鼻黏膜腫脹、鼻塞、鼻子周圍皮膚輕微紅斑及色素沉積等反應外,並沒有特殊明顯的不適。放射線治療結束後腫瘤消失,而且外觀上保留完整,個案目前只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治療。這是鼻前庭惡性腫瘤「器官保存治療」成功的案例,降低患者心理層面的衝擊,身心靈的照護是癌症治療的新觀念。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364

單側耳悶塞感、聽障 小心有鼻咽癌

單側耳悶塞感、聽障 小心有鼻咽癌#耳鼻喉科

最近一、二個月以來,在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接連發現,三位就醫病患有單側耳不適且合併聽力變差及鼻部問題之症狀,後經檢查發現單側耳有中耳積水及鼻咽腫塊,診斷後證實是罹患鼻咽癌。施水木醫師指出,病例一是一位42歲男性病患,來門診的主訴為右側耳有悶塞感合併聽力變差,有時還出現耳鳴嗡嗡叫,已在診所及其他醫院陸續看了二個月仍未改善,經檢查發現有右側耳中耳積水及鼻咽腫塊,後經鼻咽切片檢查為鼻咽癌,目前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中。另外,一位46歲女性病患,來門診的主訴為左側耳有嚴重悶塞感合併聽力變差,鼻涕與痰中有血絲,已在診所及其他醫院陸續看了三個月仍未改善,經檢查發現有左側耳中耳積水及鼻咽腫塊,後經鼻咽切片檢查為鼻咽癌,目前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中。鼻咽癌是國內常見的癌症之一,在鼻咽癌的病患中,約20-25%會以耳部的症狀為主要表現來看診,如單側耳悶塞感、聽力障礙或耳鳴;其他常見的症狀還包括頸部腫塊、鼻涕或痰中有血絲等。施水木醫師表示,鼻咽癌目前的治療是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有時也會配合輔助性的抗癌藥物化學治療。鼻咽癌在國內的病例不少,國內醫師對鼻咽癌的治療很有經驗,只要是早期診斷出來的病患,可以得到80%以上的治療率,相對於其他癌症而言,這個結果已相當不錯。施水木醫師建議,若有單側耳中耳積水、鼻涕與痰中有血絲、頸部腫塊,應儘速尋求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的進一步的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

預防聽力「未老先衰」 重視耳朵日常保健#耳鼻喉科

近年來,由於台灣社會高度經濟成長,公共衛生發達,平均壽命延長,逐漸邁向歐美等「老人國」的社會形態,根據另一項統計指出,七十歲以上的銀髮族,每兩人便有一人患有重聽,溝通困難。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陳正文主任指出,銀髮族的聽力減退,除了少數是由耳垢栓塞,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等外耳及中耳的問題而引起的,其他絕大部份的問題出在內耳耳蝸毛細胞或聽神經的一種良性的生理退化現象。而此種聽力退化的現象乃是緩慢徐徐而生,患者本身往往並不自覺,等到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此時通常已經是中度或重度重聽了,因此如何能早期發現而加以矯治(配戴合適的助聽器),對於適應未來的生活起居一定大有幫助。「聽力退化」雖然是一種自然老化的過程,但是許多研究均顯示,若是不及早好好地保養聽力,則這種老化的現象有可能提早出現,並且加速惡化,陳正文醫師提供一些日常保健之道,以預防「未老先衰」!1. 避免噪音:研究顯示噪音與聽力退化有加乘作用,長期暴露在噪音的環境下絕對會加速聽力老化的程度,只是因個人體質不同而影響程度不一而已。像長期使用隨身聽,累積下來後,便對耳朵造成莫大的負擔,加速聽力的退化。2. 控制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脂症等均可能影響內耳血管循環,進而加速聽力老化,因此好好控制這些疾病,則有助於減緩退化的進行。3. 慎用耳滴劑及耳毒性藥物:多數耳滴劑及某些藥物都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神經細胞,因此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使用。4. 定期聽力檢查:一旦檢查出聽力已有早期病變,則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即使已有配戴有助聽器也應該時時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求教於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或助聽器廠商廠商做必要的檢查或調整。資訊時代來臨,生活形態的改變,家庭制度的簡化,已經使得「耳根清靜」不再是老人的一種福氣;相反的,為了不與社會脫節疏離,造成更多家庭悲劇,我們更應一起來重視銀髮族「聽」的權利!

感恩教師節 提供老師喉嚨保養撇步

感恩教師節 提供老師喉嚨保養撇步#耳鼻喉科

開學已過了一個月左右,根據以往經驗,在耳鼻喉科門診形形色色的聲音沙啞患者中,又將見到許多老師的身影。老師是標準的職業聲帶過度使用者;學生吵鬧時要維持秩序,嗓門總不能比他們小;趕課業進度時,又恨不得自己能變身成機關槍;人員不足時,一天要上七、八堂課…種種因素下,想維持健康的聲帶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耳鼻喉科廖伯武醫師,貼心的在教師節前夕,介紹一些有助保養聲帶的方法,除了可供老師參考,業務員、服務業等必須經常說話的職業,也不妨多注意:1. 不要在背景噪音過高的環境下,勉強提高音量,如果無法避免,建議可使用麥克風、擴音器等輔助工具。2. 講話速度不宜過快,要給自己換氣休息的時間;在連續說話一段時間(約20分鐘)後,最好休息幾分鐘。3. 衣著宜寬鬆一些,太緊的衣服會妨礙正常發聲。4. 保持喉部的濕潤,乾掉的聲帶不僅發不出聲音,還更容易磨出繭來,可以在身邊放一杯溫開水或草藥茶飲,盡量利用說話的空檔休息喝水,不要等刺痛感出現才想到。5. 飲食要注意,避免接觸辛辣油炸刺激的食物,另外像巧克力、甜點、菸、酒和堅果類也是少碰為妙。6. 如果聲帶平常已經使用很多,其他聊天、唱歌、夜生活的負擔盡量減少,並保有充足的睡眠。7. 感冒咳嗽時盡速就醫,避免在發炎狀況下依舊過度使用聲帶。必須注意的是,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廖醫師表示,除了過度使用外,聲帶結節、聲帶息肉、聲帶水腫、聲帶發炎、聲帶囊腫、聲帶溝症、聲帶白斑、聲帶感染、聲帶麻痺…等,也都是可能成因。此外,許多人在聲音沙啞之外,同時有著其他問題,如鼻涕倒流、胃酸逆流、胸式呼吸、發聲過度用力等,最好由醫師詳細評估,再依照個人的狀況來安排不同的治療課程。最後廖醫師提醒,少部分的聲音沙啞背後其實隱藏著嚴重疾病,如喉癌等,所以當沙啞伴隨著劇烈疼痛、反覆嗆入、其他神經學症狀、頸部腫塊、或是沙啞持續無法改善等情形時,一定要儘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不再害怕“失聲” 聲帶保健十招

不再害怕“失聲” 聲帶保健十招#耳鼻喉科

「李老師,為什麼我每次上完兩堂課聲音就會變沙啞啊?」「妳有可能沒注意到音聲保健的方法喔。」「什麼叫作音聲保健?」「簡單來說,就是聲帶保養的觀念。」哪些職業或族群容易發生聲音沙啞的現象呢?包括有(幼教)老師、歌星、聲樂家、醫師、律師,法官、啦啦隊員等。另外還有經常需要念經、市場叫賣、教訓小孩、驚聲尖叫、或者在KTV、舞廳、演唱會中狂歡的民眾等。以上這些人都是聲帶濫用的高危險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王守仁醫師表示,聲音沙啞的原因,有很多是長期聲帶濫用或誤用的結果。爲避免聲帶受損,一定要養成日常生活上的保養工作:1. 減少習慣性清喉嚨的動作,勿長時間大聲講電話(尤其是手機)。2. 減緩說話的速度,盡量少說悄悄話,避免因不當用力而增加聲帶摩擦。3. 充分的休息與睡眠,避免抽煙、喝酒及刺激性或油炸的食物。4. 經常保持口腔及嘴唇的溼潤,在冷氣房中要注意溼度的保持。5. 運動中盡量避免發聲及情緒激動時提高音調講話。6. 在吵雜的環境中盡量少交談,適時地使用擴音器。7. 避免模仿動物叫聲或機器聲,適量的運動以增加肺活量。8. 不勉強自己唱非自己音域的歌,勿常常急著插嘴講話。9. 使用腹式呼吸調節發音方法,治療胃酸逆流所引起的慢性咽喉炎。10. 身體不適(感冒)時減少說話,適時的沈默療法(禁聲療法)。王守仁醫師表示,感冒之後常常會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休息一兩天即可恢復,若是持續超過一週以上或反覆發生,這時建議您應該找耳鼻喉專科醫師檢查咽喉及聲帶。另外,講話引發喉部不適、疼痛或唱歌時高音唱不上去,也最好能到醫院檢查一下聲帶有無異常。至於何時應接受聲帶手術呢?王醫師建議,若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用喉纖維內視鏡或喉頻閃光鏡檢查後,發現確定之聲帶或其他咽喉病變,則需要接受喉顯微手術。不過,許多人檢查之後並無發現聲帶長繭或息肉,這種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只是聲帶使用不當導致的後遺症,此時應該依照醫師建議接受一段時間的語言治療,並持續注意音聲保健的方法,即可達到最佳的療效及避免可能的手術治療!

聲音沙啞,潛藏嚴重疾病

聲音沙啞,潛藏嚴重疾病#耳鼻喉科

聲音沙啞的原因很多,常見者如:聲帶結節、聲帶息肉、聲帶水腫、聲帶發炎、聲帶囊腫、聲帶溝症、聲帶白斑、喉癌、聲帶感染、聲帶麻痺等,要確定究竟是何種原因讓人「有口難言」,一定得接受耳鼻喉科的聲帶檢查。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廖伯武表示檢查聲帶的第一步,得將舌頭拉得長長的,如果無法單憑肉眼確定病因,接下來就須進行內視鏡檢查,而內視鏡分兩種:由鼻道進入的「軟式纖維內視鏡」,以及由口腔進入的「硬式喉閃頻鏡」。經過這些檢查,大部分問題都可找到答案,但仍有少部分案例,必須仰賴喉顯微手術來抽絲剝繭。又是內視鏡、又是手術,聽起來似乎很可怕,其實,要找出聲音沙啞的原因或許較麻煩,但大部分的沙啞卻只要好好休息便能痊癒,只有少部分需要動手術;例如,許多沙啞是不適當的發聲行為所造成,若能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效果可能比手術更持久。原則上,說話時態度輕鬆、速度適當、時間不宜過長、適時補充水分、更要避免肌肉張力過強的說話方式,而感冒時減少咳嗽次數及用力程度、避免清喉嚨、唱歌時不勉強,也能保護嗓音;當然,充足睡眠、遠離菸酒、減少刺激性食物等生活習慣是一定要的,還有當自覺聲音改變時,立刻休息,補充水分,控制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等問題,都有助保持正常嗓音。最後要提醒大家,少部分的聲音沙啞,背後其實潛藏著嚴重疾病,如果伴隨著劇烈疼痛、反覆嗆到、或有其他神經方面的症狀、頸部腫塊、持續性沙啞等情形,都需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耳鼻喉科

內耳是由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構成的,蝸牛體主司聽覺,當其病變時,輕則耳鳴,或進而輕度重聽;重則嚴重重聽或甚而耳聾。三半規管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半規管所構成,當有病變時,輕則頭暈,重則失去平衡。臺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李宏信指出耳鳴是蝸牛體內神經受傷引起的,如長期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者,長期聽隨身聽者,或受巨大聲音刺激者如炮兵,或鞭炮在耳邊爆裂者,都是受到音響傷害所致,但耳鳴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中老年人神經老化、退化所引起的。一般耳鳴患者,初期耳鳴之音量不大、時間也不長,但逐漸音量再加大,時間也較長,最後則是失聽耳聾。因此在耳鳴發生之初期,應速服藥治療,則不只耳鳴得以治癒,同時也預防耳聾之發生,但不幸的是病人常無耐心,不願意長期服藥來治療頑強的疾病,加上要求醫師馬上治癒,這時醫師如果不再繼續鼓勵支持病人接受長期治療,則可能病人就此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而罹患重聽、失聰,實是可惜之事。至於眩暈是因受三半規管內之淋巴腺腫脹之影響,當頭部轉動刺激神經而引發,這常發生於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緊張所致,如中年高職位者:主管、工程師、電腦程式設計師......等。但是也有年輕的聯考考生,不眠不休的作功課也會發生,最怕的是在馬路行走,或開車時發生,則非常危險。其實眩暈病人,只要降低工作壓力,睡眠充足,發作時不要使頭轉動過速,同時只要服藥數天,即可治癒,但若不注意生活模式之改正,則常有復發之可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