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魚刺卡喉勿吞飯!4點注意

魚刺卡喉勿吞飯!4點注意#耳鼻喉科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魚刺卡喉怎麼辦?4大撇步快記起來!一位王姓婦人與親友聚餐時邊吃邊聊,沒想到在吞下一塊大魚肉後,覺得有異物卡在了咽喉部,吞了幾口飯、喝了幾口水後情況反更加惡化,經喉纖維內視鏡檢查及頸部影像學檢查,竟發現卡住的大魚骨離血管相當接近,醫師將病人全身麻醉後,開刀將異物取出。不要大口吞飯 先禁食再求診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主治醫師劉璟鋒表示,這支魚骨很大且呈三角形,相當銳利,離大血管最近處也僅2公分,幸好及時夾出,否則時間一久,一旦穿出食道,後果不堪設想。食用帶骨的食物包含魚,家禽 或豬牛時,務必細嚼慢嚥,如果民眾發生魚刺卡喉的情況,大口吞飯或喝醋可能將魚刺推得更深,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最好的處置是先禁食,然後到醫院求診,大部分的情況都可以由醫師將異物夾出,這樣才不會演變成最壞的情況。魚刺或異物鯁到 4建議事項注意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主治醫師劉璟鋒提醒,如果咽喉太敏感、不容易配合或是異物卡住太深,則有可能需全身麻醉,以硬式喉直達鏡取出,當異物已跑到食道內則可能要以腸胃科的胃鏡或全身麻醉以硬式食道鏡進入食道取出魚刺,當民眾發生魚刺或異物鯁到的情況,有下列幾點需注意的建議事項:1) 勿催吐/勿以手指伸入喉嚨催吐,會讓魚刺刺破的傷口擴大,反而更痛。2) 勿吞飯/因為吞嚥或是食物的推動,會使魚刺由高處往較深的地方移動,而卡到下咽腔或是食道。甚至,有一部份的人吞入的魚刺會進入到胃腸道,讓魚刺從咽喉掉進食道,刺得更深。3) 勿喝醋/喝醋容易造成咽喉黏膜發炎 ,造成二次傷害並延誤就醫,病人喝醋非但沒有化掉魚刺反而造成咽喉黏膜廣泛性的發炎,更不舒服。4) 求助專業/當喉頭出現吞嚥疼痛或不適,應盡速至耳鼻喉科就醫或到大醫院求診。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

耳機族遠離聽損5字訣:KRASY!#耳鼻喉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耳朵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 易造成損傷聽力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改善與恢復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就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耳機選覆耳式較好 處在吵雜環境不宜戴耳機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2點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5點遠離聽損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請醫師檢查一下耳朵。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

耳機族你今天KRASY了嗎? 遠離聽損5字訣#耳鼻喉科

(撰文/湯蕎伊)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馬英娟聽力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上下班通勤聽音樂解悶,小心音量過大恐傷耳!) 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長時間下來更可能會導致聽力損失,然而,耳機的使用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危險因子呢?就讓專業的聽力師來告訴你。 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若是不再繼續受高分貝音量的刺激,嗡嗡聲的耳鳴症狀會慢慢改善, 但如果還是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逾90分貝持續8小時 就會損傷聽力 (圖說:長時間處於90分貝以上環境,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暫時性的聽力受損,是短時間內出現聽不清楚以及耳鳴的症狀,通常休息幾天就會恢復正常,但若長時間累積傷害並且多次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就有可能演變成永久性的聽力受損。 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就能獲得改善恢復正常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最終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 越吵雜的地方 越不適合戴耳機   (圖說:環境越是吵雜,就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大部分的人都使用手機來聽音樂,而現今手機多有音量警示的功能,當音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警告的提示,提醒使用者要注意別超過標準音量,以免損傷聽力,而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 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塞耳式耳機可透過一個評量準則,來測試音量是否安全不傷聽力,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 避免使用棉花棒挖耳朵 可用毛巾擦拭外緣 (圖說:沐浴後拿棉花棒挖耳,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建議可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促進耳道自然排泄功能即可,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檢查一下耳朵,因為可能是感冒所誘發的中耳炎,應請醫師一併檢查確認。 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 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 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 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 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解開耳鼻喉科手術的 達文西密碼!

解開耳鼻喉科手術的 達文西密碼!#耳鼻喉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達文西手術系統在國內漸漸打開知名度,臨床應用越來越廣, 達文西手術系統取名典故,是為紀念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這位藝術發明家,第一張機器人設計圖即由他所畫,藉由3D內視鏡不只提供立體清晰的景深,更有放大10倍的功能,提供醫師更多組織、神經血管的細節,搭配3支仿人類手腕,而在耳鼻喉科所使用的手臂僅有5mm寬,能靈巧深入死角進行困難的切除手術,非常適合用在微創手術。醫師手腕的延伸 安全性高有的病患擔心機器在開刀,萬一機器不受控制有沒有危險?其實目前仍完全仰賴醫師操縱,機械手臂可以看作是醫師手腕的延伸,且升級了防手震的功能,機器也有緊急自動停止的設計,安全性高,然而,在耳鼻喉科手術中,主要應用可分為兩大類:經口咽喉部腫瘤切除手術(TORS),能進行各種良性、惡性腫瘤的切除,以及無痕頸部腫瘤切除手術,將手術刀口藏在耳後髮線內或腋下,頸部不留下疤痕。像站在病人口中手術 對醫師幫助大藉由3D影像與機器手臂細長,窄小空間容易操作的特性,醫師能在張口支撐後,從嘴巴進行各種口腔、咽喉部腫瘤切除,就好像站在病人口中手術,對醫師來說是莫大的幫助,傳統經口雷射顯微手術,不論是以喉直達鏡或內視鏡輔助,受限於視角與雷射光,只能直進不能轉彎的限制,外側壁的腫瘤切除相對困難,相較下,達文西手術可以有效改善視野,減少手術時間。什麼樣的病患適合達文西無痕頸部腫瘤切除手術?包括:下頷腺腫瘤、腮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脂肪瘤、頸部淋巴結腫、甲狀腺手術、頭頸癌病患的選擇性頸部淋巴廓清都可以考慮,但須臨床醫師評估。 

三合一整合治療 紓緩耳鳴困擾

三合一整合治療 紓緩耳鳴困擾#耳鼻喉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約有17%的成年人患有耳鳴,65歲以上的老年人更高達33%。由於耳鳴與其相關困擾單用藥物治療不易治癒,病患往往四處就醫,又不見效果。大林慈濟醫院新成立耳鳴舒緩特別門診,以特殊聲音遮蔽療法、心理減敏治療、耳部針灸等三合一整合性治療方式,以舒緩耳鳴的困擾。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表示,耳鳴的成因可分為「非神經性」與「神經性」兩種,造成「非神經性」耳鳴原因包括耳垢、中耳炎、耳朵附近肌肉痙攣或血管異常、耳膜破裂、鼻咽癌等,這類耳鳴通常比較低頻、或有搏動的特性。「非神經性」耳鳴通常可以治癒,可利用吞口水或捏鼻子、摀嘴,讓氣從耳朵出去的方式來緩解。另外,內耳或腦部自然的退化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與慢性腎臟病等,也會造成耳鳴的症狀。黃俊豪指出,神經性耳鳴通常是高頻率的聲音,沒有搏動感,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更會造成失眠、焦慮、憂鬱、精神不佳等症狀,進而也會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此類耳鳴的患者,不只會受耳鳴的困擾,還會有聽覺敏感的症狀。換言之,病患在沒有外界聲音刺激(安靜)時,會聽到自己耳鳴的聲音,當有外界某些特定聲音刺激時,雖然自己耳鳴的聲音變小聲或者消失,反而會出現了另一種頭痛欲裂的痛苦。耳鳴舒緩治療,是針對「神經性」耳鳴,以團體治療的方式進行,由耳鼻喉科醫師、心理師、中醫師提供患者三合一的整合治療,可免除患者在不同時間與診間奔波,為病患多添了一項治療的最新選擇。(圖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耳朵也大搞烏龍!烏龍茶有助聽力改善

耳朵也大搞烏龍!烏龍茶有助聽力改善#耳鼻喉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紀越大,許多器官漸漸退化,而聽損以及老年聽力退化則是常見的退化疾病。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俊豪醫師表示,對於聽力的退化,目前並沒有任何的特效藥,雖坊間有許多食品或藥物,宣稱能夠改善聽力退化之問題,但其實都未有實驗證明能夠說明其有效的相關性,但近期有一項有趣的實驗顯示,多喝烏龍也能夠改善聽力! 黃俊豪醫師表示,老年性聽力障礙多半是因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或其他外在因素造成聽覺器官加速老化所致。在環境因子部分,以往研究顯示可能加速聽力退化的相關併發症,包括肥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噪音傷害、耳毒性藥物使用、耳部發炎、耳部外傷等。黃俊豪醫師、陳金城副院長,和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科系詹吟菁教授、台大醫院耳鼻喉科許權振教授、劉殿楨教授合作,在2007年至2009年間,收集265名年齡大於55歲的中老年人,進行腰圍測量、飲食習慣與疾病史問卷調查、聽力測驗。發現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中樞聽覺功能的一種),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還要好。黃俊豪說,研究中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其腦部對於不同音頻型態的辨識能力測驗(滿分為100%),比沒有喝烏龍茶習慣的中老年人平均高出6%。喝烏龍茶對於中樞聽力的好處,在男性比女性明顯,換言之,有無喝烏龍茶習慣,對於男性的中老年人影響比較大。不過,喝烏龍茶的習慣,對於耳朵的聽覺功能,也就是對於耳朵音量高低的敏感度,沒有明顯影響。此一研究結果,已經刊登於著名的《營養、健康、老化雜誌》《The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2012年最新一版刊物中。

感覺到暈眩噁心嗎? 循環不良惹禍

感覺到暈眩噁心嗎? 循環不良惹禍#耳鼻喉科

天氣變冷了,有時容易出現暈眩的現象,根據網路媒體報導, 一位60多歲婦人因莫名暈眩嘔吐送急診,打了止吐與止暈針後回家休息,第二天症狀仍未解決,轉到耳鼻喉科診所求診,經詳細檢查才發現婦人的耳鳴暈眩是因為循環不良所引起,經過治療已無大礙。永和耕莘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廖伯武表示,眩暈是一種症狀的描述,而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許多疾病都會以眩暈來作為表現,真正的眩暈是一種旋轉或是移位的感覺但實際上並未發生旋轉或移位的動作,所以可以說是一種旋轉或移位錯覺。主要是因為三大平衡系統中的前庭小腦系統出了問題所導致,又因為常常會刺激迷走神經所以會伴隨噁心、嘔吐、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媒體報導中,醫師更是提醒,耳鳴與暈眩有時候是一種「中風」的警訊,有些老人家強忍不理它,經年累月,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數倍以上,因此國軍桃園總醫院社醫部家醫科張哲輔提醒,時常有暈眩情況的民眾,飲食方面則要注意盡量採低鹽、低糖飲食,減少醃製品、濃湯、飲料等,多吃鮮蔬果,每天至少喝水2500cc,煙、酒、咖啡、濃茶、可樂、巧克力等刺激品都可能會加重暈眩,要盡量避免,健康飲食後,搭配適當的運動,必能改善暈眩情狀。怎麼會暈眩到感覺快死了?小心是「恐慌症」發作!http://w3.uho.com.tw/hotnews.asp?aid=11449男暈眩嘔吐疑中邪 竟是腎臟病變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009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134

研究:蘋果太酸易蛀牙 搭配起士吃可酸鹼平衡?

研究:蘋果太酸易蛀牙 搭配起士吃可酸鹼平衡?#耳鼻喉科

英國科學家日前發現,平時若常拿著一顆蘋果慢慢咬,對牙齒恐怕不太健康,甚至比碳酸汽水更加傷牙,因此英國專家建議民眾,可以一邊吃蘋果一邊吃起司,幫助酸鹼中和來保護牙齒。不過苗栗為恭醫院周家伶營養師表示,沒聽過這種說法,吃完東西漱口最有效。雖然蘋果日前被美國檢驗出農藥含量過高,但它對人體的營養價值卻是不可否認,無論是預防心臟病、幫助減肥等,都能幫上忙。但英國研究卻發現,如果慢慢吃蘋果,蘋果中的高酸性物質會侵蝕牙齒,建議能藉由吃含鈣的食物如起司,來中和酸性維護牙齒健康。周家伶營養師表示,不曾聽過這種酸鹼中和的保養模式,其實吃完東西後漱口,才是對牙齒最棒的保護。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的水果營養價值中,蘋果富含的營養成分相當多,包括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鐵、鉀、非水溶水性纖維等;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副院長雷孟桓醫師表示,蘋果不但可減少體內的壞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防止心血管疾病,也可以增加腸胃蠕動幫助排泄。署立台東醫院家醫科醫師黃泓碩提醒民眾,要讓牙齒健康不作怪,除了養成平時吃完東西漱口的習慣,以及切記早晚刷牙之外,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成人最好也每年洗牙兩次,才是維護牙齒健康的最佳方式。鮮乳漲翻天 專家:喝豆漿也很營養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3&HN_Yr=0&HN_Mon=0健康促進、學習交流 讓長輩過喜樂的銀髮生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06&HN_Yr=0&HN_Mon=0良好睡眠是健康基礎 別忽視睡眠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83&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