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母親節

五月是個充滿愛的月份,恰逢日前母親節,回家時是否發現媽媽的身體外觀出現異狀?台灣慢性病之王「三高一低」,其中「低」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將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於此同時,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4年公告之《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接續治療共識 (Asia-Pacific consensus on long-term and sequential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指出,骨質疏鬆症將增加脆弱性骨折風險,據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此類骨折的負擔尤其嚴重,預測顯示髖部骨折人數將顯著增加,從 2018 年的 1,124,060 例增加到 2050 年的 2,563,488 例;在台灣,根據統計調查,臺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足以見得骨質疏鬆症更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骨鬆性骨折留下的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補救 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骨科部 林松彥醫師主任憂心指出,大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林松彥醫師更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但面對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 要想有效治癒,「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林松彥醫師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即是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林松彥醫師舉例,「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輕鬆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為「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林松彥醫師坦言:「當你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因此,林松彥醫師醫師強調:「國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林松彥醫師表示,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甚至施測一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μSv(微西弗),僅約為一張胸部X光片的1至4% ,民眾帶著去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斷,並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林松彥醫師提到,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輕鬆了解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長輩的健康是最好的禮物!注意「駝、矮、痛」3症狀 及早篩檢、及早治療 近來恰逢母親節,林松彥醫師語重心長呼籲民眾多多觀察家中長輩若出現「駝、矮、痛」,如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發生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骨質疏鬆症」,並趕緊帶長輩就醫治療。林松彥醫師分享道,曾經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來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不過讓林松彥醫師至今無法忘記的並非完全是這位患者,而是她身邊滿臉愁容地陪女兒看診、年屆90歲高齡的老媽媽,而她的身形已明顯看出嚴重駝背,在林松彥醫師的關心下鬆口「會痛、身高變矮」,符合骨質疏鬆症狀。 在林松彥醫師的堅持下替老婦安排了一次DXA骨密度檢測,「老婦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這讓林松彥醫師不禁感慨,在傳統思維中,駝背、變矮、下背痛皆屬於正常老化現象,「因此這些身體的警訊經常會被年紀較大的患者忽略,進而沒有主動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的意識」;同時,也因現代人生活繁忙,鮮少時刻關心家中長輩身形、健康變化。對此,林松彥呼籲民眾,平時多留意身邊年老長輩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若外觀明顯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症狀,請立即主動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好的孝親禮物。 在充滿愛的五月,林松彥醫師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身份再次呼籲,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我們更應該為自己和家人保持警覺,及早檢測並積極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灣安進長期關注民眾的骨骼健康,持續呼籲民眾關心自己和身邊長輩的健康狀況,以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的理念,避免更多因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遺憾。 

母親節寵愛媽咪  安澐診所高珮菡建議 透過電波複合式療程改善階段式熟齡肌

母親節寵愛媽咪 安澐診所高珮菡建議 透過電波複合式療程改善階段式熟齡肌#母親節

母親節寵愛媽咪  安澐診所高珮菡建議 透過電波複合式療程改善階段式熟齡肌 一年一度母親節的來臨,不少人將目光轉向如何表達對媽咪的愛與感激。然而,近年在精緻肌膚熱潮下,不同深度的電波、音波技術成為當今美容界的焦點,引領著一股全新的醫美風潮。 電波雙神搭配音波強化 打造肌膚與時光逆行 隨著科技創新,電波、音波技術已經成為醫美業界的重要指標。主打與時光逆行的「鳳凰電波」和「微針電波」,被譽為電波技術的主力戰將。前者以拉提、緊緻、刺激膠原蛋白,讓該澎潤的地方澎潤,並且更有效抗地心引力的皮膚下垂;後者則是在超過五十歲的熟齡肌,撫平細紋、皺紋,透過微針加熱的方式,刺激肌膚恢復彈性和光澤,全方位改善老化的膚況。 此外,在年輕族群相當受歡迎的音波技術包含:海芙音波、美國極限音波、索夫波,則以其眼周、下顎等局部強化的美容利器而聞名,針對輪廓線的有感拉提,讓臉部輪廓更具立體感。 近年電波雙神成為業界新寵兒,鳳凰電波更是在名人效應加乘下,打開市場知名度.(圖/安澐診所) 貴不一定就有效! 評估肌膚需求複合型療程並進  電波技術的應用中,安澐皮膚科高珮菡醫師備受讚譽。作為鳳凰電波技術的佼佼者,不乏名媛貴婦及藝人,都指定高珮菡進行諮詢施作。高珮菡表示,很多消費者會有貴一定有效的迷思,不同儀器的功能性還是有細微差異,需要透過諮詢針對不同年齡層,改善不同肌膚問題。 音波是打在筋膜層深度,調整肌膚隨著時間的鬆弛與下垂;電波類產品則是因為施打的深度更深層,故能刺激到膠原蛋白,進一步達到減齡的狀態;與電波略有不同微針熱能電波,也是近年的大勢產品,像是翡翠電波、無限電波、矽谷電波、時空電波等,對應不同適應症,都有不少的擁護者。 年度母親節盛事,不僅感受感謝媽媽的溫暖與付出,更應將愛延伸至自己。電波音波的崛起,為現代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凍齡體驗,讓我們一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安澐診所高珮菡醫師是許多名媛貴婦及藝人,指定進行諮詢施作鳳凰電波技術專家.(圖/安澐診所)

不喜歡孩子送的「母親節禮物」怎麼辦?她教1招「說故事」學會同理心

不喜歡孩子送的「母親節禮物」怎麼辦?她教1招「說故事」學會同理心#母親節

5月份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來,不少人為了傳達對母親的心意,汲汲營營準備禮物,只是為了能讓媽媽開心。但是,孩子送妳的母親節禮物,妳都喜歡嗎?如果不喜歡孩子所送的禮物該怎麼辦呢?這成為許多媽媽想講又不敢講的問題,常常只能含淚笑著接受⋯《優活健康網》特選雙寶媽譚惋瑩所撰此文,分享如何讓孩子在故事中學會送禮,並傳達體貼與尊重的重要價值觀。

母親節,妳不一定快樂!醫師作家揭「節日傷痛」:快不快樂由自己決定

母親節,妳不一定快樂!醫師作家揭「節日傷痛」:快不快樂由自己決定#母親節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來,許多媽媽常期望收到一聲「母親節快樂」的祝福。只不過,對一些人來說,母親節不是快樂的日子,這節日甚至會勾起他們的傷痛回憶。《優活健康網》摘選家庭醫師暨作家李佳燕所撰此文,告訴媽媽們「母親節,妳不一定快樂。」只要做回原本的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樂就好。

母親節送禮五大媽咪全攻略!寵愛母親送到心坎裡

母親節送禮五大媽咪全攻略!寵愛母親送到心坎裡#母親節

根據網絡平台公司Storyly的統計,即便日期與傳統各異,但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會慶祝母親節(Mother’s Day),且每年母親節當天,全球共計超過1.2億通電話響起,遠超過其他任何日子,可見媽媽在我們心中的重要性與地位。雖說有心勝過一切,但隨著醫美逐漸生活化,給整年辛勞的母親好好保養,已成近年母親節示愛的熱門選項。 媽咪有五種 保養需求各不同 名醫告訴你怎麼呵護最貼心 給媽咪保養滋潤固然重要,但面對琳瑯滿目的保養療程,要怎麼選才能讓你的誠意感動到心坎裡?美國知名護膚美容品牌把媽咪分為熟齡媽咪、疲倦媽咪、忙碌媽咪、新手媽咪與孕媽咪五大類型,而這五大類媽咪怎麼保養呵護?就讓聖宜診所告訴你: 一、熟齡媽咪(The Mature Mom) 「熟齡媽咪」指的是已有青少年或成年子女的母親,這類型媽咪通常開始有凍齡抗老的意識,歲月也逐漸在臉上與身上留下老化紋路與鬆弛的皮膚。聖宜診所沈若蘭醫師表示,這類型的母親通常適合電音波的療程,針對嘴邊肉、雙下巴等輪廓線部位,藉由音波深入筋膜層進行拉提,讓臉看起來更緊緻俐落,而就紋路的部分,建議可依其生成的原因,透過音波、微整玻尿酸注射,改善像是法令紋、魚尾紋等熟齡女性常見的紋路,而隨著醫美科技的創新,近期推出的新形態微針電波,透過精準定位對深層皮膚進行電波能量釋放,能高效處理紋路,達到緊緻凍齡的視覺感官效果。 二、疲倦媽咪(The Tired Mom) 養小孩真的需要超人般的精力,所謂的「疲倦媽咪」,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甜蜜負荷下,因熬夜、睡眠不足與疏於保養而導致「黑眼圈」的媽咪。聖宜診所嚴嘉容醫師表示,黑眼圈的類型有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以及綜合前項類型的混合型四種,通常以混合型的黑眼圈較常見,想要消除黑眼圈除了注意平時飲食與作息充足正常外,藉由與醫美醫師的諮詢,透過像是皮秒雷射、玻尿酸注射甚或音波拉皮等方式,都有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嚴嘉容醫師也提到,除黑眼圈外,疲倦媽咪還容易出現「眼袋」的困擾,而針對眼袋的問題,目前有韓國品牌的音波,具備改良式的探頭,能針對細微的部位如眼周精準平貼,減少眼袋面積。 三、忙碌媽咪(The Busy Mom) 聖宜診所嚴嘉容醫師表示,現代女性除撫養小孩外,更多人是身兼多職(multi-tasking)的職業婦女,而在生活與工作步調快速的環境下,施術與修復期間短的保養療程,例如電音波、玻尿酸、肉毒等都是值得參考的方案;此外,這類型的媽咪通常對『高效保養』的需求較高,因此在規劃會傾向更客製與複合式的療程。 四、新手媽咪(The New Mom) 雖然新手媽咪對於兒女肌膚的照護更勝於自己,但聖宜診所沈若蘭醫師提到,剛生完小孩的新手媽咪多數擔心有妊娠紋的困擾,妊娠紋的產生主要是懷孕期間,肚皮被過度撐大,真皮層內部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不堪拉扯,產生損傷、斷裂的情況,進而在腹部形成紋路。雖然大家都說妊娠紋是愛的象徵,但對愛美的媽咪而言,如果有改善的機會,相信能擁有更多的自信與美麗。聖宜診所沈若蘭醫師接著表示,妊娠紋的治療透過醫美療程相較於保養品,確實可以帶來較大程度的改善,一般建議可以藉由微針電波緊實鬆弛的皮膚,同時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倘若想縮短術後修復期,或是進一步維持穩定的膚質,則可搭配血小板中的再生因子,規劃複合式的療程來改善。 五、孕媽咪(The Expectant Mom) 一般來說,懷孕期間並不建議進行所謂的醫美療程,但懷孕期間孕媽咪的肌膚相對敏弱,因此若沒有出現特別的肌膚問題,在保養上建議跟醫美術後一樣,以防曬、保濕的基礎型保養為主,並嚴禁使用成分含酸類跟酒精類的保養品。 母親節是寵愛媽咪最好的日子,不論你是要獻上對媽媽、岳母、小孩的媽或是已經當媽的閨蜜的祝福,請把握最佳timing,讓愛傳出去!最後,聖宜診所還是貼心提醒,醫美療程在進行前都要慎選合法合規的診所與專業醫師,並在施術前與醫師充分諮詢,藉由溝通與評估,降低療程風險並達到相對應的期待。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母親節

母親節將近,除了吃大餐、送禮慰勞辛苦的母親,不妨更多地分擔憂勞,讓媽媽適時紓壓!英國研究發現,女性上班族憂鬱症風險明顯較高,負面情緒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影響到別人,若不幸導致輕生悲劇更令人不勝唏噓。 「憂鬱」與「憂鬱症」大不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多病因疾病,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三個面向,並非一般遇到壓力時所引起的暫時性憂鬱反應。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約男性的兩倍,尤其中年階段內外夾攻,上要照顧父母公婆,下要養育兒女,特別容易發病。 憂鬱症又可分為持續性憂鬱症(舊稱輕鬱症)與鬱症(舊稱重鬱症),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負面情緒持續兩年,好轉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心情持續低落,稱為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 持續出現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喜樂,持續2週或更長的時間,會干擾睡眠、飲食、活力以及享受過去喜歡活動的能力,稱為鬱症(重鬱症)。 留意重鬱症病友自殺3警訊 鬱症病患,常承受較高的自殺風險。李信謙醫師指出,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行動是慢慢推進,自殺前大多會透露警訊,面對鬱症病友,若能及早發現下面3警訊,有望阻止憾事發生。 表達頻率變高,反覆述說自殺的念頭。 開始有預備動作,可能自殘、買炭、囤積藥物。 情緒突然轉變,原本情緒低落卻積極想做些什麼;原本可以上班、接送孩子,突然間不做任何事。 憂鬱症雖容易慢性化,但透過藥物、心理諮商、緩解壓力等,仍有好轉可能。國外研究指出,目前仍有約3成不適應藥物、或對藥物沒有反應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他們的自殺高風險也比其他憂鬱症病患來得高。針對難治型憂鬱症目前在國內有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及鼻噴劑型藥物兩種選擇。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是利用電磁原理,用非侵入方式產生電波刺激大腦,改善腦迴路活性,研究顯示對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身心疾病、以及失眠、神經性耳鳴或失智症等皆有療效。在國內則可使用在難治型憂鬱症。 鼻噴劑是利用改良過的化合物,降低成癮性與副作用、在固定劑量下產生療效。因藥物安全監控,目前仍需在醫院或專門診所,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後使用,而用藥後也須在醫院或專門診所休息兩小時觀察,監控包含血壓等生理變化。 照顧者應適時向外求助 李信謙醫師分享臨床治療經驗,一名45歲的女士,過去曾有兩次鬱症發作。半年前,因鬱症復發,出現自殺意念企圖上吊,家人緊急送醫但拒絕住院;返家後仍意圖燒炭,再度就醫卻仍衝動想跳樓。由於患者一心尋死,經一般藥物治療未見改善,經與家屬討論後予以鼻噴劑治療。 患者第一次在醫院接受鼻噴劑治療後便入睡,晚上能散心走動,心情稍微好轉;雖然第二、三天情緒仍出現往下掉的情況,但再次給藥後,情緒明顯穩定。出院後持續服用抗憂鬱藥物,現狀已穩定回歸正常生活。 別讓照顧者成為憂鬱症候選人!李信謙醫師指醒,長期陪伴重鬱症家人,對照顧者而言,體力與心理上都有極大負荷,不妨適時向外求助,避免獨自承受。陪伴者也可以進行心理諮商,重獲支持力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