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挖耳朵、感冒併發中耳炎,千萬別輕忽,小心引發失聰危機!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耳膜受損的主要原因中,以中耳炎最為常見,如果造成耳膜破損嚴重、流出分泌物,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民眾,若耳內發炎、耳膜破損持續2~3個月以上,還可能會因併發腦炎而致命⋯
常挖耳朵、感冒併發中耳炎,千萬別輕忽,小心引發失聰危機!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耳膜受損的主要原因中,以中耳炎最為常見,如果造成耳膜破損嚴重、流出分泌物,若未及時治療,恐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醒民眾,若耳內發炎、耳膜破損持續2~3個月以上,還可能會因併發腦炎而致命⋯
家中有中老年人要當心,可能在睡醒後突發單側聽力突然喪失,並有耳鳴、悶塞感,其中還有約四分之一的患者,會伴隨著眩暈等狀況,這很有可能就是罹患「突發性耳聾」,也就是俗稱的「耳中風」,恐造成聽力受損。醫師提醒高風險族群,注意5種病因皆可能造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是否覺察到家中長者最近問「蛤」的次數越來越多,說話也越來越大聲?當心長輩們的聽力可能受損,最好儘快就醫,進行精密聽力檢查。如果需要配戴助聽器,要注意每日清潔並檢查電池是否充足。助聽器保養3要點 維持最佳狀態食品藥物管制署表示,助聽器是一種幫助聽力損失者改善聽力問題的醫療器材,可將聲音放大,方便聽力損失者容易聽到聲音,但是無法將使用者的聽力恢復正常。經醫師評估需配戴助聽器者,應選擇從安靜環境開始,早期先短時間配戴,適應習慣後再逐漸加長配戴時間。食藥署提供以下3要點,讓您助聽器隨時維持在最佳狀態:1)適時保養/由於助聽器需塞入外耳道,可能會發生因耳垢而堵塞助聽器的聲音輸出口或排氣孔,因此建議每日清潔,並於睡前檢查電池電力是否足夠。2)保持乾燥/助聽器內有精密電路,若受潮易導致助聽器功能異常,甚至損壞。因此在從事水上相關的活動時,一定要將助聽器取下,並存放於乾燥的環境。3)定期維護/定期將助聽器送回廠商進行維護,並根據使用者聽力進行調整。認明助聽器許可、詳閱說明 買得更安心食藥署提醒,購買助聽器時可參考「一認、二看、三會用」步驟:(1)先「認」識助聽器是醫療器材,(2)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3)使用前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掌握以上3個小撇步,確保買到合法安心的醫療器材。經食藥署核准的醫療器材,可於食藥署官網設置的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系統,以中英文或製造廠名稱等關鍵字查詢得知。食藥署提醒,民眾使用醫療器材前,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並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如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立即向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tcbw/,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通報。(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0期資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你預計幾歲結婚?幾歲生小孩?育齡未婚或甫新婚的夫妻常被關切,這些熟悉又讓人困擾的問候。現代女性考量學業、職涯規劃及升遷機會,常將婚育計畫延後。然而,高齡產婦自身及孩子健康,都會提升風險。高齡婦女生產風險高 胎兒缺陷發生率提升國民健康署表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提升。依據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29.7歲。女性105年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7歲,年齡為35歲以上者占近2成。25至29歲生產,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比例最低,早產兒比例亦最低。40歲以上產婦早產兒比例高達25至29歲的2倍。40歲以上父親 恐致孩子自閉症、躁鬱症新生兒早產,除易為低出生體重或極低出生體重,還容易因器官未成熟,發生包括腦室內出血、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及開放性動脈導管等合併症。準爸爸的年齡對寶寶健康亦是風險,40餘歲以上的準爸爸與寶寶罹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相關,顯示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1次超音波檢查、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對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提供產前遺傳診斷及遺傳性疾病檢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有在上下班通勤時間戴耳機聽音樂的習慣,聽音樂是放鬆心情的好方法,但若忘情地讓音量過大,就可能對耳朵造成傷害,聽力師馬英娟表示,若長期戴耳機且音量過大的情況下,聽力會因為受到過多刺激而有暫時性的受損,大多數人會有耳鳴的症狀,少數人會感到耳朵發脹,或是幾天聽不清楚聲音,如果長期暴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就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耳朵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 易造成損傷聽力至於,多少的分貝數就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各國規範不一,但一般來說聲音超過90分貝(dBA),且持續聽8小時就會對聽力造成損害,聽力受損分為暫時性跟永久性,若聽力已出現損傷的狀況,應先確認損傷類型是暫時性或永久性,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受損,可透過充足睡眠以及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協助改善與恢復聽力,但永久性的聽力受損,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達到治療效果,若影響生活及溝通,就需戴助聽器來做聽力矯正。耳機選覆耳式較好 處在吵雜環境不宜戴耳機在耳機的選擇方面,聽力師馬英娟說明,塞耳式的耳機因為大小不一,不一定能完全貼合耳朵隔離噪音,一旦處在吵雜環境,恐會為了想聽得更清楚,而將音量一直往上提升,不知不覺就傷害了聽力,在一般環境下,越是吵雜的地方,越不適合戴耳機聽音樂。覆耳式的耳機阻隔環境噪音的效果會比塞耳式還好一些,但不論是哪一種耳機,音量還是需要受到控制,若戴著耳機,別人站在1公尺的距離跟你講話,仍能與他溝通,則設定的耳機音量就是比較安全的。2點易對耳朵造成傷害 5點遠離聽損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習慣恐對耳朵造成傷害呢?聽力師馬英娟指出,一般人洗澡後都會使用棉花棒來挖耳朵,萬一力道過大或是他人不小心的撞擊,都有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另外,許多人感冒時都沒有留意到檢查耳朵的重要性,若是鼻塞伴有耳朵脹痛或耳鳴,就要請醫師檢查一下耳朵。關於噪音保健,聽力師馬英娟提供以下保護聽力的口訣-你今天KRASY了嗎? 1)Keep Away - 若知道自己將會處於噪音環境一段時間,請盡量遠離噪音源(如:喇叭、舞台),或使用耳塞。2)Rest - WHO建議每日使用智慧性手機聽音樂的時間勿超過1小時。3)Assessment -定期追蹤聽力,成人建議每五至十年要檢查一次。4)Safe Volume -將手機的音量調整到安全範圍。5)Your Awareness -自己應該要避免做一些會傷害聽力的活動。
(撰文/黃雅芬) (諮詢/雅文基金會聽力師 楊琮慧) (圖/優活健康網) (圖說:9月開學季,家中孩童有做過學前聽力篩檢沒?) 9月就是開學季,您的孩童做過學前聽力篩檢了嗎?因為新生兒聽力篩檢和學前聽力篩檢的普及,愈來愈多聽力損失兒童被發現,其中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問題不明顯,家長常疑惑到底該不該讓孩童戴助聽器,或不知該如何協助孩童。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楊琮慧建議,輕度聽損的孩童仍應配戴合適的助聽器,輔以聽語復健課程,才不致影響孩子的語言、學習、人際互動與自信心。 孩童有無輕度聽損?家長日常觀察不可少 (孩童輕度聽損不明顯,家長日常生活應細心觀察) 輕度聽損的孩童因為語言發展沒有較明顯問題,家長通常很難發現,除了經由聽力篩檢發現,若孩童對噪音或遠距離聽反應不佳、有時會遺漏聽取語句中的部份語音、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反應慢等情況,就可能有輕度聽損的狀況,應及早接受聽力檢查,若是孩童曾反覆罹患中耳炎、長時間曝露在高分貝音量下,即使孩童通過聽力篩檢,其聽力仍可能受到損傷,家長平常生活中仍須觀察孩童是否有聽力損失的跡象。 輕度聽損仍會影響語言、社交及學習 (圖說:家中孩童若有聽力損失情形,恐對學習與社交發展造成影響) 根據國際標準聽損程度分類定義,若能聽到的最小音量為26至40 分貝,就屬輕度聽損。一般說話時的音量約為50分貝,輕度聽損者在安靜環境下溝通不成問題,因此才容易被輕忽。楊琮慧聽力師指出,輕度聽損的孩童就需要配戴助聽器。因為即使是極小的聽力損失,仍可能對說話、語言發展、專注力、學習能力、行為與社交發展造成影響,孩童如果長期處於「聽不清楚」的狀況,勢必將影響其在語言發音上的清晰度,等到孩童養成說話習慣時,要再實行語音矯正會有一定的困難度。 配戴聽能輔具 視學習狀況輔以聽語療育 (圖說:孩童反應慢,可能由聽力損失所導致。) 楊琮慧聽力師說明,輕度聽損的孩童雖然可以察覺聲音,但聽得到不表示聽的清楚,他們較常遇到的問題有「聽不清楚遠距離或吵雜環境中的小聲訊息」,因為聽不清楚,必須特別努力去聽,也容易因聽覺疲乏,造成他人誤解其反應慢,對於孩童的人際、社交互動,及孩童本身的自信心均會造成影響。所以輕度聽損的孩童仍有配帶聽能輔具的需求,並且需視學習狀況輔以聽語療育復建課程,加強孩子在吵雜環境及團體中的聽能技巧。 選配助聽器有三要:要儘早、要適合、要能連接FM (圖說:助聽器搭配FM無線調頻系統,有助孩童學習成效) 說到聽能輔具,許多人第一直覺想到的就是助聽器,然而該如何選配助聽器,對大多數人而言仍毫無頭緒,聽力師楊琮慧提出以下3點注意事項: 1)要儘早配戴 楊琮慧聽力師表示,因為輕度聽損縱使沒帶助聽器也聽的見,所以年齡較大的孩童初次使用助聽器常會抱怨不習慣或是有悶塞不適感;反觀若是新生兒聽力篩檢就發現異常後就戴上助聽器,這樣的嬰幼兒對助聽器的適應性反而較好。建議儘早為孩童配戴合適的助聽器,並透過聽力檢查來追蹤孩童使用助聽器前後的效果。 2)擴音條件要符合孩童的聽損狀況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各家廠牌推出的助聽器日新月異,然而較昂貴的助聽器不見得適合孩童。建議家長選配前應讓孩童接受「分耳」及「分頻率」的聽力檢查,這樣的檢查結果有助選擇適合孩子的助聽器。家長可瞭解助聽器公司聽力檢查的方式,並提供孩童的聽檢報告給助聽器公司,亦可多與聽力師討論孩子現階段年齡的使用需求,以確保挑選的助聽器符合孩童需要。此外,孩童剛開始戴助聽器需要數週適應時間,期間若有問題,建議務必回助聽器公司詢問或調整。 3)要能連接FM無線調頻系統 雖然助聽器已隨著科技進步,但其收音範圍仍有限,學習環境的背景噪音也會影響孩童聽取聲音,因此,在學校裡,可請老師配合使用FM無線調頻系統,老師上課時佩戴麥克風和發射器,老師講課的聲音就能直接透過無線電波傳送至孩童助聽器上的接收器,如此便降低了噪音、距離或回響的影響,幫助孩童聽清楚老師授課內容。因此家長在購買助聽器時,需確認孩童所使用的助聽器能否正確與FM系統連接。 目前政府備有FM系統供聽損學童申請,可洽各縣市政府的特教資源中心。此外,家長也可請老師將聽損孩童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間靠近前方的位置,更靠近老師,讓孩童聽得更清楚。 孩童輕度聽損勿驚慌 雅文助孩童「聽」與「說」 (圖說:透過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早發現聽力損失問題,早接受療育課程) 快開學了,若孩童經醫師確診有輕度聽損,可向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洽詢,雅文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幫助聽損兒童學會「聽」與「說」,並助其融入普通學校就讀。若您需要進一步瞭解相關訊息,可上雅文基金會官網(www.chfn.org.tw)查詢,或撥打免費嬰幼兒聽力問題諮詢專線:0800-889-881或0800-800-832。
(撰文/黃雅芬) (諮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部主任 馬英娟) (圖/優活健康網) 當家裡有年長者出現明顯的聽力退化時,家裡的電視聲越開越大聲,做子女的也常會聽到長輩抱怨:「你說話太小聲」、「你說話不清不楚」、「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如果放大音量講話,又容易造成溝通上的誤會。 (子女們在家或許常和長輩發生互動困難的情況。) 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其實不一定是長輩的脾氣古怪,因為許多長輩在聽力變差時,常被子女當作是自然的老化現象之一,長輩們也因為怕為子女添麻煩,而遲遲沒有開口求助。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力師馬英娟主任表示,在長時間聽力退化的狀況下,當接收外界訊息老是受挫時,就可能會出現焦慮及不想溝通的情況,也可能會造成年長者認知功能的衰退。 年長者聽力退化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老年失智人數呈現年年攀升的趨勢,除了人口老化等社會結構性問題外,現代的飲食、生活習慣變化也是使失智人口增加的一大原因。然而聽力退化也是許多人都常忽略的一個增加失智症風險的因素。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聽力損失的長輩,佔國內聽力損失人口數的75%,顯示聽力損失是老化的問題之一。由於聽力損失會使患者產生社會隔離感、增加憂鬱症發生率,而這兩個原因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Frank Lin教授的研究也發現,有聽力損失的年長者的確比聽力健康的年長者有更高風險容易罹患失智症。 65歲聽力退化開始明顯 應從生活做好保健 (造成聽力退化因素很多,聽力保健應從日常生活就開始做起!) 聽力師馬英娟解釋:「其實什麼年齡會開始聽力退化,各國研究統計都不太一致,因為個別差異性太大,從已開發國家所做的研究來看,可歸納出65歲開始聽力退化會逐漸明顯,而老年性聽力障礙多半是因年齡增長所產生的生理退化現象,但若合併其他外在因素,如:年長者曾長期任職於高分貝噪音的工作場所,則更容易造成聽力障礙。」 一般來說,造成聽力退化的原因, 1、生活習慣與職業:如果工作場所或居家環境充斥高分貝噪音,如:工廠、機場、建築業、船運公 司等;或者從事與音樂有關的職業,如:樂團樂手,這些人長期處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下,便 容易加速聽力退化。 2、疾病因素:反覆性中耳炎或耳鳴患者可能出現聽力退化;鼻咽癌患者則因容易中耳積水,也易影響聽覺。 3、長期使用高劑量耳毒性藥物:某些藥物已被證實具有耳毒性,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內耳聽覺細 胞。因此盡量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成藥,並且必須在醫師的指示下謹慎用藥。 聽力退化可能使長輩拒絕社交、情緒不穩 (當長輩出現不喜與人交談等現象時,應注意長輩的聽力問題。) 聽力師馬英娟表示,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Frank . Lin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聽力退化會造成人群孤立與認知負擔。聽力退化者因為聆聽有困難,而需要花更多的專注力來確認說話者要表達的內容,因此認知負擔較大。同時,聽力退化者常抱怨交談者說不清楚,自然無法與人有效溝通,其延伸的心理狀態可能有:覺得麻煩、沮喪、易猜疑、不想外出、拒絕社交、反應遲鈍。因此,年長者如果出現聽力退化的徵兆,一定要儘早就醫檢查,並且不要放棄可以矯正聽力損失的機會。 聽力師馬英娟提醒,年長者一旦檢查出有聽力損失,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一年應有一次完整的聽力檢查,以追蹤聽力是否有變化。即使是已配戴助聽器矯正者,也需要注意聽覺的變化,一有問題,務必請教專業的聽力師、耳鼻喉科醫師,必要時進行檢查或介入。 與長輩溝通有訣竅 聽力矯正使長輩更有信心! (子女應學習如何與長輩達到有效溝通。) 家庭裡、生活中難免會有失聰或是聽力正逐漸退化的長輩,因此在與聽力退化長輩溝通時,可注意下列事項: 1、面對著長輩說話,使用正常的說話速度,千萬不要過快或過慢,同時保持口齒清晰。 2、不用過度大聲喊叫,聲音太大會使聲音品質不佳,反而不易接收。 3、在燈光充足下,讓長輩清楚看到你的表情,並以手勢或動作協助了解。 4、若需要討論重要事情,請將周邊噪音減至最低,比如關掉電視後,再一對一面對面溝通。 配戴助聽器是最常見的聽力損失矯正方式,若能配戴適合的助聽器,將有助提升生活品質。然而有些年長者不願意使用助聽器,可能是因為怕別人投以異樣眼光。不過,只要想像就像是老花眼一樣,看不清楚可以戴眼鏡矯正,長輩聽力退化也可透過聽覺輔具來改善。若長輩與子女住得較遠,平日聯繫需倚賴電話溝通,建議還可考慮使用有擴音功能的電話,予以補強。 當發現家中長輩有聽力退化的徵兆時,應在生活及溝通上都更加體貼長輩,助長輩得到歸屬感及安全感,再來找尋合適的解決方案。長輩聽力退化是現代子女都要面對的課題,正視它才能確保長輩以健康的姿態走得更長久!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今天是5月1日勞動節,光田醫院統計醫院近幾年篩檢的前3大職業病,分別是「聽力受損」、「腕隧道症候群」以及「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聽力受損最不容易在初期被民眾查覺,加上這種疾病有其不可逆性,等到事後要治療已來不及,因此特別呼籲民眾要重視職場環境及自我的健康管理。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表示,多年來為勞工健檢及特殊健康檢查,最常見的職業傷害就是「聽力受損」,其次是「腕隧道症候群」,排名第三的是「下背及腰椎傷害」。其中,下背及腰椎傷害主要發生在勞動力高、負重量大的職場,例如工地工人、搬運工、貨運員工等,這些勞工平時每天至少得搬運2公噸以上的重物,連女性每日都至少負重1公噸以上,長此以往難免造成脊椎骨、韌帶、椎間盤甚至神經等的傷害,嚴重的話不僅需開刀治療,甚至得離開原有職場。而名列第二的「腕隧道症候群」最常出現在高度仰賴雙手操作,講求效率或以件計價的工廠如紙盒、口罩工廠等等,其他如美髮師、廚師也是高危險群,這些族群手部每日重複相同的動作數千數萬次,導致手腕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嚴重的話一樣需要開刀治療。發生率最高的就屬「聽力受損」,施旭姿解釋,以紡織、機械、板金工廠等噪音較大的環境為例,工人每日至少8小時暴露在85分貝以上的音量中,長期會對聽力造成很大傷害。但因患者一開始會先從「高頻率」的聲音開始聽不到,而平時人與人的對話、生活中的各式聲音多屬於中低頻率,所以8成以上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已經受損,等到症狀嚴重,連中、低頻聲音都接收不良時已後悔莫及,醫師強調,聽力的受損是不可逆的,想要恢復從前的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施醫師特別要提醒在高噪音職場工作的朋友,工作時最好配戴耳塞、耳罩,並定期接受聽力檢查。醫師指出,一般勞工生病或受傷達一定嚴重程度時都可向勞保局申請傷病補助,但職業造成的傷害若經職業醫學科醫師專業評估,並申請通過勞保局鑑定確屬職業相關疾病的話,還會加重給付,除醫療費以及門診、手術、住院可免部分負擔外,往後因治療無法工作期間的薪資等都能得到較高的補助。如果民眾發現或懷疑有職業病的問題,建議可到職業醫學科門診請專業的醫師評估檢查,才不會沒了健康又賠了基本權益。(圖片來源/光田醫院提供)