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只要掛上健康認證食品標章的食品,其銷售量幾乎能成為票房保證,使得不少產商,對於這個俗稱小綠人的識別名片,趨之若鶩,不過,這樣的認證制度自從連碳酸飲料瓶身都能見到蹤影的同時,免不了讓人質疑,認證標章的發放,是否出現浮濫現象?認證標章為了國人健康?還是替廠商背書?為了促進國人健康,該認證制度因應而生,由政府主導,讓廠商能針對高達十三項的保健功效,進行廣告宣稱,但這樣的動作,到底是為了國人健康,還是替各大廠商敞開方便之門,幫其背書,有利可圖?立委王育敏與董氏基金會為此召開記者會,直指該認證制度不但看不見任何健康效益,更容易誤導消費者,以為食品能夠治療百病。攤開健康食品認證的遊戲規則,明訂廠商能宣稱13 種功效,包括,「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羅列得洋洋灑灑。認證標章誤導群眾 走入治病歧途仔細端詳這些功效,極易誤導消費者,走入治病歧途!舉例而言,肝病患者寧可吃健康食品,也不願進行正規治療,亦或高血壓患者,因害怕藥物長期服用,會引發副作用,所以改吃健康食品控制血壓。這些由健康食品認證,所衍生的問題,眾多醫師早已抱怨連連,在社會不缺乏謠言迷思的今日,政府儼然成為迷思的製造者,食品健康認證真是國民健康之福?王育敏表示,我國健康食品的認證過於浮濫,缺乏對食品整體營養價值的綜合評估,即使產品本身含糖量高、添加物多或添加代糖,只要經政府審查具單一保健功效,就可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容易誤導消費者以為「多吃多健康」。日前,董氏基金會發表一份對於市售發酵乳含糖量報告,赫然發現,即使貼上小綠人標章的發酵乳,含糖量同樣高得嚇人,倘民眾天天喝一瓶,很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又,去年曾紅極一時的綠膳纖,因主打第一支經由政府認可的瘦身產品,使該產一夕爆紅,各大通路賣到缺貨,形成搶購風潮,然而在蘆薈素風波過後,卻黯然下架,更屢屢遭查,廠商藉由認證標章,違法宣稱產品能夠減重的違規事件。健康食品真的健康?董氏基金會同樣列出三大質疑: 1)含糖量高/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建議量的標準,以成人平均每日需攝取2,000卡熱量為例,每日糖攝取不應超過25克。董氏基金會以標榜幫助胃腸功能改善的發酵乳飲料為例,一小瓶100c.c.乳含量不高,含糖量卻高達13.3克,只要喝兩小瓶,糖攝取量就超標;若是飲用標榜有護肝功能的青草茶,更是喝一瓶就超標。2)添加物多/添加木糖醇的口香糖,號稱可降低蛀牙發生率而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但口香糖原本便是由多種食品添加物組成,董氏基金會認為此宣稱恐怕會讓消費者誤以為多嚼這類口香糖,即可不需維持良好刷牙習慣,便能維持口腔健康,實在是大大誤導。3)添加代糖/董氏基金會表示代糖雖然沒有熱量,但容易養成嗜甜的口味,建議正在養成口味的幼童、學齡兒童少攝取這類食品;而近期大打廣告的某碳酸飲料,以不易形成體脂肪為號召,卻是添加代糖的代表。根據美國普渡大學Swithers及Davidson教授發表的期刊資料顯示,攝取含代糖的食物或飲料,反而可能會讓人攝取過多的熱量,進而造成脂肪和體重的上升。 立委王育敏呼籲政府,健康食品應更名為「機能性食品」,以正視聽。此外,政府應修正《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提高健康食品認證的申請門檻,對於含有過多飽和脂肪、糖、鹽或非營養所需添加物等的食品,應限制此類食品不得申請健康食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