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

養成熱量控制好習慣 預防代謝症候群找上你

養成熱量控制好習慣 預防代謝症候群找上你#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缺乏運動,使得體內熱量過剩、腹部脂肪增加、腰圍變粗等,導致身體中的胰島素產生阻抗,造成血糖升高、血壓上升、血脂過高等不正常現象,進而產生代謝症候群。只是,代謝症候群並不是疾病,而是健康警訊,包括腹部肥胖、血糖、血壓、血脂三高等,皆與日後發生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有密切關係。飲食應謹記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原則基隆市衛生局表示,民眾在平常時應要養成控制總熱量攝取的好習慣,並常吃高纖低脂的食物,才能夠有效的預防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僅如此,預防勝於治療,遠離三高的症狀,要以改變生活型態為主,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標準體重著手,才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在飲食方面,把握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原則,多吃蔬菜,適量攝取水果,避免過度加工和油炸的食物,肉類方面則儘量以白肉取代紅肉,另外,培養運動習慣,盡量達到每天有30分鐘的中強度體能運動,如騎腳踏車、快走、爬樓梯、爬山等,還要維持理想的體重,才能有效避免肥胖的產生。

如廁擦拭有血絲非痔瘡 當心是大腸癌

如廁擦拭有血絲非痔瘡 當心是大腸癌#警訊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大腸癌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等到發現時,往往都已經來不及治療,對此,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如有異狀可即早發現趁早治療,恢復健康機率較高。之前,有一位住在高齡80歲的郭阿伯,在98年參加衛生局「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異常,而郭阿伯也表示在檢查前幾個月開始出現腹瀉、食慾不振等情形,且如廁時一直排氣、擦拭有血絲。當時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但因為如廁時間過長令家人擔心,在規勸下才參加行動醫院,卻幸運的發現早期大腸癌,到成大醫院歷經手術及放射線療法,至今已近5年癒後情形十分良好。平均每22就有1人罹癌由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民眾常誤以為如廁擦拭有血絲是因為痔瘡等毛病,而忽略就醫而錯失治療的先機。臺南市在102年50~70歲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的人數達9萬人,發現糞便潛血異常有7104人,接受大腸鏡檢查4897人,確診大腸癌222人,如就檢查資料統計分析,糞便潛血檢查異常者接受大腸鏡檢查每22人就有1人確診大腸癌,故臺南市102年糞便潛血檢查異常者有2207人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換算近100人白白失去治療大腸癌的黃金時機,因此提醒各位民眾若發現異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以確保身體健康。50歲以上為高危險群 應每2年作1次檢查最後,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呼籲民眾,應養成少鹽、少油、不菸酒、多蔬果、勤運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外,也要定期檢查,尤其是50~75歲高危險的年齡層,更應該每2年作1次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異常者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此一來,才不會延誤治療,遺憾終生,成為人生的勝利族。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

非痔瘡!血便恐是大腸癌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國人大腸直腸癌盛行率高達42%,為國人癌症死因第3名,僅次於肝癌和肺癌,而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頗為類似,一般人常因此延誤就醫,為此,醫師提醒若有血便、大便習慣改變等現象,千萬不要自行服藥或當成痔瘡置之不理,因為血便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顏伯翰醫師表示,排便出血、大便習慣改變或排出像鉛筆般的細便、與腹部出現不明原因疼痛或絞痛時,民眾都應該提高警覺。愛吃肉者罹腸癌機率增顏伯翰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代人外食多,攝取太多肉類和脂肪,會使腸道內膽酸分泌增加,而腸中的害菌會將膽酸代謝成致癌物質。此外,過量的脂肪、蛋白質會成為害菌的養料,使得罹癌機率增加。顏伯翰醫師說,超過60歲者,恐有5成的人大腸內長著息肉,且息肉有惡化成癌症的可能,因此呼籲40歲以上無症狀者每年應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50歲以上者,每年需進行一次直腸肛門指診及糞便潛血試驗、且每3-5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每1-2年的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可降低15-43%大腸癌的死亡率,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療後存活率高達90%以上,故醫師提醒平時應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減少動物蛋白及脂肪的攝取、多吃高纖維食物等,都可降低致癌風險。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

憂鬱文明病 提早察覺勿忽視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在的社會,憂鬱似乎成了一種文明病,經濟壓力似乎硬沾上了每個人,衛生局表示,民國99及100年的自殺統計,以感情佔最大原因,其次是憂鬱傾向及精神疾病及就業經濟問題,老年人則以久病厭世為主。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社會服務課林虹徽社工師說,有一次有一位自殺入院的婦人,已經連續兩日到急診室報到,因此多與她聊一些,言談之間提及為什麼會有想不開的念頭,婦人只說家人不關心她、面對於小孩的補習費不知所措,說著說著婦人的先生跟媽媽都來到了她身邊,先生是一位身心障礙人士,行走須仰賴手邊的前臂拐,護士也說,其實先生很關心她,只要婦人到急診室,先生幾乎都陪伴在側,至於為什麼婦人說家人不關心她,無解。一個年紀八十餘歲的爺爺,他一個人躺在急診室裡不斷哭泣,不斷嚷嚷著他不想活了、沒人要他乾脆死一死算了,這個爺爺我遇過他兩次,一次是在門診要求醫師讓他住院,一次是住院了卻因無人陪伴而情緒低落,其實爺爺跟我說過,他知道太太一定要工作不然沒有收入,但是太太去工作又沒人可以陪他,我曾經建議他到家附近的社區發展中心參加活動,不但不無聊還有人陪,但爺爺卻因為很多因素裹足不前,仍在自己的圈圈裡打轉。 林虹徽社工師也說,其實跳脫這個社會回到最原始的起點,還是最令人安心的家庭或陪伴在旁的親朋好友,這些潛在與疑似自殺的個案,不乏事先有透露警訊者,可惜身邊的親人缺乏警覺,甚至不當一回事,以致於錯失轉介、關懷的機會,再多的惋惜也只能換回冰冷的遺體,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觀念轉不過來,一個結過不去,因此,平日裡多一點問候、多一點關心、多一點互動,很多不願意見到的狀況都可以避免的。

登革熱警訊解除 北市仍不敢掉以輕心

登革熱警訊解除 北市仍不敢掉以輕心#警訊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說明,22日郝龍斌市長宣布北市本波本土登革熱群聚警訊解除,但面對全球暖化、鄰近東南亞國家及南部仍有登革流行疫情等威脅,市府團隊對於登革熱防治工作從不敢掉以輕心,自98年起即全國首創推行「傳染病高危點管理計畫」,由12區區公所提報之空屋、空地等社區髒亂點,由民政、衛生、環保、里鄰組成聯合稽查隊定期稽核,以有效防治登革熱,如不幸發生疫情時,亦能緩解疫情嚴重度。衛生局表示本波本土登革熱疫情主要先發生於士林山區,因山區幅員廣、天然積水容器多,擴大孳生源清除及淨山工作,需透過環保及衛生、志工、里鄰長等單位共同執行,執行過程發現山區有多處私人未管理之空屋、空地及平日無人進入之山區(谷),當工作人員到達現場時發現多所狀況時,基於防疫時效考量,當下即親力親為排除困難,清除各式孳生源。臺北市政府為防治登革熱於10月份啟動全市社區清潔日,鼓勵市民大家一起來動手清除家戶內外孳生病媒的積水容。經全體市民一致的努力,於髒亂列管點共清除了6萬5000餘公斤的垃圾及廢棄物。臺北市9月發生首例本土登革熱疫情時,北市衛生局為防堵疫情擴散,即不斷追蹤疫情源頭與可能擴散點,並快速進行相關防治作為。市府團隊於臺北市傳染病疫情災害應變中心每日召開應變會議,共同研商各項防治策略,不斷進行內部檢討及修訂相關工作流程。未來北市府將持續加強社區高危點列管及積水容器等孳生源清除工作,並落實每月一日社區清潔日的防治工作,以降低日後發生本土登革熱個案之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