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

頻尿、腰痛為警訊 她竟拉K拉到腎衰竭

頻尿、腰痛為警訊 她竟拉K拉到腎衰竭#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腰痠腰痛勿輕忽,可能是你的身體已經在發出警訊了!一名33歲的王小姐,長期以來都有腰痛、頻尿、排尿疼痛等困擾,但沒有發燒的症狀,直到最近腰痛加劇才到醫院求診,原本以為是單純的急性腎盂腎炎,結果卻在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患者有雙側輸尿管狹窄和腎積水的現象,甚至已有急性腎衰竭的併發症。經過醫師詢問後,才得知原來王小姐是吸食K他命的患者,進一步執行檢查時,確實發現輸尿管狹窄和瀰漫許多發炎息肉,因此,在醫師建議下,於術中放置雙J導管,而目前術後腰痛和腎積水症狀已獲得緩解,且腎功能也恢復到正常值。吸食K他命者 大多瘦如皮包骨、無神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李香瑩醫師表示,早期K他命在醫療上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麻醉製劑,但近幾年卻成為青少年娛樂時的毒品之一,然而,吸食K他命的患者外形通常看起來瘦成皮包骨、眼睛無神、皮膚粗糙。門診中最常聽到患者抱怨嚴重排尿困難、血尿、急迫性尿失禁、頻尿、夜尿、排尿疼痛、下腹痛等,有些人的頻尿程度,可能嚴重到每半小時至一小時就想跑廁所,甚至會尿失禁,需要包尿布。輸尿管潰瘍發炎 為拉K的後遺症吸食K他命的後遺症不只如此,K他命代謝物不僅會破壞膀胱黏膜,也會繼續破壞輸尿管和腎盂的泌尿上皮細胞,一樣會造成輸尿管壁的慢性發炎,最終讓管徑變得狹窄,輸尿管壁常呈現潰瘍、糜爛、狹窄、發炎息肉等,都會影響腎臟功能。如果患者持續拉K且沒有及時處理,容易造成反覆性泌尿道感染、不可逆的腎功能破壞,最終可能走上洗腎的命運,若要治療K他命引起的併發症,李香瑩醫師表示,最好的特效藥就是戒除拉K,否則只會讓疾病加劇變不可逆的結果,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而使未來變成黑白的人生。 

說話大舌頭為警訊?老翁右腦中風不自覺

說話大舌頭為警訊?老翁右腦中風不自覺#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民眾若突然出現半側麻痺無力、語言障礙要當心,恐是腦中風在作祟!日前,一名77歲的男子,過去並無任何徵兆,直到有天早晨與友人一同到公園玩飛盤,才發現一向靈活且慣用左手的他,怎麼丟的都不順,且在聊天的過程中,還有點大舌頭,後來在朋友堅持下,到醫院求診才發現,他右腦中風,所幸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劑,才沒有釀成大禍。對此,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陳志昊醫師表示,隨著中風部位不同,所呈現出來的病徵也會有所不一,就如同個案中的患者,因為中風位置為罕見的右腦,會讓人缺乏病識感,以致於連自己外觀受到改變,也渾然不知覺。8成的中風患者 發病時未立即就醫陳志昊醫師表示,所謂的腦中風,指的是突發性的腦內出血或缺血,導致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不循環,造成腦部受傷,進而引發身體某些部分,或思考功能暫時或永久失去功能,且根據亞東醫院統計指出,有將近8成的中風患者病發時,未立即就醫,可能是不自知,或是沒有警覺到嚴重性。因此,醫師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突發性口齒不清、語言障礙、眼歪、嘴斜、昏厥等改變時,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3小時,尤其是高齡者、家族史、三高、抽菸、頸動脈狹窄等高危險群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2~4倍。佛明罕風險評估量表 可算出10年內腦中風率最後,陳志昊醫師建議民眾,可透過佛明罕10年中風風險評估量表,來計算出10年內腦中風的機率,因為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死因首位為腦中風,高達21.7%,遠比第二位的惡性腫瘤來得多。且在台灣平均每6.6分鐘就有一人中風,每6人就有一個會中風,發作年齡一直不斷下降中,因此,中風已經不是一個中老年人的專有疾病,而是如影隨形的文明病,所以,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千萬不要輕忽身體所發出的警訊。

胸悶、體重減輕要當心 恐是肺癌警訊

胸悶、體重減輕要當心 恐是肺癌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台灣,肺癌是國人罹癌的頭好號殺手,雖然發生率排名第三,但死亡率卻高居於惡性腫瘤之冠,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暨胸腔科柯政昌醫師表示,根據院內統計分析發現,一年有高達129人為新診斷的肺癌病人,最年輕的病人只有28歲,最年長的病人為89歲。而在所有肺癌患者中,腺癌病例約占所有的7成是最常見的肺癌,且不少病患多為無吸菸女性,但醫師提醒民眾,吸菸仍是肺癌的高度危險因子,曾有研究指出,除了亞洲人基因的特殊性,低劑量的致癌物如焦油濃度較低的菸品、二手菸或空氣污染,會滲透至肺臟末梢處,進而提高罹患肺腺癌風險。肺癌初期無症狀  8成民眾發現已晚期肺癌初期無症狀,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胸痛、呼吸會喘、體重減輕、疲勞、骨頭疼痛等症狀時,80%已是肺癌第3、4期,無法開刀治療,多以化療與標靶治療為主,放射療法為輔,平均存活約8個月。柯政昌醫師指出,肺腺癌的病人必須接受腫瘤的基因檢測,再依結果來選擇個人化的治療方法,才能提高2、3倍的存活率,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過去的統計分析發現,肺腺癌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檢測結果為53%有基因突變,也就是對標靶治療會有效果;其餘47%則沒有突變,必須以化療為主來治療,才會有效,以現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第4期的肺腺癌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已經可以達到2~3年。每年定期接受肺部篩檢 有助於確保健康最後,醫師提醒民眾,若是屬於高危險群並且未定期篩檢肺部者,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肺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肺部篩檢,不僅可確保健康,更能降低國人肺癌死亡率。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剛出生7天的女嬰,因發燒、呼吸急促住院治療,而入院檢查時發現有明顯的心雜音,立即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膜邊型心室中隔缺損,後來,在醫師給予利尿劑和強心劑後,病情已慢慢獲得控制和改善。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王嘉慶醫師表示,小朋友在做身體檢查時,偶爾會發現有心雜音,這是因為血流通過心臟振動而產生的聲音,並不全然是異常,有時候心臟構造正常的小朋友,在生病發燒或激烈運動後,也可能產生心雜音,但心雜音中不乏有些情況是因心臟構造異常所致。心室中膈缺損 在先天性心臟病中佔2成一般來說,正常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有心室中膈做為分隔,而所謂的心室中膈缺損,指的是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裡約佔了20%~25%,且依據缺損的位置有不同的分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第二型或稱膜邊型,但對於東方人來說,主要是以第一型特別多。王嘉慶醫師表示,心室中隔缺損大小會影響症狀出現的時機。小的缺損可能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被聽到心雜音;較大的缺損可能在嬰兒時期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成長過慢、容易疲勞,嚴重時則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缺損部分大 恐會引起心衰竭在治療方面,小的缺損通常不需要治療,僅需定期追蹤,確定沒有其他併發症,且有些較幸運的病患,在追蹤時缺損會完全自行癒合;而較大的缺損若引起心衰竭症狀,通常會先給予藥物以控制症狀,部分的缺損在追蹤時會自行變小,但有一部分則會因持續心衰竭,而必須及早接受手術治療。

腰酸背痛要注意!恐是骨質疏鬆警訊

腰酸背痛要注意!恐是骨質疏鬆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長期腰痠背痛,找不出原因要注意,當心你可能早已經骨折了!一名近80歲的男子,長時間久咳不癒,也沒有積極治療,後來便開始出現腰痠背痛,直到某次胸痛到胸腔科檢查後才發現,原來他的胸椎早已骨折。對此,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家庭醫學部彭仁奎醫師表示,在門診上有多數民眾都是因為腰痛、肺不舒服等其它因素至醫院檢查,才意外發現骨折、骨鬆的問題,且隨著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應至少一次接受腰椎和胸椎的X光檢查,以免罹患的骨質疏鬆症都不知。發生骨折後 再次骨折率增2~4倍根據臺灣資料顯示,髖部骨折的婦女,接受骨密度檢查的比例只有1/4,使用骨鬆藥物的比例也不到1/3,且發生過骨折的骨質疏鬆病友,再一次骨折的機率較未曾發生骨折的人上升2~4倍,所以,預防骨折發生是刻不容緩的事。因此,為預防再次骨折,台大醫院參考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攔阻骨折行動,並與北護分院一同推出骨折連絡照護服務,結合骨科、家醫科、老年醫學科、內科及護理相關醫療,希望能透過此幫助病患在發生第一次骨折時,積極介入,同時診斷及治療,讓病友們不在發生第2次骨折,降低死亡率,而日前才剛通過世界骨鬆學會認證,是亞洲國家中相當少數之一。

別把健忘當老化 當心是失智症警訊

別把健忘當老化 當心是失智症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家中的長輩年紀大了之後,是不是變得較健忘、東西亂丟或是常反覆問同樣的問題,可別以為這是老年人的通病,當心他們可能罹患失智症了。隨著臺灣人口持續老化,目前65歲以上高齡人口已占總人口11.8%,臺南市高齡人口比例更高達12.46%,因此,失智症議題也逐漸被大眾所重視。過去失智症常被稱為老人癡呆或老番顛,認為人一旦年老就會變成這樣,但其實失智症是由於腦部的退化或病變所引起,大部分失智症是由阿茲海默症引起。記憶退化、判斷力差 為失智症常見症狀失智症患者最常見症狀為記憶力減退、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弄不清時間地點、言語表達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判斷力變差、行為和情緒改變等,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親屬常以為這是老化正常現象,因而延誤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可延緩失智症狀為了關心失智長者,應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延緩失智症狀發生,使長者維持一定程度的自立,此外,為減緩失智症的發生,平時應鼓勵長者動動腦、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及社會參與,即使只是出門散步或是在附近公園泡茶聊天,都遠比悶在家中好。除此之外,預防三高、不抽菸、遠離憂鬱、避免跌倒受傷等也都是很好的失智症預防方法,避免跌倒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平時應注意居家安全,移除或固定妥易絆倒長者的電線、地毯等,並於浴室等濕滑處裝設防滑設施。關懷身邊長者 若有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外出時儘量穿著明亮舒適的衣物,注意周遭環境,行走時腳步踏穩慢慢走等,當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失智症狀時,建議可至醫院的神經內科、身心科、精神科或高年科進行詳細檢查,即使被確診為失智症亦不必緊張,只要及早發現並經過妥善的治療及控制,大多數長者的日常生活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最後,臺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從現在開始,應多關懷你我身邊的長輩,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失智症,讓他們都能情深憶長。

頭暈又健忘為警訊 頸動脈狹窄恐失智

頭暈又健忘為警訊 頸動脈狹窄恐失智#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65歲的何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但近一年來開始出現頭暈及健忘情形,常常出了門忘記帶鑰匙,經過輾轉求診檢查後,發現右側內頸動脈有80%嚴重狹窄,但尚未出現中風現象。後來,在醫院的建議,接受了頸動脈的支架擴張置放術合併積極的藥物治療,頭暈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測驗結果也顯示短期記憶力及視覺空間表現力都有部份進步。沒有中風現象 仍會罹患失智症臺北榮總神經內科李怡慧醫師表示,頸動脈是負責供應大腦血流最重要的大血管,若出現70%以上的頸動脈狹窄程度的話,就容易發生動脈斑塊的剝落或腦供血不足,造成同側下游的缺血性腦中風。即使沒有出現中風現象,但嚴重的頸動脈狹窄,會損傷大腦白質徑路的連結,進而造成暈眩、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且在臨床研究也指出,有多數病人出現認知功能的退化,但他們的腦部磁振造影卻沒有異常發現,而這種血管性失智症僅次於阿兹海默失智症,是高居第二常見的失智症病因,但不同於神經退化性的阿茲海默失智症,血管性認知障礙可以早期預防治療。若出現頭暈、記憶力明顯退化 應盡速就醫檢查根據臺北榮總和陽明大學腦科學中心共同合作,長期追蹤嚴重顱外頸動脈狹窄的民眾,結果發現有4成尚未發生過腦中風或暫時性缺血症狀的患者,已有輕度認知障礙,且透過檢查後更發現,不同於阿茲海默失智症,這類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病變位置並不起源於記憶中樞的海馬回,而是在廣泛的額頂葉腦白質出現微結構和功能性連結斷裂。因此,建議有血管性危險因子的民眾,若出現頭暈或記憶力明顯退化等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避免更加嚴重。李怡慧醫師表示,透過腦血管超音波可快速診斷頸動脈狹窄,若是輕度狹窄以抗血栓的藥物治療為主,而嚴重頸動脈狹窄達70%以上則考慮接受介入性治療。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

下背痛恐為警訊 當心為癌症轉移所引起#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61歲的婦人,下背痛1個多月,且問題越來越嚴重,經過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第12節胸椎壓迫性骨折,但在保守性療法治療後,病情仍無明顯改善。因此,醫師幫她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結果除了第12節胸椎外,就連第11節胸椎、第4腰椎、枕骨、右髖臼等處有明顯活性增加,懷疑有癌症的骨轉移的情況,因此,在為她做脊椎磁核共振後,也懷疑有胸腰椎的骨轉移,最後,透過胸部電腦斷層後發現竟有一個2.6公分的右上肺腫瘤。每個人一生中 皆有一次下背痛的經驗成大醫院核子醫學部吳佩珊醫師表示,下背痛是民眾常見的問題之一,在流行病學的統計上,大約每5人中就有一位有下背痛的困擾,而有60%~80%的民眾一生中都會有一次背痛的經驗。但下背痛只是一個症狀,造成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包括常見的背部軟組織受傷、椎間盤突出、退化性關節炎等,多半民眾僅需休息、復健或服藥便可得到緩解,不過,也有人的下背痛是因為癌症所引起,所以,提醒民眾應多留意,切勿輕忽。癌症病患若出現劇痛、下肢無力 應盡速就醫檢查最後,吳佩珊醫師表示,有癌症、感染、代謝性骨骼疾病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病史的民眾,若出現大小便功能異常、劇痛、下肢明顯無力時就要多當心,此時,建議應盡速就醫檢查,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